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说到当下热议的话题,野味必须占有一席。

比如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段子:

“蝙蝠为了制止瘟疫,凭一己之力将病毒封印在体内数亿年。并且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长的不像食材,隐居山洞里昼伏夜出,就是为了减少和人类的接触。但他如论如何也想不到.…还是有脑残觉得他是美食……”

在疫情之初,84岁的院士钟南山,便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矛头直指“野味”。

直到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达99%。

这项研究表明穿山甲很有可能是新型冠状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同样的,广州大学朱竑博士团队也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评论,称药食同源的传统也是导致疫情的原因之一。

虽然暂时无法证明,“吃野味”就是导致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然而,从2003年的果子狸,到2020年的穿山甲,冥冥之中,大自然似乎又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穿山甲:人们舌尖下的“牺牲品”

虽然穿山甲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4000万年,但人们对它似乎并未完全了解。

满身遍布鳞片的它,虽然看起来像冷血动物,但仔细了解它的话,你会发现它不仅非常可爱,在现实中还是一个“老好人”。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穿山甲以蚁类为食,有研究显示,一只穿山甲一年就能吃近700万只蚂蚁,足以保护几十亩山林。

同时,作为自然界中现存的唯一鳞甲目哺乳动物,鳞片是穿山甲防御捕食者的坚硬铠甲,大自然的捕食者几乎不可能弄穿这层硬壳,它甚至可以抵御狮子、老虎和豹子这些顶级猎手的牙齿。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可这个本来用于保护穿山甲的鳞片,却给它带来了“杀身之祸”。

因为莫须有的养生、通乳的作用,以及满足人们一时的口腹之欲。穿山甲的鳞片一直被人们视作珍贵的药物,即使后来许多的研究分析证明,穿山甲的鳞片成分并没有特殊之处,和人的指甲、头发并没有太大区别,可人们始终没有打算放过它。

一个沉重的数据:穿山甲是世界上被走私贩卖最多的哺乳动物。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据中国穿山甲的研究专家吴诗宝估计,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4年,中华穿山甲共减少了88%-94%。因为国内穿山甲数目的急剧减少,盗猎者甚至把目光投向了非洲,连食性相似的食蚁兽也遭了殃。

如今,在全部8种穿山甲中,分布于亚洲的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都被IUCN列为仅次于灭绝的极危级别,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也属于濒危;它们远在非洲的亲戚,也都是处于受到威胁的易危状态。

在世界上,目前只有台湾鸾山,还剩下稳定的野生种群。而剩下的地方穿山甲即便还存在,也已没有任何成规模的种群。

但是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吃野味的行为,会连带着全人类一起冒险。

那些年,因野味带来的病

因吃野生动物引起的灾难不止一起,大家随口就能叫出名字的大范围传染病,几乎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席卷整个欧洲,并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性命的黑色病(鼠疫),起因是当地生食土拨鼠内脏的传统。

2003年的SARS病毒最早也是从中华菊头蝠传播到果子狸,然后被嗜食野味的客人吃下肚。最终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致死率高达50%以上的埃博拉(Ebola)病毒,2014年在西非爆发。

相对潮湿的环境,加上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爱洗手、亲吻遗体等)给了病毒肆虐的机会。虽然有许多灵长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致死的记录,但专家认为病原体来自另外一种野生动物——蝙蝠,也是刚果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如果说埃博拉的传染可能来自于人们与蝙蝠的直接接触,那么,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传播是先由蝙蝠传给了骆驼或羊等牲畜,再感染了牲畜的主人。

1994年在澳洲爆发的亨德拉病毒,则是马匹吃了狐蝠吃过的食物或接触了狐蝠幼仔,再感染了赛马场管理者。

即使人们知道接触野生动物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疾病,但许多西非城市里仍然有大量的贩卖野味交易。2019年对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的调查就显示,接近1/5到1/2的市场和餐馆里还能找到野味肉类。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从西非野味摊位上怒目圆睁的大猩猩头颅,到东南亚餐馆里的狰狞蝙蝠汤,事实上在野味市场里几乎没有不可吃的动物,不管是各种啮齿类、猿猴、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似乎一切都能吃下肚。

网上流传的武汉野味产品标价表,也印证了这一点。许多论者也都指出,野味消费背后往往是炫耀性消费、猎奇或者迷信思维。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

吃野味这件事,在古代的时候就有。

大文豪兼大吃货苏东坡曾在《闻子由瘦》写道,“土人顿顿食诸芋,存以熏鼠烧蝙蝠”

宋朝的《岭外代答》中也记载道“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

虽然古代人对野味涉及广泛,但他们吃野味的原因大多是为了求“温饱”,不得已才以野味为食。

然而,现在中国虽有八大菜系,但依然有不少人对野味有着无与伦比的执念。

有人吃自然就有人卖,人们对野味的执念大多源于其虚荣心和猎奇心。

根据广东省林业局的调查数据,45.4%的人以为吃野味可以弥补“养分”,37%是出于猎奇,12%人是为了显富。

可见,现代人吃野味已经变成了一种炫耀雄厚财力、彰显特殊地位的行为,就如同背名包、开名车、戴名表是一个道理。

至于一些普通人,更是常常出于“猎奇”心理而深深被野味吸引着,一旦有机会得偿所愿便会一拥而上。

吃的是野味,好的是“面子”:我们还要为口腹之欲付出多少代价?

(近年来,一些“高端饭局”总能看到野味的身影)

当人类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猎杀野生动物,那野生动物终究将以“病毒”作为回馈。

据《生命时报》2017年报道,一些地区有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殊不知,这些“野味”几乎都没经过检验检疫,携带大量病菌病毒,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还可能引发疫情。

现在再回顾一下如今封城的武汉,不正是下一场SARS的受害者吗?

所以,听一句劝:收收嘴,别再吃了!

野生动物本有它们自己的栖息地,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地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它们不属于我们,更不属于我们的餐桌。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处理好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找到生态平衡共处的生活方式。

然后,在下次遇到别人劝你吃一口野味的时候,拒绝它!

参考文献:

[1] 邓晨,当人类越界招惹了野味病毒[J],看世界杂志.

[2] 苏小七 张雨晨,穿山甲的悲惨命运:成为”中间宿主”前,还是被捕杀最多的野生动物[J],中国国家地理.

[3] 穿山甲濒危始末调查:捕甲人称有的话还要抓[J],第一财经.

[4] 走私价值95万元穿山甲鳞片,医生被判刑4年…… ,医学界.

[5] 默城,拒绝野味的“弦”要一直绷下去[N],中国青年报,2020-02-05.

[6] Jie Li,Jun Li,Xiaoru Xie,Xiaomei Cai,Jian Huang,Xuemei Tian,Hong Zhu, 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THE LANCET COMMENT, February.07.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