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怎樣應對當下的年輕人懶惰不上進,一說就出現自殘,甚致輕生?

用戶鑽石王老五


你這從小慣的,我這邊有個五歲半小孩,就會用自殺來威脅父母。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開始鬧。

你的問題很簡單,你把小孩教育成了你的對手。他想要什麼?只要鬧最後你們都會給。因為你小孩發現有用,從小開始,越來越利害,而你們一直慣著,現在用小心眼已經對付不了你們了,就開始鬧自殘,為什麼沒到自殺呢?因為自殘你們還怕,當自殘沒什麼效果了,就開始鬧自殺。

這樣下去,毀了自己小孩一生,只知道一果縱容,寵愛,這樣的小孩不管父母付出多少,不會有半點感恩。因為他是用自己本事,得到自己想要的,小孩子意識裡這麼想的。肯老一輩子,直到榨乾父母的骨頭。

就問你怕不怕?

不過現在還有轉機。再不去好好教育就真廢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蔣子兮3413


小兒難養!小兒難養!說要陪伴,可是當今社會,沒有錢哪來好生活,怎麼給孩子一個差不多的環境。如果天天陪著孩子,將來孩子工作買房討老婆你掏不出錢,孩子也會怪你無能啊!太難了!從小沒管好,等他都會自殺了再去管好像有點晚了。我這一個五歲的都跳河自殺了,留守兒童,奶奶一個人帶她在家上學,那天因為玩個五塊錢的遊戲機,奶奶不給她玩,一轉身就跳進大河裡,晚上也看不見,也沒人敢下去救。太嚇人了。我現在就是老家陪孩子,找了一份朝九晚五雙休的工作,但是工資低。沒辦法,現在孩子懂事早,生下來就丟給老人真的不行,因為我們那一代人是最早的留守兒童,我們深知那些苦。身邊有朋友也因自己被留守對他們影響很大,很多不婚族就是認為既然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就乾脆不成家不生孩子,因為他們自己受夠了那種生活。


夏嚕啦


其實這個話應該只會和父母家人說。

應該沒有哪個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威脅別人說,你再打我,我就自殘,我就自殺。因為這樣只會得到別人更多嘲笑。

之所以這樣,是孩子知道家裡會有人縱容他。我爸媽這麼關心我,我拿生命威脅他們,他們一定會什麼都答應我。所以孩子才會這麼放縱。

父母在孩子心中是什麼身份,孩子在意過嘛?打不得,說不得。那我要怎麼教育你呢,靠天天講道理嘛,能聽進去道理的孩子會不知道父母的心酸嗎。

所以,孩子如果只是想通過這種威脅的方式放縱自己,那作為家長也不要心軟了。說實話,人間這麼美好,每天這麼多遊戲可以打,吃得好睡得好,誰真正捨得死啊。那些輕生的都是上學壓力大,學業繁重,無形的壓力壓垮了自己。一個懶惰不上進的人哪會有壓力。

所以有時候不用太照顧他的脾氣,願意打自己耳光,願意撞牆,適當讓他撞兩下,你走開就好,看不見你,他就也停了。

日常生活中,故意減少對他的關心,讓他知道我耍無賴是得不到父母的喜歡的,甚至會讓他們討厭我,那我以後就沒法威脅他們了。比如,吃飯就叫一遍,不出來,或者磨蹭的,不用管,餓了會找吃的,不會餓死的。

我明白很多家長現在都把唯一的孩子看做寶貝。只要他不想的,我都妥協,不強求他。所以慢慢造就了這種脾氣。可其實這樣也是在慢慢教壞孩子,那種唯自己獨大的思想會讓他變得自私,讓他更容易被打垮。畢竟以後的社會不會再有人縱容他。


青山與松


現在年輕人承受能力脆弱!說不得吵不得!這個現象應該引起大們反思!在幼少青年時教育指導正確!才不會等到青春期難管理難溝通交流!讓大人們頭疼束手無措!有的自殘輕生甚至有的破罐子破摔!青少年!成人了都有心裡缺線!大人們為了你們晚年幸福!從幼少青年抓起|正確引導!不要把自己意識強加他她們身上在不要溺愛孩子過分!讓他她們無法無天!沒有規則規範家庭意識!上無尊老下無愛幼!那就是你們晚年時悲催!


貝兒莎莉


那是因為他已經把你看透了,知道你捨不得他狠心。如果是碰到這種人的話,你必須狠下心來,不管他去死也好,自殘也好,都不要去管他。因為你管得了,他現在管不了他一世只會害了他。但他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對自己生活不負責任。這樣子活著跟死了有什麼差別?


彩虹姐的生活


建議去找找李玫瑾教授的相關視頻看一下。你可能會找到答案。希望能幫到你,不能說幫你解決你目前遇到的問題,但是我覺得至少你或許能找到你家小孩為什麼會出現你所描述的問題。如果找到根源了,你或許能找到辦法解決你家小孩或者說你自身家庭上的問題。



逛吃逛吃的大王


我覺得孩子走到這一步,與大人的教育有很大關係,作為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出現在哪裡,教育方式應該改變。另外要換位思考,站在子女的角度體會他們的內心,找到癥結所在,然後一點點幫助他們打開心結,改變自己。


滄海月明珠有淚xue


我家小兒子今年13歲,現在就出現這樣的情況了,上學期基本沒怎麼上學,寒假天天三四點不睡,我給他做心理諮詢也不去,現在下狠心說不讀書可以,也不給網了,在家待著可以,除了吃喝不給電腦不給網,這兩天在上網課了


依依216703020


首先大人們不理解總是希望按照他們的方式過。其次是缺少溝通交流。所以家人最重要的是溝通和理解。



侃侃而談一笑而過


多和他們談心瞭解他們內心深處深處真實的想法,然後給予正確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