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番專訪丨柯佳嬿:從“陳韻如”到“黃雨萱”

文 │星番

柯佳嬿第一次拼盡全力地逃離角色。

近來引發網友熱議的電視劇《想見你》中,以複雜“出了圈”的故事構架,是編劇在一場夢中得到的,後來編劇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去添補它,精修它,這才有了現在的《想見你》。

一切如命運使然,對編劇如此,對柯佳嬿亦然。她第一次在飾演角色時,不再是努力想盡辦法接近她,而是不知不覺就走了進去,怎樣也分不開。

“黃雨萱、陳韻如和我,我們三個像三塊黏土被和在一起,我該怎麼去把我們扒開來。”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那時的柯佳嬿想,沒關係,去開始拍別的戲或者過點生活就好了吧。於是殺青後,她接著去拍了另一部電影,很快,那部電影也殺青了,再回過神來,她才發現這法子並沒有任何幫助。

“一些心裡的東西還是要整理,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整理自己的心,感覺世界上也沒有人會吧。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所以我當時就一個人跑去了瑞士。”

柯佳嬿去找她在瑞士唸書的朋友,在那邊呆了兩個禮拜,放空、梳理。過往的經歷,壓在心底的東西,一點一點,全冒了頭。

01

早在拍《想見你》的時候,柯佳嬿的腦海裡就常冒出一些奇怪的念頭,一些她以前從不會想的問題。每當產生這些念頭時,她都會問自己,現在會有這些念頭究竟是因為角色,還是因為自己。

劇組的朋友跟她說,是她拍攝太投入,當然是因為角色而不是她,於是她就在心裡想:“可是角色就是我啊,她不就是我演的嗎?這些不都是以我為出發點開始的嗎?”

念頭一冒,就沒完沒了。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陳韻如的身上,有柯佳嬿的影子。又或者說,柯佳嬿在陳韻如的經歷裡,觸碰到了自己。

《想見你》整個複雜的構架裡,其實有一條很簡單的信息,那也是編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 —— 自我認同。陳韻如是這條信息的核心。

她被同學孤立、與父母不和,不幸的經歷把她禁錮在陰暗裡,讓她逐漸變為一個外表陰鬱甚至在外人眼裡有些可怕的女生,誰都不喜歡她。直到黃雨萱的穿越,改變了這一切。

高中時段的拍攝在一所真正的學校裡,每當柯佳嬿穿著制服坐在桌前,聽到鐘聲一下下響起,所有屬於自己的校園回憶,都隨著劇中陳韻如的經歷,慢慢湧了出來。

柯佳嬿的校園生活,沒有陳韻如那麼灰暗,卻也不好過。

那時的校園,小孩子總是群聚的,一旦發現有誰跟大集體不同,一個個矛頭便有了針對的方向。他們會在課間盪鞦韆時,故意把柯佳嬿的鞦韆推得很高,把她嚇到尖叫。言語霸凌更是日常,只因他們覺得生性害羞的柯佳嬿難相處,看著高傲。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青春期,是一個人還正在認識自己、探索世界的階段,當她遇到這樣的事,就會很容易認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我會覺得,會造成這樣都是因為我不好,我才不會被接受和喜歡。”

於是那時的柯佳嬿每天祈禱,希望大家都不要注意到她,這樣她就不會被欺負,就可以普普通通地上學,好好地畢業。

沒有想過更多,因為她不是黃雨萱,不是那個在陳韻如看來,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樣,卻輕而易舉便能獲得大家喜歡的人。所以劇中的韻如不甘,她自卑又嫉妒,扭曲了自己,去貼近黃雨萱,

可柯佳嬿明白,陳韻如想要的,不過是幸福而已。

02

柯佳嬿比陳韻如幸運,幸運在她有愛自己的父親和母親。

學校裡的不開心,回去與父母你來我往的幾句話裡,慢慢就散了。柯佳嬿的爸爸喜歡“說教”,按柯佳嬿的話說,“總喜歡教導我很多事,但我那時小,根本不懂。”

電影也是柯佳嬿爸爸的日常。在她還是中學生的時候,有一次爸爸興奮地給她和弟弟推薦了一部張藝謀早期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爸爸說好看,要她們抽空好好看一看,這部爸爸總誇好看的電影,那時柯佳嬿也不懂,到底好在哪裡。

柯佳嬿20歲時,她的爸爸去世了。身為家中長女的她在那一年長大,開始學著和媽媽一起照顧兩個弟弟,扛起家裡的很多東西。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一年之初》劇照

爸爸去世的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捷運上遇到自己當時的經紀人,在什麼都不懂的狀況下,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戲,《一年之初》。

“那是個安靜神秘的角色,她一直在等著一個人的出現。我那時的表演,應該不能叫表演,早期好多年的時間,其實都不太知道自己在幹嘛,人家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早期的柯佳嬿,有導演如此評價:“很像男生小學時候會暗戀的隔壁班女生,但不是第一眼會覺得漂亮那種。”

承襲著這股清純氣質,她出演了電影《渺渺》中安靜含蓄的戴詩渺。影中女孩習慣微垂的眼中總是帶著散不去的憂鬱,可剝開這層脆弱的外殼,又會發現她的本質,是外柔內剛的,如那時的柯佳嬿,摸索著角色與自身重疊的那部分,靠直覺演戲。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渺渺》劇照

“每一個角色都會帶給我新的感觸,當我發現自己又因為一部戲,找到一些新的狀態,是我從前沒有感受過的,我就會很開心。我覺得,這算是我演戲的心得吧,每每走到一個新的地方,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深、很大,你探索過,才發現它真是奇妙。”

柯佳嬿從未停止過對“新”的探索。

《渺渺》之後,她撕破自己身上與生俱來的清純,去挑戰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角色,《艋舺》中外表豔麗放浪的妓女小凝。

相比渺渺的少女心事,妓女小凝的經歷所賦予角色本身的層次與厚度,之於柯佳嬿無疑是個挑戰。後來,24歲的柯佳嬿,憑小凝一角,拿到臺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

她逐漸有了名氣,演繹之路也隨之拓寬,可於她本人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03

在《想見你》第12集預告裡,陳韻如說過一句話:“我在扮演自己的過程當中,丟棄了自己。”

柯佳嬿感同身受。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都試圖成為某一種樣子,那種大家都期望的,所謂的女明星應有的樣子。她在鏡頭前是怎樣,又該如何面對觀眾和媒體。可是我的個性可能沒有辦法,一旦當我試圖去成為某一種樣子的時候,會感到辛苦,在工作中也沒有辦法獲得快樂。”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那時的柯佳嬿,被外界嘈雜的讚美與嘲諷裹挾、被所謂“小桂綸鎂”的評價掣肘,她試圖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一種平衡,可努力到最後,她發現根本沒有那種平衡。

生活總會與工作混在一起,就像哪怕講話再注意,也還是會被媒體無限放大、被公眾大肆討論,哪怕再規避,也還是會遇到沒有禮貌的人、無法控制的事。哪怕竭盡全力去維持原本的生活,最終也還是會發現,根本不現實。

一開始會排斥,到後來就慢慢習慣了,習慣之後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就找到了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跟自己相處。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當我去好好地依照自己原本的個性,順從自己的個性特質去成長的時候,突然就覺得很自在。”

決定從心的柯佳嬿,在圈子裡找到了自己。

31歲時,她憑藉電視劇《必娶女人》中的蔡環真一角,獲得金鐘獎“視後”。

34歲這一年,《必娶女人》的製片人之一又找到她,然後,有了現在的《想見你》。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才會有很多人,為了尋求“順利”而選擇在生活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自己”,不幸運者,或許演著演著,自己就也當了真,最終陷入“陳韻如”的掙扎裡,終此半生。

“可陳韻如是小孩子,她還不懂得去擁抱自己的全部。”

但隨著成長,“自我認同”終將成為每一個人不可避免的話題。好在,柯佳嬿把自己拔了出來。

“現在回看,你會發現其實接受真實的自己,也不是那麼恐怖的事。我曾經也像陳韻如那樣子,差一點把自己搞丟。後來我靜下心,開始檢視自己的內心,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是在重整自己,越來越認識自己,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她從“陳韻如”,走到了“黃雨萱”。

04

在《想見你》劇組裡,演員們和導演曾激烈地討論,這個世上究竟有沒有平行時空。

演員們分成兩派,一派相信時間是線性的,存在時空旅人,能夠回到過去,和穿越未來。另一派認為時間是非線性的,即同時存在多個宇宙、多個時空。

柯佳嬿原本是相信非線性的,她覺得多個時空可以同時存在,或許平行時空裡,就有一個不一樣的自己。那如果可以,她一定會去偷偷地看一看,那個時空的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都聽什麼歌,會有自己的朋友嗎,他們會幹些什麼。

“可拍完《想見你》之後,我現在覺得,世界上也許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命運兩個字很奇妙,你永遠不知道它在前面安排了什麼等著你,但我也相信,關於人生的劇本,一定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全部寫好了。”

說到這裡,她笑自己有些宿命論,但也就是靠著這樣的“隨緣”,發生的很多事情,才都能夠去自我調節。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現在的狀態,是我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狀態。也不會再去區分工作和生活,只想把日子過好,過好日子,才有繼續演戲的力量。”

她竭盡全力地做好工作,也不遺餘力地過好生活。

聊起最近的生活,柯佳嬿說,自己想在新的一年,做些演戲之外的事,她計劃寫一本書。

“已經有在寫,和編輯們開過會,討論說計劃寫一本關於愛情的書。因為我好像從來也沒有跟觀眾好好地聊一聊,或者分享一些關於愛情的想法和觀念。希望可以寫這麼一本書,不管是單身的人讀到它,還是正在感情裡面或是剛失戀的人,都能從文字裡找到一些力量,或者突然有勇氣,想通些什麼、放下些什麼。

星番专访丨柯佳嬿:从“陈韵如”到“黄雨萱”

思考的時間,柯佳嬿時常回顧自己過往的經歷,關於愛情的、關於親情的。她又一次回憶與爸爸的記憶時,坦白說在爸爸過世之前,其實父女倆的感情,算不上非常好。

反而是爸爸過世之後,柯佳嬿開始在兩人的回憶裡找爸爸的影子,用爸爸的一言一語,去拼湊他這個人,琢磨他言語背後的含義。

“然後某一個時間,我突然就懂了他那時候對我說過的話。那時他推薦的《一個都不能少》,我現在看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