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叫停堂食後:老字號紛紛“觸網”外賣“自救”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沈釗

通訊員 穗商務宣

受疫情影響,廣州全市11區已全部宣佈暫停餐飲單位堂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春節期間30%持續營業的餐飲企業同比營收下降5成以上,絕大部分餐飲企業面臨租金、人工、能耗、稅收等多重成本壓力。在廣州全面吹響復工復產號角的當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記者連日走訪發現,自疫情發生以來,多個餐飲已經迭代經營模式,用“無接觸”外賣代替堂食,不少傳統老字號如陶陶居、孖仔士多等首次上線外賣,而像惠食佳、大鴿飯這樣的“資深”外賣商家紛紛豐富外賣品類,外賣營業額保持穩步增長,對沖堂食停滯帶來的損失。

廣州叫停堂食後:老字號紛紛“觸網”外賣“自救”

現場走訪:
有商家外賣訂單一週內增長200%

記者連日走訪發現,在惠食佳、大鴿飯等知名連鎖餐飲店門前,昔日顧客大排長龍的景象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絡繹不絕的佩戴口罩前來取餐的外賣騎手。記者看到,所有外賣全部使用封條密封包裝,餐品交付前,還有工作人員專門為騎手測量體溫,並提供免洗洗手液。從餐品打包、放入取餐窗口到裝入外賣箱,飯店工作人員和騎手全程無接觸。儘管是週末,大鴿飯的運營總監戴小玲仍在細心盤點大鴿飯各個門店的業務,計劃著下週的動態調整。北京路、江燕路的外賣訂單增長有點出乎她的意料,一週增長了200%-300%,訂單甚至比節前還翻了一倍多。

“返崗復工的外賣需求不只在寫字樓,幾乎是全面開花,這兩個社區的需求基本是返程的家庭需求為多,預計本週會突破500單。”戴小玲計劃著,如果下週單量還將保持增長勢頭,必須增加附近外賣營業點。惠食佳外賣業務有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堂食服務暫停,顧客可以通過美團外賣平臺預訂所有堂食品類,針對家庭用戶,惠食佳外賣還專門推出了八種歡聚套餐,價格從299元到2199元不等,可以滿足3-6人用餐的豐儉取捨。“應對疫情期間的用戶需求,我們及時調整了外賣菜單,儘量保障為消費者提供和堂食一樣的豐富選擇,從目前的訂單情況來看,暫停堂食對營業額幾乎沒有影響。”該負責人表示,濱江大公館店外賣以家庭用戶為主,春節期間的外賣訂單量與往年同期持平,但客單價卻有所增長,“可能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反而都想吃得好一點。”

同樣受疫情“宅”經濟刺激的還有新興飯店等品牌餐飲店。據瞭解,這些商家在疫情期間外賣訂單量持續上漲,部分位於老城區的餐飲門店與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此外,耀華集團、半島投資集團、點都德、溫祈福酒家等餐飲名店也積極開展外賣配送服務,紛紛推出招牌菜式和線上優惠吸引顧客。

廣州叫停堂食後:老字號紛紛“觸網”外賣“自救”

政策支持
啟動“無接觸配送” 鼓勵電商平臺補貼中小商家

春節本來是餐飲業傳統的消費旺季,但受疫情影響,今年廣大餐飲商家的日子並不好過。據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了一份《廣東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調查問卷》顯示,春節期間30%的持續營業的餐飲企業同比營收下降5成以上,其中30%的餐飲企業收入幾乎為零;參與調查的正餐類企業同比宴席減收達2億元之多;絕大部分餐飲企業面臨租金、人工、能耗、稅收等多重成本壓力。近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其中提及“鼓勵外賣、實物商品等第三方電商平臺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活動、直播補貼等為商戶提供流量,降低商戶上線運營費用收取標準,通過補貼運費或者運費險降低商戶物流成本”。

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該局迅速響應,結合外賣平臺具有24小時不打烊、單獨配送安全可靠,能夠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和緩解人員聚集壓力等優勢,發動美團點評、口碑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企業,通過減免交易佣金、提供優惠貸款等方式,助力全市廣大餐飲企業實現“突圍”。

廣州叫停堂食後:老字號紛紛“觸網”外賣“自救”

​據悉,美團點評、口碑網等電商餐飲平臺企業紛紛出臺政策,通過減免平臺商家經營費用、提供免息低息貸款、補貼外賣配送費、提供數字化服務等,幫助商家應對困難,助力打贏疫情中防控狙擊戰。非常時期,除了保障供應,安全也是大家最關心事情。在省市場監督局下發的“保障復工復產用餐安全五大舉措”中,記者多次看到了“無接觸配送”的字眼。據美團外賣發佈《無接觸配送報告》顯示,目前像大鴿飯這樣採用“無接觸配送”的訂單佔到了整體單量的80%以上,且每一單外賣都使用“無接觸配送”服務的用戶佔到66%。

廣州叫停堂食後:老字號紛紛“觸網”外賣“自救”

積極“自救”
老字號紛紛觸網瞄準“宅經濟”

隨著堂食服務的全面叫停,廣州餐飲業如何積極自救?廣州市商務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快與美團、阿里本地生活等平臺企業合作,幫助更多的傳統餐飲商家實現數字化經營,推動餐飲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幫助企業“強身健體”、“多條腿走路”。 據不完全統計,白天鵝賓館、陶陶居、北苑酒家、孖記士多、阿婆牛雜、永利飯店等知名餐企紛紛加快“觸網”速度,其中,陶陶居、孖記士多等已完成改造,正式推出外賣服務。孖記士多負責人李小姐告訴記者,孖記士多位於荔灣區龍津東路和越秀區惠福東路的兩家門店均已暫停堂食服務,目前只留下數位主力廚房工作人員專營外賣業務。

“大年三十,我們呢荔灣店連三分之一都沒坐滿,當時我們就意識到會對生意帶來衝擊,希望上線外賣服務後能減少虧損。”李小姐表示,管理團隊正積極對接外賣平臺,力求在外賣菜品和外賣業務上進行有效的梳理和優化。老字號陶陶居酒家近日正式上線美團外賣,粵菜、點心、燒臘、手信等一應俱全。

據陶陶居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障顧客的食品安全,陶陶居每位員工每天上崗前執行嚴格的體溫檢測、全面消毒程序,除了保證食材新鮮,加熱充分外,外賣包裝也採取全密封蓋的餐盒食品安全封籤。寒冬中努力通過外賣實現“復甦”的不止傳統老店,還有餐飲新貴。在全國佈局有137家分店的木屋燒烤在春節期間營業額同比下滑超八成,但得益於外賣業務的增長,大部分門店尚能維持經營。木屋燒烤品牌推廣總監黃波告訴記者:“木屋燒烤外賣佔比過去只有不到10%,但現在全國來看已經提升到70%左右,未來應該還會持續增長。”廣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根據廣州市出臺的防疫情扶持企業發展相關措施,指導餐飲企業爭取融資支持、減免緩繳稅費等,解決痛點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相關鏈接
無接觸配送的最後一公里打通了嗎?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各處辦公場地相繼迎來返崗的白領們,但因為廣州已經全面禁止堂食營業,所以白領們要嘛選擇啃麵包,要麼就只能依靠外賣服務了。

記者在探訪中也發,在疫情面前,幾乎所有的寫字樓都選擇穩妥應對,不準外賣進門或上樓,無接觸配送仍需要打通最後一個環節。以僑鑫國際大廈為例,共設置7處測溫點,實行24小時人員值班制度,還提供一次性手套按電梯和手持物品免費消毒。不過,相對於這些安全舉措,外賣接受就略顯寒酸,只能堆放在物管桌面。負責CBD地區配送的美團騎手小吳告訴記者,像富力中心節前午飯峰的訂單都有100多單,現在沒有堂食了,寫字樓的訂單增長會更快,如果沒有要給集中的放置點,“總不能所有的餐都扔在地上吧”,希望物業能夠考慮得更全面。

記者瞭解到,1月30日,美團外賣推出了智能取餐櫃項目,目前部分城市已經開始試運營。不過,小吳說,對於商務樓宇物業的嚴格管理,大家都非常理解,事實上只要能提供一個類似取餐架的設置,就能為更多的用戶提供便利服務,讓大家在配合小區醫院等場所做好安全物業管理的同時,進一步打消了大眾對外賣的疑慮。

廣東省市場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已就復工復產的保障問題向全社會發出號召,推薦用戶和消費者也能夠順利使用外賣的“無接觸”服務,如果確實存在推進困難的情況,平臺會協同當地街道等部門解決。

來源 | 羊城派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梁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