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麵、住帳篷!記者“跟班”社區防疫人員,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

吃泡麵、住帳篷!記者“跟班”社區防疫人員,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

社區是防疫的最基層,衝在前線的社區幹部也成了居民群眾面對疫情時的第一道防火牆。基層幹部是如何做好防疫工作的?記者到西就社區“跟班採訪”。

他把手機號給外來人員,

“有事就找我”

13日早上7時50分,記者來到西就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此時,大廳裡各工作崗位上都坐滿了工作人員,他們戴著口罩忙碌著。

這時,崔育強從社區會議室裡洗漱完走下來,“不好意思,昨晚在防疫封鎖區值班到零點,然後又去巡邏了一圈,起晚了一點。”崔育強剛跟記者說完,便有幾個同事來向他“求助”:“書記,又有新情況,一居民之前我們排查時說這段時間都在玉林,今天再查才坦白說最近每天都去廣州批發海鮮。這要怎麼處理?”“書記,這家煙店又偷偷開門了,之前已經警告過幾次了”……

吃泡面、住帐篷!记者“跟班”社区防疫人员,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崔育強匆忙吃了幾口泡麵又繼續開始工作

處理完後,崔育強拿著兩桶泡好的方便麵給防疫封鎖區的值班同事送去。“我是這個封鎖區的負責人,要及時瞭解那裡的情況。”從封鎖區回到社區,崔育強匆匆吃了幾口方便麵後,事件便一件接一件地來了。

服務大廳裡一中年男子情緒激動地責罵社區工作人員,前去了解情況後,崔育強語氣嚴厲地跟對方說,“你這是違反了政府令,嚴重的話是要拘留的。從市外返玉人員要居家醫學觀察14天才能外出,你現在才7天就到處亂跑。”

原來,該男子是貴州人,來玉返崗,已在公司宿舍隔離了7天,因為宿舍生活不便,於是到西就社區租房,房東根據社區規定要求他先去社區報備。因為不符合規定,社區工作人員不同意其租房請求,溝通無果後男子便開始大聲責罵工作人員。

“我是這裡的負責人,有什麼需要你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崔育強向男子說明政策、法規,並且當場安排工作人員為男子解決生活所需後,男子最終答應回公司宿舍繼續隔離,離開時,他一再向崔育強道謝。

“這裡最危險,只有他能進去”

“書記,這些都是居家隔離觀察者的物資,今天太多了,電動車裝不下。”“全都搬到我車上,我遲點送去。”崔育強邊說邊打開汽車尾箱,和工作人員一起將物資搬上車。

送物資的路上,崔育強一邊開車一邊說,“今天相對沒那麼忙,因為我們已經連續加班幾天把報表材料都弄好了,該挨家挨戶發放的通知也發下去了。整個社區有2600多戶居民,社區幹部、專職網格員才16個。”

“目前社區有100多人居家隔離,他們有的是從外地返玉,有的和確診患者有過接觸,我們要為他們提供24小時服務,為他們購買生活物資。”崔育強扛著一箱蔬菜、水果等物資送到其中一戶。

“我記得你,你前兩天剛來過。生活必需品你們都幫我們買來了,非常感謝。”居家觀察者戴著口罩和崔育強隔著一米遠說。

吃泡面、住帐篷!记者“跟班”社区防疫人员,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身穿防護服的崔育強給封鎖區的居民送生活物資

吃泡面、住帐篷!记者“跟班”社区防疫人员,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崔育強向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瞭解他們的需求

在門口貼上封條、幫助把垃圾拿到樓下扔後,崔育強開車去到防疫封鎖區。穿好防護服、護目鏡,戴好口罩、手套,崔育強提著兩桶礦泉水走進封鎖區內。“這裡是最危險的一個點,因為有過確診病例。其家人等親密接觸者已經接到醫院進行醫學觀察了,目前還有20個鄰居在院子裡接受居家醫學觀察。”現場工作人員說,崔育強是該封鎖區域的負責人,因為防護服等物資緊缺,所以只有他能進去給隔離人員送生活物資、巡邏檢查。

該防疫封鎖區域實行三班、24小時管控。“派出所、街道、社區,三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值班。”崔育強也參與排班,值班點只有一個遮雨棚、一張桌子、幾把椅子,每次值“大夜”,崔育強受過傷的膝蓋都被凍得生疼。

日夜連軸轉,

他在社區會議室支起帳篷

吃泡面、住帐篷!记者“跟班”社区防疫人员,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西就社區“物資室”裡放著11箱方便麵、3箱牛奶、20多袋板藍根……會議室裡支起了2頂帳篷,1月31日至今,崔育強日夜“駐紮”在社區。崔育強說,“大年三十那天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大年初一、初二來當班,漸漸地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開會時我就和大家說,我們是一線的戰士,要做好心理準備隨時投入戰鬥。”

崔育強說,面對疫情,每個社區幹部都一樣辛苦,大家都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剛開始排班時,有社區幹部發現沒排上,自己就主動請戰;還有一個本來在家養傷的,連續發了幾條信息給他“書記,我可以回去上班嗎?”最終確定他身體沒問題後,崔育強只好同意他回來上班。

吃泡面、住帐篷!记者“跟班”社区防疫人员,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採訪時,玉林正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曾先生抱著一箱口罩走了進來。“這是我們老闆託朋友買到的口罩,計劃分批給社區送2000個。”曾先生說,他們也想為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盡點心意。

“社區工作人員面對的人員很多,每天都要上門排查,口罩等防護物資也是很緊缺,所以我們也向社會、自己的親戚朋友發動捐贈,目前有意向捐贈的口罩有11000多個。”大夥對社區工作的支持,讓崔育強心懷感激。

關於我們

圖文采集:記者 龐獻

編 輯:李知謙

◆最新!2月14日,玉林新增確診病例1例!

◆預計2月底投產!玉林籌設N95口罩生產線,日產8000個

◆當警察是他一生的心願,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追憶玉林輔警張詩銘

◆辭退+拘留!福綿區文體旅遊局秦曉梅為躲避工作,竟謊稱與疫區…

◆連線防疫封鎖區域!隔離13天,他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