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17》的沉浸式体验!


电影《1917》的沉浸式体验!

刚刚落幕的第92届奥斯卡,电影《1917》最终击败对手,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影响效果三个奖项,不可谓不实至名归。由萨姆·门德萨导演,并邀请了自己的老搭档,获得过14次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摄影师罗杰·迪金斯为本片加持,将“一镜到底”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发挥到极致。

电影《1917》的沉浸式体验!

但所谓的“一镜到底”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一条拍到底,没有分镜头和剪辑,一气呵成。而是导演通过多个短则5、6分钟,长则8到10分钟的长镜头巧妙的拼接而成,而这也正是考验导演和摄影师功力,通过对电影叙事的节奏的把握,找到恰到好处的剪辑点,让两个分镜头完美的相接。通过对电影的观看,事实证明导演萨姆·门德萨做到了。

影片讲述一战时期,一对英国士兵接到任务,需要穿过德军的防守阵地,通知前线失去通信的部队取消进攻计划,从而拯救1600名士兵生命的故事。故事简单并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使的故事情节上就没有那么起伏跌宕,略显苍白,无法采用常用的简单故事通过不同角度、时间线的蒙太奇手法剪辑。这也使得最终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项。

本次长镜头的拍摄,完全是在室外拍摄,这也考验了导演和摄影师对电影场景、现场调度、自然光的运用等多维度的把握。导演给了我们一场完美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但也将自己逼到了疯狂的境地。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为了拍好一个镜头,重复拍摄了五十几条,自己也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电影?不同于以往有的电影也采用长镜头,那纯粹是为了炫技,而《1917》是电影以发自内心、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故事的推进,让观众与演员共呼吸同命运。

电影《1917》的沉浸式体验!

(这幅剧照是不是似曾相识,007大破天幕危机中邦德在老家战斗的一幕,这正是同一位摄影师罗杰·迪金斯的手法-剪影)

而作为我们老片油子,总是喜欢去找这些让人不易察觉的剪辑点,最明显、也是最容易是66分17秒处,也就是男主斯科菲尔德在被德军击中钢盔昏迷的黑视镜头,也是完美从白天过渡到黑夜,这是最恰当剪辑点。而剪辑点的寻找也有固定的思路,一般出现在特效镜头、空镜头和一些转场画面,通过后期便可完美嫁接,喜欢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寻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