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了嗎?劉備全盛時期的地盤有多大?

BjMr_T


劉備經營半生,刻苦撐持,一番東奔西走,百折不撓,終於在請出臥龍諸葛亮後,氣勢漸長,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北面聯孫抗曹,西邊奪取益州漢中,在219年漢中之戰後,劉備軍勢和實力都達到巔峰,擁有三分之一荊州和益州之地。之後形勢急轉而下,劉備得勢盟友不喜,孫權偷襲荊州,關羽父子敗走被殺。孫劉反目。220年曹丕威迫漢獻帝篡漢建魏,史稱曹魏,第二年劉備在益州稱帝。


劉備當時得知獻帝被殺死的消息,感到漢朝的血統不能沒有人繼承,一斷就相當於變相承認曹丕繼漢的事實。(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在221年稱帝,國號仍是漢,追諡獻帝為孝愍皇帝。“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脩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這一年稱帝時,荊州已經失去,國土只剩益州為主及南中一些地區,實際控制遠稱不上全盛時期。


從國土疆域論,漢中之戰後,關羽北伐初劉備集團的版圖應該是最大的,其時蜀漢諸人眾志成城,氣吞萬里如虎,曹操新敗人心沮喪,東吳觀望垂涎三尺,劉備擁有的疆域包括荊州三郡,益州包括漢中等地。在漢朝末年的時候,全國分為十三州。益州主要包括,蜀郡、犍為、朱提、越雋、牂柯、建寧、永昌、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東等十三郡,荊州三家瓜分,劉備方有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縱貫東西,實力斯時為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到後來三國分立時,曹魏佔有幽、冀、青、徐、兗、豫、並、涼等九州,還有中央司隸,吳國也佔有揚、荊、交三州,而蜀國就剩益州而已。經過諸葛亮的艱苦經營,出兵平南等事,蜀漢南部的延伸有所加長,疆域長期固定在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南方鵬


劉備稱帝這個答案是確定的。

要不然何來先主後主之說。

公元221年,大器晚成的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也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什麼是漢,因為劉備認為自己延續的是漢朝的脈血,承上是漢獻帝。

所以劉備稱帝之後,“置百官,立宗廟,袷祭高皇帝以下”,並追諡漢獻帝為孝愍皇帝。

公告天下,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公元223年四,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

不過,說起劉備這個漢的地盤,確實不大。

劉備早期到處飄落,平原,徐州,新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後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借赤壁大戰盛果,佔據大半荊州。

211年,劉備入蜀。並在214年佔據益州,此時的劉備轄有益州、荊州大部分。此時劉備的勢力達到了全盛。

215年,劉備和孫權和議,平分荊州,東邊的江夏、長沙、貴陽三郡劃給孫權,西邊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依舊屬於劉備。

218年,劉備又大敗曹操,佔領了漢中,同時奪取了上庸。

劉備稱帝之時,關羽已經為呂蒙所殺,荊州地盤已經歸屬孫權。劉備發兵征伐,大敗於夷陵,之後退兵永安。此時的劉備所管理地盤不過益州及漢中而已。但是,益州的南部屬於散郡狀態,當地的土豪掌握實權。

公元225年,南中叛亂,後諸葛亮出兵平定雍闓,七擒孟獲,平定南中,並置越嶲等郡,形成了南中七郡: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


到226年之後,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又短暫佔領過隴西、天水、南安和安定等郡,但是都是時間很短,不就就被魏國搶回,蜀漢軍隊還是退回了漢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實際上並未佔領魏國一尺之地。上庸郡、魏興郡等由於孟達反覆,也曾經短暫迴歸蜀國,不過很快就又被司馬懿奪回。


所以,蜀漢鼎盛其實最大的地盤是包含現在的四川中西部、重慶、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貴州、雲南,以及緬甸的西北部。單純就面積而言,屬於三國之中最小的一個國家。人口依然。且其南部,一半國土都是少數民族土著政權,類似於附庸國而已。

所以,蜀漢的勢力在三國最弱,劉備的這個皇帝名不副實啊!


桃花一簇開無主


劉備稱帝了,他是在漢獻帝禪讓退位,曹丕篡漢自立後,假託獻帝在許都遇害,為了延續漢朝國祚不得已於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



劉備在成都稱帝之前,關羽鎮守荊州(大部),加上原屬族兄劉璋的益州,地盤不可謂不大。但是到了他稱帝之後地盤反而縮小了就有些讓人不解了,其實蜀漢全盛時期並不在劉備登基後至夷陵之戰前的那幾年,而是在劉備剛進入西川后的建安十九年(214年)。

當初劉備受族兄劉璋之邀受川協助抵禦漢中的張魯,以關羽鎮守荊州,僅分兵4萬人給關羽。餘下兵馬全部隨同劉備、諸葛亮入川。建安十九年(214年)益州牧劉璋被迫讓賢於族弟劉備,劉備成益州之主,加荊州六郡,在當時實力僅次於曹操,比孫權略強(揚州、交州)。這應該是劉備集團實力最為強大、地盤最大的時候(益州、荊州)。



但好景不長,孫權見劉備久不還荊州,有耍賴之意。於是又於建安二十年(215年)譴諸葛亮的堂兄諸葛瑾為使入蜀要荊州,劉備拒還,諸葛瑾無功而回,此事引起孫權集團的極大不滿,加上力主孫劉聯合的魯肅病逝,孫權集團內部主張武力討回荊州的呼聲越來越高。5月關羽驅逐孫權派出的南三郡長史,孫劉兩家矛盾激化。而恰在此時,曹操率領大軍討伐割據漢中的張魯,兵鋒直逼益州邊界。6月呂蒙率兩萬軍士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至7月又加兵至4萬數路大軍並進,關羽引兵相拒、兩軍膠著於益陽。此時益州情況危怠,張魯投降曹操,漢中盡為曹操所有並進逼益州,劉備俱曹軍盛,又恐兩線作戰於已不利,遂與孫權議和,將荊州一分為二,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的長沙、桂陽、江夏三郡歸孫權所有。

這是221年劉備稱帝后的蜀漢疆域,少了荊州六郡(呂蒙雪夜偷襲荊州,關羽父子兵敗被殺,孫權收回荊州),多了一塊漢中,面積大大縮小,此後蜀漢便一直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國。


大國布衣


曹丕篡漢建魏後,劉備聽到傳言,以為漢獻帝已經遇害了,乃發喪制服。之後,蜀漢群臣上書,請劉備稱帝,於是在221年四月,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年號“章武”。所以,劉備是稱帝了。


(蜀漢最強盛時期的領土面積)

那麼劉備全盛時期的領土有多大呢?全盛時,劉備領土分為三大塊。第一塊,就是荊州的中西部,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第二塊,就是益州全境,東漢的益州是包括巴蜀地區和漢中地區的。第三塊,就是上庸地區。這三塊領土,都有各自沿革和作用。


(劉備入蜀前夕的荊州,其中武陵可能在孫權手裡)

蜀漢荊州地區的領土,是劉備起家的發祥地,劉備就是依靠著荊州資源和人才,吞併了益州和上庸。當然,赤壁之戰前,劉備只是擁有江夏的夏口,周瑜發動江陵之戰後,把南郡的公安借給了劉備。後來,劉備又打下荊南四郡。這是蜀漢第一階段的荊州領土,擁有江夏的夏口,南郡的公安和荊南四郡。後來,劉備和孫權達成了協議,劉備把江夏的領土讓給孫權,孫權讓出南郡,其中荊南四郡的武陵郡,根據《黃蓋傳》的考證,應該在孫權手裡(筆者已在別篇分析過)。所以,第二階段的劉備荊州領土擁有南郡,以及荊南三郡(除武陵)。第三階段就是湘水分界後,劉備擁有南郡和武陵,零陵等三郡,桂陽和長沙讓給了孫權。此時,劉備還沒進行漢中之戰。



劉備入蜀後,益州還不算都拿下,因為漢中剛被曹魏攻破,而漢中是巴蜀東出的跳板和門戶以及戰略緩衝要地。所以,劉備才協議湘水分界,然後急忙趕回巴蜀。隨後,劉備盡起巴蜀中的資源,和曹魏爭奪漢中。最後,由於黃忠燒了曹操的糧草,趙雲又用“空營計”大敗曹魏軍,曹操無奈撤退,劉備成功拿下漢中而告終。益州的領土,成了蜀漢中後期的唯一領土。



上庸地區,是留守江陵的孟達,帶著大軍先進行討伐,拿下該地區的必經之路房陵港後,和劉封一起進攻上庸,結果上庸太守申耽投降。需要注意的是,這時的上庸還沒有分郡,直到申儀趕走劉封,上庸落入曹丕手裡,才分成上庸,新城,房陵三郡,也就是曹魏“東三郡”。所以,此時的上庸西連漢中,東連荊州的襄樊,是有不錯的戰略價值的。比如,關羽北伐,多次招呼劉封,孟達來援,就是可以兩路夾擊曹魏的襄樊之地。

另外關羽北伐,雖然南鄉太守和荊州刺史投降了關羽,但是沒有記載南鄉郡和襄陽落入關羽之手,只能忽略不計。所以理論上,拿下上庸後,正是劉備領土最為強盛的時候,蜀漢只要守好這幾塊地方,進而奪取關中關西,一路打通襄樊,直奔宛洛。按照《隆中對》大體思路,是有可能在未來奪取天下的。可惜,最後荊州被偷襲,上庸連續的反叛,最終導致只擁有益州一地的蜀漢,苦苦支撐,成為三國領土和實力最小的勢力。


大飛熊騎士


阿斗三國:第四期,劉備地盤何時最大

首先第一個問題,劉備稱帝了,第二個問題,全盛時期地盤有多大,我剛拿地圖算了哈,蜀漢全盛時期面積大約120萬平方公里。那麼這個數字怎麼來的,前後又有那些變化我們下面細說。

劉備稱帝是在公元221年,也就是關羽兵敗荊州的二年後,那個時候的蜀漢政權並不是劉備勢力最鼎盛時期。最鼎盛時期,應該是劉備出兵益州,拿下益州之後,攻下漢中之前。

下面我們看下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的發現軌跡,就可以明白。

劉備勢力面積,由於天下形勢的變化,也歷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赤壁戰後

劉備取荊南四郡,之後像東吳借南郡,荊州九郡劉備佔五郡,荊州是現在河南南陽,還有湖南湖北地區,看地圖我們可知道劉備當時地盤應該佔領湖南湖北大部地區,現在二省面積合計約41萬平方公里。


第二階段:劉備取益州,勢力達到鼎盛

公元211年劉備入川,214年劉備拿下益州,步入蜀國最鼎盛時期,當時劉備集團佔據整個益州加上大半個荊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全部,重慶全部,加上湖南湖北全部。三個省面積合計約四川48萬,重慶約9萬,湖南湖北41萬,加上週邊地區如雲南部分地區。蜀漢鼎盛時期地盤大約是120萬平方公里。

第三階段:荊州一半還給東吳,劉備拿下漢中。

公元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稱漢中王,在關羽北伐襄樊前,這個時期佔有荊州一半,益州全部,加上漢中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四川重慶,湖南還有大半個陝西,部分雲南地區,總國土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

第四輪段:衰弱時期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荊州全部丟失,公元222年劉備為關羽報仇遭受夷陵大敗,蜀漢精銳盡失,劉備戰死,劉備死後,益州南方部落叛亂,此時應該是蜀國曆史上最衰弱時期,國土面積約60萬平方公里。



第五階段:攻擊南蠻之後的穩定時期

繼承劉備遺志的諸葛亮,於公元225年領兵平叛南蠻,討伐雍闓、孟獲,當年秋平定所有亂事,穩定南部邊界不僅如此,還像南部擴地千里。至此蜀漢國界一直穩定到滅亡,總國土面積約106萬平方公里。蜀漢國界北到漢中,隔秦嶺與曹魏對峙,東到巫峽、巴郡與東吳交界,西邊到今天印度、緬甸交界,並佔有緬甸東部部分地區,南到今天老撾越南北部,佔有很小一部分老撾與越南北部地區,共25郡,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由上所述,分析之後,我們可以看出蜀漢最鼎盛時期,地盤應該是120萬平方公里,時間是劉備佔領益州,打下漢中之前。


阿斗不傻


劉備是稱帝了的。在公元221年,劉備於曹丕篡漢建魏後,在成都稱帝,國號“漢”,繼承漢祚,年號“章武”。


但劉備全盛時期,卻不是稱帝之時。而是在公元219年。

這一年,劉備在與曹操的漢中大戰時,擊敗曹操,拿下了漢中全境。然後劉備乘著曹軍新敗,派遣劉封、孟達佔領上庸等地。之後劉備進為漢中王,關羽立馬北伐,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曹操差點遷都避關羽鋒芒。

這時正是公元219年末。在這個時候的劉備是全盛時期,幾乎很久沒吃敗仗了,打的曹操都有陰影了。相比以前被曹操打的遍地跑,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


這時劉備的地盤應該是擁有漢中、益州全境,加上荊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三全郡、南陽郡一半。

只有荊州三郡是因為當時為取漢中,不想與孫權起矛盾,於是與孫權湘水劃界,將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歸還孫權。

拿到南陽郡一半則是被孟達、劉封取了上庸等地,加上關羽前期北伐打下來的一點,差不多有一半。

但劉備全盛時期的地盤並不是最大的,最大還得屬剛取西川那會,即漢中大戰前夕,在公元214年這個時候。


這個時候劉備擁有荊州六個郡,即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再加上益州。在後來雖然拿下了漢中,但為了與孫權講和,在此前讓出了三個郡,三個郡的地盤是一個漢中沒發比的。

不過雖然地盤不如之前大了,但在拿下漢中,關羽水淹七軍之時,劉備確實是氣勢如虹,達到了全盛時期。也正因為劉備勢力太強了,兩家很怕,關羽才會被曹、孫聯手擊敗。


夏目歷史君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承了他的丞相、魏王的官爵。然而曹丕並不滿足於“王”這一稱號,只有“帝”才是他的目標。於是同年,他逼迫漢帝禪讓,改元黃初。

漢帝將大漢皇位禪讓給了魏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遠方的成都,傳到了剛稱漢中王不久的劉備耳中。傳承兩百餘年的大漢宣告滅亡,作為漢室宗親的劉備當下決定繼承大統,延續漢朝的香火。很快的,蜀中流傳起漢帝被曹丕殺害的消息,又有人稱,在赤水看見了黃龍,西南方有黃氣云云,總之就是,蜀漢地界有帝王之氣,將有帝王出現。

做好造勢工作,劉備終於在黃初二年(221)登基,宣佈國號仍是“漢”,改元章武。

解決了劉備是否稱帝的問題,我們再來討論,劉備全盛時期的地盤有多大?首先,我們來看看劉備入蜀後,勢力的發展軌跡: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從同族的劉璋手中奪取了益州,與此同時,他仍然佔領著向東吳借來的荊州,並交給關羽鎮守,此時他的勢力橫跨荊、益,已經基本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的基本設想,如果能保持住,那麼興復漢室還是很有希望的。筆者認為,此時劉備的地盤最大。

然而,荊州終究是借來的地盤。建安二十年(215),孫權見劉備已經取得了益州,便派遣使臣前來要求按約定歸還荊州,可劉備哪肯拱手歸還富饒的荊州,於是便推辭說:“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耍賴說要等到涼州到手,再歸還荊州。

孫權當然不肯,“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也調集五萬兵馬往荊州增援,眼看戰爭一觸即發,孫劉同盟危在旦夕。

此時,突然傳來曹操已經佔領漢中的消息。劉備見勢不妙,唯恐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態而得不償失,只得緩和與孫權的緊張氣氛,並先歸還了江夏、長沙和桂陽。

這次行動使得蜀漢失去了荊州的大片土地,劉備的勢力範圍只剩下益州加上荊西三郡。為了與曹操抗衡,劉備不得不另找出路,這次他把目標放在了漢中。既然無法東進,那就北上。

漢中爭奪戰前後歷時四年,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取得漢中,即位漢中王,同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

“威震華夏”,此時劉備的地盤加上了漢中及關羽拿下的荊北,迎來地盤的最後一次擴張。<strong>

這次擴張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東吳的背後偷襲,關羽在風頭正盛時慘遭殺害。劉備在荊州的勢力被曹操、孫權各自取回,曾經的橫跨荊益變成了偏安一隅。若非還有漢中一地可以據守,從而伺機北征,蜀漢就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性。

試想,假如劉備跨有荊、益,北佔漢中,那麼按照諸葛亮所計劃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或許真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有的或許只是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榻之上,發出的一聲長嘆。


鄧海春


劉備當然是稱帝了。

公元前220年,曹丕終於忍耐不住,強迫漢獻帝上演了一場禪讓的大戲,迫不及待的登上皇帝的寶座。劉備一看,好小子,老子漢室宗親都沒有稱帝,你竟然捷足先登,那我也不客氣。

於是公元221年,劉備在諸葛亮、馬超等人的“逼迫”下,“無奈”的當上了皇帝,國號為“漢”。

不過,劉備稱帝之時,蜀漢集團其實已經過了自己的巔峰時期了。

我們還是先把時間推到公元后208年,赤壁之戰前夕,劉備那個時候還只是被曹操追趕的喪家之犬,勢力範圍大概如下圖。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破曹操,劉備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地區,開始第一次有了一個可以長久發展的跟據地。勢力範圍如下圖。

佔據荊州之後,劉備並不滿足,將目光投向了劉璋的勢力範圍益州。經過短短几年,劉備順利拿下了益州。然後再接再厲再攻取了漢中,當然作為代價,劉備失去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不過總體來說,到了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時之時,劉備的勢力達到了全盛時期。

盛極而衰,關羽孤軍北伐,結果引發孫曹兩家聯手,關羽被殺,荊州也被孫曹兩家瓜分。關羽死後兩年,劉備稱帝之後伐吳,遭遇大敗,蜀國的國力遭遇滑鐵盧。公元222年,蜀國的勢力範圍如下圖。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先是平定南蠻,然後興師北伐。公元228年,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取得了天水等三郡,領土面積達到了後劉備時代的巔峰。

這也是蜀漢最後的輝煌。6年之後,諸葛亮去世,蜀漢已經無力與司馬懿掌控的魏國抗衡,最終被滅,成為三國之中第一個覆滅的政權。


小鎮月明


劉備的全盛時期,實力是很強大的,底盤也很大。這些都是他最終稱帝的基礎和底氣。

公元219年,劉備集團達到全勝。這一年,劉備打敗曹操、攻佔漢中全境。劉備在漢中稱王,也就是漢中王。加上荊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以及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蜀國的底盤達到最大。大家看地圖:

紅線區域,是劉備集團的最大佔領範圍。相當強悍。

北部邊境,已經抵近關中和河洛平原。形勢一片大好,似乎漢室中興指日可待。

但是轉眼之間,關羽大意失荊州。形勢急轉直下。

公元221年5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一個織蓆販履之徒,能夠成就帝業,也算是傳奇了。


上將噯福斯


劉備六十歲登基稱帝,他有兩個時期地盤最大,一個是在劉備佔領劉璋的益州後,加上借孫權的荊州南郡,此時劉備擁有十七個郡。另一個時期是在“漢中之戰”後,劉備的實力達到頂峰,地盤又恢復到了十七個郡。

第一時期地盤(十七個郡)

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命脈,想要穩定益州必需拿下漢中,漢中便成了一塊肥肉。公元211年,劉璋聽說曹操要率軍攻打漢中。如果漢中被攻克,對劉璋的益州無疑是造成很大的威脅。此時劉璋手下謀士說:“北方有張魯,曹操隨時能打過來,我們自己手下將領龐羲又有異心,益州可謂是內憂外患,劉備是您的族弟,請他援助最為合適。”於是劉璋便請劉備入川對付北方的張魯,劉備率領三萬大軍前來與劉璋會合,劉璋給劉備準備大量物資讓他討伐北方的張魯,其實劉備心裡的目標是劉璋的益州。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討伐孫權,孫權惶恐不安,便向劉備求助,劉備以支援孫權為藉口向劉璋借兵,劉璋只借給劉備所要求的一半兵力,劉備大怒率兵直接攻打劉璋的益州。

本來劉備孤軍在蜀,糧草也不足,沒有勝算的可能,可是益州的將領相續投降,讓劉璋心灰意冷,最終怕連累無辜的百姓而投降,那麼益州十二郡便成了劉備的地盤。

益州十二郡:蜀郡、犍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寧郡、永昌郡、廣漢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東郡。

加上“赤壁之戰”後佔領的荊州四郡和借孫權的南郡一共十七個郡。

荊州五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南郡。

第二時期地盤(十七個郡)

在劉備佔領益州不久,孫權就要求劉備歸還昔日所借的荊州南郡,劉備找藉口推辭,孫權大怒發兵攻打荊州,此時北方的張魯投降曹操,劉備惶恐之際與孫權議和,將荊州長沙郡和桂陽郡割給孫權,那麼劉備只剩下十五個郡。

公元215年,曹操看劉備已經佔領益州,漢中猶如益州的咽喉,於是趁孫權攻打劉備的荊州時,先下手為強,率領十萬大軍討伐漢中張魯,張魯投降。

公元218年,曹操主力軍退出漢中後一年,劉備率軍攻打陽平關,曹將夏侯淵派張郃與劉備大軍展開激烈的戰爭,到了第二年劉備也沒有攻下陽平關,劉備便放棄陽平關轉向定軍山,夏侯淵率兵誓死堅守定軍山,被黃忠殺害,曹軍大敗。

曹操親自率領大軍支援漢中,劉備採用烏龜戰術,堅決不出戰,曹操堅持幾個月後放棄漢中。漢中失守後,武都郡就被割斷了,於是曹操撤軍時把漢中和武都郡的老百姓全部撤離。劉備花了將近兩年時間,耗費益州大量人力攻佔漢中,換來的只不過是兩塊空地,只能算慘勝。

劉備佔領漢中後不久,鎮守荊州的關羽率軍攻打曹操的襄陽,孫權趁關羽伐曹,率軍攻打荊州南郡,南郡將領不戰而降,孫權又發兵攻打荊州零陵及武陵,成功攻克零陵、武陵,此時劉備失去了荊州南部所有的領土。劉備登基稱帝后,打著給關羽報仇的口號發兵攻打孫吳南郡秭歸,吳軍大敗,南郡秭歸成了劉備的地盤。

綜上所述,劉備有兩個時期地盤最大,一次是益州之戰後,另一次是漢中之戰後,兩個時期都發生在劉備登基稱帝前。劉備於公元221年登基稱帝,登基時地盤只剩下十三個半郡和秭歸縣,劉備建立蜀漢兩年後去世,其子劉禪即位,是為漢懷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