城市記憶:銘記新民教育發展變遷

曾經低矮的教室、殘破的桌椅以及那些對知識充滿渴望的眼神,是76歲老教師費連江畢生難忘的畫面。他親歷了改革開放40年來新民的教育變遷,也體會到了新民教育發展歷程結出的豐碩成果。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1974年,費連江來到當時的張家屯鎮南窯小學任教。當時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校舍簡陋、教具單一,無論是對於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挑戰。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費連江說:“那時的教室可以說是破舊,板凳桌子都不像樣子。那時候我到新民縣教育局來開會,教育局是白磚瓦房,冬天也是生爐子燒煤,環境也不好。”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對於很多“70”後的人來說,兒時的求學不僅要面對生活的艱苦,而且交通也十分不便。和新中國同齡的薛國徽也曾經歷過這樣一段難忘的求學時光。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薛國徽說:“我今年70歲,1958年上的學,我是陶家屯鎮人,當時在小孤家子學校唸的小學,1964年下半年到新民市第十二初級中學唸書,當時我是13歲,離學校15裡地左右,當時家庭條件也不好,沒有鍾我母親都是冬夏看北斗七星起來做飯。吃完飯以後,大約有3裡地到黃花山村,天才放亮。又經過黃金樓子,然後到東蛇山子中學,大約得1個小時。”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披星戴月、舉步維艱,漫長的求學之路並沒有磨滅孩子們求知的渴望。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薛國徽說:“這3年讀下來是很艱苦,但是也很快樂,每天晚上都有自習,當時教室裡沒有電燈,也沒有保險燈,自制的小煤油燈。每天晚上都得學習。”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破舊的矮磚房教室變成了現代化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應有盡有。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費連江說:“現在我回以前學校看看,可以說是辦公室寬敞明亮,教學設備齊備,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薛國徽說:“現在的教育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們那時候都是自己走路上學,現在有校車接送,條件非常好,而且管理也非常好。”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改革開放40年來,學校的教學條件不斷優化升級,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這些曾為新民人才培育作出突出貢獻的老教師,也成為了市老幹部服務中心志願者團隊中的一部分。

城市记忆:铭记新民教育发展变迁

記者:馬曉菲 國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