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們,放過“鍾南山們”好麼……

2020年1月20日下午,鍾南山、高福、

李蘭娟、袁國勇、曾光等五位專家臨危受命,就肺炎疫情回應了公眾關切,作出了“人傳人”的正確判斷,正式拉開了此次防疫戰的大幕。自此,肺炎疫情才真正引起人們的注意。

從那以後,這些專家頻頻出現在在各大媒體接受採訪,為公眾答疑解惑,客觀上給防疫工作注入了滿滿的信心。除了高福院士因為黑歷史被人扒皮遭到唾棄外,其他四位專家仍是大家的精神寄託,尤其是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耄耋之年親臨一線,再加上媒體的刻意引導,在公眾心中早已封神。從這張《三山鎮毒》和《戰疫門神》圖裡我們就可以窺見民間的崇拜之情

求求你們,放過“鍾南山們”好麼……
求求你們,放過“鍾南山們”好麼……

對於民間的這種心態,娃子非常理解,幾千年來,中國國民一直都寄希望於在危難時刻能夠出現“天選之子”來扭轉乾坤、逆天改命,這種根深蒂固的“個人英雄主義”導向在此次疫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鍾、李二位院士的出現正好順應了大家的期待。

短期內,這種崇拜對普及防疫知識、提振防疫信心確實作用顯著。但如果被媒體過度渲染,這種過高的期待往往會給被崇拜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求求你們,放過“鍾南山們”好麼……

1月20日至今,專家組成員被採訪日程,作者自繪

頻繁的媒體採訪本身就是一種“騷擾”,也會浪費被崇拜者的精力和時間。

求求你們,放過“鍾南山們”好麼……

1月22日晚《養生堂》主持人採訪鍾南山, 圖片來自網絡

這樣一來,從長期看,

可能並不利於後續防疫工作的開展。

雖然媒體這種急於“樹大旗”的做法出發點是好的,但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讓“大旗”成為眾矢之的。如果只是為了安撫人心而刻意讓專家們出面說一些穩定民心的話,一旦後面形勢的發展超出預期,必將引發更大的社會恐慌(而這種情況過去20多天時間裡已經出現多次了)!

此時專家的權威性將受到質疑,民心也將更加焦躁,這種情況的出現對這場防疫戰的攻堅是極其不利的!

一、可參考做法

先讓專家正確判斷形勢、再研究方案

,在對情況有了充分把握以後,再胸有成竹地回應關切,而不是在情況還沒弄明白的情況下就想著先用“輕描淡寫”的方法先去控制輿論。這個錯誤之前犯了,接下來千萬不能再犯。

要麼就不讓專家說話,要讓就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說實話,如果民眾知道專家們判斷的是準確的,就能對專家產生持續的、足夠的信心,也能對防疫取得勝利充滿信心!

所以不要讓專家輕易面對媒體,更不要讓專家輕易說話。

可以直接以通訊的形式發佈專家意見,不需要讓他們直接面對媒體說話,這樣一是以防耽誤他們的時間,二是即使後面形勢有變,輿論上也有迴旋的餘地

二、正確“使用”專家

當然,目前最好也不要讓專家輕易往一線衝鋒,去一兩次就行了,不要老往那去,既要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又要避免分散他們的精力。他們“億裡挑一”,不可取代,去了短時間內雖然能振奮人心,但萬一為“流彈”所傷,將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也必將大大打擊全國防疫信心。

專家也是人,精力有限,如果既要去當衝鋒的士兵,又要頻繁面對媒體,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多更大的壓力,導致他們無法集中精力研究“作戰方案”。

打贏這場戰爭的絕對靠的絕對不是某個人高超的搶救技巧,靠的是出奇制勝的“作戰方案”

——即尋找一種能有效針對並消滅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因此,現在高級別專家組級別的專家們應當全身心投入指導藥物有效性的試驗和研發,並抽出時間與國際頂尖專家進行交流,由其團隊及時發佈研究進展的公告(像下面這種直接發通訊稿的方式就很好),一線的基礎性的工作他們的“徒子徒孫”絕對能夠勝任,有問題可以遠程交流。這才是專家們的正確“使用方法”。

求求你們,放過“鍾南山們”好麼……

《李蘭娟院士團隊重大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

三、求求媒體們

媒體們不要老想著將專家們樹成大旗,搞個大新聞。防疫戰最終的勝利,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全體醫務工作者

專家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應當是leader、是“李雲龍”,他們只需負責制定作戰方案,面對媒體的事交給“趙剛”來做就可以了。耽誤了專家們的時間,影響了他們的心態,對防疫工作沒有任何好處。

最後,

請媒體朋友們不要再去打擾專家們了,求求你們,放過他們好麼?還記得五月天那首歌怎麼唱的來著,對了,

“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