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現如今的阿拉巴,雖然仍然保持著不錯的競技水準,是拜仁重要的一員。可相比起昔日的他,相比起曾經那個足以競爭世界最佳邊後衛、讓歐洲各大豪門都求賢若渴的他,無疑下滑了不少,差距肉眼可見,即便是用“雄風不在”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

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那麼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阿拉巴的雄風不在?

他的防守軟肋早有體現

想要搞清楚阿拉巴的下滑,首先就要弄明白阿拉巴的上位過程。天賦異稟的他在自己10歲那年就成為了奧地利維也納青年隊的一員,活躍在進攻中場的位置上,在同齡人之中鶴立雞群,很快就引得了全歐的矚目,被慧眼識珠的拜仁慕尼黑捷足先登。

在加盟拜仁之後,阿拉巴漸漸轉型為左邊鋒,不過他不僅表現出沒有任何的不適,反而越發驚豔了,在自己不滿18歲之時就升入了拜仁一線隊。

當時的拜仁尚處於範加爾時代,這位素來以樂意提拔新人而著稱的荷蘭教練並沒有吝嗇給阿拉巴出場機會。只不過,當時的拜仁在左邊鋒的位置上已經有了如日中天的裡貝里,阿拉巴無論有多麼天賦異稟,也不可能在自己初出茅廬之時就與正處於巔峰期的裡貝里競爭。

於是,範加爾乾脆就把阿拉巴安排在了左邊後衛的位置上,給了他不少出場機會。然而,被移師至邊後衛的阿拉巴卻未能抓出機會上位,在對陣法蘭克福的一役,作為拜仁主力左後衛的阿拉巴送出了兩次關鍵失誤,直接導致了拜仁的爆冷輸球,這充分暴露了阿拉巴在防守端的問題。

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等到海因克斯執掌拜仁教鞭之初,乾脆就把阿巴拉當做是了球隊的後腰球員來進行輪換。然而,因為當時的拜仁在左邊衛位置上無人可用,海因克試著把阿拉巴又挪回到了左後衛的位置上,因為範加爾時代的前車之鑑,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對阿拉巴防守能力質疑的聲音頗多。

他對於邊後衛頗有排斥

不過,在海因克斯的麾下,阿拉巴在左後衛位置上的表現卻與範加爾時代大相徑庭。憑著一次又一次的邊路突擊,阿拉巴讓拜仁的對手們吃足了苦頭,也讓世界足壇都意識到了他的厲害,這讓他小小年紀就被加入到了世界最佳邊後衛的討論範圍之中,就可見一斑了。

但是,讓人頗覺意外的是,就當阿拉巴前途一片大好之際,卻突出傳出了這樣一則意味深長的消息:在與拜仁的續約談判中,阿拉巴除了要求大幅度加薪之後,還希望自己的東家能夠把他的場上位置前移到中場。

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加薪的要求無可厚非,但是要求場上位置前移,就頗有幾分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縱觀足球的歷史長河,在與球隊談判時要求改變場上位置的球員,也是少之又少的。更何況,此時的阿拉巴在左後衛的位置上表現卓越,是公認的頂級邊後衛。

但是,正是從這一個看似極其不合理的要求,便不難看出阿拉巴本人對於邊後衛位置的排斥了。畢竟,他自從出道起都是扮演著進攻中場的角色,對於這個位置自然有所偏愛。而且,在回到了奧地利國家隊之後,阿拉巴也很少會出現在邊後衛的位置上,而是在中場扮演著組織核心的角色,這就越發放大了他在俱樂部對於中場位置的渴望。

毋庸諱言,如果一位球員對自己的場上位置頗有排斥,那麼他接下來的發展只怕也會有些麻煩。

瓜迪奧拉的改造把事情越發複雜化了

就在阿拉巴鬧著要踢中場之際,傳控大師瓜迪奧拉成為了拜仁的新帥。眾所周知,這位西班牙教頭一向欣賞全能球員,對中場出身的阿拉巴自然也會偏愛幾分。

與此同時,在瓜迪奧拉的傳控體系之中,邊後衛其實已經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邊後衛了,反而更類似於邊後腰的存在。而這種打法,無疑是頗為符合阿拉巴的心意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圓了阿拉巴的中場夢。

於是,在瓜迪奧拉的麾下,阿拉巴心滿意足地繼續出現在邊後衛的位置上,實則在絕大多數時候扮演著邊後腰的角色。昔日層出不窮的長途奔襲漸漸少了起來,取而代之的工作則是傳球與組織。

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作為戰術大師的瓜迪奧拉,並沒有就此停止對於阿拉巴場上功能的挖掘。在拜仁中後衛位置缺兵少將之時,瓜迪奧拉甚至還做出過把阿拉巴安排在中後衛位置上的決定,充分利用了阿拉巴中場球員出身的出球能力。

不過,凡事都是有正反兩面的,瓜迪奧拉放大了阿拉巴的傳球能力確實不假,可他同樣也把阿拉巴在海因克斯時代賴以成名的武器給弄丟了:奔襲與突破的次數都下降了不少,久而久之,顯然會影響到阿拉巴在這方面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在瓜迪奧拉的體系之中,因為球隊長時間控球的緣故,雖然能夠最大限度地隱藏阿拉巴在防守端的軟肋,卻也讓阿拉巴失去了在防守端取得進步的機會。

安切洛蒂徹底引爆問題

所以,一旦瓜迪奧拉離開拜仁,安切洛蒂試圖給拜仁增加防守元素的時候,阿拉巴的麻煩也就隨之而來了。最直觀的體現便是,阿拉巴這位左邊衛所鎮守的拜仁左路,經常成為對手重點打擊的對象,偏偏阿拉巴的防守能力遠遠談不上卓越,這自然會放大他的缺陷。

當然,可能會有朋友對此表示疑惑,明明阿拉巴自從出道起防守就不算卓越,為何會直到安切洛蒂時期才大爆發?而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原因則是,安切洛蒂身為意大利教頭,對於防守自然有所側重;另一方面,因為羅本與裡貝里的老化,拜仁在進攻端的統治力已經不如當年那麼強了,適當收縮防守其實也頗有幾分無奈。

至於安帥之後的拜仁教頭們,哪怕就是海因克斯重新迴歸,卻也要面對著拜仁整體實力下滑的窘境,不得不做出適當收縮陣型、增加防守比重的決定,雖然各自的調整與安切洛蒂略有不同,可實質上來說卻還是差不多的,一樣會放大阿拉巴在防守端的問題。

阿拉巴雄風不在的原因:防守軟肋早有體現,瓜帥弄丟他的優勢


更糟糕的是,在經歷了瓜迪奧拉時代的調整之後,阿巴拉的突破衝刺能力也下降了不少,在進攻端對於球隊的幫助也沒有海因克斯時代那麼大了。

防守端原本就有問題,進攻端的優勢還在縮水,經歷如此窘境的阿拉巴,如果他的表現仍有當年之勇,那反而才是咄咄怪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