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中西醫並重、打造中藥和西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模式,你怎麼看?

名都陽光


提法雖不錯,但實行起來卻並不易。

像過去提倡鼓勵中西醫結合,實際上絕大部分是中醫方面人士在搞。至今也未見多大成效(很少數病上例外),縱觀不少中西醫結合文獻也能看到,中醫藥、西醫藥,多為各述各的,往往是沒多少關於結合後,療效增加了多少?不良反應減了多少之分析。只有腫瘤方面報道多點,中醫藥也通常僅作為"輔助″性質的介紹。

本來防治疾病與戰役、戰爭頗相似,常應多軍兵種(還有其它力量)、多種裝備武囂一齊上,以取長補短,面對強手。但雖中、西醫均有少數技佳者,而能真正將二者結合起來,用得爐火純青的,尚很少。故對"並重″、"互補″之模式,並不太看好!


如魚得水92152


這應該是個比較科學的醫療發展模式了。中西醫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只有摒棄對對方的成見,虛心合理吸收和利用對方診療理論和技術方面的長處,才能更科學合理地指導疾病預防和治療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醫療水平,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酒泉老聶


引言: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關於中醫的爭論應該休矣》(附後),引起一定爭論,真理越辯越明,希望大家心平氣和討論,以便形成共識,共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提問說明】:當初寫《關於中醫的爭論應該休矣》一文,初衷是啟發致力於推動發展祖國中醫中藥事業的人士,能夠面對現實,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共同促進我國中醫中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但是,從發文到今天,有相當一部分中醫界同志,不能自我反思,不能接受批評,不能古為今用,不懂得守正創新,不懂得傳承與發展的關係,不懂得擁抱現代文明的重要性,不懂得吸納科技力量對於發展的重要意義,不懂得什麼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懂得中央關於中醫藥發展相關精神,不懂得中醫藥理論創新的對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作用,不懂得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對於發展健康中國戰略。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他們墨守陳規,固步自封,把現代科技技術同中醫中藥對立起來,照此下去,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無從談起,所以,中醫發展的最大障礙源於自身,要促進和推動中醫中藥事業發展,我們必須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再次提出問題,希望關心關愛祖國醫學事業的有志之士,廣泛發表意見,提出建設性意見,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獻言獻策,為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醫發展新模式做出貢獻。

附件:


名都陽光


好啊利國利民,西醫看不了的結合中醫看,互相借鑑各自的優勢,該用哪樣用哪樣,中西醫結合創造更大的奇蹟。


五彩祥雲向你走來


中醫藥是西醫藥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西醫藥的靈魂所在。西醫是一個忠實的踐行者。中醫藥告訴西醫藥,某種動植物或礦物質中存在能治某疾病的元素。西醫就會在中醫藥思想的指導下,從這些動植物或礦物質中提取出能治癒某疾病的主要成份,就是提純。

所有的西醫藥都是依託於中醫藥生產和發展起來的。


了義98


中西醫結合就相當於茅草屋與現代建築結合。茅草屋為人類遮風擋雨幾千年,功勞不小。

請問相互可以彌補嗎?現代建築是不是茅草屋的升級版?有必要相互結合嗎?



楊哥之翩翩舞


醫學是為了對抗疾病逐漸發展起來的,目的就是消除疾病,不是為了打架的。中醫黑和西醫黑都不懂醫學。


心理醫生巡診


什麼是中西醫結合?我覺得應該區分中醫和西醫。中醫是以中國幾千年發展下來的中草藥來治病,西醫是以化學合成藥來治病。其它的檢驗設備及機器都應歸為現代科技,現代科技是醫療輔助,中西醫均可運用。不能說中醫用了現代科技就只是和西醫結合了。所謂的中西醫結合應該是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結合,而不是中醫用西藥治病。


圓方


沒西醫什麼事,西醫不過是中醫中藥範疇內的一個小點,中醫中藥博大精深統攬全局。


師太73362816


我一直贊成中西並重、中西醫優勢互補的模式。

中西醫運作模式不同,原則上是不能夠結合的。只能認為兩者各有長處,可以優勢互補而非結合。從整合的角度說,可以由計算機統計哪些病中醫的優勢在哪裡,西醫的優勢在哪裡,然後給出參考意見,這樣可以減少患者盲目看醫生帶來的醫療費用的浪費。

大眾一般都是中西醫醫療知識一概不知道的狀況,有慢性病去看西醫就陷入了大量血汗錢流失的境地,雖然有些慢性病去看中醫也不一定能好,但是不至於大量血汗錢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