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背中藥,背藥效、功效、對應證外還背什麼?

娃娃愛天晴


不要死記硬背,應該每一味藥去藥店或者醫療單位親自把玩品嚐一下,知其型,品其味,進一步理解其藥性歸經和具體作用。

否則就是讀死書,機械的記憶沒有意義。

然後對照藥性賦和中藥四百味的藥效藥理。

如果不具備在藥店或者中醫館親自品嚐把玩中藥的條件,也可以每一味中藥親自購買10克,花不了幾個錢,但是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研究,加深印象。


杏林傳燈人


錯了,中醫基礎,中醫病理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兒科、中醫婦科、中醫殤科、中醫傷科、中醫方藥學、中醫脈診學、中醫面相學,還要學學《針灸聚英》。理解了再深入,這些懂了會了就相當於中醫的小學三年級程度。至於要真正懂的話要跟對老師,手把手教你,你才能開藥方 ,你會越學膽越小,因為知道輕重了。如還想再提高的話你必須知道古代一句話,叫“古之大儒必大醫,古之大醫未必是大儒”,明白了做人和社會的關係了,醫病就能找到準點。


用戶1092861805008


中藥按類分,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分類,按表,裡,寒,熱分類,按升 降,浮,沉分類……同類記藥名,專記幾味有特殊功效的藥……


無為一生2


中醫入門首先讀熟藥性賦。再熟記中藥方劑。到辯症論治。用藥不要脫離方劑只宜隨症加減。更不能用大藥圍。用藥如用兵、不求多隻求精準。


用戶7473491537744


《黃帝內經》,皇帝問岐伯,醫道何以長存,岐伯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醫道可以長存,岐伯又曰,一個醫生不懂陰陽無以為醫。你光背中藥,背藥效,讀死書,死讀書,沒有悟性,無以為醫,全背上了不理解,還是不會用,大道至簡的道理,還是沒上道。


成淼快快點長大


中藥要記得就是功效,證治,歸經炮製和藥對。列成表格和藥性歌加方劑一起背。狠狠的背,死死的背,背一輩子,基礎牢了才能隨時發揮。


池宜情


運用仲景"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學說,解除病人所患不同之疾病。


手機用戶名1553933705


掌握基本藥理知識。

要在看病中學藥。不能死背。否則會很困難。。。

死背中藥,方劑只適合很小的學習者。

對於成年人用這個辦法會事倍功半。不是明智的方法。


七月有大雨


藥方是死的,不能照本宣科,要活學活用。掌握基本方,看病情加鹹應用,


用戶101684701452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藥、湯頭歌訣、藥性賦、八綱辨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