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21以8110萬美元“賤賣”,快時尚品牌牌增速放緩

Forever 21以8110萬美元“賤賣”,快時尚品牌牌增速放緩

文 | Rita Zeng

Forever 21(美國快時尚品牌)破產收購案“塵埃落定”。

近日,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方面已同意,由西蒙房地產集團(Simon Property Group)、布魯克菲爾德房地產公司(Brookfield Properties)和品牌管理公司ABG(Authentic Brands Group)組成的SPARC Group F21財團,以8110萬美元收購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的交易。

而這也是法院收到的唯一報價,因此Forever 21取消了原定在週一舉行的競標,SPARC Group F21財團將直接成為中標者。該現象也側面反應出行業集團對Forever 21未來潛力的不確定。

撤離中國市場,2016年海外市場相繼失守

其實Forever 21的頹勢早在2016年便初露端倪,開始悄然關閉在海外市場的門店。2016年,在英國零售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Forever 21開始縮小英國市場店鋪,與此同時,關閉了在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的門店,並退出比利時市場。當時比利時本土媒體報導稱,Forever 21退出比利時市場的主要原因在於高租金和線上銷售下滑。

2016年Forever 21悄然關閉各地門店如同一條導火線,其佈局的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海外市場,紛紛相繼失守,陸續關閉各地線下門店。

而中國市場同樣也沒能倖免。在2017年,Forever 21便開始逐漸撤出中國市場,關閉香港旗艦店。根據福布斯數據顯示,2017年Forever 21的銷售額大跌14%,營收為34億美元,虧損高達4億美元。

2018年,Forever 21逐步關閉了天津、杭州、北京、重慶等地門店。

後於2019年4月份,宣佈暫停運營天貓、京東旗艦店,並進行清貨。而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線下門店,正在以“2.5折”、“5折”低價瘋狂甩賣。

Forever 21以8110万美元“贱卖”,快时尚品牌牌增速放缓

隨著各地門店的關閉和清貨,同年9月29日,Forever 21方面申請破產保護,通過資產的重新整合,以及剝離不良資產的方式,讓其能夠繼續運營自身業務,爭取重組或盈利,避免破產;同月25日,Forever 21退出日本市場,關閉日本境內所有門店,包括線上店鋪。

到2020年2月3日,Forever 21表示已經與西蒙房地產集團、布魯克菲爾德房地產公司和品牌管理公司ABG組成的財團達成協議,將以8100萬美金的價格出售旗下資產,一旦收購協議被批准,公司就能夠擺脫破產,保留公司總部、店鋪和電商服務。

就這樣,在2014年其鼎盛時期營收高達40億美元的Forever 21走向了“死亡”。

Forever 21“遇冷”下,

管理、定位、策略暗藏的危機

回顧Forever 21衰敗之路,Morketing觀察到其管理、定位、策略暗藏的危機和市場的變化,加速了Forever 21“遇冷”。

1984年,張東文和他的妻子張金淑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Forever 21,定位於中低端時尚服裝品牌。作為一家家族企業,張東文和張金淑對Forever 21的管理擁有絕對權利,因此一旦策略失誤將直接影響Forever 21。

在破產申請文件中提到,Forever 21的下單量搖擺不定,這年的下單量可能剩餘,下一年可能出現短缺。彭博社方面曾報道,這主要是因為張東文和張金淑在制定出貨量上,更傾向於自身直覺,而不是根據銷售數據和市場情況來定,而此類情況也多次出現過。同時在信譽上也是“負面”纏身,如故意拖欠貨款,Kwang Lim Trading Co就因Forever 21拖欠貨款被迫申請破產。

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本土化的失誤和缺失對市場環境變化的敏感度。Forever 21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主要在於產品設計和產品質量。

針對不同的市場,Forever 21並未進行選品和精細化運營。不少消費者表示其產品風格和許多款式,並不受中國消費者喜愛,有些款式也不適合中國消費者。

“衣服醜我能理解,但是模特這麼好的身材穿上都醜,這個牌子是怎麼做到的”,知乎上有網友表示。

同時有消費者表示:“Forever 21常常會打折,一些售價400-600的衣服,有時候100-200多便能拿下。”因此大量消費者往往會在打折季進行購買。然而雖然消費者為價格買單,但隨著Forever 21產品質量越來越差,開始逐漸被消費者排除,從原來的必逛變成再也不逛。

Forever 21以8110万美元“贱卖”,快时尚品牌牌增速放缓

“銷量保證的前提和本質還是產品,服裝給顧客的印象是有一定時尚度、品質好、性價比高、適合穿搭”,伊芙麗新零售負責人馮武在一次採訪中曾對Morketing說道。

隨著這些變化,Forever 21銷量受到影響。銷量的下降讓Forever 21開始承擔不起位於城市中心的高額門店租金,為止損關閉盈利水平低的門店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

此外,雖然Forever 21在美國市場具有較高的人氣,但相比其他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快時尚品牌ZARA、H&M的聲量和品牌效應則具有一定的差距,行業格局已經形成,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比較穩定。不過現在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快時尚品牌也面臨諸多挑戰。

消費者對國際大牌敏感度降低,

快時尚品牌正在“自救”

如今不同以往,根據2017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佈的調查報告就顯示,90後、00後對國際大牌的敏感度降低。相比70後、80後當年對快時尚的新鮮感,90後、00後更加個性化,同時追求基本款。而這也是優衣庫為何能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當個性化和小而美成為當代新消費者的消費特點,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大部分賣家都採用多款式,小批量的生產模式。不再像原來少款多量的生產模式,而這對大品牌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因為這要求品牌不僅需要擁有強大的供應鏈,還需要強大的原創設計支撐。

另外在消費投入上,根據德勤發佈的報告顯示,1987年普通消費者在服裝支出上為5.9%,到2017年已跌至3.1%。

除去消費者和市場的變化,快時尚的一個“威脅”在於設計師原創品牌店、網紅品牌店鋪的增加,某種層面上這些店鋪分流了快時尚品牌的潛在消費者。

同時,大量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同質化嚴重,這意味著品牌如果未進入消費者的優先購買名單中,品牌在市場的銷量會持續走低。

事實上,不僅Forever 21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New Look也相繼撤出中國市場,西班牙品牌Mango在中國市場的門店也僅剩20多家,相比其巔峰時期的門店減少了8倍。GAP宣佈子品牌Old Navy將在2020年3月1日撤出中國市場。

Forever 21以8110万美元“贱卖”,快时尚品牌牌增速放缓

ZARA、H&M的銷量也正在逐漸放緩。

2019財年,ZARA英國銷售額同比增9%,稅前營業利潤同比跌56%。同時2019年ZARA連續關閉了在北京核心商圈東直門來福士店和王府井新東安店。2018年9月,ZARA在紐約的首家門店也迎來了關閉;根據H&M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財報顯示,截至11月30日,其淨銷售額617億克朗(約合64.1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9%,略低於市場預期。

面對銷量的放緩,為了提振銷量,快時尚品牌還開展了副業“自救”。比如,H&M與ZARA就曾“試水”化妝品,進入美妝行業,而H&M更是早在2009 年推出HelloKitty 系列的唇彩,2015年則推出700個SKU的成套的化妝品。

種種變化表示,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已經消失,而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日益增強。消費者需求和喜好產生變化,對產品質量和設計提出較高要求,快時尚品牌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贏得新消費者市場,考驗的終將是企業的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