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正義感和廉價的同情心

脆弱的正義感和廉價的同情心

上週專欄我斷更了,過去2年多除了少數大長假之外,這是第一次斷更,原因是上週末我重感冒了。這在以往只是一個小病但是在全國都遭遇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變得格外的非比尋常。

我查詢了很多新冠肺炎的症狀跟自己對比,反覆回憶自己那些天是否跟可疑的人接觸過,雖然症狀不符合,不發燒不咳嗽,也沒有去過其他地方,也沒有跟太多人接觸過,但是心裡也不敢大意,壓力跟山一樣大。

我不是多害怕得新冠肺炎,但是我怕麻煩人,如果自己不小心得了肺炎,恐怕會麻煩到很多人,同時影響到很多人的的生活工作,想到會給那麼多人帶來巨大的影響,就覺得無論如何不要是這病。

過去幾年,因為各種自己的無可奈何的原因,總是會麻煩到身邊的人,越是如此,對於麻煩到別人越是感到格外抗拒,一想到要麻煩別人,或者這種麻煩是一種很難消解的東西,內心就格外煎熬。

所幸兩三天之後感冒症狀消退就好起來了,虛驚一場。

疫情期間恰逢春節,整個過程我關注的很少,既沒有像身邊的朋友那樣如臨大敵,也沒有每天守在各種軟件上刷新各種新聞動態,甚至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起來,沒有去關注這些新聞。

我沒關注其中一個原因是謠言太多,在我這20多年的上網經驗裡我有太多次經驗,在各種公眾事件裡,充斥著太多看起來令人義憤填膺的消息,這些消息令人無比沮喪之餘,對人性和自己身處的環境會有極大的否定,但是這些消息中的絕大多數時候都被證明是假的。

多年下來,我有一個上當受騙多了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一個突發公共事件裡,越是有鼻子有眼的消息,越是聽起來聳人聽聞的消息,越是感覺最符合當時邏輯的消息,越有可能是假的,或者是摻雜了大量水分的,或者是關鍵信息被偷樑換柱的。

事後我去覆盤的時候,有些謠言事關突發事件裡的當事人的利益的,還能夠理解此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歪曲事實,但是最離譜的是有一些謠言,你反覆去思考你都無法理解造謠的人能得到何種好處,特別是一些公共事件,看起來沒有任何人獲益,造謠的目的在哪裡呢?當然,應該只是我自己看不到而已。

人的生理結構和進化過程導致大部分人更願意接受消極言論和情緒,更願意相信陰謀論,有時候真相和事實可能是簡單的、枯燥的、偶然的、無意義的,這不符合人的心理預期,所以大家更願意相信謠言。

這些公共事件裡的謠言,消磨了我廉價的同情心,我發現與其真假莫辨的新聞一來就急不可待的去表達自己脆弱的正義感或者廉價的同情心,不如把心思放在當下,放在身邊的人和事上面。

這不是自掃門前雪的冷漠和自私,我認為一個總是愛揮灑情緒的話,那麼他的情緒就不值得重視,同理可以換成其他的東西,比如同情心,正義感等等。

這些話我很少跟人說,一方面成年人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之後基本無法被改變,每個人都只會去尋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言論,把不同的斥為異端。另一方面我也不想把自己置於只有我正確別人都錯誤,世人獨醉我獨醒的狀態裡,成年人的大忌就是不要自我陶醉。

我相信疫情會好起來,會過去,相信在很多地方有很多人在為解決這個巨大的問題在不捨晝夜的奮鬥,我相信哪怕是那些被人罵的狗血淋頭的組織和官員,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在拼盡全力的努力。

這不是無腦的樂觀,我30多歲了,創業已20年,知道做事難,管人難,協作難,知道做事如逆水行舟,知道人心複雜,知道人過一百形形色色……我越知道做事難,就越理解不可能存在理想狀態。

人難做路難走錢難掙屎難吃,這是生活的真相。

善待自己,照顧好身邊人,靜待疫情結束。這是絕大部分的人唯一能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