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北大畢業賣豬肉,我一本書沒讀過,一樣賣豬肉”

在網上,一直有“學歷無用論”的論調存在,就像那個段子一樣:

今天在12306自助取票機取票,聽後面一個老闆打電話說:上大學有什麼用?我專科畢業,現在還不是混得風生水起,手下一群研究生。

我聽了微微一笑,把取票機的語言模式改成了“English”。

後來,又有人給這個段子加上了“反轉”:最後,老闆的“海歸”秘書幫他取了票……


“你北大畢業賣豬肉,我一本書沒讀過,一樣賣豬肉”


雖說是個段子,但我卻笑不出來,因為它代表了現在很多人的觀點:學歷再高有什麼用?北大出來不是一樣賣豬肉?研究生讀完不是一樣給專科生打工?

且不說這些人喜歡拿個案當真理,去混淆視聽,去“帶節奏”,影響三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有多可恨,就拿“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一事來說,背後的故事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01

那個“賣豬肉的”北大學生,叫陸步軒。當年他從北大畢業後去賣豬肉,被報道後全國譁然,遭無數人非議:

“北大畢業的也沒什麼了不起嘛,不一樣去賣豬肉了嗎?我一本書沒讀過,我一樣賣豬肉。”


“你北大畢業賣豬肉,我一本書沒讀過,一樣賣豬肉”

那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再一次甚囂塵上。但只有陸步軒旁邊賣豬肉的陳生知道:

“一個檔口,自己一天賣1.2頭豬,這已經算相當了不起了;而這小子居然一天能賣12頭豬,太厲害了啊。”

後來,陳生和陸步軒合作成立“屠夫學校”,再後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陸步軒和陳生雙雙身家過億。

無獨有偶,秦玥飛從耶魯大學畢業之後,去衡山縣當了一名村官,很多人嗤之以鼻:

“一定是在耶魯混不下去了,不然怎麼可能去當一個村官呢?我大字不識一個,我也能去當一個村官。”

然而,秦玥飛利用自己在耶魯的人脈資源,啟動了“黑土麥田”項目。利用在耶魯學到的金融知識,引入資本和營銷團隊,發展村裡的商務產業。於是,他成了中國最美的村官。


“你北大畢業賣豬肉,我一本書沒讀過,一樣賣豬肉”

更現實的是,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對學歷的要求,碩士以上學歷的職位有294個,佔職位總數的54.55%;而專科學歷可以報考的職位只有1個。

這是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

專科畢業,工作將近一年,因為想離家近一點,便準備考公務員,於是著手準備考試。

等到要報名的時候,突然發現公務員根本不招專科學歷。當時完全懵了,看著報考頁面,第一次體會到欲哭無淚。

人生最無力的時候,就是明明已經做好了全力衝刺的準備,卻發現根本沒有參加比賽的資格。

在很多人叫囂著“讀書無用論”的時候,低學歷的人已經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和整個世界的巨大壓力。

學歷也是一樣,它就像一張通行證,讓我們有機會選擇到達不同的入口,並被准許進入。


“你北大畢業賣豬肉,我一本書沒讀過,一樣賣豬肉”


沒有大學的學歷,可能連工作入場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理想?拿什麼來談理想?

也許,你會說韓寒高中退學成為作家;你會說馬雲才考了一個師範大學,照樣成為首富。

可韓寒的父親是著名作家,馬雲的父親是曲藝屆元老又有多少人瞭解呢。

所以,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想跳出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就沉下心、埋下頭,從拿到一張好文憑開始!

因為世界早晚會懲罰不讀書的人,有學問的人和沒學問的人遲早會在社會上勝負分明,而那些不讀書的人根本就不是輸在那一張紙上。


“你北大畢業賣豬肉,我一本書沒讀過,一樣賣豬肉”

02

所謂溫水煮青蛙,當你身邊的人每天忙著打遊戲、談戀愛、逃課、逛淘寶時,你會自覺不自覺地“融入”他們,忘記自己曾經的豪言壯語,一個人的理想要建立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摧毀它卻很容易。

而反過來,去看看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誰不是挑燈夜戰沒日沒夜讀書過來的?誰不是放棄遊戲放棄小說一本又一本練習題做過來的?誰不是從一次次考試失利後總結經驗咬咬牙繼續努力,終於高考成功過來的?

如果你能和這些人升入同樣的學府,他們帶給你潛移默化的影響,足以支撐你建立更開闊的格局、眼界,有一個更高的起點。

小說《晚秋》中有一句話:“你以為的巧合,不過是別人用心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就業市場、職場、考公務員的時候,你以為的不公平,其實是你和他人的差距,其實是他在學習時忍受單調辛苦、枯燥無聊的結果。

現在努力,也許並不能讓你的未來無憂無慮,但至少會讓我們的明天無怨無悔。願你回首來路時,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曾經為了一個夢想全力以赴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