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在清朝官大嗎?能和和珅抗衡嗎?

奇葩歷史大觀


和珅是內閣大學士,二十幾歲就是戶部尚書,官居一品,很早就入閣了;紀曉嵐終其一生最高官職才是左都御史,只能算是準內閣成員,實在是不在一個重量級的幹部,根本談不上抗衡。也許更多層面上是和珅不把紀曉嵐放在眼裡,只有阿桂、鄂爾泰、張廷玉之流才入和珅的法眼,勉強稱之為可以抗衡的對手!


半畝先生


紀昀,字曉嵐,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大官,主要是從事文字工作是一個純粹的文人。

  紀昀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三十三年,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以虧帑獲罪,昀為盧見曾姻家,私下遣人往告,被謫戍烏魯木齊。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怎樣的。

  很多人對清朝名臣紀曉嵐的瞭解,都是來自於電視劇《鐵嘴銅牙》,因為這部劇中紀曉崗代表忠臣和臣貪和珅的鬥爭,真是精彩了。

  事實上,在歷史上,紀曉嵐和和珅的關係就像忘年交。紀曉嵐年紀大了,生活也漸漸拘謹,他總會親切地提醒和珅。在工作上,和珅更關心紀曉嵐,在人際關係上,紀曉嵐對和珅幫助更大。電視劇裡的紀曉嵐是張國立演的,和珅是王剛演的。但事實上,紀曉嵐在歷史上並不好看,是個近視眼,但和珅卻是一代美男。

和珅、紀曉嵐分別官居幾品,誰的權力比較大?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官至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

  

  從品級上來看,和珅和劉墉的品級一樣,差就差在權力上,就權力上來講,和珅的權力要比劉墉大很多,雖然劉墉也是內閣中堂,可他不領軍機大臣。在清朝時期,大學士只要領軍機大臣,才能稱之為真的宰相,才能真正參與決策,而沒有領軍機大臣的大學士,只能聽從命令,做執行工作,沒有資格參與決策的。可見和珅的權利是非常的大的。

  紀曉嵐

 紀曉嵐的話其實是清流。他的角色遠不及電視劇和民間傳說中那麼厲害。紀曉嵐政治生涯中就是編撰書籍。和珅死後,紀曉嵐被任命為禮部部長,但是,清代禮部是一個負責文學和祭祀的官職。

從掌握的權力的角度來看紀曉嵐從來就不是和珅的對手,而紀曉嵐這樣的官階如果是與和珅斗的話,那麼下場必定非常的慘,事實上紀曉嵐不過是和珅的助手和老朋友,他們倆的關係遠遠不如電視劇裡表演的誇張。和珅當時是乾隆的寵臣,是炙手可熱的人物,紀曉嵐連巴結他都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和他交手呢?


愛好歷史的人


紀曉嵐一生擔任過不止一個官職,但最高也只是從一品,乾隆時期,他比起和珅來的官還是不足掛齒的。但是到了嘉慶時期,他這個從一品的含金量,恐怕比很多正一品更高。紀曉嵐在為官初期擔任的是各種記載的官種,屬於小官吧,主要職責記載皇帝一言一行、進講經書之類的書籍,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按現在的官的話,大約是秘書處秘書的樣子。




千里覓封侯


歷史中的紀曉嵐比和珅年長了整整25歲

紀曉嵐的政治生涯是乾隆十九年,殿試二甲第四擔任庶吉士開始的。

而和珅也於乾隆三十四年參加了科舉,但是名落孫山了。幸而他的父親給他留下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的承襲職位。這也是他的政治生涯開始的地方。

和珅由於滿洲正紅旗的身份,獲得了承襲的職位。這也是我們在劇中會經常看到和珅對乾隆從來都是自稱“奴才”的原因,而紀曉嵐從來只能稱“臣”,這裡的“奴才”一詞表示地位不一樣了。

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二人明爭暗鬥,而實際的歷史情況怕是不允許。

歷史上,紀曉嵐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後兩個職位是其快死之時嘉慶皇帝封的)

我們再看看和珅先生,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從上可知,紀曉嵐與和珅的鬥爭基本屬於電視劇虛構,因為倆人根本不在同一個階層,紀曉嵐沒有實力與和珅鬥爭。

而且熟悉歷史的朋友也知道,紀曉嵐不僅沒有實力與和珅鬥,而且他並不想與和珅為敵。

實際上,紀曉嵐一生沒有太大作為,宦海浮沉,頗為坎坷。其在晚年時候一心想要與和珅搞好關係,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也想搭一艘快船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歷史及格線


這個問題太好了,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被影視劇中的紀曉嵐給誤導了,真實的紀曉嵐和電視劇裡面的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呢。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清代文學家。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乾隆年間進士,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二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一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是以筆記形式寫成的志怪小說。

紀曉嵐一生娶了一妻六妾,原配姓馬,比紀曉嵐大3歲,是他17歲時娶的。這些妻妾為紀曉嵐生了4個兒子。

長子紀汝佶(1743—1768年),字御調,又字俠如。

次子紀汝傳(1747—1777年),字緒承。

三子紀汝似(1766—卒年不詳),字象庭。

四子紀汝億(1784—卒年不詳),字萬斯。

清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嵐死於京城,享年82歲。嘉慶帝曾親往祭奠,並諡“文達”。但紀曉嵐死後,家道也就中落了。

紀曉嵐頗好色,一日要臨幸女子數人、一日至少要行房五次,清晨、上午、中午、黃昏、睡前定各要一次。其他偶發事件,還不計算。紀曉嵐如一日無女色則“膚欲裂,筋欲抽”。編輯《四庫全書》時數日單身當值,竟然“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乾隆帝見而大驚詢問,紀曉嵐就實話實說,皇帝大笑,遂賜兩位宮女“伴宿”。

紀曉嵐比和珅足足大了26歲,可以想見他們兩個人之間是沒有所謂抗衡和衝撞的,反倒是真實歷史上,紀曉嵐和和珅的關係良好。


憤怒的小豬


紀曉嵐在乾隆時期官至禮部侍郎兼內閣學士,這在清朝時期官階是二品。而在清朝,一品和二品大員是屈指可數的,二品就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級別。同時期的和珅官至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從官階上來講,紀曉嵐與和珅二者級別差不多,但和珅的級別稍高一點,對乾隆的重要度也更大一些。不過二者因級別差不多,並且誰也不是誰的領導,其實紀曉嵐是可以在朝堂上下與和珅相抗衡的。但是,和珅的勢力範圍大,黨羽眾多,也就是說和珅更有實力一些。

其二人都是乾隆皇帝面前的大紅人,在乾隆處理的日常事物上,更加依賴於和珅。而紀曉嵐,因為在文學上的造詣比較高,相當於皇帝面前的飽學之士,因此在文化教育禮儀方面,乾隆較依賴於他。因此,乾隆下江南時,會帶著紀曉嵐隨行。因為有紀曉嵐這個有趣的文人作陪,會更加有趣。

乾隆時期,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就是該懟時互懟一下,該服務皇帝時又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就算紀曉嵐實力不如和珅,但也不懼怕他敢和他抗衡。

到了乾隆的下一任皇帝嘉慶時期,大家都知道和珅被革職查封家財,結局很慘。而紀曉嵐則被嘉慶帝重用,官越做越大,升官至大學士和太子少保,官至一品,最後得以在高官任上終老,並且被嘉慶帝追諡。

所以相對於和珅,紀曉嵐是笑到了最後,才是人生大贏家。





江水流月去無聲


紀曉嵐根本不像《鐵齒銅牙紀曉嵐》那樣得乾隆皇帝的寵信,其實他一生唯一負責任務就是《四庫全書》的編纂,而且還是輔佐和珅而已。

根據現存的清宮檔案,他雖然能見到乾隆皇帝,不過每次都是排在末位。

而且乾隆皇帝對他影響也非常一般,“口吃,善著書。”從中不難看出他無論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還是在朝中的影響力,都是極為有限的。

綜上所述,現實中紀曉嵐既沒資格也沒能力與和珅一較高下!

另外,紀曉嵐這個人在朝野上下風評也很差。此人喜女色,已經是到上癮成魔的程度,如同一日三餐,有時候經常要“加餐”!

紀曉嵐經常只要一下朝,就急不可耐地回家,去做男女之事!

紀府上下除了他的妻妾,連丫鬟他都不放過。

即便這樣,紀曉嵐還不滿足,還要經常流連於花街柳巷!甚至到了70多歲,他仍然喜歡在外尋花問柳!

紀曉嵐此種嗜好,為世人所不齒!各位覺得像他這樣的清朝版“西門慶”,能有多少正義感!

電視劇只是娛樂,諸位千萬不要當真!





晶晶樂道道歷史


和珅生於1750年,而紀曉嵐生於1724年,也就是說紀曉嵐比和珅大了整整26歲,兩人見了面,和珅得叫紀曉嵐叔叔。

但是兩人官運卻完全不一樣,和珅23歲成為乾隆皇帝的侍衛,到了25歲,就成了正藍旗副都統,26歲升職為軍機大臣和戶部侍郎(副部長級別),就此踏入乾隆王朝的權力核心。各位想想你們在26歲時候還在幹嘛吧。

至於紀曉嵐,跟和珅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紀曉嵐在1754年,考中進士踏入仕途,擔任翰林院編修,此後7年,一直擔任各類編修,直到1762年,才都當上了福建學政。到了1768年,成了貴州都勻知府,隨機獲罪發配邊疆。

在1771年被召回,又擔任編修,期間組織編撰了《四庫全書》。到了1776年,也就是和珅擔任軍機大臣那一年,紀曉嵐才成為侍讀學士,從四品。而此時和珅擔任的戶部侍郎是從二品,紀曉嵐要低和珅幾個級別,更別說和珅軍機大臣的地位煊赫了。

紀曉嵐30歲入仕途,摸爬滾打22年,地位不如踏入仕途僅三年的和珅,這真叫人比人氣死人。52歲的紀曉嵐只能恭恭敬敬的叫26歲的和珅為“和大人”,至於電視劇裡和珅叫紀曉嵐紀寶寶,那在歷史上更不可能了。

紀曉嵐不僅官位不如和珅,而且在乾隆眼裡紀曉嵐的地位如同娼妓一樣。一次紀曉嵐為同僚求情,乾隆罵紀曉嵐的原話是:"朕以你文學見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造成紀曉嵐和和珅仕途大不一樣的原因在於,清朝的漢人官員和滿人官員的升遷方式不一樣。滿人作為清朝的統治階層,不需要經歷科舉考試的,和珅就是因為參加科舉不中,才去當侍衛。如果和珅是漢人,則不可能這麼升職。而漢人官員,只能通過科舉,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熬資歷,幾十年才能達到滿人幾年的仕途。

所以在滿清,滿人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表示自己是皇帝家自己人。而漢人大臣只能自稱臣,也就是魯迅先生說的欲當奴隸而不可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雖然胡編亂造,但是在此細節上還是做足了功課。

說個彩蛋,乾隆為什麼這麼寵幸和珅呢?據傳乾隆早年很喜歡一個妃子,但是死的早,死前乾隆在妃子頸部用硃砂點了印記,約定20年後再見。而和珅出現之時,恰恰是妃子死後20年,長的又一模一樣,而且和珅頸部也有紅色印記,乾隆就認為和珅是妃子的轉世,故之後對和珅一直是寵幸有佳。

從外在看,和珅的官帽只比乾隆低一點,衣服也是大臣中級別最高的,從職位看,紀曉嵐不過是翰林院大學士,和珅是軍機處首輔兼領侍衛大臣加九門提督,可以說軍權在握,掌握皇帝的安全,所以,和珅更牛逼啊。


高河小英才


紀昀,字曉嵐,清朝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和珅,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

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和珅大權在握的同時,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

人們總是把紀曉嵐與和珅放在一起對比,多是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影響,而實際上二人還真不是電視劇中那樣描繪的歡喜冤家。

首先來說,從年齡上看和珅比紀曉嵐小26歲,根本不是一輩人。1754年紀曉嵐考中進士入翰林,而1773年和珅23歲時就任管庫大臣,到1776年就做到了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

再者來說,二人當時地位不是一個量級。和珅在乾隆面前炙手可熱,而乾隆對紀曉嵐的評價是“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談國事!”也就是說,乾隆認為紀曉嵐不過就是一個編書的書生,對自己來說,他和倡優沒有什麼兩樣,自己高興的時候給他點工作,他根本就不應該干涉朝政之事。

就此兩點來看紀曉嵐根本沒有資格更沒有能力與和珅抗衡。



七品闡史官


大家好,我是Hai子君。大家都應該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主要講的就是,紀曉嵐與何坤的明爭暗鬥的故事。

大家也知道,何坤是清朝一個大貪官,與紀曉嵐的剛真守正、秉公執法的無私的品性,完全是南轅北轍。何坤和紀曉嵐是一對格格不入,互為政敵的冤家。

紀曉嵐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行為也受到了乾隆的敬重。紀曉嵐憑藉他的一口鐵齒銅牙,犀利的語鋒和冒言直諫的勇氣和精神,贏得了百姓的一致愛戴,後來乾隆便賜給他一杆金菸袋。就跟“尚方寶劍”一樣,從此,紀曉嵐便“打”遍天下貪官汙吏,各處主持公道。

當然,紀曉嵐是沒有何坤官大的。畢竟何坤是乾隆身邊的紅人,但紀曉嵐始終走不到乾隆的心中,可能跟乾隆的癖好有關。插一句,乾隆是一位深宮中長大的皇帝,他有一些特殊的癖好。這裡不要想歪,只是乾隆喜歡一些長相俊美的人在自己身邊,何坤恰恰就是一位“美男子。”而且也會拍馬屁,所以便深受乾隆重用。而紀曉嵐的仕途十分坎坷,因為他的長相略顯醜陋。因而走不進乾隆心中。

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關注私信我,謝謝大家支持,拜了個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