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俗話說“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點,然而如今的主流教育為了節省教育成本和操作方便,推行一個“模板化教育”,倡導以家長為主導的傳統模式,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獨特性,這樣無疑會扼殺孩子們的天性,有時候也會產生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家庭關係危機”。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不能只注意孩子的成績,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能一味地幫助孩子做選擇,家長麼還要注意到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幫助孩子做合適的選擇。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哪些方面體現孩子們的“與眾不同”呢

第一點是每個孩子的發展節奏不同。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情況都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加,差別就會凸顯的更多,有的孩子在某一個階段發展的特別快,有的卻在另一個階段發展的稍微慢一些。

,這時候家長就要沉住氣,不要著急,更不要盲目的與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可能有些家長認為這樣能刺激孩子的奮鬥欲,起到激勵得作用,實際不然。

與這樣一個完美的隔壁孩子相比,孩子內心深處會有一種抗拒感和厭惡感,甚至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加多愁善感。

第二點是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潑開朗,而有的孩子稍微沉默一些,沒有那麼活躍,也就是俗稱的“慢熱型”,內向並不是缺點,只是一種個性氣質而已。

科學研究表明這樣的孩子做事更加沉穩謹慎,更在意細節;但是這樣類型的孩子容易在社交場合感到緊張與焦慮,在集體環境會很不安忐忑,如果到一個新的環境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

第三點就是每個孩子擅長的方面不同。

有的孩子擅長文史哲,有的孩子喜歡數理化,有的孩子熱衷於體育運動,還有的孩子喜歡藝術。

有些家長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品”,覺得孩子的任何發展與進步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內,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孩子沒有興趣和動力學下去,家長就大發雷霆,長時間讓孩子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板”成長很容易影響家庭關係。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那要怎麼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步是多對孩子進行觀察。

建議家長通過日復一日的長時間觀察,瞭解孩子的喜好與性格,孩子現在屬於什麼性格和氣質並不代表他們以後的成就和表現就是怎麼樣,現在的觀察有助於家長獨立儘可能地去了解孩子,這樣父母會有心理準備地去接受孩子的與眾不同。

很多著名的“教育專家”對孩子的看法沒有考慮家庭、孩子之間的差異性,永遠比不上自己對孩子日積月累的觀察與陪伴得出的結論,對自己孩子的瞭解程度越深,就會對孩子的成長更加自信。

那要怎麼提高觀察的效果呢?

首先,要注意觀察的時候,全身心的投入這個過程,關掉手機和網絡,丟下那些讓自己分心的事情和煩惱,每次都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自己的孩子;其次,觀察的時候可以有選擇性的記錄一些關鍵詞,不是一定要留下觀察的“日記”或者“記錄”,觀察的本質是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孩子;最後,要注意從小動作、小細節、說話方式、認知力和與人相處等方面進行觀察,多角度的觀察有助於更加全面的認識孩子,及時的發現問題。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第二點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發展

不要經常把孩子作為比較對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人喜歡經常被比較,孩子們也是。

他們可能不會完全按照自己想象中期待的樣子發展,但是請家長們不要焦慮不要緊張,不要隨意責罵孩子,更不要去貶低他們,逐步的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良好的心態;同樣的道理,孩子做的特別好的時候,也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表揚,正確的狀態是讓孩子有一個平和冷靜地心態,對待成功和失敗都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

當孩子沒有滿足家長的期待時,來一場真誠的溝通,用合適的方式正確的引導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喜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喜歡看書,那麼孩子們無形中也會養成愛閱讀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要以身作則的。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第三點是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不要施予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更不要灌輸“唯讀書論”。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期望太高,孩子會覺得壓力很大,目標就像是一個沉重的束縛,即使很努力也還是擔心達不到家長的要求,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價值只能通過成績來證明。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很容易焦躁自卑且產生厭學情緒,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家長應該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之處,加以積極的反饋,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很多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

當然,這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個性品質,例如前文替代的內向與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孩子可能不是很擅長社交,家長不一定要將孩子培養成“社交性人才”,而是可以考慮發揮他們細心沉穩的特點,培養成“深邃性的智慧型人才”。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第四點是高質量的陪伴。陪伴是觀察孩子的最好方式之一,高質量的陪伴並不單純是指每天只是人在孩子身邊,不是孩子在寫作業你在旁邊玩手機,更不是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而是真正的會和孩子溝通交流,從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所生活的環境,多為他們著想,瞭解他們內心在想什麼。

如果他們恐懼什麼就帶他們去慢慢克服什麼,不溺愛不放縱,給孩子們一定的空間,在陪伴的過程中瞭解孩子,培養和他們的親密關係。

具體來說,週末空閒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讀書練練字,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和孩子一起去爬爬山或者釣釣魚,和孩子一起玩個遊戲……有了家長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會有很充足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對人格的養成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教育孩子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孩子的愛好,提供“個性化教育”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雖然以大人為主導的教育模式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希望家長們不要太盲目迷信“教育專家”的權威。

適當性的借鑑參考一些建議,再加上自己對孩子的觀察“因材施教”或者“對症下藥”,相信你也可以成為自己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