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詩人認為,這場戰疫中,沒有誰最先熬不下去,只有誰損失最大。

之所以有農民最先熬不下去的論點出來,首先依據的福利,也許只有農民,沒有一絲保障:雖然有責任田,但是責任田的收益恐怕連一年一天一瓶水都買不到,而且週期還長,現在正處於比秋黃不接還不如的冬春荒涼之際:地裡根本沒有可食用作物。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眾所周知,農民工的工作都是其他從業者不屑一顧的,甚至可以說是鄙視的活,所以也就認為農民在利益和尊嚴上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利益。

當然還有其他證據,詩人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錯,無論怎樣看,農民都是最先熬不下去的。

不過,詩人提醒一下,農民可能是最能支撐下去的。

之所以農民沒有社會福利,是因為農民總想憑一己之力生存,所以只要農民有一絲生機,就絕不向社會伸手,當然,災難來臨的時候,農民也會盡最大的努力為社會貢獻自己。

我們知道,農民也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問題,所以農民生活要求並不高,所以困難來了,農民只不過再重複一下並不遙遠的溫飽線生活,所以物質匱乏並不能逼的農民熬不下去。

所以詩人說,沒有誰最先熬不下去,只有誰損失最大最多。

談到損失,怕所有的人都有一肚子苦水,也可以說,每個人的眼裡看到的都是自己損失最大最多。

不過,詩人說,損失最大最多的是農民,他們沒有社會福利,災難過後,他們也不會有福利待遇,可能還要承擔災難帶來的其它方轉嫁來的損失。

農民工之所以不顧尊嚴的做最苦最累最髒的工作,那是因為農民工能收入一分錢,就收入一分錢,所以疫情造成工作空窗期,也許農民工就錯過了孩子的學費,父母的養老金,疾病時的一粒救命藥。

所以,疫情面前,我們只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詩人的眼睛83314


我家是湖北安陸市農村裡。這次最嚴重的地方是湖北。不說別人就說我村裡人。我一家三口在外打工,年前從合肥,鎮江回家。我一直在在安陸上班,都是臘月二十之後才放假回來置辦年貨。我家沒有種田,年前買了一千元的豬肉。買了羊肉,牛肉,雞肉,魚肉兩千塊錢。兩袋大米,兩桶油。本來打算吃不完帶出去的。臘月二十八的還有兄弟姐妹來了一大群管了一天。年後不拜年,開始隔離。我公婆在家種了點青菜。菠菜。做了許多醃菜。年後一家三口過得很小康。老公會燒飯。開始的羊肉火鍋,牛肉火鍋,到現在天天肉,魚。周圍的村裡人都是這樣的日子。有的年輕人把房子買在縣城,年前也回來和父母一起過年,省去生活費。我覺得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需要有積蓄。有錢就有底氣。沒錢,被生活壓迫,農村也好,城市也好,都很難。這次疫情反而讓我覺得在農村比在城市過得舒服。





恣修


農村人怎麼會熬不住呢!就我爸爸媽媽弟弟在農村來說,菜地裡的青菜,三五幾天殺一隻雞或者一隻鴨,每天還能撿個把兩個雞蛋鴨蛋,幾十只雞鴨,也夠他們吃幾個月吧!而且就算不出門,還可以一口二樓跳樓走,天氣好還可以院子裡曬太陽。真正熬不住的是我們這些出了大城市的人,買點吃的也不方便,活動區域只有房間,廚房,客廳。時間久了,體溫沒問題,咳嗽沒問題,呼吸沒問題,精神快出現問題了。


快樂精靈28866324


我是農民,我家9個人,再頂半年不買吃的都沒問題,蔬菜自己家種的有,大米自己種的,關於肉食的話,不太好意思告訴你們實數,怕你們說我在顯富,家裡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我春節帶一萬的現金回來,還有9800塊都沒有用掉,我只能說我是農民我自豪。


悠閒的釣魚翁666


我是農民,我說說我們本地農民情況,我鄉里有田,城裡有房,歷史上好像餓死的都是沒錢的人,還有以前農民家,收割糧食後,首先留口糧,油菜收割後,在榨房存油,現在農民,本來種地的人,就少很多了,而且很多不種糧食了,種了糧食也不留口糧了,第一口糧放家裡,容易招老鼠,蟑螂,第二,糧食收割後直接有糧食販子,在田頭收購,都不用拖回家的,糧食販子直接在田頭收購後拖到烘乾場了,農村人除了老人喜歡種菜,基本上七零後種菜的極少了,因為不會種菜,也懶得種菜,每天早上都是騎車,或者開車去鎮上吃早餐,隨便買早餐,買菜回家,糧油菜,基本上也是靠買的,所以說最先扛不住的不是農民,首先是家裡沒存款的人,任何時候,沒錢人都扛不住生病,扛不住高物價的生活物質!這與農民還是城裡人沒關係,城裡有窮人,鄉里也有很多有錢人!


糊塗先生148861856


我五口人家田地都有,田裡都種的有蔬菜,豬肉年前剛殺的三頭,雞鴨鵝一起還有20多隻。自己種的米還有很多記不清還有多少了,反正每年的種的稻穀都吃不完。房子自家修的,沒房貸沒車貸。我爸說的有鹽就行了其他的啥都不缺。現在出行受限我自己做的一些小生意也停了,只是這段時間沒什麼收入。現在就呆在家裡也沒什麼支出。撐個一年半載是沒什麼問題的



打鼓的思凱


應該是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大多數人在回家過年都以為過年幾天時間回廠打工,準備的食物不足,以前家裡的土地差不多都給別人種了,回來和做客一樣,買的東西也差不多吃完了,由於封村禁趕集,這部分人現在很難了。


老漁翁42322


我是河南濮陽的,我們村初二早上全部封存,我也一直在家待著遠程辦公。說一下我的感受。

1.心態問題:

我還是一個比較宅的人,天天只能累了在院裡走幾步,有時候也很煩悶。如果一個月能解決戰鬥還好要不總想發脾氣,還好兒子天天給我鬧騰著解悶。

2.收入問題:

工作不正常就沒有收入,現在都是負債的日子,長時間的這種情況,肯定引發財務和信用危機。

3.生活物資:

以前日常生活都是現用先買的,現在家裡煤氣也要用完了,饅頭也沒有了,還沒有賣的,真是個問題。

這是我分享的我的身邊事兒,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恢復正常生活。


養生膳坊楊瑞傑


我反正是熬的住,去年殺一頭豬,家裡有20多隻雞,每天6~7個雞蛋,自己有菜園子,白菜蘿蔔,蒜苗青菜吃不完,大米120塊錢50斤的還有兩袋,去年打的菜籽油還有幾十斤,釣的魚還有半冰櫃!隨便玩個半年沒壓力,微信和支付寶還有好幾萬!


硬漢78032347


最先熬不住的是農民工,最能熬得住的是農民。這不是在玩文字遊戲,也不是在偷換概念。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把農民和農民工混為一談。實際上農民和農民工之間並不完全等同。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職業的“農民工”。什麼是職業的“農民工”呢?聽我細細說來!

所謂職業的“農民工”就是那些完全放棄了農業生產而全家進城務工的年輕一代的農民工。這些人不甘心於像自己父輩和祖輩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裡耕作,不願意守著一畝三分地,賺著三瓜倆棗錢。而是將自己在農村的分包責任田轉包給其他人。自己和家人則全年外出務工,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回到農村!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而企業的數量急劇增長則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工人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中去。但是在當時正式的工人都在國營企業和工廠工作,並不會放棄自己的鐵飯碗投身於民營企業的車間之中。因此那些想要利用農閒時外出賺錢的農民便進入到城市中的各個工廠成為工人。“農民工”一詞應運而生。

但是最早一批的農民工都是在不耽誤老家農事生產的空閒時間進入城市務工。每逢春耕秋收之際,便會回到農村去完成作物的播種和收穫工作。當時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時主要集中在建築工地、磚瓦廠和煤窯等。


但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工廠引進了生產線和車間,越來越多農村來的年輕人進入到這些工廠務工。生產線和車間的生產模式需要相對固定的勞動力和操作手。

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能夠在農忙季節返回農村老家,而是隻有在年底工廠車間停止生產之後能夠回家過年。春節一過便要早早的踏上征程,回到城市,回到工廠,回到生產線上來,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因此這些人便不得不把老家裡的責任田承包給其他年邁的留守農民耕作,自己和家人則完全的成為了大城市的“農民工”。他們過著如同國企裡的正式工人一樣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隨時可能面臨著停產、失業和失去工資來源。

這些職業“農民工”自己和家人一年的生計和開支全部依賴於外出務工所賺取的辛苦錢。按照往年的慣例,這些人應該在大年初七之前便回到城市,回到生產崗位上。

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因為全國各地為了抗擊疫情而採取的停工封城政策。這些職業的“農民工”便不得不滯留農村老家。既無農田可以耕種,又無收入來源維持開支。這些人每天都在煎熬中等待著工廠復工的消息傳來。

而對於那些仍然從事著農事勞動的農民來說,似乎封城與否對於他們來說並無影響!畢竟現在春節剛過,正值正月時分,氣溫依然十分寒冷,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工作還沒有正式展開。只要家中有著足夠的存糧,地裡有著越冬蔬菜供其食用,他們就能夠依然過著如同往年一樣的小生活。




所以說,這次疫情采取的防範措施影響最大的是農民工,影響最小的是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