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你會干涉孩子的決定嗎?

海雲海


這件事還是要因人而異吧。

還是要看被幹涉的對象,他是不是有主見,是不是對於未來,對於工作學業生活的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或者現在比較通俗的說法:三觀是不是成熟?

比如,我有一個姐姐,她結婚早,現在40多歲,大兒子已經畢業工作。

這個姐姐希望她兒子能找個穩定的工作,哪怕掙的錢少,在縣城安穩待著就行。可是男孩子都還沒怎麼接觸過社會,很希望自己去闖蕩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從年長的過來人角度講,是可以理解孩子的這個想法,但是卻不願意讓他在受一遍苦。

但是就孩子本身說,大人以為的這種苦,他作為當事人並不覺得苦,他覺得那樣活著有意思。

這種情況,矛盾來了,這姐姐想著未來他兒子可能會面臨的很多困難,可能造成的結果,越想越替兒子揪心,恨不能以淚洗面逼著兒子去走他安排的路,在縣城安穩工作,踏實過日子。

孩子不善言辭,沒有跟他媽媽吵鬧爭論,直接自己走了。

這是干涉過後,孩子給出的反饋:我不同意你,但是不反駁你,我只按自己的路去走。

作為家長也無奈,又怕孩子心裡跟父母起隔閡,這姐姐趕緊打電話跟孩子溝通,有問錢夠不夠花,豁出去他可能會碰壁,受傷,用經濟支持,再也不敢說硬話了。

所以說,抉擇重大與否,當面對的是一個主意已定的人,也不是別人想幹涉就能干涉的。

多數干涉成功的,都是孩子本身就極依賴家長,就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迷茫的一塌糊塗,不聽大人的怎麼辦?

還有一種是孩子想法成熟的,本身就已經有了幾條路可選,家長給安排的那一條也在他的選擇範圍,所以家長提出來,他也覺得這條路自己不排斥,順理成章就接受了。

所以面對重大抉擇,是否要干涉孩子,因人而異吧。


甜蜜的地球


我孩子在上高一的時候我干涉過他的抉擇,高一開學的那一會,我孩子想學聲樂,但我覺得聲樂是吃青春飯,將來工作不穩定,我堅持讓孩子學書法和素描。可孩子學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放棄了,說書法和素描都不是他所喜歡的專業,學這個讓他渾身都不舒服,那段時間我感覺他好像都有一點抑鬱了。當我再同意他去學習聲樂時,她的聲樂老師讓他跟著聲樂班先學習一節課,可那時他已經跟不上班了,只能放棄學習聲樂。那段時間他的成績也開始急速的下降。我後悔了,但這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我覺得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對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可以迂迴的給他提一點建議,但還是不要太過干涉。干涉的代價,有時太大,可能雙方都有點承受不起。


回鄉日記


不會,我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我兒子這個學期面臨高考,對於千萬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考試一場無硝煙的戰爭。

對於不願拼命的人來說,夢想終究只是夢想。今天的選擇和所持有的學習態度,將決定你考上什麼樣的大學,決定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不努力拼搏,誰也不能給予你想要的生活。如果說正確的選擇大於努力拼搏,那麼正確的選擇不為它竭盡全力,失去了就難再回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許多人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很多事沒有做,還有許多話來不及說,這就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人生不會有如果,失去了就難再回來。將希望寄予“等到我如何如何的時候,我再怎麼樣怎麼樣的時候”,我們將失去了很多可能獲得的幸福。

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金字塔,越往上攀登,就越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間。可在社會的這個大金字塔上,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比例如同它的結構一般,能夠攀上高鋒的人,始終只是極少數。其實有些人明明有足夠的能力,卻總是停滯不前,彷彿被一道無形的牆阻擋,原因就在於他們不能正確地判斷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自己。總是想著“我不行,我做不到”,徘徊在自己狹小的天地,結果自然是一事無成。所以我不會干涉孩子的選擇。

希望能幫到千萬家長們。


江湖飄零


我兒子現在二十多歲了,我和他現在的溝通方式更像是朋友。他走出大學校門的那天我告訴他:他是我生的沒錯,但是他已經成年了,他的人生他自己做主,只要他認為對的我都支持。到現在為止,他所有決定都會和我商量,我呢只是說說我意見,絕不強加。所以我們現在一直是溝通無障礙~


紅姐的閒散時光


我以孩子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從小到大我很多時候都是被父母做決定,重大抉擇包括初中送去老家住校,高中寄人籬下,大學我就選了離家很遠的地方,試過堅持自己的決定,但被父母一哭二鬧三上吊憋回去了,那時候就有種感覺,我是父母生的,我為他們活,自己的都不怎麼重要。這段過程導致我性格越來越孤僻,沒有安全感、信任感,獨自承受各種情緒,不愛傾訴。後來談戀愛也被幹涉,不在同一個地方或者歲數比我大,家人覺得不合適,軟磨硬泡最後分手。最後找了一個本地的結婚,人對我也很好,只是後來他沒有經受住誘惑,我們離婚了。我還愛他,離婚前動搖過,但媽媽不同意,雖然沒有一定要我聽他們的,可是長期妥協讓我養成了只要他們不喜歡的事我最後都會聽從的習慣。分開了。現在一個人在一個城市。喜歡一個人。因為我可以做很多我自己想做的事,沒人可以過多幹涉我。但性格依然孤僻,情緒化嚴重。有時覺得自己抑鬱了,應該是吧。我好像沒有真正開心過。現在講以前的事很自然,沒什麼感覺,但每件事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哪怕一次父母支持我自己的決定,幫我分析利弊,用道理說服我而不是用親情和長輩的身份約束我,大概我不會性格偏激至此。


浮泡


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這個問題看來好沉重,對於孩子,我想這個重大抉擇無非就是升學,擇校,工作和婚姻!對於升學和抉校,我作為老師,可以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孟母三遷的典故大家可能都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肯定會為小孩選擇一個好的初中和高中,我見過很多初中或一般高中對孩子的影響,周圍的小孩都在玩,你一個人可能搞學習嗎?周圍所有小孩都在搞學習,你一個人好意思玩嗎?畢竟是孩子,有些大人自制力都不好。對於大學專業的選擇問題,我會和孩子好好商量,那是一輩子要工作的問題!最後就是婚姻,那是最難抉擇的!我只會談談我的看法,具體的選擇還是留給孩子,婚姻是需要運氣的,不一定好人一生平安!但是我會給孩子最美的祝福,祝孩子幸福快樂!


明天會更美


現在說為時過早,等孩子到了那個年齡再看,說不定孩子一生都不用父母操心。


書貓先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15000bc1ecebf6c40c\

v長白山農品會鄒大賓


不會干涉,但會給點建議。聽不聽看孩子的想法和看法了。


紫牆薇503


父母可以提供意見和建議,但是別忘了,父母往往是在過去的經歷中被抹掉了稜角,失去了闖勁。年輕人有熱情,有創新精神,這是好事。我們的社會就是靠這些不斷地創新才能前進的。年輕人沒有經驗,一時興起可能會走彎路,或者過一段時間發現原來的選擇並不適合自己。有能力的父母可以準備一個託底的方案,能讓子女碰壁的時候有一條退路。父母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就在其他方面想辦法吧。現在看,往往農村出來的孩子們有闖勁。為什麼?父母往往會說“再不濟也比現在強吧?實在不行可以回家,家裡有地,餓不死“。家裡的那一畝三分地就是農村孩子的退路,他可以勇往直前。城裡的孩子如果家裡沒有額外收入,那真是”光屁股的無產階級“,父母往往會耽心孩子如果失敗,將來靠什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