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病毒“零距離”接觸的市疾控中心檢驗組

與新冠病毒“零距離”接觸的市疾控中心檢驗組

在石家莊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有這樣一支特殊的“突擊隊”——他們每天24小時連續作戰,一天之內完成上千份病例樣本的核酸檢測任務。每天,他們都與新冠病毒“零距離”接觸;確診、康復,一條條最有價值的參考數據從他們手中產生;厚厚的防護服內,一次次汗水溼透衣背。他們,就是石家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組的全體抗疫先鋒。

病毒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和治癒的核心依據。作為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主陣地,自疫情來襲,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所就第一時間行動,開足全部馬力開展病毒核酸檢測。

生命重於泰山,時間就是生命。早一分鐘開展核酸檢測,早一分鐘拿到檢驗報告,就能早一分鐘採取防控措施。從1月19日接收第一份疑似病例樣本開始,市疾控中心的檢驗人員就展開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整個檢驗組沒有了休息日,不分晝夜,一天24小時高速運轉。

為了保證樣本一送到就馬上開始檢驗,他們將人員分為兩班。白班,早8:00進入工作崗位,23:00走出實驗室,連續工作15個小時;夜班,每天18:00進入實驗室,常常第二天中午才能結束,連續工作長達18個小時。最忙的時候,檢驗人員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在與疫情的“生死競速”中,市疾控中心檢驗組工作量不斷刷新。從最初的一天幾份,快速上升到一天70份、90份。隨著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範圍的擴大,檢驗組工作量創下歷史新高:2月14日9時到2月15日9時,檢驗組完成了1360份病例樣本的核酸檢測任務。工作量是疫情到來前的10倍!

隨著檢測樣本量的不斷攀升,一線檢驗人員體力嚴重透支,接近了身體承受的極限。在市疾控中心領導的統一調配下,曾經從事過微生物檢驗,具備相應技能的人員不斷被充實進來,檢驗組由最初的20人增加到30多人。疾控中心公共衛生所的張瑩博士,疫情一出現就向領導遞交了“請戰書”,自告奮勇來到直接接觸病毒樣本的檢驗組。家裡剛剛一歲的孩子無人照看,就把父母從千里之外的吉林接到石家莊幫忙,自己則整日整夜奮戰在實驗室。她說:“疫情來了,自己小家的一點困難算不得什麼。我們早一點拿出檢驗報告,就是為全市抗擊疫情作了一份貢獻。”

病毒檢測要直接面對具有感染性的臨床標本,很可能這份樣本就是來自確診病例。按照《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要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需在P2實驗室進行,檢驗人員要採取生物安全三級個人防護。厚厚的防護服穿脫過程非常繁瑣,所以檢驗人員進入隔離病區前都儘量避免喝水,減少上廁所帶來的麻煩。因為呼吸的原因,護目鏡經常會起霧,所以檢驗人員在工作時都不敢大口呼吸。

為了保證樣本當天送檢,當天檢測完畢,檢驗人員在實驗室一干就是八九個小時,再渴也堅持忍著。厚厚的防護服密不透氣,一輪實驗下來,檢驗人員個個渾身是汗,頭髮溼得像剛洗了澡,臉被護目鏡勒得全是壓痕;腿腳也因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變得僵硬,得活動好一會兒才能正常走路。就是這樣,所有檢驗人員從未抱怨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手裡的檢測結果直接關係無數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禍福安危。

在市疾控中心檢驗組,最忙的無疑是微生物檢驗所所長高偉利。他不但自己親自進行採樣、檢測操作,分析整理報告,還要指導各縣(區)的病例採樣工作。自從疫情出現以來,高偉利已連續20多天沒回過家,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可他無怨無悔,依然每天堅守在崗位。

為了給同事們緩解疲勞、加油打氣,高偉利還自創了一段Rap(口頭說唱);“我在N95口罩裡呼吸,血氧飽和度有點偏低,咬牙堅持把實驗做到底,全市人民在等消息。我還好嗎?我能睡嗎?我需要堅持到底!”——這就是市疾控中心的檢驗人員,用無私的奉獻和執著的堅守來迎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後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