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項亮z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作家劉慈欣的個人基本情況。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10月參加工作,開始創作以來,獲獎無數,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趙樹理文學獎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不能共存的節日》《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從1985年開始創作,到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歷經30年的創作之路,終成正果。

稱之為中國科幻第一人,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毫無疑問,此原因必須放在首位,這是科幻作家目前在世界級的文藝殿堂獲得的最高榮耀,在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氛圍下,稱劉慈欣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當之無愧。當然此所謂第一人,並不指當初清末民國時期創作科幻的第一人。

二、《三體》三部曲所包含的宏大世界觀乃至宇宙觀,征服世人。劉慈欣在創作時,從宏觀入手,大氣磅礴,涉及新紀元社會的價值觀、宇宙觀等,把人性、社會、倫理等都囊括進去了,做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黑暗深林法則,以兩條基本公理出發,建立起一套學科,宇宙社會學。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這是基於當前現實推理的一種昇華,而不是國外科幻界的純技術幻想猜想。從某方面講,開闢了科幻世界的新紀元,他所創作的《三體》把虛無的理論實用簡單化而又不存悖論,大膽地將費米悖論解釋為:被發現,總有一方被消滅。這個理論怕是將NASA的專家們都嚇了一跳吧,對整個人類在現實社會中開展的宇宙探索,也有很大的影響。

三、超乎想象的技術性創作。既可以說,不像國外科幻的什麼星際冒險、外星殖民、時空穿梭之類,聽來乏味,而是有猜疑鏈和技術性爆炸描述,也有流浪地球的矢量發動機,以及全頻道干擾,更有降維打擊這一宇宙終極大殺器,所以才會有改編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的上映,雖然電影口碑不高,但至少這兩部作品在讀者心中的口碑還是極佳的,關於技術以及戰爭或災難的場景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可以說,劉慈欣老師的作品,有創意,又新穎,有一種宏大的歷史史詩的感覺,所以2019年,他的長篇小說《三體》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稱之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當之無愧。








琵琶山小王子


我毫不懷疑,《三體》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不僅僅是在科幻層面上。我是一位女性讀者,還是個數理化渣渣,所以當我開始讀三體時,我其實並沒有太明白裡面的一些科幻因素。而且,第一部的硬漢文風也勸退了我好幾次。直到我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再一次捧起這本書。(插一句,讀書最好還是讀紙質版,電子版真的不太容易入戲。)熬過前幾章後,當汪淼進入了遊戲,我也被深深吸引了。之後花了兩天時間讀完第一部,接著是第二部第三部。三部曲連著看完,我認為劉慈欣可以封神了,我已被深深折服了。

這部小說封神的理由很多,技術層面,硬科幻描寫,想象力格局什麼的,大家可以看前幾位的回答,寫的很好很到位,我就不多說了。我只從我的角度來談談。

格局上,第一部還在中國,講述中國域內的變遷;第二部就是全世界範圍,整個地球的生死;第三部直接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在四維空間中觀照一切。那些拋開,人類的命運,宇宙的命運,交科幻因素,這其中古往今來,生死歌哭,個人的命運織成一部大史詩,令人不勝唏噓之至。

這部書有著深切的哲學思考。而且不全是因循西方的哲學,他把我們一些古代的哲學家的思想也融進了小說之中。而且在第三部中還能看到道家和佛家的影子。拋開那些科幻因素,這其中古往今來,生死歌哭,個人的命運,人類的命運,宇宙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令人不勝唏噓之至。

最吸引我的,還是這部書中頗有意趣的閒筆。然而我覺得,會令一部小說不朽的就是這些閒筆。它記錄了我們這個時代天天在發生,卻沒有多少人在意的東西。比如第一部裡,那個惟妙惟肖的研究報告和最高指示;大興安嶺的山村生活;紅衛兵的回憶;第二部裡開頭的螞蟻和石碑,市民們關於房價和新聞事件的討論,石家莊和山西交界處山區的景物,地下城市中未來生活的圖景;第三部中,宇宙移民城市中公交車上關於早市菜價的討論,還有那些麥田和藍天……;哦,對,還有愛情,無論何時,都會存在的愛情。絕望的,希望的,肉慾與靈魂交織的美好的愛情。雲天明和程心,程心和關一帆,雲天明和艾AA,數十萬年的愛意,在時空中交錯,一次次的擦身而過,換來“三生石上舊精魂”。這愛情足可媲美《紅樓夢》中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的愛情故事。所以,無論劉慈欣的格局多麼宏偉廣闊,科幻描寫如何深刻,他最終觀照的仍然是人的感情,人的生活和只屬於人的溫暖。正是:

中有話綢繆,燈火簾鉤,是仙是幻是溫柔。

湖水湖風涼不管,看汝梳頭。(龔自珍詞)


獅子偷桃737


因為他寫了《三體》,並獲得雨果文學獎,可以說開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先河,在三體中,他用運用了大量的科技領先的概念和一些想法,比如三體人:智子,水滴,未知的三體艦隊,後來的小宇宙

歌者文明:二向箔

未知文明:光粒,死線,四維空間的“魔戒”

歸零者:膜廣播

這些武器,都是在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既新奇好玩,又不完全脫離實際,具有嚴謹的科幻主義精神,為人類探索未知的世界提供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激勵的青少年兒童和人類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宇宙空間!同時對宇宙中的其他文明報以敬畏之心!



石在美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真的是不容易。

為什麼?因為其他人說他寫的科幻小說多麼好,多麼厲害,你都是無法體會的。

我在看他寫的《三體》之前就是這個感覺,當我看完三體三部曲,而且作為不喜歡看小說的一個人,我是沒日沒夜一口氣看完的,看完之後徹底震撼了,也明白了你提的這個問題。

所以真的建議你抽空看看,不要錯過這本好書,以後如果被影視化,絕對與原著小說沒法比的。真的👍🏻


奇點科幻影視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中國的科幻水平方面和劉慈欣在科幻方面的成就著手。

科幻小說是科學幻想小說的簡稱,其實是個舶來品,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而且傳入的時間比較晚。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歐洲的工業文明崛起之後,所以西方的科幻小說在傳入我國的時候,已經相當成熟了。而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尚不知真名)。其後以魯迅為代表的部分先進知識分子想通過科幻小說的手法將西方科學引進給廣大讀者,所以這一時期以後,中國的科幻小說與其說是科幻小說,倒不如說是科普小說。

中國科幻小說的創作是從文革之後開始的,但真正的蓬勃發展是從1978年四川創辦的《科學文藝》期刊開始的。所以,科幻界的最高獎項在國外。

科幻界的最高獎是雨果獎,相當於科幻界的諾貝爾獎。而美國的星雲獎和英國的阿瑟·C·克拉克獎也是含金量很高的獎項。在中國,由於科幻小說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也有一個最高獎項——銀河獎。

《三體》系列小說

所以科幻小說作家要想讓別人認可,那必須得獲得至少其中的一個獎項。

這方面劉慈欣無疑是最出彩的一個,力壓群雄獨佔鰲頭。他最出名的《三體》系列就得過雨果獎,而他更是國內的銀河獎的常客。

可能有些人覺得獲獎也不見得是最好的,可能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這樣說吧,首先有獲獎的資格能說明你的作品不差,其次,獲一次獎是運氣,那兩三次三四次呢不可能都是運氣吧。

而劉慈欣之所以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科幻第一人,不單單是他的小說在國外獲獎。而且他的《三體》系列不單單在國內受歡迎,在國外的知名度也很高。

電影《流浪地球》海報

再補充一個最重要的點——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拉開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序幕,並且《流浪地球》在國外的評價也是相當高的,國外著名導演甚至將它與世界口碑最高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作比較,可見這部電影的水準之高。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要歸功於《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先生。是他將中國的科幻推向了全世界。所以,劉慈欣當之無愧是中國科幻第一人。


往事如雲煙


劉慈欣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科幻的旗幟性人物,大眾對他的評價是“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準”。

在說劉慈欣前,我先說一下中國科幻圈。

瞭解中國科幻的人都知道,中國科幻不像中國武俠有那麼多的粉絲,即便現在圈子漸漸擴大,但仍然只能算是一個小圈子。

如果要在這個小圈子裡選出幾個代表,那一定是“科幻三人組”——劉慈欣,何夕,王晉康。

非常有趣的的一點是,這個三人組和中國武俠三人組“金庸,古龍,梁羽生”在風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劉慈欣像金庸,

故事情節重巒疊嶂,波瀾起伏,對大事件的把握厚重有力。如今劉慈欣的影響力已經不在金庸之下。

王晉康像梁羽生,風格都是沉鬱蒼涼。

何夕像古龍,才華橫溢,瀟灑不羈。二者的粉絲群體也很相似,愛的人愛的天昏地暗,不愛的人認為作者是在裝叉。

實際上在科幻圈,劉慈欣和王晉康地位並列

在科幻圈,劉慈欣的地位其實是和王晉康並列的。

只不過因為《三體》的氣場太過強大,整個科幻圈都被籠罩在《三體》的陰影之下。這也讓不瞭解科幻的普通大眾自覺的忽略了王晉康這位和劉慈欣同樣優秀的存在。

現在來說劉慈欣

劉慈欣是工程師出身,小說著重於科幻本身,在文字方面不事雕琢,就像一個程序員,追求以極簡方式達到目標,不追求代碼的美感。

他筆下的作品構建出了一個又一個氣象萬千的宇宙世界,大氣磅礴,手法熟稔。

比如說流浪地球。

一般科幻作品寫地球末日,要麼核戰爭、外星人入侵,要麼人工智能、氣候變化,這些我們早就看膩了,但是劉慈欣寫的是太陽噴發。

其實這點還不是重要的,關鍵在於人類面對末日的應對。

一般要麼是人類就此滅絕,或者是保留了一小部分人乘坐星際飛船逃離地球,去宇宙尋找新家。

劉慈欣寫的是人類給地球裝了一萬臺發動機,帶著地球流浪。瞬間整個作品檔次就翻了好幾倍,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再比如說《三體》和《球狀閃電》。《球狀閃電》和《三體》這兩部長篇作品,越讀到後面越能感覺到他底蘊深厚,想象深邃,其作品正統宏大,其恢宏意境以及鋪陳與金庸有些相似。尤其是三體,裡面的科幻點子層出不窮,幾乎任意一個拿出來都能單獨寫成一篇小說。

要是把三體裡面的點子都影視化,可以說讓中國影視圈玩十年都不止。

像是大火的流浪地球電影就僅僅只是選取小說中的一小部分。

讀一讀劉慈欣《三體》的序言,你就能理解為什麼他是中國科幻第一人了。


易安寧


因為必須是他,只能是他!

在劉慈欣之前,在大家的印象中,主要是西方的印象中,創造世界、創造規則都是西方人的事情,比如復聯宇宙、DC宇宙、黑客帝國等等。可大劉在誰都沒有注意的東方,突然爆發出一個宇宙級的科幻宏觀世界,實在太令人驚歎了。對中國的作者們有巨大的激勵作用,創作也會更加大膽不懼挑戰。從此也讓西方正視中國的科幻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所以大劉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毋庸置疑![奮鬥][奮鬥][奮鬥]


谷南詩酒倦天涯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只所以能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原因很多

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是國人中最豐富的,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中國作家葉永列曾經也創作過《珊瑚島上的死光》這部科幻小說,也曾經為中國當代文學增加過一部科幻小說,但是此後葉老師去主編《十萬個為什麼》的系列從書了,為後人留下了長達幾十年的科幻小說空窗期。

從80年代到現在,雖然也有一些科幻小說問世,遠遠不如劉慈欣的作品厚重,從《三體》到《流浪地球》,每次都是產生了巨大影響,加之被改編為電影全球放映後,更是無人能及。尤其是國人被文化大革命封殺了穿越與科幻的自由創作後,能寫出優秀科幻小說的人更是風毛麟角,所以劉慈欣科幻第一人的地位暫時無人撼動了!


微塵寧


引用一段:對美好未來的想象是人類進步的精神動力。科學幻想因其源於現實生活、激發新奇發現、放飛自由想象,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科普科幻創作肩負著展現中國夢的時代責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激發全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想象力創造力。要堅持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相統一,既超人超物超史,又合情合理合法,把科學幻想與人類情思、社會理想融為一體,增強全社會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各級科協組織要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創作,宣傳表彰先進典型,鼓勵發展影視、互聯網等科普產業,開創中國科普科幻事業新局面。


蜂回


由於傳統教育的反啟蒙化特質,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我自己都是缺乏想象力的,所以奇思妙想異想天開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而科幻領域恰好又是中國作家比較少涉獵的領域。在小眾領域擁有稀缺資源,能夠成為第一人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是我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