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迷茫痛苦的時候,有什麼適合讀的書嗎?

迷茫幹


如果你日常焦慮,感到人生迷茫,不知道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也建議你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本書作者阿蘭.德波頓,畢業於劍橋大學,被稱為英倫才子。

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地剖析身份焦點的根源,並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

這本書是在我工作一年左右,最焦慮的那段時間讀的 ,很感謝當時遇到了這本書,不然我現在肯定髮際線堪憂。

這本書對我有什麼改變?

1、不要把自己囚禁在別人的看法裡

心理學上說: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

這或許是我們感到身份焦慮的根源,畢竟薩特說過:他人即地獄。(這句話聽聽就行,不用當真)

我其實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我不僅很在意別人對我評價,而且很容易被這些評價影響到情緒。

我很早就意識自己有這個問題,但苦於無法掙脫。

當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

用書中的一個案例說:一個過路人看見蘇格拉底在市場上遭到人非議,便問他:“你難道不在乎別人辱罵你嗎?”蘇格拉底回答說:“為什麼要在乎呢?難道你認為一頭驢踢了我以後我會恨它嗎?”

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的身份應該由我們的理智良心來決定,而不應該受他人一時的想法和情感的左右。

如果今天有人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說了我的壞話,我還當真的話,那我就太傻了。

2、多看書,多看世界,內心豐富的人會更從容。

這個道理聽起來跟沒說一樣,對此,我只想說:知道一個道理,和實踐一個道理,天壤之別。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對自己身份焦慮,源於自己的見識太少,缺少自己的判斷,很容易被外界帶偏。

德波頓在書的前半部分論述了焦慮的起因大概來自:

渴求身份

勢利傾向

過度期望

精英崇拜

制約因素

後面他給出的解決辦法涉及到哲學、藝術、政治等,或許你又覺得這太扯了,不接地氣。

其實不然,如果你想要看滿篇都是心靈雞湯的書,這本書確實不合適你。

這本書從哲學、藝術、文化、乃至“波希米亞”(在書中指一種心靈心態)去論述人的身份問題。

我看完之後,就像一個沒有看過大海的人,終於有一天看到了太平洋,這種感受是江河給與不了的:浩瀚壯闊又無比平靜

所以,多看書,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對整個世界和自我的認識,是多麼重要。

這本書有什麼醍醐灌頂的觀點?

我們嫉妒的只是和我們處在同一層次的人,即我們的比照群體。世上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比我們成功。

自尊=實際成就/對自己的期待,如果你對自己的期望過高過高,但你的實際成就很小的話,那你的自尊越容易受到打擊,越容易產生不滿感。所以,正確理解自己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這本書有什麼閱讀建議嗎?

這本書一共291頁,分為兩個部分:焦慮起因和解決方法。


x無話可說z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手機主宰著我們的生活,幾乎所有人在坐車的時候抱著手機玩,但是我昨天坐車看見一個人他從坐到位置上就一直在看書,我被他的氣質給迷住了就一直看著他,讀書可以讓一個人散發著光芒,讀書的人身上有種獨特的魅力。讀書可以收穫知識,提高修養,陶冶情操。讀書有很多好處,在我看到那個在公車上看書的青年我感覺到了自己被他遠遠的碾壓了。我飢餓了,需要大量的精神食糧來補充一下建議讀下這四本書





佛教小僧


平凡的世界。去看路遙用生命寫的這本書吧。寫完這本書他就去世了。

我知道,父親是要我擲在這裡,但我假裝不知道,等待著這一天。那天,他跟我說,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來,明天咱們再一起回老家去。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

我一早起來,趁家裡人都不知道,我躲在村裡一棵老樹背後,眼看著我父親,踏著朦朧的晨霧,夾個包袱,像小偷似的從村子裡溜出來,過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這時候,我有兩種選擇:一是大喊一聲衝下去,死活要跟我父親回去——我那時才七歲,離家鄉幾百里路到了這樣一 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我想起了家鄉掏過野鴿蛋的樹林,想起砍過柴的山坡,我特別傷心,覺得父親把我出賣了……但我咬著牙忍住了。因為,我想到我已到了上學的年齡,而回家後,父親沒法供我上學。儘管淚水唰唰地流下來,但我咬著牙,沒跟父親走……

——路遙回憶被寄養到伯父家

路遙在臨去世之前,曾跟好朋友講起,他的父親領著他從清澗的老家,走到了清澗縣城。第二天早晨,他的父親拿著僅有的一毛錢,給他買了一碗油茶。他喝完後,望著爸爸說:"爸爸你也喝一碗。"爸爸說,"我不渴。"臨去世之前,路遙說,我終於想明白了,(當時)我爸爸手裡只有一毛錢。

——厚夫

路遙用自身經歷及作品

告訴我們:

"青年啊,你就該去闖!

就該執著地活!"


洋遊天下


推薦餘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雲柯文化


人難免會有痛苦和迷茫,也許因一句話、一件事,甚至在腦中空洞洞的發呆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那裡去?我是一個怎樣的自己?我還是我嗎?如果不是我,那麼我又是誰?”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出現在每個人的心中。推薦一部小說吧,徐則臣的《北上》,“

一條河

一條北上的河

一條承載著淚水

血液的河

一條

民族之復興的

河……”,

在痛苦迷茫時,會有所感悟。


我思WORDS


看《平凡的世界》,會有收穫


2020我心飛翔


首先痛苦迷茫的原因自己一定要找到,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結果,是工作原因還是感情原因還是其他的,這樣才有針對性,對症下藥見效才快,沒有萬金油的方。如果非要推薦的話,看看王陽明心學吧,可以強大內心,有了內心精神的強大才會無所畏懼,也不會痛苦迷茫了。


智能平移天窗


迷茫痛苦之時,可以讀的書很多很多。在此,首推老子的《道德經》。該書言簡意賅,大氣磅礴,字字珠璣。如果能靜心細讀,仔細體會字裡行間的無窮真意與萬千智慧,自能幡然醒悟,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如果真的讀懂了老子的《道德經》並且切身躬行、勇於實踐,那麼,對於人生的愛恨情仇、生死禍福、貴賤窮通、得失榮辱、進退取捨,自能一目瞭然。


躍如博士


讀讀周國平的書


王小凜


自我減壓是最好的人生書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