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崗、返工、返校陸續來臨,深圳出實招破解戰疫三大難點

深圳出實招破解戰疫三大難點

九成以上是外來人口,返崗、返工、返校陸續來臨,特大城市深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臨著人口流量大、密度大、開放性大三大難點,形勢嚴峻。

醫療資源能不能跟上?復工復產怎麼幹?百姓生活如何保障?在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深圳直面難點迎戰這場“大考”。


集中醫療資源打硬仗

總面積2000餘平方公里,不過中部一個縣域大小,卻擁有2000多萬人口。人口流量大、密度大、開放性大,成為深圳疫情防控的三大難點。

今年1月上旬,廣東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深圳出現。深圳指定該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定點醫院,於1月11日收治並及時啟動應急響應,醫院進入“戰時狀態”。

兩天內騰出1100張床位、啟動1000張床位規模的應急院區建設、組織專家團隊研究每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診療方案……圍繞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要求,深圳傾全市最強醫療力量,全力保障患者救治。截至2月15日零時,深圳收治的40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累計出院104例,暫無死亡病例。

深圳市衛健委主任羅樂宣說,自2003年“非典”後,深圳建立了覆蓋全市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該體系以市疾控中心為龍頭,以10個區疾控中心為骨幹,以100多家醫院防保科及街道預防保健所和600多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網底,這在此次防疫中發揮了作用。

截至2月11日,深圳全市有33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新冠核酸檢測,市疾控中心同時啟動三個實驗室開展新冠肺炎檢測工作,具備每日確診檢測800份新冠病毒核酸能力。

羅樂宣說,深圳節後返城人員逐漸多起來,人口密集度更大,後續疫情防控形勢仍不容樂觀,“但我們有信心應對。”


返崗、返工、返校陸續來臨,深圳出實招破解戰疫三大難點

在位於深圳福田區CBD的平安金融中心,

企業員工在進入寫字樓前接受體溫檢測。


有序復工復產防疫在前

作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深圳共有企業200多萬家。深圳規定,企業復工要落實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等原則,並實行復產復工報備制度。對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堅決不予復工復產;對於達標企業,督促其一手開工一手做好防護。

記者在龍華區一家物流公司的復產復工備案表上看到,上面註明了法定代表人、復工人數、申請復工時間、員工排查情況、設施物資情況等16項信息。“由於缺乏口罩,我們直到現在還沒通過申請。”公司負責人說。

位於龍崗區的深圳市海能達通信有限公司通過復工申請後,已有1800名員工返崗。記者看到,該公司實行24小時封閉式管理,從戴口罩、檢測體溫、對手部和衣物消毒到乘坐班車,員工要走完一系列防護措施才能進廠上班。用餐時分批分散進行,同時倡導員工提前訂餐、自行帶飯。公司還實行“一人一檔”分類監控機制,每天關注員工健康狀況,並開展防疫知識培訓學習。

“2月10日復工當天返崗率47%,14日增加到70%,未來一週有望達到80%。”公司綜合管理總監孫泰信說,復工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員工的健康排查、確認和後續的防控問題,目前公司防疫物資存量尤其是口罩,可持續用一週,已有部分物資在途中,集團採購中心在持續跟進。

對不具備復工條件的企業,深圳已出臺支持企業共渡難關16條措施。“通過減免、補貼、緩繳等各種方式,預計可為企業直接減負超600億元。”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聶新平說。


返崗、返工、返校陸續來臨,深圳出實招破解戰疫三大難點

在位於龍崗區的深圳市海能達通信有限公司,

工人在生產車間工作。


共渡難關:在家隔離也是戰鬥

“抱歉,打擾了……”第一次接到社區醫生的電話,寶安區新安街道海樂社區居民陳女士很詫異。從湖北迴來的她,正在家中自我隔離,一度害怕被當作“另類”。

“但怎麼也沒想到,每天接到這個電話的第一句都是‘道歉’。”陳女士說,更讓她暖心的是,當社區工作人員把米和油送到家的時候,夾帶的一張卡片上醒目地寫著:“您在家裡不是隔離,而是戰鬥。”

春節以來,與這個疫情的戰鬥,深圳組織了黨員幹部、社區志願者、樓棟長、出租屋業主等各條戰線,在全市700多個社區、4800多個花園小區、1800多個城中村打響。

對於百姓,深圳更不是一關了之。茜坑社區50戶、福民社區40戶、桔塘80戶……7日,淅瀝瀝的小雨中,龍華區福城街道黨工委帶領黨員志願者身著雨衣,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送到隔離人員家中。

“非常時期,黨員幹部要衝在最前面當好‘守門人’,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給百姓生活造成的影響。”福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馮瑞說,該街道成立了22個臨時黨支部,把黨支部建在“疫”線上,與百姓共渡難關。


深科技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深圳市計算機行業協會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

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科技)是金士頓、希捷、西部數據等行業巨頭的重要供應商,為跨國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停產將會對全球行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近期,該公司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穩定外需,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暢通。


逐步有限有序復工

1月24日,深科技發佈了《關於“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春節返工的HR安排及應急預案》。1月28日、29日深科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連續開會研究並出臺《領導小組就員工春節後復工的指導意見》。1月31日,深科技領導小組就有限復工政策把握、疫情管控防護、返程返崗員工隔離等做出全面部署。2月6日,對節後正式復工工作進行再部署。

經領導小組批准,深科技部分子公司基於園區內的留廠員工,逐步有限、有序復工,既響應了核心客戶的迫切需求,又為節後全面復工提前積累了防控經驗與防控手段,很大程度上降低分解了正式復工產生的集聚風險。

各事業部與客戶密切溝通,根據廠區安全員工的數量,採取分類分批的措施推進生產經營逐步復工。同時,鼓勵管理崗位人員實行彈性工作制、分批錯時辦公。


做足嚴防嚴控細節

公司總部彩田園區鼓勵員工自帶午餐、分散進餐,為此緊急採購一批微波爐保障使用;各子公司食堂因地制宜,採取分時段就餐、分區域進餐、獨立包裝配餐等方式滿足員工用餐需求,儘可能減少員工在食堂停留時間。為確保員工就餐安全,各工廠食堂利用紙板製作“桌面隔離牆”。公司工會系統招募義工為就餐人員噴灑消毒液、引導緩解人流,解決服務人員不足問題。

公司總部第一時間開發《疫情個人登記表》微信程序,助力全面排查掌握每名職工及家庭成員健康狀況、春節假期出行信息和是否接觸外省及重點疫區情況,各部門引導員工如實填寫和每日更新信息報備。全公司上下勸導疫情嚴重區域的員工延期返程,並以不同標識對不同情況員工實施分類管理,嚴防嚴控,最大限度從源頭上降低流動性傳染風險。


保持生產經營不間斷

由於措施得力,深科技在國內7地9個廠區有1387人在春節期間堅持生產;有2417人於2月3日復工,有7466人於2月10日復工;春節期間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產經營不間斷,保證產線員工在崗率達50%左右,產能達到正常生產時期日產能的60%。


破解復產難題既要勇也要智

有序推進開工復產是一道高難度綜合題,既要保證疫情防控不動搖不鬆勁,又要讓經濟列車開起來跑起來。面對這種錯綜複雜的困難局面,既要堅持勇作為,又要堅持智作為,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才能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如何解開開工復產這道綜合題,首先要吃透中央精神,從黨中央的部署中找準星找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對深圳來說,開工復產搞好了,才能保供應、保民生、保增長、保就業,也就是為打贏阻擊戰穩住了供應線和大後方。

開工復產如何把握速度?答案是實事求是。操作上要具體分析,具體研判,針對不同行業產業和企業,精準施策。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全力推進。企業開工既不搞一刀切以慢求穩,也不搞一刀切一窩蜂,總體要保持有序可控,統籌推進。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當前形勢下加強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實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實事求是”這四個字,擊中了問題要害。實事求是既是指導開工復產的基本原則,也是解開兩難困境的智慧之源。

在疫情防控和開工復產過程中,不少地方出現了過度反應、過激行為。如某地要求餐飲業一律關閉、一些地方對重點城市的人員車輛,一律拒絕入內。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做法。全力做好開工復產首先要摒棄這種一刀切思維。現在疫情防控的形勢每天發生變化,開工復產的環境也每天發生動態變化。管理部門就要因時因地,動態調整開工對策和開工節奏。在保持大目標大原則的前提下,體現施政彈性、人性關懷。

開工復產涉及原料供應、人員上崗、交通運輸、生活保障,每個環節都要創造條件保暢通。任何一個環節搞一刀切,一關了之、一停了之,看似履行了職責,實際是轉嫁了矛盾,增加了企業開工復產的成本和難度。管理部門對企業開工復產更是要摒棄一刀切思維,少一些審批,多一些服務。要作出預判統籌,讓企業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服務下儘早開工,輕裝上陣。


深圳商報評論員 黃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