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才華,一年最多也就賺100萬吧,除非你還有這些…

這標題,乍一看

是有點口氣比腳氣還大的嫌疑,我也還沒達到這種能力呢,但從我所熟知的一些朋友經歷來看,或者是從經濟學角度出發思考,還真的就是這樣。

今天是我重新開始運營個人公眾號的第一天,那我乾脆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個如何年賺 100 萬的門路吧,並嘗試著給大家一把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文章分為 7 個方向,46 個點,算是我這些年來親身經歷與思想感悟的精華,今天作為見面禮送給大家,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或啟發。

當然我更希望大家能在閱讀的同時學會思考,找到那些真正適合自己而且有實際參考價值的點來不斷完善自己。不誇張的說,指不定哪個點你真正領悟到了其真諦,它都有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01

不止才華

大家都聽過「28 定律」吧?

說的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其實永遠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 20%,其餘 80% 儘管是多數卻都是次要的。

比如說世界上 20% 的富人擁有著世界上 80% 的財富,而剩下 80% 的人卻只擁有另外的 20% 財富。

再比如我們生活中所需要處理的事, 80% 都是次要的,而只有 20% 才是真正重要的。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大多數人把 80% 的時間花在了做那些次要的事情上,而只留 20% 的時間做真正重要的事。本末倒置的結果你也看見了,就是我們常見的忙活了一輩子卻終究碌碌無為。

所以平日裡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最該做的事情,然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成為那 20% 的佼佼者,再或者可以在 80% 的普通人群中過得比其他人更好。

這裡我再問大家一個古董級問題:21 世紀什麼最貴?

人才。

是的,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因為老師就是這麼教我們的。才華確實很重要,我也發現身邊那些有才華、在自己所屬行業很有天賦的人都混的挺好。

有的朋友年薪每年翻一番,也有的朋友剛畢業就年薪幾十萬,真是才華太值錢。但是你再想想,如果真正是隻有才華,這裡強調的是硬技能,那麼一年能賺 100 萬的有幾個?可以說百萬年薪已經是上限了吧。

當然你會說,年薪百萬、千萬甚至更多的大有人在,那些企業家、大 V 一年賺的錢比 100 萬多了去了。

這你就要注意了,重點就在這。你看他們有的僅僅只是才華嗎?不止吧,你會發現除了才華他們身上都會有一些不同於常人的特質,而正是這些特質才是他們能取得一定成就的關鍵因素。所以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人,那麼你就得知道這些特質到底是啥?

有人又插話了,我們又不是什麼天才,我們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我們不關心這些,也不想著能年薪百萬,就這樣每天有吃有穿、能玩微信能刷抖音就挺好。

對於這些人,既然你都這麼下得了口說了,那我也相信、也敢篤定你真不可能實現年薪百萬了,因為一來你不是天才不能靠才華實現,二來你自信都沒了,你的未來能好到哪裡去。

如果沒有夢想,我們真要做鹹魚嗎?

我想,當然有很多朋友還是有夢想的,他們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年入百萬。你看有那麼多炒比特幣的、炒股的、甚至是買彩票的朋友,不都是懷揣百萬夢想的人嗎?

當然了這些朋友都抓的是機會主義,所謂機會主義那就意味著機會是有的,但多少有點不靠譜或不可控、不踏實。

而要想真正有實力年入百萬,更或者退一步說,你想只要比從前的自己更優秀、成長更快,每一天都能進步,明年的今天比今年能更上一層樓,比如收入翻一番,那我就敢說這完全有可能實現。

而實現這些的關鍵因子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特質」,那這些特質具體都包含啥呢?答案就在下面。

02

壓箱底兒

作為一名在職場混跡了好幾年的半老草根,沒吃過多少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我經歷的事、認識的人、聽過的故事,還有讀過的書也日趨不少了。

慢慢的時間長了,就有了一些沉澱,於是就想著開始分享我的一些所學、所感給更多的有緣朋友,想讓大家和我一起成長,今天便是一個開始。

是這樣的,我曾有幸讀到過一本名為「軟技能」的書(放心,我這不是給你推薦賣書,文末我還會給你送這本書的電子版),書中一些獨特的思想跟我自己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我讀到一些作者獨特想法的時候不禁感嘆我感悟生活總結的一些心思怎麼早都被他知道了呢?而且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令我醍醐灌頂忍不住直拍大腿。

毫不誇張的說我已把這本書視為了我個人成長的風向標。

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作為我的開篇之作,我是很在意我的價值觀定向的。所以百思之後我決定借花獻佛,把這個壓箱底的寶貝拿出來,通過我的思考把書中精髓整理分享給你,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能有大用處!

03

軟技能

好,我們開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有點古怪。

它是一本寫給軟件開發人員的書,但奇怪的是書中壓根就沒有提到哪怕一行代碼。

所以你應該明白了,它其實不僅僅只是針對於軟件開發人員,而是說不論你是在為某家公司打工,還是自己在創業,更或者是自由職業者,書中的一些思想方法、技術思路、建議意見以及最佳實踐方式都是通用的,都能夠帶給你一些不同常理的啟發,讓你觸類旁通、靈感迸發。

來瞧瞧這本奇怪的書吧

《軟技能》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從人而非技術、也非管理的角度關注軟件開發人員自身發展的書,書中強調的永遠是以人為本,技術只是軟件開發人員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要更多的關注「軟技能」,對!就是那些除了才華之外能真正幫你賺到百萬年薪的東西。

書中內容分為職業篇、生產力篇、學習篇 、自我營銷篇、理財篇、精神篇和健身篇 7 個方面,我們逐一來聊聊。46 個點都是嘎嘣脆的乾貨,建議大家收藏慢慢啃。

職業篇

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我們就繞不過「工作」這個詞。

1. 在職場中你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相信自己是在為別人工作。而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工作是屬於公司的,而職業生涯卻是屬於你自己的。

我們都知道一條線是由點組成的,沒有點就組不成了線。我在跟朋友聊天時經常提醒他們說你現在的工作只不過是你職業生涯這條長線上的一個點,而你的職業生涯也僅僅是你人生的一個部分而已,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輕視這個點,但也不要把這個點視為你的生命,為了一個工作就出賣自己的人品、因為丟了一個工作就要死不活的想不開幹傻事。

我們一定要學會用上帝視角、站在更廣闊的局外來看待局內問題,你也要從 30 歲就要學會開始從 60 歲時的角度來思考出路,這樣你才能看的清全局、才能活得坦蕩、才能很好的掌控屬於自己的人生。

2. 還有職業發展的驅動力一定是來自個體本身,也就是說真正優秀的人從來無需來自他人的肯定甚至是鼓勵,不要總是等別人給你安排、等別人給你指點、等別人給你主動幫助,他們都是自帶雞血、自我驅動、自我燃燒型,而且是永遠。

3. 從非同凡響開始,絕不要做他人都在做的事。

你想想如果你每天做的事跟你周圍一群人都一樣,那你的人生能比別人更好嗎?也就是這群人的平均吧。而如果你把經常接觸的圈子上升一個高度,你看到的必定是另一種風景,時間拉長你將會成為一個全新的你自己。

4. 當你在關鍵的大事情上需要尋求別人建議的時候,永遠不要找你周圍跟你同一個 Level (水平層次)的人。

因為他們的眼界跟你基本一樣,給的建議也不會跟你自己想的有多大區別,所以至少尋求高於你兩個 Level 的人來給你建議。但也不要太高,太高就會有斷層,兩個層次剛剛好,這樣才有參考價值與真實意義。

5. 學會像企業一樣思考。把自己當做一個企業,你的僱主看作是一個客戶,而「上班」其實就是你這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這樣一來就會徹底改變你的工作心態,你將會從被一紙「賣身契」束縛住的僕人轉變為一名擁有自己生意的商人。我們要做的是像企業一樣想辦法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然後學會如何營銷自己。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思維呢?這樣一種思想上的真正顛覆,能讓你的職業生涯有機會真正非同凡響。

6. 我們要有目標,要學會用目標來反向驅動自己,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這也正是著名的 OKR(目標驅動法)的精髓之所在。永遠不要隨心所欲的生活,不要隨遇而安地行走在職業生涯的漫漫長路上。

7. 人際交往能力,遠比你想象中的重要。

為什麼很多職業技能很厲害的人,卻得不到同事和領導的待見,客戶也只會表面上說你工作做得非常好但卻再也不跟你合作了?

這跟一個女孩對你說「你各方面都挺優秀,但是我們性格不太合適」又有什麼區別呢?

別管我,我只想一個人安靜地寫代碼!很多我們做軟件開發工作的朋友都有這樣一種思想,想著搞定電腦就搞定了一切。殊不知,這是錯誤的。

你想啊,如果你真的把你一天的工作梳理一下,那些會議呀、收發郵件呀、與測試、需求、哪怕其他研發人員的交流、與客戶、與領導的溝通其實不都是在與人打交道嗎?而且往往人際交往優秀的人比只會技能的人混的更好。

8. 明白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之後,最重要的是方法。

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是不願意別人說自己不好,而是希望感到自己很重要。

難道不是嗎?

你想想啊,每次不管我們本質上對錯與否,但當別人說我們的時候,我們潛意識第一反應都是我沒錯啊,你說我幹啥?雖然大多數時候結果證明真的是我們自己做錯了,但第一反應永遠是我沒錯,至少是你別說我。

所以永遠不要主張批評和懲罰的方式來交際,獎勵積極行為要比懲罰消極行為有效的多。如果你是管理者,這是你真正值得遵守的一條重要原則。

9. Yes,And

這個思想是我從羅胖那學到的,當然也跟上面提到的思路異曲同工。我們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可以先肯定對方(Yes),然後再提改進意見(And)這才是上上策。這樣對方聽著也舒服,就更願意聽你接下來的建議,效果會好 1 萬倍於你一上來就強行自己的思想給別人,更好於你劈頭蓋臉的批評和指責命令,不要因為你覺得自己是領導就感覺批評下屬理所當然還見效快,真正明智的管理者都應該好好學一下這一條。

10. 再來談談面試,你知道正確的面試姿勢是什麼嗎?

它不是你帶著厚厚的簡歷去找僱主,而是要想辦法讓僱主主動來找你,這樣你不但成功的概率高,而且薪資待遇也一定高於你去上門面試。

什麼?找工作不都是自己在招聘網上海投簡歷,然後面試嗎?

如果你還只是這麼想,那你就太稚嫩了,海投簡歷那只是最常規、最初級的操作而已,也不會有太多主動權可言。而要想辦法讓僱主主動找你,那才是高級玩法。

當然,高級玩法有高級玩法的要求,首先咱默認你的能力是有的,然後看怎麼玩?

影響力。你在社區、博客、圈內的知名度和熟悉度可以對這種高級玩法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這些知名度當然也是可以通過營銷自己來實現,而且他並不是一定要你特別牛。可以說只要你願意,再普通的人、再小的個體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有了影響力,你就可以用高級玩法了。

11. 承擔責任

在任何一個公司裡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最重要法寶就是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看起來顯而易見,但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經常會面對更多金錢還是更多責任的選擇,這時你始終要明白一個道理:至少從長遠來看,正確的選擇永遠是更多責任,因為金錢總是追隨者責任而來。

12. 引人注目

如果你一直默默無聞,你的成就不為人知的話,即時你是團隊中最聰明、最努力、最出色的人,那也一文不名。如果你找不到方法讓你的老闆或領導知道你在做什麼,那你的所有努力其實都是徒勞的。

13. 成為專業人士

成為專業人士是一種心態。如果我們總是與恐懼、自毀、拖延和自我懷疑作鬥爭,那麼問題就是:我們正在像外行那樣思考問題。外行毫不起眼,外行人廢話連篇,外行屈從於逆境。

而專業人士可不是這樣,專業人士往往引人注目,他恪盡職守,始終如一,從不屈服於挫折。

所以選擇職業方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重一個東西就是「行業」,因為如果你能在一個行業裡耕耘多年,潛心積累,那你終將會成為這個行業裡的專業人士、甚至是專家。

成為專業人士之後你的威望、地位、可取代性就完全跟從前不一樣了。

14. 請勿陷入對技術的狂熱之中,學會開放思想

搞技術的很多人會陷入對技術的狂熱之中無法自拔,有的甚至陷入自己所從事的某一個狹小領域而排斥其他。同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也會陷入自己的認知圈子裡,感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忽略甚至抨擊其他人的東西。

但你要知道這個世上還真不是非黑即白、非 0 即 1 的存在,那句話說的好「既然存在那就有價值」。所以我們必須要學著用開放的心態來對待一切存在。我經常給朋友講,打開你的思維,我們不能保證每個人身上有多少優點,但至少都有特點吧,有特點就能夠值得你去分析、思考出點有用的東西出來。

真正厲害的人能從自己的對手、自己討厭甚至是仇敵的人身上學習到一些對自己有價值的點來優化自己、迭代自己。

生產力

上面講了對於職業的一些認識,我不知你是否有所新的感悟,接下來我講一講在工作中關於生產力的東西。

15.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客觀、最無情、最令人沒有辦法的事情就是「時間」。他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存在,不論你的國籍、年齡、地位、身價有多高,它都不對你另眼相看,它始終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日出日落一天一天的走,也從不停止。而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也都只是這個時間巨輪上一個小小的過客。

所以你會聽到越是有錢有地位的人總是在絮叨一件事就是缺時間。當下知識付費為什麼越來越火?是現在的知識比以前更值錢了嗎?

肯定不是,那是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算賬本,大家願意花錢來買時間。用一定的錢來節省自己時間、得到更好服務的同時,用省下來的時間創造出比買時間花費更大價值的東西。不知這個簡單的邏輯到現在為止是不是還有很多人仍然不明白呢?

16. 可能有人會說我缺的不是時間是錢,誰要買時間的話跟我買吧。

這當然可以,但前提是你得讓你的時間有價值,而不是空白時間。上面我說到的這個知識付費就是典型的買時間啊,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在實踐的東西——上班。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上班不也是在出賣我們的時間嗎?老闆不正是購買了我們的勞動時間來為他創造更多價值嗎?

所以有兩點需要你明白:

還是上面提到的,你需要明白你工作的本質意義,你不是在為公司工作,你是在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奮鬥;

我們要學會如何利用好我們有限的時間,簡言之就是「做該做的事情,高效率做」。

用我們 80% 的時間做那些屬於我們 20% 的重要事情,學會適當花錢(這個適當是指一定要匹配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所需來評估)來買別人的時間為自己服務,並高效做事。

17. 那如何能提高效率,儘快完成一些事呢?這一切都源自於「專注」,因為專注對於完成任何任務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做不到專注,你的時間就會被所謂的郵件、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電視、電影一個個偷偷拿走,而你還感覺全然無知。

注意這裡不是說大家不能做這些或這些沒有任何用,但是如果你不會合理支配自己在這些東西身上花費的時間,我想你留下來的必定是「碌碌無為」這 4 個字了。

18. 明白了這個,接下來就是看如何提高專注度,如何提高生產力。

這時候一個神奇的傢伙「番茄工作法」可以上場了。不知有多少朋友聽過或用過這個東西,我是一直在用,而且覺得效果挺不錯。

他的思路大概是這樣子的:在我們每天工作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前規劃好打算在這一天之內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務,然後設置一個時長 25 分鐘的定時器,去完成計劃中的第一項任務;在這 25 分鐘之內,你只專注於這一項任務,心無旁騖。一旦有干擾,可以用各種方法屏蔽掉干擾,但是通常你要努力保證自己完全不被打擾。直到你設定的番茄鐘響起,你停止工作,休息 5 分鐘,然後繼續進入下一個番茄鍾工作。

你也看到了,其實它就是一個幫助你能最大限度保持專注的方法,而這裡之所以要選 25 分鐘為每一個番茄時間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是一個人能保持專注的最佳時間段。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我剛開始使用時一樣,大多數朋友並沒有真正理解番茄工作法的本質含義,錯把它僅僅當成了一個計時器,然而事實是它只有被當作成一個估算和評估工作的工具使用時,才能發揮它的真正威力,另外還要注意兩個點。

計劃 + 追蹤。

大家都知道做事要有計劃的重要性,但是往往會忽視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環節——追蹤。這就好比我們很多同學只學習不總結、不思考,看似涉獵了不少知識但很少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基本功。

19. 還有一個東西叫「驅動力」,通常讓人們完成工作的主要動機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內部驅動,另一個是外部驅動。

外部驅動,就是外部回報驅動,比如說給掙多少錢的工資,那我幹多少錢的活,給多了我就多幹點,少給我就少乾點,不能讓老闆佔了咱的便宜。這就是典型的外部驅動,說實話我們很多人其實都只停留在這個思維階層,但你要知道的是這恰恰就是像本文題目所說的那樣導致我們侷限性不能年入 100 萬的真正原因。

內部驅動,就是我上面有提到過的真正優秀的人從來無需來自他人的鼓勵,他們都是自帶雞血、自我驅動、自我燃燒型,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控。

所以解放思想 + 內部驅動,方才是破局我們侷限性思維的最佳方式。

20. 習慣

成就我們的恰恰就是那些不斷重複做的事情。因此,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亞里士多德

其實,我也常常給我的媳婦說,要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因為我覺得當一個人習慣於做的事情都是優秀的時候,那他必定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自從去年當了爸,有了兒子之後,我也常常跟朋友探討如何教育孩子,我主張的思路是教育孩子說話是有技巧的。比如孩子做錯了事,正確是姿勢應該是「你不該這樣做,這樣做不好或不正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儘量以正確答案結尾,這樣孩子在聽了你 balabala 一通話之後腦袋裡存留下來的就是正確答案。

而不是類似於「你怎麼這樣呢,你不該怎麼怎麼…」,一通大道理教育之後,該怎麼做更好你卻沒有給孩子蹦一個字,孩子聽完都是一臉懵,因為他自始至終沒有收到該怎麼做的信號,那你這樣教育有意義嗎?

當一個人的腦袋裡裝滿了好的東西,那潛意識就會趨向於往這邊靠攏,相反則是腦袋裡都是錯誤的答案,你想想這兩種語序說法哪個會對孩子的正向引導意義更大?時間拉長,效果顯而易見。

21. 學會分解任務

正所謂如何吃掉一頭大象?

最佳答案是每次一口一口吃。你看啊,任務越大看起來就越嚇人,那勢必會影響做任務的心理負擔和效率,但是如果你學會分解,再大的任務都可以分解為若干層級若干數量的小任務,這樣你就可以合理安排一口一口吃掉一頭大象了。

22. 努力的重要性

努力是永恆的主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勤奮,然而長大後才發現,只有勤奮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努力的人。你看我們周圍就有那麼多、那麼多不但是學習、還是工作都特別踏實、努力不要命的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優秀,反而有點悲催,那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其實有個誤區是,這些人所謂的努力只是沒動腦筋的努力而已。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概念就是「工作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而腦力勞動也分腦力創造性勞動和腦力體力勞動」。

所以如果你只是看起來努力,並沒有真正思考內化,那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徒勞,我們要學會把別人優秀的東西思考、內化為自己的基本功。

但是記住一點,我們每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一生中都在尋找捷徑,試圖找到一個不用努力就能夠獲得成功的好方法。然而現實證明,那樣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無一不是努力的成果。所以枯燥而艱辛的努力依然是一個人能成功的最主要條件,你要的是努力 + 思考。

學習

23.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愛因斯坦

在軟件行業,變化是永恆的主題,每一天都會有一門新的技術出現,昨天你學到的東西今天可能就毫無意義了。所以學習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事,如果你固步自封,忽視對新東西的學習,那麼很快就會落後於人。

24. 學習如何學習最為關鍵,這裡有兩個點需要你明白:

教育的首要目標,並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一定要將書中所學用於實踐中。

學會輸出,把你學會的東西給別人教你會記得更深刻,真正說明你學會一個東西的標準就是你能給別人講明白。

25. 書中作者分享了他自創的「十步學習法」,瞭解全局 》確定範圍 》定義目標 》尋找資源 》創建學習計劃 》篩選資源 》開始學習、淺嘗輒止 》動手操作、邊學邊玩 》全面掌握、學以致用 》樂為人師、融會貫通。

第 1 步到第 6 步,這些步驟要認真做、他們只做一次就夠,後面 4 步是需要循環反覆不斷迭代的,書中有講我這裡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在文末下載電子書可以看看。

26. 除了自學,我們還需要一位導師,優秀的導師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掌握一門技術,這比自己摸索要快很多,而且好的導師還可以為我們照亮前進的路。

27. 同時要學會開山收徒,成為別人的導師,因為深度學習的一大方法,更或許是唯一方法就是「傳道授業」。學會幫助別人,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你的一生將會受益無窮。

自我營銷篇

28. 在未來社會,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將是影響力。 ——羅振宇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微信公眾平臺

是的,他們都說了,不知你之前有沒有思考到這個觀點?如果沒有,今天是第一次聽我說那也還不算晚,你依然會領先於一大批人,因為仍然有太多太多的人並不知道這個思想。

你看啊,他們作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幾乎是異口同聲地道出了未來社會一個核心競爭力趨勢因子是「影響力」,而且這本書中也有提到這個點,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

29. 當然了,打造個人品牌、提高自己影響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給別人能提供有價值的東西,而且是持之以恆。

細想一下,這個思路恰好與我準備運營這個公眾號把價值帶給更多朋友的初心不謀而合。所以當我讀到這裡時,心裡不禁再次感嘆道作者真乃神人也,我所想到的他怎麼都已想到了。

30. 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當你所做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利益的時候,那是不會得到別人真正的追隨,除非你能真正帶給大家價值、能幫助到大家。

其實,真正的底層邏輯前面有講過,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實則也是在幫助自己獲得成功。

31. 當然實現個人品牌影響力的建立途徑不只是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技術博客、開源平臺、其他自媒體平臺、甚至是微信朋友圈其實也可以建立你的個人品牌,而且還有商業價值呢,有人已經在上面賺了不少錢(不是微商),不知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意識呢?

不管你原來有沒有這樣的意識,我希望看了我的這篇文章後,一定要開始學會營銷自己,哪怕只是發朋友圈也要用心對待,因為這裡蘊藏著你的品牌。

理財

32. 提到理財、營銷、保險,我想很多朋友和我一樣瞬間就會皺起眉頭想牴觸、感覺是騙子。有這種極端反應其實也不能全怪我們太敏感,因為正是由於他們很多相關從業人員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的來欺騙民眾,結果才害了一鍋湯,大家才對他們有了普遍的偏見看法。

然而如果你繞開這些偏見,其實這些概念的本質還是很有價值的。

33. 首先說說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軌跡,大家都是從小開始就上學,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後便進入了真正的大染爐。

找工作、找個好工作成了我們共同追求的一件事情,我們要賺錢、我們要消費、我們要養家、我們想要生活的更好,所以我們就不停的努力工作,不斷通過跳槽尋求升職加薪機會。

34. 但是這樣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收入會放緩,甚至會走下坡路,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感受不到這種事情,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到 40 歲的時候,你的收入還能這樣快速的持續增長嗎?說實話是非常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幾乎不可能。

正常情況下,從大家剛畢業參加工作到 35 歲之間其實是一個收入快速增長的時期,但是 35 歲以後你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機會其實是越來越少,增值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但我們的物質慾望卻一直是增長的,這樣收入減少、物質慾望卻增長,你該如何面對這種場景呢?

你會心甘情願在 40 歲、50 歲的時候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嗎?然後 60 歲再降一節?到時你只會用節制慾望的方式來達到一種平衡的生活,就像我們父母一代靠省來過日子,這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想要的嗎?

打住吧,我知道你心裡又在嘀咕啥。我只想對你說別指望你的養老金了,養老金只能夠你溫飽,哪能讓你享受你之前培養了幾十年的花錢慾望呢?

35. 一般人從窮到富是可以接受的,過渡的還挺自然,頂多算個暴發戶。但是從富到窮,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有的甚至會想不開。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在我們現在二十、三十歲的時候就要開始思考如何能讓自己有一份終身收入。

我們很多人其實收入只有一份,就是目前的工資,但你要知道的是這樣一來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萬一企業斷供,那我們就得斷糧,這也正是很多大廠哪怕是高管哪怕工資很高但都沒有安全感的原因所在,把自己的命運拴在一根稻草上是極其危險的操作,中年危機感就是在這會引爆的。

36. 所以第二職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你的命運就不會被一顆稻草所牽絆,這顆稻草斷了的時候另一顆稻草還可以救你的命。當然了,「睡後收入」才是真正能解決你一輩子都有收入的方法,所謂的「睡後收入」你聽過嗎?

睡後收入,顧名思義就是讓你能夠睡覺都能賺錢。

比如你寫書、賣課程,或者是開發一個軟件產品,然後不斷複製直接賣,這樣你只要勞動一次,但可以複製賣 N 次,這比你給一個老闆幹活掙錢是不是高明瞭一個檔次呢。

37. 而另一個「睡後收入」的典型代表就是理財,然而理財更為特殊。你看啊,你上班是出售你的單次時間給老闆,你只能把你的時間賣一次,所以就只能通過不斷提高你的時間單價來提高總收入;而你賣一本書,你寫一次,可以賣 N 次,這就成了線性增長;而理財則是滾雪球式指數增長型,這可是質的區別。

38. 這裡的理財就是用錢生錢,股票、期貨、基金、國債都可以,但是正所謂高回報必對應高風險,理財也確實就是這麼一個高回報高風險的典型代表,這就需要大家不斷積累相關知識與經驗來玩轉。

我知道這是好東西,也知道這裡風險挺大,需要有點真本事才能玩得轉、玩得好。

鑑於此,我建議大家要慢慢來,不要過於著急的入場,多學習、多積累經驗,從小打小鬧開始慢慢鍛鍊自己,我本人也還沒有真正下水呢,現在還在學習沉澱階段。

另外,我有個理念是:理財投資只投那些有真正價值的東西,而且是長線,這樣你才有真正的機會贏,因為你這理財投的是價值而不是機會。

39. 跑贏通貨膨脹

你知道過去 10 年間,我們國內的通貨膨脹速率是多少嗎? 是年平均 5 個百分點。

這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如果是你有很多錢放家裡、放銀行,但是達不到年利率 5 個點的話,其實你是在虧損的,而你知道嗎,我國普通銀行的年利率只有 2-3 個點,很多人信奉的支付寶也才只有 4 個點。哪有你想象的那樣躺著賺錢,而是壓根你就跑不贏通貨膨脹。

所以這就需要你真正學會「花錢」,來跑贏通貨膨脹,更或者是用錢生錢的方式來賺取更多。

強調一下,一般的股票、基金之類理財產品年化是在 10 個點左右,5、6 個點的也很多,但是有個常識要知道:如果年化有點誘人大於 12 個點,其實你就要小心了。理財雖好,但哪有那麼暴力,普通人哪有巴菲特那般眼力能常年看中年化 20 個點的優質股,要知道這裡除了眼力,圈子信息差也是普通人天然的壁壘。

所以一句話,永遠記住投資理財的目的是投價值而不是投機會。

健身

40. 我們常說,身體是一切革命的本錢。這話沒錯,但身體健康的意義絕不僅僅只是這樣,人的身體可以說是人靈魂的最好寫照,所以要想靈魂高尚身體必須跟上。研究還證明,鍛鍊能讓你更具創造性,能夠激發你的思維,讓你更加自信。

我從小學就開始打籃球,後來又喜歡上了足球,這麼多年下來體育不僅給我帶來了 N 多快樂,也帶來了不少靈感啟發。

41. 我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們一定要對生命有敬畏之心。

如果你自己生過重病,或者是見過親人朋友得過重病,再或者是見過醫院裡的這些,我想你對生命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我媳婦前段時間由於工作特別忙,每天都在下午 3 點後,更或者是5點後才能吃到午飯,於是我就給她講了一個道理:

生活是不容易,但生活一定要有所度,我們一定要重視身體、敬畏生命。因為有些東西是不值得你挑戰的,你不小心得了胃病,那你以後可能永遠都不會是想吃啥就吃啥,而且還會總是胃不舒服;你不小心把腿給傷大了,也許你今後走路是可以,但是這輩子也別想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跳起來了。

這裡我並沒有在跟大家開玩笑,懂得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我也希望大家儘早重視。

如果可以,我還真的希望你隔一段時間去一趟醫院,當然不是希望你去看病,而是讓你去看看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當你真的學會敬畏生命的時候,你就會對生命有新的不一樣的認識,同樣這會有利於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42. 有家庭的小夫妻也不要有事沒事就吵架,當然所有的家庭不吵架是難免不了的,但要明白吵架只是情感宣洩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綁架一個人的一種桎梏。我們有太多的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去研究,也有太多的美好需要去體驗、去領略。

適當吵架、合理解決是會促進家庭感情的,但是無味的爭吵不但兩敗俱傷,關鍵是你的大好時間也隨之悄然而消逝。

懂得了生命和時間的珍貴,人生才能過得更明白。

精神

4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人是情感動物,所以活著就離不開情感。而現代文明社會跟古代社會比最大的區別就是精神世界的區別,所以除了物質,精神生活同樣很重要,因為面對一輪落日,你一句「我操,這太陽和水都馬上捱到一起了」,而別人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給人的印象立馬就顯現不同了,而且你自己理解的那種感受也完全不一樣吧。

44. 心裡暗示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假裝自己可以成功」。意思就是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一開始你就想象著自己已經成功了,然後你反著推到現在該如何做,這樣不論是你的心裡自信感也好,還是做事思路也罷,都是順著來的,結果當然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你幾乎做不成任何事情。

45. 失敗不同於被打敗。

失敗是暫時的,被打敗是永恆的。失敗是那些碰巧發生在你身上的——你不能完全控制它。被打敗卻是你可以選擇的——是對失敗的某種程度的接受。

所以聰明人的方法是學會擁抱失敗、期待失敗、接受失敗,並準備直面失敗。要真正的意識到失敗不是終點,只是你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個節點而已。

一個人如果性格積極又樂觀,那他的運氣往往會很好。這對他發展友誼、 婚姻美滿、 收入更高、 身體更健康、 延年益壽都會有大幫助。

46. 跌倒七次,爬起來八次。

在生活中,就算你能學會讓你更成功的所有技能,但是如果你缺少「持之以恆」這個重要的技能,一切都將會毫無意義,因為那樣的話剛一遇到麻煩你就會放棄,而破局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對抗整個人生中困難的最優解就是:我可以跌倒,但是跌倒七次,我就一定爬起來八次。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04

結束語

好了,就到這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