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媽媽會有多不喜歡女兒?

那年書信慢


大部分媽媽都特別喜歡女兒,只是少部分媽媽還是那種舊思想,舊觀念沒有改變,家裡有女兒,她對女兒和兒子就不一樣,家裡做什麼事情都要女兒去做,有的媽媽會說女孩子家不多幹點,以後嫁到別人家去了什麼都不會做。

別人會說,你媽媽從小沒教育好你!才養成了一個不喜歡做事,懶惰的習慣,媽媽第一是為了女,第二是為了他自己的面子,哪有媽媽不愛自己的女兒,不是說,有的媽媽有多不喜歡女兒,可能是有的媽媽是教育女兒的方法不一樣,媽媽想的是女兒必須要能幹,所以才對女兒嚴肅了點,現在女兒在他們身邊,如果不把她教育好點。能幹點,獨立點,將來結婚在別人家去了女兒會受氣的。


秋天的果凍


這個問題如果真實的存在,這一定不是現在社會中出現的。現在得年輕人,有一點特別好,就是不論壓力再大,再累。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當做寶貝一樣去寵愛。重男輕女在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89年的我,已經31歲。從小到大,我都被重男輕女的思想深深地包圍著。導致的我的心理陰影現在都特別嚴重,就感覺這輩子一定不要生男孩。或者一定不要二胎,我要把所有的愛給一個孩子。從小我是跟奶奶長大的,弟弟跟父母長大的。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回父母家睡覺,吃飯。可是每次回去都被媽媽罵回奶奶家,每次都是哭著回奶奶家。至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最幸福的時候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奶奶家來很多親戚,睡不下,我就可以回父母家睡兩天,回家的那幾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候。長大後,弟弟就是家裡的神一樣的位置,我不允許說弟弟不好,不允許說弟媳不好,我每年不論大小節日都會給父母買禮物,可是從來不被記住,從上大學到工作,每一次回家,沒有一頓熱乎飯。反而弟弟跟弟媳只要一回家,就是一大桌好吃的。這就是差距。以至於現在已經心灰意冷,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已經放棄了。


pandora520


沒有結婚以前,特別喜歡女孩兒,結過婚以後我不喜歡了,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向我一樣,我害怕她結婚以後只報喜不報憂,我害怕她難過傷心不敢說,我害怕她流眼淚無人安慰,我害怕她因為生活而操不盡的心,我害怕她和他老公爭吵,我害怕結婚以後因為經濟不允許不敢再買她喜歡東西,我害怕...,我不喜歡女孩了



楊大頭蔣漂亮


從小媽媽就不喜歡大女兒,老了還是女兒孝順她,小兒子也得到了好處

前些年在村子裡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村裡人都叫她張大媽,張大媽是鄰村的姑娘嫁過來的,張大媽的老伴在前些年去世了,張大媽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也都長大成人了,張大媽的年紀越來越大老伴一走覺的自己更加的孤單了,張大媽有些重男輕女,

老大是一個女兒,老二老三是龍鳳胎,從小老大就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總覺得老大是一個賠錢貨,養大以後也得成為別人家的人,而老二雖然也是女孩了張大媽覺的老二給他們帶來了兒子,所以對老二和老三都很溺愛。

張大媽在老大剛成年的時候就和她老伴一起把老大嫁了出去,那個時候就為了得到那幾萬塊錢的彩禮錢,老大嫁出去之後他們就賺錢供兩個孩子讀書,一家人過的別提多幸福了,老二和老三慢慢的也都在外面成了家,張大媽生兒子就是為了以後老了身邊有人給他養老,可他的兒子卻選擇留在城市裡生活,張大媽怕以後兒子不管她,就動不動的就去找兒子,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每次兒子都說工作忙沒時間管她,把她送到村口就走,張大媽慢慢的感覺到了兒子和兒媳的想法。

這一年張大媽的房子因為在村子的邊上,村子裡擴路正好佔用,村子裡要把張大媽的這個房子拆了,給一些賠償款,張大媽心想房子要是拆了那她以後去哪裡住啊,不知道兒子和女兒從哪聽到了這個消息,紛紛來到張大媽的家裡要把她接過去享福,張大媽知道老二和老三都是為了賠償款來的,張大媽就想著去他們家住一段時間,看誰真的有孝心就把錢給誰,張大媽先去的兒子的家裡,二女兒每週都會去看她,兒子和兒媳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張大媽特別的好。

這一天賠償款下來了,他們更是說好話讓張大媽把錢分了,這個時候張大媽確說“這個錢我死的時候自然知道要給誰”,張大媽兒子聽她這麼說心想這幾年錢肯定是拿不出來,那還不如讓自己的母親去二姐家住著,這樣等母親快死的時候在接過來照顧一段時間,於是他就讓自己的母親去老二家生活,在老二的心裡她也是這麼想的,張大媽看透了他們的想法,特別的心寒,老二老三都不管她了,家裡的房子還沒了,她只好來到大女兒家生活,大女兒家雖然窮可她很孝順。

老大也知道家裡拆遷可她不在乎母親的那些錢,張大媽來到老大家,老大像平常一樣照顧她,張大媽覺的自己以前對老大太差了,現在竟然還能照顧她,張大媽在老大家住了半年多的時間,老大從來沒有提過錢的事情,張大媽看透了她的三個孩子,於是把錢都給了老大,從此以後老大的生活越來越好,張大媽也享受到了好的生活,老二和老三特別生氣,和張大媽斷絕了關係,但張大媽卻以前高興了。父母年紀大了做兒女的養老是必須盡的義務,而對於老二老三來說遲早會遭到報應。

雖說現在的時代和以前不同了,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前衛了,封建思想已經是過去式了,生男生女也已經平等了。甚至現在還有一些家庭更偏愛女孩,不喜歡男孩的,這種趨勢不斷加深。好像生男生女並沒有那麼重要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封建思想還是一如既往的存在著,生男生女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現實中會有很多地方告訴你:生男生女從來就不一樣!

一、女兒越大越貼心,兒子越大越調皮。小的時候,我們看不出男孩女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因為他們總是喜歡粘著媽媽和爸爸,還都很怕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會發現,女孩子會很懂事,會理解父母的用意,逐漸和媽媽、爸爸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男孩子越長大越會覺得父母的話太羅嗦,總是嘮嘮叨叨個沒完。這就是男孩和女孩性格上最本質的不同,與性別的關係很大。

二、女兒能夠理解媽媽,兒子只會亂花錢。在現實生活中,女孩的心思本來就比男孩子要細,再給媽媽挑選禮物的時候,女兒往往能夠更能給媽媽挑選出一些實用的或者讓媽媽開心的禮物,但是男孩子一般給媽媽買的禮物都是不是實用的,價格貴不說,也不好看。雖說都是為了孝敬媽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總是一個讓媽媽感到很暖心、幸福;一個讓媽媽無比心疼錢。

三、女兒遲早要嫁人,兒子還能在身邊。事實就是如此,女兒早晚有出嫁的一天,以後就是別人家的兒媳,就算有想回家的心,也不能像沒結婚的時候那樣了。男孩子結婚不結婚都一樣,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家和父母。男孩子結婚父母都是笑逐顏開,女孩子的父母卻是眼淚直流,養了這麼多年的女兒就這樣跟著別人過日子了,多少心裡有點失落感。

那問題來了,你家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呢?


隨雲浪人


題主說的這個情況是存在的,現在的生活裡,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父母如此作為。我簡單說下我經歷和耳聞目睹的事列舉一二:

第一,重男輕女觀念嚴重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由於受封建傳統觀念的餘毒太深,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對兒子女兒呈現出來的愛不一樣或者有明顯差別,傷了女兒的心,表現在生活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而且理由冠冕堂皇。他們眼裡“兒子才是傳後人”,”養兒防老“觀念至上,甚至認為”女兒都是賠錢貨”、“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表現有好吃的偷偷地留給兒子,爭執的時候讓女兒謙讓;兒子的衣服要名牌,女兒的衣服是新衣就不錯;兒子結婚媳婦要啥置辦啥,女兒是不是風風光光地嫁出去並不重要……如此等等。

第二,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得不有“重男輕女“之舉措。可以說這樣的父母也許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遇到某些情形下不得不有如此之舉動。譬如我出生的年代,生活還很艱苦。父母除了養育子女,還要到生產隊掙工分。由於子女多,掙工分的少,缺吃少穿很正常,讓每個子女都上學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子女出生間隔時間不長,就需要有人照顧弟妹做出犧牲。我到現在對大妹有深深地愧疚,需要我怎麼幫助的時候我二話不說想辦法。因為我一直讀書跳出了農門,而大妹為了照顧二弟三弟不得不在小學畢業後就輟學照顧他們。此後,每當我們兄妹回憶起來的時候,大妹的眼圈都紅紅的(她幼小時的女伴成績沒她好都當了老師),老父親抽著悶煙默不作聲,我們知道,他的心裡又如何不痛?

第三,父母無意中養育了“媽寶男“的男孩子。這樣的父母本身沒有多少重男輕女觀念,教養方式的不當讓男孩子嬌縱慣了,好吃懶做,大錢掙不來,小錢看不上(沒碰上酗酒賭博流氓成性的兒子算幸運的)。而這樣的父母還不得不按照老傳統幫兒子成個家。如果這樣的兒子立不了業,別說父母“一碗水端平“,還要女兒這樣那樣地照顧兒子的家。因為這種因素的存在,如果女兒沒有正確處理好自己的小家和孃家的關係,導致了女兒夫妻之間或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和,落得個“伏地魔“的名聲,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女兒出嫁後要一定處理好和孃家的關係非常重要,此不贅述。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就彙總了這麼多,不知是否合題主的意。我希望題主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有原則地對父母盡孝,對題主現在或未來的生活有益嗎?








魚愛流浪


農村裡面很多這樣的,兒子即使啥也不做,父母始終認為兒子好,女兒即使做了也沒多大感覺,都說兒子孫子是自己家的,自己的根,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女兒的孩子更不會記得外公外婆,而且女兒的孩子是外姓人。事實上,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都是一樣的,誰對孩子好,孩子就跟誰親,哪有孫子天經地義就跟奶奶爺爺親的。而且重男輕女的人,始終認為沒兒子被人看不起,沒兒子沒面子。。到90後這一代,應該好很多了吧,我這輩子是絕對絕對不會有這種思想。。


童話裡的小公主2016


曾經那個重男輕女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我們現在男女平等時代都是一樣對待,因為我們都是父母心頭肉,沒有哪個父母能願意自己子女過的不好,過的不幸福,都說女兒是爸爸小情人,小棉襖,兒子是媽媽的情人!都是前世相遇有緣人!所以我們不要去想著兒子或者女兒!


傑森白白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我的朋友。小時候很不受媽媽的待見。家裡三個孩子,她是老大,還有弟弟和妹妹,有發生爭執,不問青紅皂白,都是她的錯;有好吃的,她都最後等別人吃完才知道…長大了,像《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媽媽總是一味向她索取,不問她幸不幸福,快不快樂…讓她一度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那時候總在想,這是怎樣的親子孽緣?直到有一天,朋友生了場病,她媽媽哭得像個孩子…

想起一句話:父母和子女就像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悲喜。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很多時候因為沒有好好溝通,就成了一道過不去的坎。



末上繁花


不知道,反正我特別喜歡我女兒的,一天不見會想她的



毛嗑和向日葵


有的重男輕女,我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