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存錢?

大家好,我是有米姐。

毫無懸念,

逆市中,近20只醫藥股開盤漲停,遊戲股、在線教育股緊隨其後。

隨著北向資金抄底,淨流入50億,早盤跌幅收窄至跌7.2%。

莫慌。巴菲特說過: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要不要存錢?

你,做好定投的準備了嗎?

哈哈,今天我們來聊聊理財思維。

臺灣的一個企業家戴勝益說過:“年輕人,30歲以前不要存錢。”

馬東在《馬東的職場B計劃》中也表示:

“倒不是說存錢沒有用,而是說存錢在這個階段,反而是複利回報率最低的方式。所以,咱們需要把錢,用在複利更高的地方,比如人情複利、知識複利和健康的複利。”


咳咳,馬東是從職場角度看的,但若從理財角度看,

不能忽視理財複利的作用哦,而且越年輕開始,複利會越大。

舉個簡單的複利例子。

剛工作的人,每月存500元,年利率6%。

10年後,他能攢多少錢?40年後呢?


8.38萬和98萬。

每月攢500元,對很多人來說不多。但如果不攢起來,就會花掉。

而且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每月可攢的不止500元。

這裡只是較低的金額,若能更高些,複利就更多。

至於馬東老師說的人情複利、知識複利和健康的複利,

其實可以設立不同的理財賬戶實現,比如心願賬戶和人情賬戶等。

這些知識,正好在今天分享的理財書籍有提及。

趁在家工作的模式開啟,利用省下來的上下班時間看看這些書,也不錯。


1

第一本分享的是《小狗錢錢》,非常適合入門級閱讀。

要不要存錢?

這本書是德國作家博多·舍費爾的名作,他講述了會說話的小狗錢錢教會小女孩吉婭樹立理財觀的過程。

書中有幾個觀點值得借鑑:

1 賺錢後要儲蓄。

吉婭通過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遛狗賺到第一桶金後,

小狗錢錢告訴她:

“肆意花錢會讓她持續負債,最終天天為了錢做不喜歡的工作,她會很不快樂。”


所以儘量不可提前消費,要學會儲蓄。

儲蓄的比例是多少?

“50/50原則”,即儲蓄和債務的比例50:50。

假設月薪8千,每月剩4千,那麼儲蓄和債務金額各2千。

2 降低負債比例,也要儲蓄。

若有大額負債,就儘可能少還款,保證每個月有儲蓄。

如吉婭的父親,每個月房貸錢不止50%,根本存不了錢。

吉婭的父母把貸款比例降到32%,每個月都能存些錢,

漸漸地,家庭儲蓄就多起來。

3 設立不同的賬戶。

吉婭有心願清單,她會把想買的東西都寫在裡面。

這樣就能減少自己的盲目消費。

正如人情、知識和健康復利,就可設立相應的賬戶,

做到專款專用的同時,剩餘的錢繼續攢下來,

專款專用的複利和理財的複利就可以並行前進了。


2

第二本分享的是《富爸爸窮爸爸》。


要不要存錢?


作者羅伯特·清崎對富人和窮人思維分析得比較透徹,

他得出的結論是,

“不要為錢工作,而應該讓錢為你工作。”


來看看錶格中富人和窮人思維的區別:

要不要存錢?


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並且在錢不多的時候,懂得節儉,

然後用節省下來的錢去賺錢,從而產生“滾雪球”效應。

富人在花每一塊錢時,都會想:

這一塊錢能幫我賺更多錢的,它真的值得在現在就被花掉嗎?

而且富人特別注意積累“資產項”,窮人更關注“負債項”。

要不要存錢?


資產指的是房產、國債、基金、股票和版權等。

負債指的是消費貸款、汽車、家電服飾等。

就如中產階層,他們容易陷入“老鼠賽跑”,

工資一發下來,就被各種還款和支出弄沒了:

不停地為公司老闆打工,


通過繳稅為政府打工,


通過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


等待他們的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和催款單。


富爸爸愛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這會促使自己想辦法。

而窮爸爸愛說“我可付不起”,這隻會讓自己放棄。

所以要實現富人思維,就要記住:

要把每一分錢當成是可以為你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僱員。


這樣才能實現“錢生錢”。


3

第三本分享的是《彼得·林奇教你理財》。

要不要存錢?


彼得·林奇是一位傳奇的基金經理,他在13年裡,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20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高達 29%。

彼得·林奇先認為理財的第一步:攢錢。

貨幣基金、國債、債券、收藏品、房產和股票是他推薦的投資品種。

其中他特別讚賞買房,他認為:

“買房可以一邊住,一邊等待其升溫,還可以借錢來買房,簡直划算極了。”


彼得·林奇最推崇的是基金,他建議,

不要盲從熱門的基金產品,不要頻繁在不同的基金間切換。

推薦考慮指數基金,因為它不會受基金經理的水平影響。

彼得·林奇還給出了投資秘訣——定投。

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定投的魅力,還不知道的,戳藍字複習哦。

他說,有一個對付熊市的簡單辦法:

定期用少量的資金買入股票和股票基金,其週期可以是每個月、每 4 個月或每 6 個月,這樣就不用再受到所謂牛市熊市爭論的困擾。


這裡提一句,前提是要選對股票或股票基金,

因為在國內若選錯股票,有可能一直漲不回來,甚至退市哦。


4

這三本理財書籍都簡單易讀,

中心思想基本都是先攢錢後理財,

但要用富人的思維去攢錢。

下次買東西的時候,記得先問問自己:

這是資產項還是負債項。

而且他們都建議:

投資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

彼得·林奇說:“很多人每天工作在一些產業的第一線,卻沒有想到利用這個優勢從中發現投資機會。”


另外,投資自己也很重要,

趁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

精進業務能力,找到一兩個投資項目,

這樣財務自由就離你就不遠了。

你實踐過書裡的理財方法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