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Norahs


這個問題一上來就說明你反思瞭如何學習英語。上進心大!英語就是一門語言,首先你得把單詞記住,會寫,然後組建句子,看一些語法書,或網絡語法課,本人推薦謝孟媛老師的語法課。然後,多讀多背多思考多與人交流學習方法心得!你的英語就會慢慢好起來!


小青蛙pp


怎麼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呢?方法途徑只有一個,不斷地積累。但是積累也是講究方法的。

1.首先要鞏固基礎,掌握4000左右基礎詞彙,掌握語法知識。也就是所說的瓶頸期,這個很容易達到。

2.強化訓練,開始突破。這個時候,系統的訓練發音和音標知識,並達到熟練掌握,為口語訓練做準備。

3.開始聽力與口語的強化訓練,是的聽力口語可以一起訓練。材料推薦這個吧!這份資料在國外考託福的學生,比較流行。《Listening and Notetaking Skills》

4.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閱讀材料很好獲取,直接網頁搜索下載就行。附圖:

這個是2014年全年經濟學人的雜誌兼對應MP3音頻,我就是網上下載的。其實還有很多類型的外文雜誌,如國際地理/WSJ/NY.TIMES 等。

另外,我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素材,不會枯燥,反而內容文字更加豐富和優美,那就是美國中學生用的的閱讀訓練教材,就像是我們的高中語文書,什麼樣的文體都有,且配有MP3音頻。

嗯,這是書名,這是電腦上的exe 程序,類似於有聲pdf吧!我現在每天就在讀這些個讀本用來鞏固我的英語。當然,它也有配套的pdf電子書,適合放在ipad裡看,也配有單獨的MP3音頻,按頁面為單位。

5.同時,你可以看一寫原版小說,最好是配有MP3音頻的那種,如我最近整理的哈利波特系列,非常適合突破,不過有一定難度,基礎差的初期訓練會很困難。

6.那就是看美劇,要精看,配合那些網上整理的學習筆記和字幕稿。《老友記》/《絕望的主婦》/《生活大爆炸》都有學習筆記和字幕稿可以下載獲取。


暫時這六個點,想到了再更新補充。

大蝦英語筆記:Learn,Share,Love English. 歡迎點贊支持我的回答。


英語世界觀


我是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老實跟你說,要想重建基礎,靠那些什麼瘋xx語,新x方,根本沒用!像你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是從語音著手!單詞都不會讀,考個什麼啊?然後就是培養語感,最好的方法的就是閱讀!一開始可以找些簡單的材料,例如新概念英語的第二冊.還有英語報章(現在很多英語報紙都是比較容易的),別忘了還有最方便的工具---互聯網!當你的閱讀積累到一定時候,你就應該找些考研的真題來做做!題海戰術是最好的武器,不要相信什麼押題的! 只要你每天抽出1--2小時來學習英語,半年內,你的英語一定會提高。



英語學習方法集合:

英語學習關鍵在於積累,語言的學習是不可能一日而成的,須由滴水穿石的毅力和必勝信念。

具體的方法:

同學們複習英語的時候,最多就是從語法入手,其實考題的設計是具有相關性的,每個部分都是以語法和詞彙為根本的。

所以,同學們在最後的一段時間中,還是要注意綜合複習。



聽力方面,我們不妨嘗試每天聽30分鐘的材料,包括聽力的練習書、課本磁帶、電臺廣播等等,起先可以只關注於聽,

然後在一定的基礎上,漸漸地試著記錄關鍵詞句。

絕對不可以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哦!

語法方面,一定要有一個詳備的語法體系再來解題,因為語言的學習不是光靠題海戰術就可以解決的。

在做語法題時,我們先要分析句子的成分,句子中詞的作用,考慮句法,再來解題,否則會在題海中迷失方向。

這一套語法體系在日後的新課標授課中是會涉及到的!敬請期待喲~~

詞彙方面,就靠背默了,並且要做到一邊背詞彙,一邊要回顧詞彙的用法。比如:

1、名詞要分清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特殊名次的用法。

例如family指一家人,強調整體性時,後面動詞就用單數;而強調一家人中的每個個體時,動詞就要用複數了。

2、動詞在英語學習中是相當重要的,其用法也是最多了,比如過去式、過去分詞、動詞搭配、動詞詞組等。

例如一些動詞後面之可以用doing,包括enjoy, can't help, admit……

還有一些動詞後面加上to do和doing後意思不同,例如:forget to do(忘記要去做某事);fotget doing (忘記已經做過的事情)

3、形容詞和副詞相對來說就簡單一些,只要掌握詞義,分清詞性,不要把兩者混淆了即可。

例如lovely,likely,friendly等詞,雖然是以ly結尾,但都是形容詞。

又如high機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副詞,都解釋為“高”,但是highly就是“高度地"意思。

4、還有一些固定的詞組,也是必須知道意思的。

附基本詞法:一般形容詞修飾名詞;

一般動詞、形容詞用副詞修飾;

特殊動詞+形容詞: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el, be, grow, turn, become, seem ;

完型和閱讀是同學們的弱項,特別是閱讀,分值相對高一些,所以平時一定要多加訓練。

在做完型和閱讀時,是一個積累詞彙、複習語法的大好機會!

閱讀理解題一般來說都是以原文為依據的,所以請同學們在解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經驗主義或急於選出答案,

只有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抓住原文,才可以真正地來做題。

中譯英是一個對於語法和詞彙考核的綜合和加強。


綜合是因為其涉及面廣,既考語法,又不忘詞彙;加強是因為它不是簡單地詞語的拼合,而必須使翻譯的內容遵循詞法和句法。

寫作是一個比較容易忽略的訓練點,其實作文非常需要同學們平時勤於練習和總結錯誤,考試的時候才不容易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比如單詞拼寫、名詞單複數、動詞時態等,寫作只有在不斷訓練後才會更有底氣。

還有一點要特別強調:在沒有把握語法正確的情況下,就用平實的簡單句;同樣,在一個單詞拼寫不出時,設法換一個單詞。



以上是一些小小的建議,日後我還會多發一些學習方法的帖子,也歡迎同學們提問!

大家加油哦,我們一起迎接燦爛的明天。

我是大學生自媒體創業者,希望我的建議給你帶來一些啟發。謝謝


科技與我們的生活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語言學習離不開這三個因素:方法,動機,自律。那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而大部分人的問題恰恰出在:他們太高估自己的耐心和自律性了。

拿玩遊戲來舉例。打LOL多有意思呀,比學英語有趣多了,但假如你現在DOTA一天連跪十場,一上線就坑隊友,這樣連著一個月下來,你還會覺得LOL好玩嗎?你還會繼續打LOL嗎?

學英語也是這樣。我也知道學好英語很重要,英語學好後我就能升職加薪,分分鐘成為人生贏家。我學英語的動機比誰都強,但就是學不下去呀。每天背單詞時被虐得死去活來,原版書翻開後一堆生詞,VOA和BBC又聽不懂,就算意志力再強大也經不住這樣的考驗。

一個現實情況是:缺乏耐心和自律性幾乎是所有人的本性,也是絕大多數人最終未能矯正的習慣。比起理性,人的內心和情緒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否則就不會有“知易行難”,“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樣的說法了。對很多人來說,最痛苦的並不是堅持,而是堅持下去卻看不到進步的希望。有高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就像妹子一樣,都是需要哄的,如果天天受到打擊,總有一天她會離你而去”。

我們不能一味要求學習者去打雞血,去堅持,去忍耐,而閉口不談改進的方法。我們應該問的是:

“我為什麼會屢屢受到打擊?是不是方法出問題了?”

還是拿玩遊戲來舉例,遊戲為什麼好玩?因為玩遊戲是一個能不斷給予你正向反饋的過程。想象一下,你看著自己的經驗值在遊戲中與日俱增,昨天湊齊了一組高星英雄,今天又收了一個小弟,成就感和榮譽感不斷上升,而成就感和榮譽感的上升又會反過來讓你不斷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遊戲中,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沉迷其中。

而反觀學英語,很多人之所以堅持不下去就是因為這是一個負反饋的過程,學英語的過程中被天天被打擊,看不到進步的希望,這樣時間一久再強大的意志也會消磨殆盡。

既然自律和動機靠不住,那我們就應該從方法入手,也就是說,要採用帶有正反饋機制的方法。好的正反饋方法對自律以及動機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從而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

有什麼方法是符合正向反饋機制的?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 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學習材料。

這句話似乎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

很多人在學英語過程中屢屢受挫,恰恰是因為選取了難度過高的學習材料。很多人一談起學英語就推薦去看美劇,聽VOA和BBC,讀外刊和原版書。但這些材料並不適合每個人。

英語專業的同學應該都聽說過Stephen Krashen 的外語學習理論,Krashen理論中有一個i+1原則,所謂的i+1是指你本身的現有水平為i,而i+1代表理想的學習材料的應有難度。比如說,你現在是高中英語水平,適合你的聽力材料絕對不是VOA special,還是老老實實在奇速英語官網找個適合自己的中學材料聽吧。如果你是大學四級的水平,詞彙量在4500左右,這個時候適合你的聽力材料並不是VOA或者BBC,而是CNN Student News。假如你是大學六級的水平,那麼適合你的材料應該是新概念3和新概念4,而不是經濟學人或紐約客。如果選取的材料難度太高,比如i+5或者i+10,接受者根本不具備理解能力,就會導致無效輸入。Krashen認為i+1是最為理想的情形,大於1的情形將導致無效輸入的風險增加。

選取材料時可以以自己的詞彙量作為參考基準,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先讀一讀材料,如果稍微有點難度但又基本能弄懂大意,那麼它就是合適的材料。

2.量化你的學習成果

在遊戲中玩家對自己等級提升最直觀的印象其實是數值的提升,比如練級漲了100經驗,獲得了一件武器攻擊力提升了500點等等。在英語學習中我們同樣可以借鑑這一思路,對學習成果進行量化。每天看著自己的詞彙量蹭蹭上漲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雖然能真正記住多少值得懷疑)。在奇速英語官網,你的學習軌跡每天都會被大數據記錄。背了多少個單詞,錯誤了多少個,晉級到哪個階段,在所有用戶中的排名都能清楚的看到。

3.將英語用起來

漢語中有個詞叫“學以致用”,學是為了用,可是一個詭異現象是,很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卻從來沒有用過,唯一用到英語的地方就是參加英語考試。“用”其實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飲食男女》中有一句臺詞“人生不能像做菜,要等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用英語也是如此,英語這項技能並不是一定要學好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使用的。甚至,從一開始就應該直接使用。

無論是讀報紙,還是看小說,抑或聽歌看電影看電視,看訪談節目或者脫口秀,這些都是在“用”英語。你去Quora上轉一圈就去發現,上面有些回答者的英文水平並不算優秀,有些甚至很蹩腳,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收贊收到手軟。

用英語的過程也能極大增強學英語的樂趣和信心,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工具是越用越順手的。用英語是一種實踐,任何事情只有實踐了才可能真正深入;所以,脫離實踐的“學”從來只能是紙上談兵。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不要把你的英文束之高閣,嘗試著去使用它。去Quora上寫點什麼東西,用英文日記記錄每天生活,去讀讀奇速英語官網的美文和時文,開口說英語,去找靠譜的英語母語者聊天,在實際練習中不斷鞏固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也提供了這種可能,即使身在國內也可以和英語母語者交流。

語言最終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所以,思考方式格外重要。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並不懂得如何正確閱讀與思考,乃至於所要表達的東西漏洞百出卻又不自知。這一點你去翻翻國內各大新聞網站的評論區就可以發現了。

解決問題的方法無他,只能是大量的閱讀與思考,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小馬哥說熱點


我英語一直都很好,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顯得有點困難,但是身邊有英語基礎為零的同學,也經常聽老師舉一些從零基礎到很厲害的學霸的例子來激勵我們,所以還是知道一些方法的,再加上我個人的學習方法,在這裡解答問題。


首先,我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難道怎麼也學不會的地步的,所以,我們要先從心裡接受這門課程,接受這門語言,並不斷告訴自己“這麼簡單的東西,我很容易就可以學會了”,用來鼓勵自己前進。

其次,從零基礎開始,我們要多下功夫,合理安排利用時間,把用於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適當調整,留一部分時間用於學習英語。

然後,就是開始正式的學習了。我們要先從單詞入手,因為不管是閱讀、完形填空、單選還是作文,都會有大量生詞出現,所以詞彙量一定要大,這就要我們背單詞了,但不要死記硬背,我們要找尋一些技巧,把生硬的單詞變得有趣起來,背起來就容易多了,還要學會使用派生詞,由一個詞引發更多的詞,以一記多。

在單詞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語法學習。熟知每個語法的形式和運用,加上充足的詞彙量,就很容易學會並學好英語了。

當然,想要拿高分,離不開大量的練習,練習有四部曲,做題、對答案、查詞和重做。只要認真做到這四部曲並達到充足的練習量,那麼我想你離英語很厲害的目標不遠咯。


叨逼叨逼叨


學習英語,轉眼就過了十年的光景,今年大學畢業了,剛開始來到深圳找工作的時候,找了一份外貿的工作,面試的時候被要求用英語自我介紹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英語口語有多匱乏,說出來的時候聲音多少都有點在顫抖。在參加展會的時候,和老外溝通基本就是簡單的那幾句英語之後,一聊到專業的知識自己基本是懵逼的,一是聽不懂;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三是專業知識也相對匱乏;用英語很地道的表達實在是差了太多;四是站在世界的層面,你會發現英語的版本有好多種,英音和美音你如果深入瞭解就會聽得出有較為明顯的差別,英音自帶的英腔很耐人尋味,美音的豪放型口音比較直接。除了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之外,最讓人崩潰的就是阿三哥的口音,他們的輕重音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如果不是很熟悉他們那邊的口音的話聽起來會非常吃力,以至於自己都懷疑自己的水平是不是太弱了,開始懷疑人生。

做了外貿快一年了,這一年也開始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進步,特別是在聽力和口語方面可以感覺的出來,之前現在和美國人聊天,一些基本的溝通還是okay的,當然更深層次的溝通達到無障礙的交流我還有一些差距,不過我會繼續加油,爭取畢業後2年內達到無障礙溝通得境界。

說到學習方法,在聽力和口語方面我是從這幾方面下功夫的:

一、音標

說起音標,這方面必須引起英語學習者的重視。我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是06年的時候開始的,那時候是初一,音標是我們的英語老師教我們的,那時候天真的以為老師教得都是對的,以至於高中乃至大學大三的時候一直沿用初中老師教的音標。有一次我們的大學老師邀請到一位外國友人給我們一塊上課,我們班級的人都比較活躍,都很踴躍的提問題和這位友人交流溝通。當我用我那一直沿用的口音和外國友人交流的時候,講了兩遍人家還是一臉楞逼,後面還是我同學幫我把問題補充完整的時候,那時候我的臉火辣辣的疼。後來我開學在網上搜集各種音標的學習法,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說得國外友人聽不懂是因為自己讀出來的口語完全是山寨版的,所以從那以後開始慢慢的糾正自己的發音。即使不要求有多地道,至少我們讀出來的能讓人家聽得懂咱們想說啥。

二、從嘴巴發音轉移到喉嚨發音

當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我們絕大部分的人讀英語說英語絕對是用嘴巴發音的,以至於說著說著就口乾舌燥了。平時你看美劇的時候,你如果深入去傾聽的話,你會發現老美的發音是從喉嚨發出來的,為何他們這樣做?當你學會用喉嚨發音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樣會比嘴巴發音省力很多,久而久之你會發覺好像自己的口語變得更加地道,好聽。

三、口語英語就是需要show off

在中國缺少學習英語的大環境,以至於很多人學習英語的耐心漸漸消磨。我認為學習英語需要show off的,如何show呢?我比較喜歡英語模仿秀裡面的錄音模仿,慢慢的去糾正自己的發音,模仿後然後把自己的錄音合成,久而久之自己的聲音原來也可以和原配音差不多的。裡面也有好多英語學習愛好者發佈的一些作品,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Hanker Young是我的魔方賬號,喜歡學習英語的朋友可以相互關注哦!

四、堅持看美劇並準備好筆記本

看美劇剛開始的時候最好是中英兩種語言的版本的,每天堅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學習英語,雷打不動的堅持,兩個月下來你就會發覺自己的進步。然後開始使用只有英語字幕的版本或者強迫自己只看英文字幕,讓自己去理解整個內容,堅持個把月覺得okay沒問題後,就把字幕遮起來然後自己去聽,看能不能大概瞭解,如果可以的話用筆復原字幕,然後去和原文比對。如果你注意聽的話,以演員讀的口音為準把字幕復原,你會發現原來字幕也有錯誤的地方,要麼就是少字,要麼就是翻譯錯誤,這個是很好玩的地方。學習英語提高聽力,我比較推薦《老友記(美音)》《唐頓莊園(英音)》《絕望的主婦(美音)》《摩登家庭(美音)》《生活大爆炸(美音)》等等,好作品從來都不缺,缺的只是我們的堅持和毅力。至於筆記本的話,可以把我們在字幕看到得生詞,和自認為比較地道的表達記下來,下次你在用到類似的場景的時候,可以靈活運用我們記下來的東西。方法多種多樣,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辦法是最佳的,當然也需要有越好英語得決心。本人是一個英語學習愛好者,希望本人花了半個小時總結出來的學習經驗可以為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提供一些稍微有點用的建議,祝喜歡英語的你在不久的將來攻克它!


深飄柚子


這個問題正如他人的評論,這樣的問題還是相當寬泛的,這樣的問題指的是英語的口語還是筆試,還是正常的考試?

所以很難讓人能夠get到你所問的那個問題的那個點。

將英語用起來

漢語中有個詞叫“學以致用”,學是為了用,可是一個詭異現象是,很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卻從來沒有用過,唯一用到英語的地方就是參加英語考試。“用”其實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用英語的過程也能極大增強學英語的樂趣和信心,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工具是越用越順手的。用英語是一種實踐,任何事情只有實踐了才可能真正深入;所以,脫離實踐的“學”從來只能是紙上談兵。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不要把你的英文束之高閣,嘗試著去使用它。

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學習材料。這句話似乎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

想學好英語,首先要培養對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巨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喜歡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有的同學說:“我一看到英語就頭疼,怎麼能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呢?”還有的同學說:“英語單詞我今天記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沒治了。”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初學英語時,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樹立必勝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喪失了上進的動力,稍遇失敗,就會向挫折繳槍,向困難低頭。你就會感到英語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學習積極性也逐漸降低,自然也就不會取得好成績。但是,只要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到學英語的必要性,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英語學習,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習。開始時多參加一些英語方面的活動,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語遊戲、讀英語幽默短文、練習口頭對話等。

練好基本功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沒有紮實的英語基礎,就談不上繼續學習,更談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紮實,必須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課堂上應聚精會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腦要始終處於積極狀態,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聽懂每一句話,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

二、“手到”。學英語,一定要做課堂筆記。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過目不忘,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鬥爭的過程。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學到的每一個單詞、詞組以及句型結構,都記在筆記本上,甚至是書的空白處或字裡行間,這對以後的複習鞏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專心聽老師對知識的講解,而且要認真聽老師說英語的語音、語調、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斷句等發音要領,以便培養自己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聽見聽懂老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在頭腦裡形成反饋以幫助記憶;理解領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以便迅速作答,對比同學對問題的回答,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而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雙眼緊隨老師觀察老師的動作、口形、表情、板書、繪圖、教具展示等。大腦裡形成的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相結合,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五、“口到”。學習語言,不張嘴動口是學不好的,同學們最大的毛病是讀書不出聲,害羞不敢張嘴。尤其是早讀課,同學們只是用眼看或默讀,這樣就只有視覺信息,而沒有聽覺信息在大腦裡的反饋,當然記憶也不會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鍛鍊,也就很難練就一口純正的英語。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頭腦清醒的時間,大聲朗讀;課堂上要勇躍回答老師提問、積極參與同學間討論和辯論,課下對不清楚的問題及時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恥下問。對學過的課文要多讀、勤讀、苦讀,可以跟錄音機讀,竭力模仿其語音語調以糾正發音,要讀得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滾爪爛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練習英語口語,比如,與外教交流、參加“英語角”活動、與同學進行對話、講英語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語短劇、進行詩歌朗誦等。


學英語,詞彙的記憶是必不可少的,詞彙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沒有了詞彙,也就談不上句子,更談不上文章,所以記單詞對我們就顯得極其重要。記憶單詞關鍵有二:

一是持之以恆:每天堅持記憶一定量的詞彙,過幾天再回頭複習一次,這樣週期循環,反覆記憶,經常使用,就會變短時記憶為長時記憶並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下來,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二是良好的記憶方法:記單詞一定要每次都大量地背。一邊看一邊讀每個詞的讀音,默讀也成。看完後回憶一遍,回憶不起來的再看。這樣背的目的在於留下個大概印象,下次看見能知道這個詞,所以背到大部分都能回憶得起來就成了,把剩下的詞單獨抄出來。

這樣的學習,就能夠使得你的學習更進一步。


張鑫祥


想要成為英語很厲害的人,方法不是問題。心態是問題。只要有決心。那就立即行動。只要想學了,並且真的付諸行動了,方法自然就有了。等方法,不行動,永遠學不會。再好的方法,不去做也沒用。

其實,學外語沒那麼複雜。就是用耳朵聽,張開嘴說。不會說時就模仿別人說的。或者模仿錄音。聽多了,模仿多了,自然就會了。也就找到方法了。

這裡我就不介紹具體方法了,如果真有興趣,真有決心,那就先閱讀我寫的文章《自然外語學習法》,這是我自學的方法,或者說是經驗,不一定適合你。但看一看也許對你有啟發。

關注我,點擊頭像進入我的主頁,點擊文章,置頂的就是。

想學就馬上行動。耐住性子,苦練幾年。學成是必然的結果。


散木17


我是一個英語自學者,現在已經可以自然對話。三年裡我研究了很多方法已經完善了自己的英語體系,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有些話要對你說,英語這條路上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當然正確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想學好英語付出是一定不會少的。


在你看下面的時候請給自己一個承諾,一個百分百投入學習英語的承諾。


首先我不希望你陷入一個學習英語的誤區,很多人在音標尚且都不會讀的時候選擇了瘋狂的記單詞,死記硬背,功高勞苦不說真正記得住的還不多。學習英語的第一步掌握音標,按照外國標準音標讀音,一個一個對準。

學完音標我們就要開始大量輸入詞彙量了,基礎的詞彙量是3000個單詞,從省時間的角度我覺得一個在社會上的人除了看一些文章和交流外,不用刻意的去記英語單詞是由哪些字母組成,但是要做到看到這個單詞知道是什麼意思、知道如何發音,就像漢子一樣,有時候想半天也想不起來這個字怎麼寫,但是看到的那一刻知道這個字怎麼念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你需要大量的去閱讀一些帶有外國標準發音的文章,要大量閱讀,讀完了去聽,然後反覆,順便積累單詞。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從網上搜索美劇摩登家庭或老友記,這是我認為最貼近生活的對白的兩部美劇,如果你沒有看過就從第一季開始,可以用QQ影音看視頻(可以在字幕部位打碼),第一次看的時候什麼字幕都不要帶,帶二次的時候帶上漢語,第三次的時候把漢語去掉換成英語,第四次的時候帶上英語和漢語一起。每一集看上10遍

前期你可以先看一遍,隨後你要跟著讀,等結束的時候把自己那些有問題的地方記錄下來,反覆練習。
搞懂單詞的發音規則,語法規則。開始無限循環這個過程。只要你堅持那麼和外國人正常溝通就不遠了。
重要是你對這件事要下多麼大的決心,對自己負責任全力以赴。


用戶3315573925


一、英語老師是硬傷

國內靠英語吃飯的基本三類人,翻譯,研究跟培訓。研究跟培訓的合體叫做大學英語老師。這三個方向除了英語到一定水平外還有其他的要求。比如翻譯(感興趣關注微博翻譯老頑童),開頭五秒鐘的語氣沉穩自信程度就知道你什麼貨色,心理素質,知識面拓展和速記能力培養時學習翻譯很重要的環節。那麼作為英語老師該具備哪些素質?今天我們不討論傳道,只講授業。

英語老師要做的:

1、提供一種素材讓學生去學習 2、用邏輯自洽的體系說服學生去實踐 3、讓學生堅持學下去。

第一條,提供素材。這就要求老師去了解多種英語學習的材料(大學裡是規定的教材),絕大多數估計也就推薦新概念,VOA,Friends之類。一般如果選了這些,下面兩條執行起來難度陡增。當然絕大多數英語老師上課就對著教材講講單詞什麼意思。一句話,想學的人你不說人家也會去查,不想學的逼著也沒用,特別是在網絡化的今天。提醒大學老師一下,沒辦法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話,就不干預學霸的自習,不影響學渣的睡眠。

二、多問幾個為什麼

我的經歷中雞血帖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作用。這個問題涉及到對成功學的批判,今天把問題縮小,簡單談談英語學習雞血帖裡存在的問題。其實說到底都是腦子不好使給害的。

1、別人行我就行。

為什麼?學過概率論的的都知道什麼是小概率事件。你投飛鏢只瞄準一個點理論上講是有可能射中那個點的,但事實上不可能。當成功概率極小時,你有什麼理由堅信成功一定屬於你?當一種方法具有極強操作性並且進步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量化,那我當然會去相信。但如果理論上不行,那什麼鍾道隆逆向聽力法,什麼新概念背誦法,請給出一個足夠大的樣本容量,從曾經有過沖動去嘗試的到最後用了那些方法成功的都給予一定量化的標準,各種參數說明成材率不是小概率事件,那也值得相信。看雞血帖的時候堅信,一將功成萬古枯!執行雞血帖裡個人經驗之前還是先洗洗睡了。

2、聽寫能成事。

這是為什麼呢?(自行參考小瀋陽語氣)聽不懂寫什麼!小時候語文課有聽寫詞語。那時候你是聽不懂老師說的詞?你是不會寫那個字呀(這是象形文字跟拼音文字一個極大地差別,發音跟字形本身沒有關係)!所以你差不多就在練拼寫而已。聽不懂的時候就去弄懂,可以看原文,然後查字典,而不是傻乎乎地聽無數遍。那是噪音!

補充一下,我背新概念的時候嘗試過一次聽寫。我沒去了解過那些聽寫大神們是怎麼個聽寫節奏?是聽一小句停下來寫一寫;是聽全句寫一點再聽一遍補充還是聽一遍速記下來?如果是第三種的話還訓練單詞搭配句型掌握輸入的作用,但仍遠遠不及大量輸入來得快速!如果你專心地聽一個材料還是覺得雲裡霧裡,你需要做的絕不是聽很多遍去聽寫,而是換一個難度低一點的素材。建議你看完我後面關於內核的模型後再來看聽寫有用論背後的機理。

3、已經有好多人通過這個提高英文了,那總說明有效吧?

這裡就撇開成材率的問題。你通過聽寫提高了英語是不是就說明聽寫是最好的方法,有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是什麼導致聽寫有效的?聽寫最大的意義在於強迫你聽懂每個語流(注意不是單詞,拼音文字的爆破弱讀連讀對漢語母語者幾乎沒概念)。那麼有沒有比這個聽寫更好地強迫自己聽出每個語流的方法呢。自然就想到了跟讀。就對著文本跟讀,爆破弱讀連讀的地方就很清楚了。3、4遍之後就脫稿跟讀好了。一句話,聽寫不如跟讀(建立在你音標和單詞發音基本過關的基礎上)。

其實這個問題跟爭論中藥好不好很像!中藥的組成包括世間萬物,對於一種病只要能靠藥物治療就一定能在一種材料上找到那種成分。那麼問題簡單了,如果能提取出這些成分剔除掉沒用的和有害的是不是就完美了。答案是肯定的。(中藥和中醫頑固派爭論根本不是用道理可以說服的。針對這個問題亮明立場後不再爭論,但只要把西藥這兩個字改成中藥超級變幻形態就不會戳到他們愛國主義的G點,也就沒那麼興奮了)。

在知乎日報上黑我的基本有這三種情況:你竟敢說中藥中醫不好,答主是傻逼;你這文章結構的邏輯和句子邏輯狗屁不通,答主是傻逼;唉唉唉唉太長了,答主是傻逼。如果你真心覺得我寫的不錯,以後在擇偶時把這篇答案給你對象看看,如果他(她)有上述三點之一,你們可能不會幸福的,望三思。當然雙方都持上述黑我的三點之一,或更多者,祝你們幸福。

4、背誦肯定有效。

任何方法理論上都有效,只是效率問題。你有這個毅力跟時間可以不去糾結這個問題。跟分析聽寫一個方法,背誦到底在背什麼?整篇文章,段落,句子還是單詞?那個新概念背哭美國教授的故事很可能是假的。美國人很不屑的就是死記硬背,他們認為能通過計算器的就一定不會訴諸九九乘法表,能靠GOOGLE的就一定不會自己去背(理解跟一定程度記憶是認同的)。整篇文章背下來用到作文裡?那叫抄襲!學習文章立意跟看故事?你不會看中文文章啊!英語段落的開展?兩個字總分!背單詞?那你背紅寶好了!出於學習英語的目的來背誦文章最浪費,最沒有必要的是花時間精力在句子銜接上!背新概念時有必要記住這一句下面是什麼嗎?

好了,背誦的精華在於,每個句子都由固定成分和可變成分組成。我們在記憶的時候應該把超過90%的精力放在固定成分上。把他記住然後用它來造句,在口語裡合適的場景刻意練習它。有人說這個方法太不符合我的習慣啦,我只能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今天天氣不錯哈!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呼。

還有很多這種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把工作量極大簡化的例子。以後有空再聊。其實說到底,應試教育留給中國人最大的後遺症是把不問為什麼訓練成了植物性神經系統反應,簡單地說,都變成接受的機器。

三、靠譜的英語學習方法論

聽說讀寫很大程度是相通的。很多覺得自己閱讀好其他差的同學(包括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你的閱讀真的好?你認為閱讀好很可能從這裡來判斷的:考六級閱讀,7、8分鐘看400字的文章做幾個選擇題能全對!六級閱讀的內容和題目都是初中水平(跟中文母語閱讀比較)。也就是說,六級正兒八經那個閱讀從題目設置到內容深度都是中文快速閱讀水平。好了,你花7、8分鐘快速閱讀初中深度中文能讀多少字?

速度慢的背後是單詞句子結構反應慢和重複閱讀。現行閱讀考試機制給了你閱讀好的幻覺,你反應慢和回看句子的缺陷放在聽力中就會被無限放大。所以兩者一樣爛!你真要測自己閱讀水平可以從原版英文報紙那裡得到靈感。如果要從做題角度來衡量你的閱讀水平,建議你感受LSAT閱讀。跟他相比,GRE閱讀的題目都是小兒科。

好了,我的觀點拋出了,英語聽說讀寫基本一體的。漢語永遠不可能一體,中國的文盲(單純地不識字)有點類似於跟英語國家裡的失讀症患者,從這個角度講華盛頓丘吉爾喬老大都近似文盲。

語言的掌握先要建立一個內核,也可以理解成一個數據庫。當他具有一定規模後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你聽一個句子時,它的幾個關鍵字對應的搭配和使用會在這個數據庫裡迅速匹配,最後得出一個符合語境的意思。換句話說,你在聽的時候根本不是一個一個單詞完全聽懂然後搭配對語法的理解最後得出意思。這一點大腦研究早就有結論,自己感興趣可以去了解。比較直觀地一個例子就是,我說了一個比較長的句子,你能理解但不能複述出來!再比如,印度英語往往讓非母語者聽起來雲裡霧裡而母語者雖然感覺怪怪但不影響理解。因為他們是把多個詞在數據庫裡檢索得到符合語境的意思,相比我們一個一個單詞去理解出現錯誤的概率要低很多。

你對話的時候,那是絕壁不可能有時間去組織語言結構的。你做的幾乎就是把你數據庫裡的固定搭配(這是很廣泛的一個概念甚至包括語法,不僅僅是以前瞭解的詞組搭配)加上符合這個語境的單詞然後說出來。當你在沒經過訓練就去做演講會很不流暢,除去心理緊張和內容太深跟不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你說所在的數據庫支撐不了演講情況下遣詞造句的要求。絕大多數人受的理念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在你發音還很horrible的時候腦子裡空空如也然後強迫自己你去練習,這本身就是反情緒的!大家總是喜歡把痛苦跟效率直接掛鉤,覺得自己很痛苦得在學做一件事就天然在道德上佔據了優勢,我只想說,在那山的一邊海的一邊有一群小逗比!

讀的機理和聽的就很接近了,不贅述。舉個例子。媽媽叫我去飯吃,但是我經已吃過了。看到這個梗了嗎?熟練後你不可能一個字一個字去讀去理解,學到熟練了之後受到語言的羈絆就越來越少,只有思想在心中流淌。

寫的過程那肯定會和說有相似之處。關於寫作我想說兩點:

(1)你寫的好不好不在於你用了什麼詞,而是你的內容。特別當絕大多數中國人最多隻會接觸到議論文時,寫作優秀就是在合適的語境用合適的詞而已,不求神來之詞。這一點對於要考GRE和雅思的同學是很有提醒意義的。你讀中文絕對不會因為一個詞很好然後說這篇文章很好。當然也有特例,那叫做高考滿分作文。

(2)我們很少有機會去讀普通英美人士寫的東西。華盛頓日報跟經濟學人那都是要拿出來給本國人瞻仰的,一篇文章要憋一星期才出來。所以建議大家刷刷知乎的前輩Quora。(如家創始人季琦說,只要看美國創業版表現好的,中國沒有的公司和模式搬過來適當本土化就賺大了。百度,淘寶,噹噹,知乎等等,幾乎中國所有新的所謂有顛覆性的公司都是這麼借鑑過來的,當然你得有資金技術條件然後下手早。)Quora上很大一部分人都在美國top20的大學受過良好教育,跟facebook圖片視頻為主,教育層次雜亂相比,僅僅從語言習得的角度Quora優秀地多。對Quora新用戶推薦關注這些人Whom should one follow on Quora and why?,暫且不論內容跟風格,他們至少不會對你學習英語產生反作用(不要認為是個美國人就會寫作)。然後你會看到,他們的答案往往都是很平實的單詞加上一下部分你沒見過的搭配,這才是你的目標。

聽說讀寫對你數據庫裡的固定搭配的熟悉程度的要求各不相同。總體上說寫輸出型的要求高,聽讀輸入型的要求較低。這也就客觀上會產生一些的確閱讀比聽說要好的人,具體例子見50歲的理工科國產教授(毫無貶低的意思)。當你聽的過程中遇到的搭配和語流超出你數據庫很多時,那時候你聽的就是噪音了。

好了,現在你要問,這個數據庫怎麼建立呢?

總體的過程是這樣的:1、多聽不讀寫說 2、多聽多讀不寫說 3、多聽多讀多寫說。

有很多接受輸入輸出型的人可能質疑後面兩條。但你如果接受我數據庫這個概念的話,你輸出的過程是不是在強化它內核裡面的搭配?他們意義與輸入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服務於建立和完善內核。所以一開始做大量有效輸入就行。當然輸出的鞏固效率會更高但也會更容易引起初學者的不適,出於精心保護你學習慾望的目的,不建議很痛苦地輸出。因為你一旦放棄,全部投入會在很短的時間裡迅速遺忘。記住,以對自己的瞭解,盡最大的方法保護你的學習慾望。

我只針對第一個過程來給出建議。因為這個過程之後周圍人對你的仰慕能持續督促你學習。

一定要注意找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並且難度梯級上升的材料。在這裡,我也推薦@惡魔的奶爸推廣多年的素材ENGLISHPOD。至於這個材料有多好,你自己去了解,但已經能把我強調的堅持下去和梯級上升發揮地淋漓盡致。

針對這個材料的學習,惡魔的奶爸在他的書中給出了建議。

在這裡我做一下修改。

第一天聽5課那個一分鐘的錄音,前三遍盲聽,後兩遍看腳本(好了,別多幹,積蓄動力)

第二天聽新的五課那個一分鐘錄音,聽一遍昨天那五課第二部分的講解(10分鐘的那個)

第三天跟讀第一天那五課的錄音,採用哼唱的形式,次數不限。聽昨天那五課第二部分的講解。聽新五課那一分鐘的錄音。

一週後,其他工作量不變,再加從第一課開始跟讀,每天五課,先看著文本跟讀3-4遍,再不看文本跟讀多遍那個一分鐘的錄音。

這個方法看起來很繁瑣,但執行起來一點不麻煩。最主要的是在工作量不變的情況下把同一課放在不同時間裡複習加強。其實一天哪怕不幹啥專心致志學也就3個小時,但你也可以在地鐵和路上聽講解和跟讀。該改進方法符合記憶曲線。把ENGLISHPOD的365期都這麼學完會有什麼效果,惡魔的奶爸有比較系統的敘述,我在這裡不贅述。說到這裡又會有人跳出來說這個不符合我兢兢業業做題的習慣,我想說,你還是去做題吧。真的,不要勉強自己,沒有你的低效怎麼反襯別人的高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