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仁壽1926年 隸書節錄《禮器碑》

汪仁壽(1875―1936)字爾康,號靜山,小名周生清咸豐年間,為避戰亂,其父遷徙至無錫東鄉嚴家橋鎮定居。童年受家學傳訓而入私塾。由於酷愛書法,始習顏魯公,後對篆隸情有獨鍾。焚膏繼晷,寒來暑往, 書藝大進。尤為漢隸,富篆意而又現靈動,自成一格,一時名噪邑中。二十世紀初,汪先生沉迷於歷代碑帖的蒐羅和研究,並憑藉才藝,在上海求古齋、晚霞書屋等書坊為眾多出版的古籍碑帖署跋甄評。此時書藝神韻變幻,聲譽鵲起,斐然滬寧杭,並遠播京津乃至日本、東南亞。

汪仁壽為人謙和,請其作書者,輒有求必應,即席揮毫,故存留墨跡頗廣。如嚴家橋市河上"永興橋"三字即汪仁壽當年手筆。


汪仁壽1926年 隸書節錄《禮器碑》


汪仁壽1926年 隸書節錄《禮器碑》


汪仁壽1926年 隸書節錄《禮器碑》


汪仁壽1926年 隸書節錄《禮器碑》


汪仁壽1926年 隸書節錄《禮器碑》


款識:孔子近聖,為漢定道。自天王以下,至於初學,莫不冀思,嘆仰師鏡。顏氏聖舅,家居魯親裡,並官聖妃,在安樂裡。聖族之親,禮所宜異。復顏氏並

節漢韓明府孔廟禮器碑以奉味辛先生大人正,丙寅冬十月,爾康汪仁壽。

鈐印: 仁壽印信、周生漢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