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比如人像攝影,如何提升照片通透感?

小宇愛攝影


通透性的提高

1:首要是儘量避開逆光拍攝人像,選擇順光拍攝

2:儘量不要用太大光圈拍攝

3:要有一個好點的人像鏡頭

4:後期方面暗部的細節注意下,對比度,銳度調整好。





Freeman05


不管哪類題材的攝影作品,要讓畫面有良好的視覺效果,畫面元素必須得有層次感、虛實感、通透感、韻律感,給觀眾以舒適悅目的視覺感受,提現出攝影這門視覺藝術的魅力。


拍攝人像時,如何提升照片的通透感?

人像攝影題材中,尤其是拍攝時尚人像、藝術寫真人像等內容,以及要表現清新淡雅的人像風格,照片必須要通透,這樣不僅僅在視覺上有賞心悅目的感受,而且能夠很好的表現出拍攝對象的膚色。

要拍攝出人像照片的通透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討論:

1、具有通透感照片的特點

照片具有通透感的特點有:照片的元素,應該清晰的地方清晰,應該虛化的地方虛化;色彩該鮮亮的地方要鮮亮,該暗淡的地方暗淡;元素該密的地方要密,該空的地方要空;以鮮明的對比節奏呈現出賞心悅目的畫面,這就是通透感。

2、光線好是拍出通透感照片的關鍵

拍攝人像,要讓照片達到通透的效果,好的光線是關鍵,只有在好的光線條件下,才能拍出光感較好、色彩鮮亮、色調鮮明、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的照片。從而才能表現出人像照片的通透感。



3、拍攝技術好是拍出通透感的保證

再好的拍攝條件,沒有好的技術也難以拍出通透感的照片來,比如曝光不準確,導致照片過曝或者欠曝,照片出現死白色或死黑色,或者灰濛濛的畫面,這些都是不通透的表現。因此,在選擇拍攝角度時,選擇測光模式時,都要仔細觀察。


4、後期調整彌補照片通透感

如果我們在人像拍攝前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通過適當的後期處理,來達到目的,比如適當加強對比度、色彩的飽和度、元素的清晰度等,但切記為了通透感,盲目的加強飽和度、對比度、銳度等,導致照片失真,影響視覺效果。

總之,要拍攝出通透感的人像照片,好光線是基礎,拍攝技術是保證,後期處理是彌補。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人物拍照時選擇深色背景逆光拍攝,測光選擇平價測光或點測光即可。




陽光136699081


通透感,前期拍攝的時候要選擇好的天氣比較好,再則順光要比逆光好,長焦比廣角更好,後期,用PS去朦朧,提暗減高光加對比,曲線裡針對黃色調下,可選顏色裡把別的顏色裡去除一些黃色,基本就好了



夏紀vlog


1.首先是要調正白平衡,不然怎麼調都感覺怪怪的。2.汙點修復。跟畫面無關的東西放著能通透起來嘛,真的很重要!3.合理的直方圖。調曝光、高光、陰影、黑色、白色得出一個棒棒嗒的畫面亮度和對比度。4.創造立體感。立體感無非就是光線帶來的視覺感受。這裡我習慣用ACR裡或者LR裡的畫筆,用曝光值不同的畫筆來給不同區域以不同的光感來打造立體感。(以人臉為例吧,無非畫畫額頭,鼻子,下巴,顴骨這些)很多細節也可以這樣加,比如眼睛的高光之類的。5.調色。習慣用ps,所以都是可選顏色和色彩平衡。前者調顏色,後者調冷暖調,區分主體和背景。6.清晰度和銳化。前面調完差不多了,出片前適當加點清晰度和銳化,顯得質感高一些。


醉美平涼


首先我們要知道那些原因可以導致不通透的狀態,通常不通透有以下幾個原因:白平衡,黑白場,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銳度,清晰度等。在拍攝時儘量多注意這些方面,當然好的鏡頭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總之,方方面面多注意,常拍熟拍,多加練習是關鍵。


蚊子血和硃砂痣


要有自然美





安安街拍記錄


接觸過攝影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對“通透”一詞感到陌生,但是大多數人只是將其作為一種感覺來對待,也正是因此,許多攝影師都會對“如何拍出或者後期修出通透的人像?”這一問題感到十分疑惑。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度剖析,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前期拍攝和後期調整讓你的攝影作品具備“通透”的效果。

一. 何為“通透”?

在開始講解如何讓照片通透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張通透的照片需要具備哪些要素,這樣才能在操作的時候有的放矢。

目錄:

一.何為“通透”?

1.1明亮的光線

1.2反差、影調和層次

1.3色彩和諧與色彩分佈

1.4畫面清晰,細節可見

二.拍攝思路

2.1為人物選擇合適的光源

2.2注意環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2.3景深控制

三.後期思路

3.1調整影調與層次

3.2調整色彩

3.3增加清晰度

1.1 明亮的光線

畫面明亮與否是能夠直接影響照片是否可以帶來通透感的要素。例如Oprisco的這張照片,大部分區域都十分明亮,陰影比重很小,給人通透之感。

但是“明亮”絕不是“傻亮”。例如筆者在剛開始拍攝人像的時候就犯過這樣的錯誤,過分追求畫面中的“光”卻忽視了“影”,導致畫面缺乏質感,只剩下刺眼的“傻亮”。

當畫面整體亮度不夠,或者高光和陰影反差不足的時候,很難給人以通透感。以Zachar Rise的這張肖像為例,偏暗偏黃的畫面缺乏通透感,但是強化了圖片的質感,同樣是出色的作品。

1.2 反差、影調和層次

影響“通透”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圖片中光影的反差與分佈。倘若反差不足,畫面容易“發灰”,反差太大,圖片容易“重口味”或者出現局部欠曝和過曝的問題。

以Luna_Atlantis的作品為例,同樣在樹林拍攝,合理的反差和光影分佈可以增強畫面和人物質感以及我們今天討論的“通透”效果。

景深的大小以及處理方式決定了圖片的立體感和層次,進而影響圖片“通透”程度。

海螺殼的這張兩作品,分別利用中長焦和廣角的大光圈來營造層次感。前者用淺景深將人物前後的植物與人物分離;後者在廣角端營造距離感,將人物與背景的距離表現出來,同樣強化了畫面的層次。這裡建議大家不要“無腦虛化”但是合理的虛化可以體現畫面層次。

試想一下,倘若一張畫面從前到後全部是同樣的清晰度,那麼人物主體很容易和環境混到一起,沒有層次,哪來的“通透”?

發表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來源:Digital camera 作者:馮韜編輯:陳駝泥。點擊數:50649

1.3 色彩和諧與色彩分佈

色彩也是表現層次的重要手段,和諧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色彩選擇都可以讓畫面“通透”。在Mikhail Naumenko拍攝的這張圖中,天空略帶紅色的黃和人物衣服略帶青色的藍形成互補色,拉開了人物和背景的距離。同時,將藍色集中在人物身上,背景大部分區域選用黃紅,用合理的顏色分佈表示了圖片的層次,也突出了重點。

1.4 畫面清晰,細節可見

“通透”和清晰是分不開的。一張清晰的照片,需要畫面中物體邊緣清楚,主體細節豐富以及主體層次分明。但清晰並不是完全是由鏡頭分辨率決定的。再來拿Luna_Atlantis的一張圖為例,儘管使用了分辨率表現一般的佳能50mm f1.2拍攝,作者依然通過景深控制和後期保持了主體良好的清晰度。

發表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來源:Digital camera 作者:馮韜編輯:陳駝泥。點擊數:50647

二 . 拍攝思路

在瞭解了“通透”的原理之後,我們接下來將討論實際操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達到這一效果。

2.1 為人物選擇合適的光源

在拍攝過程中,光源對一張畫面的通透程度的影響是最大的。如下圖,拍攝的時候空氣中霧霾導致光源過為均勻,畫面層次感不夠強,反差也不夠大,導致畫面“發灰”。

因此,拍攝“通透”風格的照片的時候要儘量避免以下幾種情況: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避免漫反射並尋找方向明確、光照柔和的光源。因此請儘量選擇早晨或者傍晚進行拍攝,光線最佳的時間段一般是日出後的30分鐘以及日落前的30分鐘。

筆者在拍攝下圖的時候,選擇了日落前30分鐘進行逆光拍攝,此時日落方向的雲起到了柔光作用,在人物身上形成了好看的輪廓光,增強了人物的層次。

除了選擇最佳戶外拍攝時間,我們還可以利用建築物、樹木乃至反光板和柔光板來控制小範圍內的光線方向。下圖拍攝的時間是上午十點左右,雖然光線角度不佳,但是藤蔓擋住了從頭頂射下來的陽光,主光源方向變成側後方,人物身上的光影和層次也就更加均勻好看。

2.2 注意環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大多數情況下,請遵循“前亮後暗,前暗後亮”的原則。也可以靈活運用,自己搭配明暗關係。筆者在拍攝下圖的時候,使用人物後面加了橙色色片的閃光燈將畫面中間層照亮,將前景的樹幹和背景的樹林放到暗部,營造空間感。

人物著裝和環境的色彩搭配同樣重要,上文分析了Mikhail Naumenko利用互補色進行搭配,那麼這裡的案例就選用筆者利用鄰近色搭配拍攝的照片。但是因為著裝和環境顏色相近,就需要通過其他手段來劃分層次。在這張圖中,筆者將人物放在雲層高光區域進行拍攝,形成前暗後亮的格局。

2.3 景深控制

控制景深主要有兩個方法:

其一是選擇合適的拍攝場景,最佳的情況是選好前景和背景,將人物放在中間層。

其二是在不同距離上選擇合適的焦距和光圈。但是不可過度虛化,否則可能導致背景糊成一片,反而削弱了層次。

這兩個方法需要配合使用才能表現出層次。下圖中,筆者選擇樹葉作為前景,樓梯作為背景,選用50mm 鏡頭在f2.0的光圈下進行拍攝,一方面確保景深覆蓋到人物和樓梯,另一方面可以虛化樹葉和樓梯後面的物體。

發表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來源:Digital camera 作者:馮韜編輯:陳駝泥。點擊數:51488

三. 後期思路

很多情況下,由於天氣、時間限制以及場所的影響,前期也很難拍出非常通透的照片。那麼此時就需要利用後期來為畫面增添光彩。

3.1 調整影調與層次

在後期的過程中,除了使用曲線、色階這一類的常用工具進行整體調節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花時間去做“D&B”也就是減淡加深這個步驟。有很多方法可以做D&B,用曲線配合蒙版相對比較實用,而且可控性較高。

以筆者這張早期作品為例,由於逆光拍攝,下圖在完成初步調色以後,人物層次依然不明顯,整張圖發灰。因此,用了以下三個步驟對圖片進行調整。

第①步:分別建立一個減淡曲線和加深曲線,將蒙版翻轉為黑色。

第②步:用白色畫筆在兩個蒙版上塗抹需要D&B的位置,營造出整體光影區域。

第③步:再利用曲線和色階整體調整畫面反差。

3.2 調整色彩

上圖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顏色:草地的高飽和黃色(略偏紅),小提琴的橙色,圍巾的低保和藍色(略帶洋紅)。那麼調色思路就是減少遠處背景的黃色紅色,使之與近處的草地保持鄰近色狀態的同時拉開距離;微調圍巾的顏色使之與畫面中佔大部分的黃色形成互補色。

第①步:用魔棒選取背景並將邊緣稍作模糊,在色彩平衡的中間調裡減少黃、紅、洋紅的比重。讓背景色彩看起來更有距離感(因為大氣的影響,遠處的物體色彩會偏冷色調,這裡就遵照這個原則來進行背景調色)。

第②步:用魔棒選取圍巾區域,在色彩平衡的高光裡增加青、綠和黃的比重,讓圍巾的藍色偏青,與主色調偏紅的黃色形成互補。

3.3 增加清晰度

在完成顏色調整之後,我們需要讓人物主體更加清晰。這裡先複製一個包含所有圖層的圖層(Shift+Ctrl+空格+E),將其轉換為黑白(Ctrl+Shift+U)。然後在濾鏡裡面選擇“高反差保留”,數值設定在10以內即可。

隨後,將這一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柔光便可見全圖清晰度提高。此時用黑色畫筆在蒙板上擦掉焦外的部分以防二線性增強即可。

兩張圖效果對比:

發表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來源:Digital camera 作者:馮韜編輯:陳駝泥。點擊數:52872

結語

光影,色彩,景深,清晰度都可以影響一張照片的“通透”程度,只有綜合權衡這幾個要素才能實現照片的“通透”。但是“通透”絕不是判斷一張照片成功與否的唯一依據。例如Vivienne Mok的朦朧之美。


小龍日常生活跟工作


“透”,總結起來,主要與五個因素相關聯。

對比度,亮度,色彩,飽和度,銳度,當然,我所列舉的只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還與其他很多因素相關。


羊逃YANGTAO


1. 明亮的光線,畫面明亮與否是能夠直接影響照片是否可以帶來通透感的要素。

2.反差和層次,影響通透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圖片中光影的反差與分佈。景深大小以及處理方式決定了圖片的立體感和層次,進而影響圖片“通透”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