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有道理嗎?

反傳銷老李


俗語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話的寓意就是說大寒就是冬季中最後一個季節,應該是最冷的季節,如果這個季節不冷,那人馬就容易生病,這裡所說的馬其實包括著所有畜禽,是畜禽的代名詞。這句俗語的寓意是有道理的。因為: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的相生相剋平衡原理,這一年中四季的陰陽是相對平衡的,也就是說這一年中冷熱季節總體應該平衡,該熱的天已過去,該冷的天應該到來,如果該冷的天不冷,大寒就是該最冷的節氣,反而不冷,它就打破了陰陽平衡原理。由於人畜的身體病變一般是由氣候季節的六氣所生,隨季節的陰陽平衡被打破,人體及畜禽的陰陽和五臟六腑的五行生剋原理也會相應地被打破,繼而造成陽盛陰虛的不平衡病變。也就是說季節該冷而不冷會使得人畜產生陽盛陰虛的病變,這裡的陽盛就是指人畜身體的風溼熱燥的實症病會加重,陰虛就是人畜的內體會產生虛熱現象,那人畜就產生病變而容易生病。人畜生病了,當然就是人畜不安了。

所以說俗語說的:大寒不寒,人畜不安。這句話的寓意是有道理的。






雲遊24735908485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農耕時期我國農民預測天氣和來年收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有一定道理。

一,大寒不寒,人馬不安。說明今年是暖冬年份,暖冬年份會有來年的倒春寒。今年也是暖冬年,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我估計要與常年高到好幾度,三九四九基本沒有冷天,常年三九四九中零下五度左右的天氣總有十天左右,但今年從未有過零下5度的天氣,今年的暖冬從歷史氣候規律看開春後的倒春寒是多數的定律,特別是冬天我們這個地區沒有下雪,說不定春天會下雪。春雪一下倒春寒跑不掉,冬暖過冬作物早發,春冷越是早發作物越受凍害傷得深,過份的倒春寒來年的作物收成會受影響的。從古人觀天氣看這句話很有道理。

二,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由於暖冬,會出現春冷倒春寒。暖冬在我們溫帶地區會帶來病蟲害的問題,由於氣溫高越冬的蟲卵很難凍傷凍死,對來年作物蟲子的基數會增多,因此來年莊稼蟲害的機率會增多。還有病毒病菌在冬季暖冬的情況下容易被激活,病毒病菌的激活,不但對莊稼容易發病,而且對人畜也容易致病。因此暖冬的形成,來年莊稼的防病治蟲要密切注視,多聽農技部門的病蟲測報。作為人,要加強鍛鍊,注意身體保養,密切關注衛生防役部門的疫情報告。過去講大寒不寒人畜不安,是因為科技不發達,病蟲害會造成糧食減產,病毒病菌激活對人畜有害,容易產生病疫,從過去社會來講是有一定道理,現在雖然科技發展了,但防重於治也是極為重要。當然自然界的變化永遠是存在的,作為人類的今天既不能不重視,但也不能產生畏懼心理,相信自然界的變化人類會千方百計適應其變化的。

以上是個人看法,不一定正確,請樓主和閱讀者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黃浩榮279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農村俗語,放在過去的農村社會,放在北方農村,是有道理的,而放於當今,卻又不太恰當了,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與古今的農業科技及生產條件的不同有著根本的聯繫。

過去的農村生產條件差,人們過的是靠天吃飯的日子,如果年景不能風調雨順,那麼就難以獲得好的收成。需要強調說的是,這“風調雨順”的含義,並不單單指風和雨,更指一年四季,該冷則冷,該熱則熱,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北方,天氣該熱了卻不熱,那麼會影響禾物豐收的。同理,冬天該冷了,卻不冷,也會影響來年豐收的。

我的家鄉在北方,從小在農村長大,我們那裡傳統上就種植小麥,由於過去水利條件差,一冬天不下雪,是不利於小麥生長和來年的豐收的。如果一冬天該冷不冷,照樣會影響來年收成。那麼,為何過去的北方,冬天該冷時不冷,會影響來年禾物生長呢,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冬天不冷,是難以凍死藏於土壤深處的蟲卵的,如果蟲卵不能按比例被大面積凍死,等春暖花開後,萬物復甦,蟲子大面積形成,造成蟲害,就不會有好的收成。鬧了蟲害,過去的農村,是沒有現在的農藥可用的,控制不住蟲害,打不下糧食,過去的農村又靠的是田裡打下的那點糧食生活,沒了飯吃,人怎能安呢,沒有糧食,家養的用於生產用的牛、馬、驢等,無糧食可喂,那能不瘦或死亡呢。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說得就是上面而言說的理。大寒是二十四節之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如果大寒不冷,這意味著整個冬天也不冷。根據上面所論,可見這句俗語,放於過去,是很有道理的。那麼這句放於當今還有道理嗎,可以說就不太準確了,現今的農業生產技術不斷創新,糧食品種不斷更新,再加上水利條件不斷改善,又搞了設施農業,抗拒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得到加強,因而,過去總結的許多諺語或俗語,再用於當今就不恰當了。比如說,現在農藥普通推廣,有了蟲害,用的大都是農藥控制,對於糧食獲得豐收是有保障的。

但世間之事,有一利就必有一害。農藥的使用,控制住了蟲害,但也破壞了生態平衡,也造成了藥物殘留,這些不利因素,隨著科技的進步,終將會得到改進,純綠色食品終將還會回來的。


春日之虎


今年冬天,不管什麼冬至還是大寒小寒,還是三九四九,統統都不好使了,整個冬天一直是暖洋洋的。三九四九本該是滴水成冰,房簷下可以見到晶瑩剔透的冰瘤子,村外的小河水應該結著厚厚的冰,人站在上面可以行走。出門在外應該凍的拿不出手,不戴帽子會感覺凍得耳朵疼。

所有這些現象,今年冬天似乎都不存在。即使現在是最冷的四九,中午的時候,依舊有暖暖的陽光照射,即使晚上也沒有往年那麼凍的讓人受不了。昨天晚上出去吃飯沒有穿羽絨服,回來的時候走在路上,手裡還提著東西,我以為會凍得手疼。剛出酒店門的時候是有一點點的冷,走了沒多一會兒立馬就適應了。一起走的幾個朋友問,今天是四九嗎?怎麼四九的晚上一點兒感覺不到冷?

今天是大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的到來,預示著一年的結束。只是本該天寒地凍的大寒,冬日的陽光卻如此的明媚,如此的溫暖。站在窗玻璃前,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大寒的寒冷,反而會誤以為是沐浴在春光裡。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情景,今年是很難再現了。

有的農村老人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俗語說,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意思就是說冬至以後,北方就進入了漫天飛雪的季節。到了小寒和大寒的時節,更應該是兩天一場小雪,三天一場大雪,所謂的大雪封門,就是指小寒大寒期間。在這最寒冷的季節,只有下了大雪,才能預示著來年的豐收。而如果小寒大寒不下雪的話,那麼明年夏天的小暑大暑,就會嚴重的乾旱,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天氣大旱,不光莊稼收成不好,其他的綠色植物,也會因為乾旱導致寸草不長。人和動物就都沒有飯吃,當然是人馬不安。


小寒大寒寒的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大寒小寒正好趕在三九四九,按照季節,大寒小寒凍成一團,才是正常現象,也只有這樣,來年春天才會正常的春暖花開。反之大寒不寒,就暗示著明年春天有倒春寒。倒春寒對於農作物,尤其是果樹,傷害很大。正趕上所有的果樹百花齊放的時候。天氣忽然來一場倒春寒,果農的心就會比倒春寒還寒冷。


靈子


對於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我是這樣理解的,按一般節氣規律,到大寒這個節令的時候,一般在全年來說氣溫是最低的階段,這個時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對土壤及其雜草中的蟲害殘卵給予毀滅性的清滅,這對來年的農耕生產是有好處的。但如果這段時間不冷反而比較暖和這就反常了,一是天氣暖和空氣乾燥,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容易隨風塵飛沫四處傳播會造成人畜的傳染病發生。二是天氣溫暖,一般降雪較少,土壤乾燥,會影響來年農耕播種墒情,也不利作物幼苗發育。同時蟲卵殘留也給來年作物形成病蟲害的隱患。因此說,大寒不寒,不正常,對人畜健康及來年農作物生長都是不利的,應該引起重視,並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盒中寶


俗語話: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有道理嗎?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的。今天是大寒節氣,今天是1月20號,但是今天我們當地是大太陽天氣,今天根本感覺不到寒冷,在太陽的照射下還有絲暖意。可以說,今天雖然是大寒節氣,但是根本體會不到天氣寒冷,沒有感覺到“水澤腹堅”。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字面意思是說:大寒節氣這天,天氣溫暖,不寒冷,那麼人和馬都不安穩或者說不平安。這句話這是我們從表面意思理解的。但是俗語一般是比較含蓄的,要表達的信息我們還要放入到現實中去。這句話主要說的是,大寒節氣不寒,是說明的暖冬,這個暖冬帶來的一些倒春寒天氣的。

我們知道“大寒不寒”說明的就是暖冬,暖冬的出現,對於農作物來說,年前是旺盛生長,農作物提前進入蹲苗分櫱狀態,這如果是在年後絕對是好事,如果出現在倒春寒之前的話,對於春天的寒冷極端天氣是一種凍害。我們知道“麥無二次生”,說的是小麥被凍害枯死之後,就不會再有第二次繁殖生長了,也就是說的減產了。這點農民是最清楚的。

而“人馬不安”這個“安”字表達的是“平安、健康”的意思。說的是如果是暖冬天氣,大地無凍,土壤中的各類病毒細菌會非常活躍,到了立春之後,這些病菌病毒會爆發性的繁殖,這樣自然環境中帶病菌病毒的因子容易侵蝕人和牲畜馬、牛、羊、豬這類的健康。這也是為什麼暖冬之後,每年的春季流行性感冒會是一個高發期,而且小孩和老人是易感人群,更要注意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我們在春天來臨之後,不要一下子把衣服都脫掉,要捂捂,防止感冒。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一句老輩人總結的關於天氣變化的諺語。意思是指,大寒時節正常情況下是天寒地凍,人們瑟瑟發抖的時候,如果這時氣候反常,很可能以後的天氣狀況會比較惡劣,會發生比如倒春寒這樣的災害天氣,從而導致人、馬無法安寧。

今天是2020年1月20日,大寒節氣,《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過完大寒,預示著一年的終結。

在國際氣象界,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著“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美譽,在以農耕社會為主的時期,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監測手段,二十四節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老一輩人的大智慧。

大寒雖然一般不如小寒冷,但今年氣候反常,室外溫度比往年寒冷的時候高上好幾度,根本就感覺不到寒冷的氛圍。其實在本供熱季一開始的時候,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就表示,今冬為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就產生了“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的說法。

對一般人來說,暖冬和寒冬其實影響不是很大,但對於農作物來說,影響可能就比較明顯了。

世間萬物都有它存在的規律,諺語從老一輩的口中口口相傳到今天,自有它的道理。

猶記得小時候,當趕上大寒小寒的節氣,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在雪地裡抓兔子的場景。那時候一畝一畝的麥苗都被覆著一層厚厚的積雪,很是為麥苗感到擔心,大人們臉上卻滿是喜悅的心情,“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來年有個好收成。

雖然寒冷,卻能把一些農作物的害蟲凍死,讓它們失去了生存和繁殖的環境。厚厚的積雪也能給農作物遮擋寒冷,並在慢慢的融化中,及時的灌溉了農作物。

而氣候異常,勢必造成病毒細菌的大量繁殖,讓農作物染上蟲害。而根據經驗,一般大寒不寒,勢必造成倒春寒,違背了農作物的生長規律,造成減產或其他不好的影響。

老一輩對於這種反常的天氣很有研究,就像“大寒脫衣裳,春分還見霜”、“大寒豬打漿,凍死早瓜秧”皆是提醒人們注意異常天氣帶來了不好後果。

雖然冬季到三月底才結束,到底是偏冷還是偏暖要根據冬季結束後,根據平均溫度才能得知。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禦寒保暖還需留意。

特別是對於人們和牲畜來說,呼吸道疾病在這個時間點是高發期,而且北方靜穩天氣發生概率較高,不利於汙染擴散,果然應驗了“人馬不安”這句話。

現在畢竟不是農耕社會,監測手段多種多樣,相信在科學的指導下,人們會根據相關信息及時作出應對,即便大寒不寒,人馬也不會不安。


深沉的海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就是說暖冬,這對來年農業不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也是一年中的節氣最後一個。每年的公曆1月20日上下就交大寒,今天就是大寒,是亥時22時56分交。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是一年最冷之時,大寒就是大冷大凍的意思,大寒是到了寒極之界,所以大寒要寒才好,大寒不寒而暖,是氣候反常了就不好。

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大寒不凍,冷到芒種。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天氣暖,寒到二月滿。由此大寒時節要寒冷才好,瑞雪兆豐年。大寒不寒而暖冬,會導致倒春寒,對來年春耕農業生產不利,使人馬六畜牲口都不好過,不得安寧的。這是一種預兆,是經驗智慧總結,有靈驗的,值得重視與警惕。


樹德漢碩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即反常的氣候變化,在未來對人、畜造成的不良影響。

這種影響體現於三個方面:

1、生理節律

不論人、畜,其生理節律與外界的自然變化是相符的。有晝夜節律,也有季節節律。“大寒不寒”即環境溫度的異常,使人體與自然環境變化的對應產生紊亂,影響了正常的節律對應,從而使身體來不及調整,疲於應付,易患疾病。如北方乾燥地區,人易發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支氣管炎等病。人如是,畜亦如是。

2、氣溫變化的作用

寒冷的天氣不僅只讓人感覺到冷而已,從自然界的角度說,它還影響著許多微生物的活動。一般而言,寒冷能夠抑制微生物活動,甚至殺滅某些微生物,為之後回暖時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物環境。“大寒不寒”,生物環境環境紊亂,很多該休眠或被殺滅的微生物繼續活動,易進行增殖、傳播,進而導致人、畜感染而患病。

並且,寒冷的溫度抑制和殺滅某些微生物,也為回暖後的種植業提供了相當程度的保障。微生物氾濫,易造成種植環境不良,影響收益,進而導致人、畜無可食,餓肚子。

3、對未來天氣變化的影響

按照正常的氣候規律來說,嚴冬天氣就應該天寒地凍,“大寒不寒”,寒冷的天氣可能會後推遲至來年春天,導致之後的天氣也偏離正常,從而為日後出現的各種不良狀況埋下隱患。

所以,“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雖是民間俗諺,卻具有相當強的科學性,是先人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的經驗式總結,是很有道理的。


純鈞LHGR


在農村一直有許多俗語,而關於大寒也有俗語,這句俗語是這麼說的“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若要從溫度來說,小寒可比大寒冷多了,但大寒更多的是在萬物肅殺的感覺,而大寒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俗語,這就是我們祖先總結出來的一個經驗,具體來說,就是大寒本應該是很冷的,若是突然在這一天不冷了,那可就要小心了,因為接下來的天氣可能會很惡劣。

古代的人沒有我們現在的空調暖氣,就連有厚衣服的也不多,所以說人和馬都無法安寧,接下來的天氣會很難熬的,而放在農業之中也可以成立,天寒地凍之下,地裡的害蟲可以被凍死,而且還能保證莊稼的收成,可是若這一天天氣變暖了,那麼害蟲就無法被凍死,反而還會趁著溫暖大量繁衍,影響第二年的收成。

其實關於大寒的不僅只有這一句話,還有流傳很久的“大寒三候”,大寒一過去,那就代表著春天快來了,小雞也會在這一天後開始孵化小雞,以迎接第二年的春天。

還有一些鷹隼,它們是徵鳥,在這根時候他們需要補充身體的能量,第三個就是水澤腹堅,指的就是這個時候的冰已經凍到了極點,而往後自然就是開始消融了。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只是一個大寒就能總結出如此多的規律,我們正是依靠著這麼多的規律而生活的,對於這些俗語,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