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未來的國情會怎樣?

2017三15


草原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小時候看《射鵰英雄傳》,成吉思汗拿鞭子抽郭靖,華箏撲到郭靖身上哭了起來,啊,那時候被草原女人的溫柔深情徹底征服了,生活在這樣羊群溫柔,空氣清新的地方,草地一望無際,真的好像是夢想成真了。

我看過一個《史記》故事,把我徹底震撼了!故事發生在秦漢交替之際的北方大草原上。頭曼單于立自己的兒子冒頓(mo du)為太子,但是不久他所喜愛的閼氏(yan zhi)也為他生了個兒子,於是他便想殺掉太子而立自己的小兒子。他把冒頓送到月氏(rou zhi)去作人質,冒頓一到月氏,他就立刻派兵攻打月氏。消息傳來,冒頓心如刀絞,自己的父親竟然想弄死自己,而且用這麼悲鄙的手段。冒頓盜了月氏的一匹馬,晝夜兼程跑回匈奴,自己的祖國。

頭曼單于見到兒子後,心中陡然一驚,沒想到兒子能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盜得馬匹,隻身跑回匈奴,不由得暗自讚歎兒子的勇氣,產生了憐惜之心,分給兒子一萬軍隊。雖然父親悔過了,但兒子卻永遠記住了父親要殺死自己的憤怒與仇恨,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為自己討一個公道。

冒頓製造了一種帶哨的箭,箭射出去後就會發出響聲。他規定,他射到哪,他手下士兵的箭就射到哪,不射的人就會被殺死。第一次,他用箭射飛禽走獸,沒有射的人,全部被殺死;第二次,他用箭射自己的座騎,沒有射的人,全部殺死;第三次,他的箭對準了自己的愛妾,以前是射動物,這次是射長官的愛妻,很多人都猶豫了,冒頓命令把沒有射的人全部殺死;第四次,冒頓用箭射殺父親的寶馬,戰士們都毫不猶豫地趕緊放箭,冒頓知道時機成熟了。一次與父親出去打獵,冒頓忽然將箭射向自己的父親,迅速萬箭齊發,無數支箭射向了頭曼單于,單于當場斃命。冒頓殺死父親成為新一代的單于,他統一整個北方草原,建立了一個前所末有的大帝國。

這個故事震撼人心的地方就是前所未有的血腥與暴力。一個人不擇手段地去爭取自己的生存權與自尊,人性在殘忍的環境面前表現出的剛毅與堅韌,不要告訴我什麼不可能,當我下決心去做的時候,沒有什麼能讓我害怕!

這些都是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給人奉獻的精神盛宴!不管是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還是蒙古,當你提這些的時候,首先給我的是地域性概念,然後才是民俗文化層面。我們中原人總是覺得草原人放羊騎馬,逐水草而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草原人應該也會覺得我們中原人的種地住在房子中很有意思,傍晚的時候,坐在村頭看日落,很有詩意。當然啦,我們可從來沒有這麼幹過。

你要問我蒙古國的未來會怎樣,把我們的高速公路從北京一直修到烏蘭巴托。蒙古人可以豪爽地在我們這買了汽車一直開回去,可以在這裡購買手機,冰箱,一切他們想要的工業品。他們放馬、養羊,玩5G手機,新鮮的羊奶牛奶銷往中國,我們成群結隊地去哪裡旅遊,留下疲憊和外塊。我希望蒙古成為一個先進的農業國,沒有工業的汙濁與城市人的神經病,我希望太陽能電池板豎在它的心中,我希望它是一個夢中的地方!





騎驢去高考


照現在的情形來看,蒙古國的未來不會有很大的轉變,而且很可能比現在變得更糟。因為我接觸過一些蒙古國留學生,從他們那裡聽不到對未來的嚮往,只有對過去的留戀,而且對於中國的認識讓人忍俊不止。

我讀研的時候有位舍友是蒙古族,我們關係很不錯。他們專業有個蒙古國留學生經常來串門,這一來二去的也就熟悉了。

有次那位兄弟夜裡10點多來串門,還帶了兩瓶草原白,看著架勢是要在宿舍裡開戰了。他們用蒙語交談,雖然彼此國籍不同,但語言文化是相通的。我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蒙語詞彙,也能“哦呀哦呀(“喝”的意思)”的和他們碰杯,不至於冷場。

這位留學生已經快40歲了,興致來了就開始講他的故事,舍友全程給我做翻譯。他說他們那的人喜歡無拘無束,有錢就玩,基本沒有儲蓄的習慣。男人普遍比較懶散,女人倒是相對勤勞,甚至懷胎8個多月還照常做家務。

後來我也喝高了,有些就沒聽清楚。不過那位兄弟突然問我,你們中國人如何看待成吉思汗?我對著舍友楞了一下,沒想好說啥。沒等我張口,那兄弟就開始自己說了起來。

大意就是中國現在的成就和成吉思汗是分不開的,沒有成吉思汗,沒有元朝就沒有中國後來的發展。然後問我同不同意他的說法。

我是相當的鬱悶,一句話沒說。估計舍友有很多話沒翻譯出來,看我謎之尷尬,遂拿起身邊心愛的吉他唱起了動人的歌謠,那兄弟也能歌善舞,於是成功轉移了話題。

由此可見,現在的蒙古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竟然是這樣的,真是有些可笑。而這並不奇怪,因為歷史原因,自獨立之後他們接受的教育和觀念就是這樣的,對於蒙古國來說,中國始終是個潛在的威脅,而不是合作的夥伴,他們把甚至絕大多數兵力配置在中蒙邊境上。

而不和中國合作,蒙古國則很難獲得發展。因為自然地理原因和地緣政治因素,他們的工業落後,人口稀少,無力開發豐富的礦產資源,只能依靠傳統的畜牧業經濟,國家十分貧窮。

吸引外資是唯一出路,而有興趣能力在這裡投資的就是中、俄、韓、日四國,對於其他國家,蒙古國持放開態度,但對於我們則是百般刁難,放著最好的合作伙伴不用,說明他們缺少發展眼光。再加上蒙古國的政治十分腐敗,政局不穩,債臺高築,導致他們的GDP連年出現負增長。

所以蒙古國的未來不會有很大的轉變,而且很可能比現在變得更糟,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也並非一件壞事。


石頭說歷史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蒙古國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尷尬的國家了。眾所周知一個國家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向外拓展。但你看一看世界地圖就知道了。蒙古緊緊的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著。被世界上第二軍事強國和第三軍事強國包圍著,蒙古國是“幸福”的。除了蒙古國之外再沒有其他國家能享受這種嚴密的“保護”。但同時蒙古國又是不幸的。被兩個世界頂尖的強國包圍著,這就意味著蒙古國已經徹底斷送了對外發展的可能。蒙古的一舉一動都在兩大強國的眼裡看著。成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估計蒙古人自己都想哭。


從清朝時期外蒙古也就是現在的蒙古國實際上是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之所以蒙古從中國的固有領土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這裡面有一個幕後黑手。這個幕後黑手就是—俄羅斯!蒙古之所以從中國分裂出去俄羅斯“居功至偉”。 最早從清朝雍正時期俄羅斯人就想方設法都想把蒙古給弄到自己手裡。後來晚清時期清朝本身自顧不暇,而且當時清朝又加大了對蒙古的剝削。這就使得蒙古人對於清朝來說歸屬感不強了。而且怨氣也越來越深。之後更是開始親近俄羅斯而疏遠清朝。


在北洋政府時期蒙古甚至因為有了俄羅斯的支持開始單方面的宣佈獨立。雖然當時國際社會並沒有承認蒙古的獨立。但北洋政府就是一個完犢子的角色。他們懼怕俄羅斯方面的施壓所以北洋政府放棄了對蒙古的統治權改為宗主國性質。這實際上已經是把蒙古給出賣割出去了。 後沙俄爆發了顏色革命,沙俄組建了一個聯盟性質的國家蘇聯。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對蒙古那更是垂涎三尺。當時國民政府極力反對蘇聯想要分裂蒙古的企圖。甚至一度還想要出兵駐紮蒙古。但後來因為蘇聯方面的施壓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但即使如此民國政府也沒用放棄蒙古的歸屬權。


二戰爆發後美國由於需要蘇聯抵抗來自德國的威脅,所以美國聯合蘇聯施壓國民政府,規定在戰後根據蒙古人的意願自行投票是繼續留在中國還是獨立出去。民國勢單力薄無奈只能接受這一建議。 而戰後獨立的蒙古實際上過的也不好。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實力逐漸強大蒙古也有些後悔貿然獨立了。另一方面蘇聯一直不停的想要吞併蒙古,使蒙古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國。這就使得蒙古有一種上了賊船的感覺。而蘇聯後來之所以放棄吞併蒙古也是把蒙古當作和中國勢力的一個緩衝地帶。最初開始蒙古在蘇聯和中國這兩大社會主義國家中間實際上也還蠻好的。兩國為了加強對蒙古的影響也對其扶持力度很大。但後來中蘇關係惡化後蒙古就徹底的尷尬了。夾在兩大國之間的蒙古哪個都不敢得罪,但實際情況又逼得蒙古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


後來蘇聯解體後蒙古徹底成了沒孃的孩子了。俄羅斯本身自顧不暇沒有能力幫助蒙古。而蒙古夾在兩大國之間也沒用絲毫的機會向外發展。所以蒙古就好比是籠中之鳥一般。現在的蒙古甚至連新聞都很少聽到。沒辦法蒙古人太窮了,也太安靜了。安靜到讓人忽略了這個國家的存在。現在的蒙古其國家經濟支撐就是畜牧業和礦產業為主。經濟模式極為單一。對外的溝通交流基本為零。現在蒙古就好像當年清朝閉關鎖國一樣什麼都不管安靜的當一個美男子,自己發展自己的走到哪算哪。如果蒙古知道獨立是這個代價的話相比打死蒙古,蒙古都不願意分離出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蒙古國的未來看起來似乎不是那麼美好!

從晚清時期開始,外蒙古地區在沙俄的扶持下吵吵嚷嚷的鬧獨立。到了民國時期,外蒙古地區最終還是在蘇聯的扶持下,通過公投的方式正式獨立建國)蔣介石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予以默認),也就是現在的蒙古國。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在蒙古國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約生活著300萬民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對比一下,中國的內蒙古面積118萬平方公里,人口為2500萬)。

有意思的是,在蒙古的300萬民眾當中,有45%的人生活在其首都烏蘭巴托。這個人口分佈比例其實就很能說明一個問題,蒙古國內的經濟水平真的不怎麼樣。一個城市聚集了全國近半的人口,別的地方几乎就沒啥人了,沒人怎麼發展經濟?

蒙古的地緣政治相當的尷尬,在其南邊是中國,在北部是俄羅斯。不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是當今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強國。而蒙古夾在這兩個大國之間,其所用就相當於一個緩衝地帶。實際上,當年蘇聯扶持蒙古國獨立,也只是想在兩國之間設立一個緩衝地帶。

更重要的一點是,蒙古國雖然面積不小,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排名十九,但是卻是一個完全的內陸國,沒有海岸線,沒有出海口,陸地的國界線完全被俄羅斯和中國包圍。這對於蒙古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有著非常大的限制,因為蒙古國想要對外進行大宗貿易,必須要通過俄羅斯或者中國的這兩個大國的領土和領空。

所以說,蒙古國想要發展經濟,對於俄羅斯和中國的依賴性是非常高的。

但是問題來了,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似乎一直不那麼景氣,元氣至今沒有恢復過來,有點自顧不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可偏偏,外蒙古極其民眾對於中國相當不友好,甚至還帶著仇視的狀態。很多中國商人在外蒙古的投資甚至得不到保護,血本無歸。

在這種情況下,蒙古國的經濟發展了舉步維艱。蒙古國自然環境不是那麼好,沙漠化面積已經達到國土總面積的80%,不論是農業發展和畜牧業包括旅遊業的發展都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蒙古國倒是有相當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除了中俄兩個國家有能力進行投資開採外,其他國家都不太方便來投資,畢竟怎麼運出去是個大問題。可惜俄羅斯自顧不暇,蒙古又對中國不那麼友好。

而且蒙古國人口稀少,想要靠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也是痴人說夢。

目前,蒙古國國內的政治生態環境也不是特別好,各方勢力在博弈。

就如今的情況下看起來,蒙古國在未來二十年的發展驅使不容樂觀。對於一個不懂得知恩圖報的國家來說,也沒啥好說的。

PS:2017年外蒙古GDP總量為856億人民幣,同時期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GDP總量為16103億人民幣,是蒙古國的19倍。


小鎮月明


草原,牧場,內陸,遠海,這大概就是我們對於蒙古國的朦朧印象。而更重要的是:蒙古國曾經是中華帝國領土的一部分,在近代由於種種原因,蒙古脫離了中國,並且再無收回的可能,曾經的‘秋海棠’也變成了“雄雞”,這大概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國殤吧!述以往而知來者,要想預知蒙古的未來,我們還得從蒙古的過去說起呀!

<strong>

一、 1911-1949 獨立。

這38年是蒙古逐漸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時期,從1911年12月28日蒙古宣佈“獨立”,到1949年10月16日中蒙建交,蒙古完全成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與現代中國再無瓜葛。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武昌首義一石激起千層浪,南方各省紛紛宣告脫離清政府,而蒙古也於12月28日趁機宣告“獨立”。與南方各省的脫離不同,南方各省是要求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而蒙古卻是要脫離中國。

那麼蒙古為什麼要獨立呢?當年康熙老爺子平定噶爾丹叛亂之後,蒙古就被大清朝收入囊中,然而一直到1901年蒙古改行省制之前,蒙古一直實行的是蒙中分制的策略,不允許蒙古與清國之間的人口遷徙,文化交流是很少的,於是蒙古自認為是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對清朝沒有文化認同,不像新疆,西藏長期和中原進行文化交流和人口遷徙,對中國的政權有著很強的文化認同,這也是外蒙一直要求自治的根本原因。

以前蒙古一直是一些原來的王公貴族在統治,1901年清政府開始改革,將蒙古改為行省制,打倒了很多掌權的王公貴族啊,我們知道,那時候清王朝內憂外患,國力不穩,10年之後就滅亡了,哪有精力完成行省制改革,於是辛亥革命時大清一亂,原先被打倒的王公貴族們就開始興風作浪。

而這時沙俄就開始圖謀不軌,畢竟沙俄對領土的渴望由來已久,外興安嶺,庫頁島的失去也都是沙俄趁火打劫的結果,這次的機遇沙俄又怎能放棄呢?沙俄就說,我給你調停啊!

於是給出了以下條件:

蒙古放棄獨立,改為地方自治,承認中國為其宗主國;

中國不能在蒙古駐軍,不能殖民,不能設行政機構;

允許俄國在蒙古修築鐵路,清朝在蒙古的活動要經過俄國的同意。

這明顯是想把蒙古當成自己的勢力範圍嘛,清廷堅決的拒絕了俄國的調停,然而不久,清帝退位,原先的拒絕自然喪失了效力,沙俄得以在蒙古繼續經營。而中華民國這邊並沒有停止對蒙古的聲索,接下來的蒙古獨立史其實也是中蒙艱苦的交涉史,奈何中國國力虛弱,俄國(蘇聯)不肯讓步,最終蒙古舉行獨立公投,國民黨政府承認蒙古獨立的事實。

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夕,毛澤東曾致電斯大林試探外蒙迴歸問題,蘇聯當然地回絕,10月16日,中蒙建交。蒙古獨立最終塵埃落定。

縱觀蒙古在這38年的歷史,蒙古獨立有這麼幾方面因素:

蒙古缺乏對中國政權的文化認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是蒙古最終走向獨立的根本原因,前面說過,這根源於清朝在蒙古實行的分制策略,沒了文化紐帶,蒙古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獨立,這也是今天蒙古反華的文化根源;

中國國力虛弱,再加之國內戰爭不斷,以及抗日戰爭無暇顧及蒙古事宜,這也是蒙古獨立的重要原因,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牢記歷史慘痛的教訓。

俄國(蘇聯)的干涉。我們都知道,北方的戰鬥民族在我國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趁火打劫之事不知做了多少,對領土和戰略空間的需求是蒙古淪為俄國的勢力範圍的重要條件。

其實,蒙古的未來在它獨立之時就已經註定,在兩個大國中間苟延殘喘,要想發展,除了求得合作,別無他法。

二、1949-1990親蘇。

由於之前說過,在蒙古獨立的過程中,最大的推手就是北方的沙俄(蘇聯),因此在冷戰時期,蒙古在政治上依然是親蘇的,這一時期,蒙古和蘇聯一樣,也是計劃經濟,經濟發展的不怎麼樣,基本上沒有什麼存在感,因此略去不提。

三、1990以後。

1990年之後,隨著蘇聯的解體,蒙古在經濟上也開始改革,經濟發展的還可以,2000-2011年間,GDP年均增長率9%。蒙古只有中俄兩個鄰國,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經濟不景氣,主要靠的是中國,下面是中國在蒙古出口中的份額,佔到87.9%。

而2012年,蒙古就開始作了,頒佈了《限制外國投資法》,由於中國是蒙古第一大貿易伙伴,這明顯是針對中國啊,而之後蒙古的政局不穩定,幾乎在所有的競選上,都把反華的立場作為利用民族主義情緒獲得選票的手段,中國資本難以進入,於是蒙古的經濟也就陷入了停滯,可以說,在經濟方面,蒙古要想發展,成為“草原迪拜”,只能依靠中國。<strong>

而政治方面,蒙古處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這種處境,擱誰都不好受啊,2015年,蒙古提出要成為中立國。但是我們看看歐洲著名中立國瑞士和瑞典的經驗,這兩個國家都是先進的發達國家,在二戰時期也都得以保全。

而我們再看看盧森堡,比利時,它們在二戰之前也曾宣稱保持中立,二戰時還不是被德國攻佔,因此軍事和經濟實力是成為中立國的基礎,而蒙古這個以傳統畜牧業和採礦業為主要產業的發展中國家,想成為中立國,還是先把經濟發展起來再說吧!

當今世界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基調的世界,由於蒙古的地理位置,要想發展,只能與中國或俄羅斯合作,靠一個不穩定的政局和反華的政治表演,顯然不是發展之道!今天,我們應當理性看待蒙古這個國家,不必糾結於這塊早已失去的土地,也不必抱著中華為大的老黃曆不放,面向未來才能更好地發展。

蒙古也一樣,不應該再沉醉於成吉思汗時代的夢中,擺正自己的位置,與鄰國友好合作才是走向繁榮的康莊大道!


無筆


蒙古國國土面積很大,156萬平方公里,全世界排名第十九名,內陸國家中僅次於哈薩克斯坦,排名第二。蒙古國這麼大,為什麼一直髮展不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人口太少。

蒙古國地理位置不怎麼好,草原多,山多,飲食結構比較單一,這就造成其生育率不怎麼高的原因之一。不要以為蒙古國天天吃肉喝酒就是好事,他們缺少多種綠色食材的營養補給,體內脂肪和蛋白倒是多,但是缺少碳水化合物。所以我們看到的蒙古國人都是看起來微胖或者肥胖,實際上是由於飲食結構不均衡引起的。

第二個原因:蒙古國的男人好吃懶做,女人又太獨立。

蒙古國的女人不大喜歡依靠男人生活,她們寧願找個男人生個孩子帶走自己養,都不願意跟著窩囊男人過一輩子。這樣就形成一種蒙古國特有的國情:男人連自己都難養活,更幹不了大事;女人要辛辛苦苦撐起一片天,也沒有閒工夫去關心其他事。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人關心國家大事,所以這樣的國家怎麼能發展。

第三個原因:蒙古國的資源太過貧乏。

蒙古國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畜牧業和礦產,除此之外,工業基礎幾乎沒有,更不用談什麼高科技,互聯網之類的了。畜牧業自不必說,這是他們的天然優勢,只要是個蒙古國人就懂一點畜牧的知識,所以這個是蒙古國最穩定的經濟產業,但是經濟佔比很小。

蒙古國雖然礦產豐富,但是他們既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也不懂得如何開採,他們只能依靠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幫助他們開採。礦產佔據蒙古國經濟的大頭,他們自己沒有能力去開採,將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這也是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地方就是,由於蒙古國是個內陸國家,所以開採的礦石如果走海運的話,就必須藉助俄羅斯和中國的港口(一般是俄羅斯),但是這樣成本就太高,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火車運出去,這就極大限制了其經濟的發展。

第四個原因:蒙古國的依耐性太強。

由於蒙古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最晚從清朝開始,蒙古國就是各個勢力發展和滲入的的爭奪對象,特別是俄羅斯。俄羅斯為了得到外蒙,可謂是煞費苦心,幾代人努力在外蒙培植自己的勢力,但最終還是落空。但這不代表俄羅斯就放棄了蒙古國,俄羅斯不僅給蒙古國提高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還援助了許多物資和金錢,而且是長期援助。俄羅斯的目的我不用說,大家都應該猜得出來。

俄羅斯這麼積極,中國自然也不落後。中國不僅在金錢上給與蒙古國幫助,而且還幫他們建學校、建道路、橋樑、電站等等基礎設施。甚至連酒精廠、馬鈴薯加工廠、養雞場這些都幫他們建。

不僅是中國和俄羅斯,德國、日本,亞行、世行等國家和組織每年都在援助蒙古國。所以大家知道了吧,這麼多人來送錢,時間長了會上癮了。

那麼蒙古國的經濟狀況究竟如何呢?

以2018年為例,其國內生產總值為111億美元,但是他的負債卻達到了230億美元,負債是GDP的兩倍多!這是什麼概念,蒙古國全國人民一分錢不花都需要兩年多才能把這個債還清。另外,蒙古國遇到了很大的經濟瓶頸,主要還是礦產方面的,當然這與其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不無關係,短時間之內也很難解決。這也是蒙古國未來急需改進的一個方向。

蒙古國對我們的態度。

蒙古國從清朝開始,一貫的態度就是左右逢源,既是俄羅斯的朋友,也是中國的朋友。但實際上在蒙古國內,民眾對於中國人的態度還是有些許敵意的,但是對俄羅斯人的態度倒是還好,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蒙古國自知是個力量薄弱的國家,又被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夾在中間,所以他兩不得罪,但又都不投靠,只是保持一種表面看似曖昧的態度。

蒙古國未來的發展。

蒙古國情況大家也都瞭解了,如果他們不解決礦產方面的各類問題,其經濟發展很難有所突破。更可怕的是,如今蒙古國的草原沙漠化也在日趨嚴重,如果不拿出有效的措施去制止,勢必會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還有一點就是,蒙古國政府應該調動起國民的積極性,不能讓一些人安於現狀,正所謂不發展就是退步,這顯然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最後,蒙古國一定要處理好國際關係,一邊拖著中國和俄羅斯,一邊又跑去跟美國眉來眼去,甚至還跟北約關係密切,這種自作聰明的行為,最後很有可能害了他們自己。至於為什麼,看看我國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明白了了。


圍爐煮酒話春秋


蒙古的礦產資源與中國內蒙和俄羅斯的存在競爭關係,蒙古的礦產俄不會要,中國也不急需,賣給其他國家也不現實,所以屬雞肋資源。發展畜牧業對生態破壞太大。因為蒙古的經濟不能溶入鄰國的市場,自已的市場幾乎沒有,這就決定了蒙古永遠是一種自然經濟形態,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變。而至於發展經濟,想獲得西方的援助這代價不可謂不大,而與之相比收穫可能不多。遠如格魯吉亞,近如烏克蘭都因相信西方的援助而失去了更多。而蒙古夾在中俄中間想獲得西方支持更是意想天開。美國人的錢是要買命的,沒有利益,憑什麼給你錢。

蒙古國在現有的條件下蒙古國資源貧乏,經濟支柱全靠畜牧業。不過它是一個內陸國,不怕別國的入侵不憂大量的軍需。過的也相當不錯;雖然它以前和我們是一家,他們鬧著分家隨他去吧!如果他們想回來我們也不會再收。畢競那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天要下兩兒要分家,隨它去吧!從現實條件看,蒙古國是個政治經濟文化非常單一的國家,發展前景依然只能依靠農牧業,旅遊業,礦產業等等。未來即使融入經濟全球化,也基本沒實力和影響力,對中國構不成威脅,但其受美日歐外部挑唆反中情緒短時間不會改變,相反是自斷髮展後路,從內蒙外蒙發展反差就看得到。

但從歷史上看,蒙元帝國開疆拓土,統一北方其他遊牧民族,正式統一管轄西藏和臺灣,的確是留給明清王朝的珍貴資產。從此處說,我們中國人民並沒有從感情上排斥成吉思汗的政治團隊及其後裔,史書上他們被記載入中國皇帝的座次表,還誇獎為“一代天驕”,80後90後還鍾愛“射鵰英雄傳”的故事,蒙元文化已經在中國融合進中華大文化領域。 如今蒙古國青年一代,如果放眼古今,放眼世界,放大格局思考未來發展模式,大膽吸收鄰居中國的政治期盼以及儒家包容及和睦相處的思想智慧,就能走出一條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幸福之路。

外蒙古的主體民族是喀爾喀蒙古,是蒙古成立時五大部族(乞顏、 塔塔爾、蔑兒乞、克烈、乃蠻,喀爾喀就是塔塔爾)中最落後的一支,類似於女真四部中的野人女真。其他部族要麼遷移到中亞東歐與當地人融合,要麼南下與漢族融合,只有塔塔爾因為季度封閉落後,無法接受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進入文明世界。只能故步自封,至今仍停留在遊牧經濟的原始狀態。

中蒙兩國真正友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不要幻想什麼蒙古迴歸啥的,用經濟和地緣政治,牢牢把蒙古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讓它胖不了也餓不死,變成中國的原料供應地,目前來看最好的結局了!蒙古問題是歷史問題。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實人均GDP還是個發展中國家。這就意味著中國人的生活還只是個溫飽型的社會。在科技領域還受制於人。這樣的國力於其追討歷史,還不如莊敬自強。

追討歷史容易受到制裁疑慮,反而拖累了自強實現。戒急用忍自強不息方能積蓄力量。目前蒙古問題是末節 ,南海與臺灣問題關係中國未來的發展。先重後輕,解決了國力不濟問題,蒙古問題捎帶解決,想當初,民國徐樹錚徵蒙,只用了少許兵力,留守蒙古者僅一個營而已。外蒙古人書面語已經採用俄文字母,早已俄語化,丟掉了自己的祖先蒙古文字,只保留了口頭語言。而中國內蒙古則完整地保留了蒙古語的書面和口語。中國不是有5000萬男光棍娶不上老婆嗎?國家出錢培訓學蒙古語,學會的再領一筆錢去外蒙古娶一個女人做老婆,才不到幾百萬人口,,幾年就同化掉徹底迴歸祖國了。蒙古人與漢族人從來就沒和平過,幾千年來,漢人追著蒙古人打殺,蒙古人曾經殺了很多漢人,蒙古人跟著毛子過了幾天好日子,毛子不行了又來抱中國大腿,中國對蒙古不能太好,讓他自生自滅。


歷史深度揭秘


蒙古國如果不是因為和我國的歷史關係,可能很多人都不怎麼熟悉它,估計也就是于謙的蒙古國海軍總司令岳父,和堅持表白鳳姐的蒙古族王子了。




王子真的很專情啊,經常到鳳姐頭條號下刷存在感,而且有相當多的高仿號同時表白鳳姐。

言歸正傳,蒙古在清朝覆滅以後就開始了獨立之路,1924年是在喬巴山的領導下獨立,得到國民政府承認,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從名義上和事實上獨立。



不過在此期間,它一直和蘇聯的關係密切,雙方曾經合作一起和日本人在諾門坎打過一次,這場戰役誰都沒有正式宣戰,但是卻成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失敗的一仗,而蘇聯解體之後,蒙古算是真正獨立了。

蒙古國國土面積有150萬平方公里,但是卻只有300多萬人口,可以說是地廣人稀,還沒我國一個一線城市人口多,因為他們有廣袤的草原,所以最主要還是發展畜牧業,經濟比較單一。



當然草原之下有很豐富的礦藏,原本可以通過開採獲得利益,但是怎奈技術不行,發覺起來很困難,成本也高,開採出來了又不好運輸,蒙古周圍沒有海洋水路,只能通過陸路交通,鑑於現實運輸成本太高,所以利潤不高。

如果說旅遊,我想那裡給人的體驗還不如內蒙古各種配套設施並不完善,另外蒙古對我們還是有些偏見的,所以旅遊業也不是特別拔尖。



未來蒙古國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相對於我國來說,我國技術產業發達,各種自然條件也好,比起一窮二白的蒙古好了不少,而且在經濟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蒙古國會與世界差距越來越大,這是很難趕的上的,人家發展一年的成果,蒙古國也許十年都未必攆得上,所以未來形式很嚴峻啊。


風雲一點通


蒙古國未來國情如何,既要看蒙古自身經濟的發展,又要著眼於國際大形勢。

目前網絡上唱衰蒙古國的言論很多,但更多的是出於某種情緒,並非基於客觀的數據。

本文在此不想引用枯燥的經濟數據(實際上無論從WB還是OECD的數據來看,蒙古在亞洲的表現都還不算差),古人云“管中窺豹”,筆者從一個小細節,窺一窺蒙古國這隻“豹”。那就是蒙古軍隊的服飾變化。

這張圖是2006年拍攝的蒙古國女兵的照片,雖然個個英姿颯爽,但依然穿的蘇聯時代的軍服——船型冒,大皮靴,裹腳布。軍事裝備的落後直接反映了當時蒙古國經濟的落後。

而這一張,是2018年蒙古國閱兵的照片。圖中的女兵均穿西式軍服,皮靴油亮,但已頗具現代氣息。軍服的變化,反映了蒙古國近年來的政治走向、經濟發展與思想的變化——告別蘇聯時代,擁抱西方。

今天的蒙古,利用西方的援助,大力發展礦產資源,經濟只會比蘇聯時代更好,而不會更差。


來杯歷史阿華田


蒙古國現在的國情就不是很好,經濟發展也非常艱難,GDP甚至經常連年負增長。按照目前的情形來看,蒙古國未來的發展也不會很好。

蒙古國的經濟核心

蒙古國是世界第二大的內陸國,身為內陸國,它的貿易選擇就會少很多,因為長途的運輸,或者利用他國的海港,都會造成費用增高,收益降低。目前蒙古國的貿易,最佳選擇有兩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俄羅斯,這是與它全面接壤的兩個大國,不過蒙古國的貿易經濟並不樂觀,因為從蘇聯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對蒙古國的經濟控制,排擠第三方國家在蒙古國的投資,這是斯大林的針對蒙古國的策略,直到今天的俄羅斯,這種策略依然有延續。在蘇聯長期的控制之下,蒙古國的政權自然不會與中國走的太近,如此一來,蒙古國與俄羅斯貿易不是最好選擇,與中國貿易他們又不情不願,陷入了兩難境地。其實蒙古國與俄羅斯、中國進行貿易的根本,也就是蒙古國經濟核心,其實是蒙古國的礦產資源,這也是為什麼說蒙古國未來發展不會好,因為礦產是非再生資源,蒙古國礦產致富的路會越走越窄。

蒙古國的地理環境

蒙古國的地理環境在前文也提到了,他是第二大的內陸國,沒有海港,貿易方式選擇很少,這就限制了它的發展。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也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係,那就是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因為蒙古國當年被蘇聯公投出去,就是因為蘇聯想利用蒙古國做為它與中國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這樣的地理位置,註定是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否則又何來“緩衝”一說呢?不過凡事都有兩面,也正是因為蒙古國有著這樣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國因此看重了蒙古國,經常與蒙古國進行友好往來,蒙古國得到了美國的“示好”,從中也獲得了不少利益,不過最終蒙古國會如何,未來恐怕更加複雜。

蒙古國人的狹隘思想

蒙古國人民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這個問題我自己也非常感興趣。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朋友的同學,他是蒙古國人,熟悉之後,我就提出了這個冒昧的問題,沒想到他的回答讓我忍俊不禁。這位蒙古國朋友聽了我的問題後,明顯能看得出來他有一點疑惑,但還是給了我答案,他的想法大概是蒙古國對中國影響深遠,是他們的元朝為中國的今天奠定了基礎,對中國貢獻很大。

我是個直腸子,心裡有話就想說,於是也沒顧忌太多,就問了他,是否所有的蒙古國人都這樣認為,他回答是肯定的,我出於禮貌沒有笑出來,但是我表達了我心中的疑問:“我們中國有內蒙古,蒙族人人數大概700萬左右,蒙古國的蒙族人人數在320萬左右,你為什麼認為元朝是屬於你們的呢?”他是有點蒙的,可能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質疑他。直到我們分開,他仍然認為中國應該感恩他們蒙古國,而不是客觀的認清事實,從實際角度出發,謀求發展。他們狹隘的思想註定他們不會與中國真心合作,這也註定了他們的發展不會太好,狹隘的思想是一定引領不了巨大發展的!

綜上,蒙古國未來的發展不會很好,無論從各個角度去看,他們的前途都不會太理想。


歡迎關注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野史日記】,期待與你一起了解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