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奮鬥78095


臥薪嚐膽、指鹿為馬、圍魏救趙、背水一戰、負荊請罪、烽火戲諸侯、一鳴驚人


村裡的男爵


古代名人太多了,我就來說個我們本地古代的名人故事!說的是清代末年,永春白鶴拳的一個傳人,林俊,永春白鶴拳後十虎之一!林俊,祖籍永春五里街埔頭村,話說他出生那晚,一顆流星降落在他家後山,他就出生了!然後,鄰居說,老林,恭喜恭喜,你生貴子了!結果這老林沒文化還謙虛過頭了,他說啥貴子不貴子,生了個逆子!林俊從小家裡放牛,母牛生仔,他去放牛的路上經過一條河,他捨不得小牛涉水,就天天抱著小牛過去了!過了一年,小牛都成大牛,他照樣天天抱著過去!就這樣他也就力大如牛了,當時永春白鶴拳也算是鼎盛一時,他就學了白鶴拳,加上他天生神力,更是如虎添翼!有一天,他看人在打拳棒賣膏藥的,可能賣藥的吹牛過頭了,他一生氣去跟人過招,結果失手打死人,就這樣踏上逃亡之路!林俊起義是清朝咸豐年間發生在福建的農民起義。而後組織紅錢會,成為紅錢會老大,也就是俗稱的黑社會,大概想要反清復明[捂臉]

1853年(咸豐三年)5月林俊領導紅錢會在福建永春起義,攻克了德化、永安、大田、沙縣、龍溪、仙遊、安溪等縣,並在仙遊屢次擊敗清軍的反攻。次年又在南安大敗清軍。1858年林俊率軍北上擬於太平軍會師,一位看命的跟他說,你今天出去,不能再是戴草帽,穿草鞋,披蓑衣了,今天你要戴戰盔穿戰甲,穿戰鞋!結果這林俊草蜢出身,不懂含義,不聽看命的話,結果在路經光澤仁壽橋時遭遇清軍襲擊,被人一箭射中,負傷犧牲,而後被清狗分屍。但是起義軍仍在永春一帶堅持鬥爭。直到1865年(同治四年)被清軍左宗棠鎮壓。這個故事是閒著沒事,我師公跟我聊天給我講的,





野狼207


守株待兔

古時候有個人,很懶。

有一次,在路上,一棵樹樁旁就睡著了。

突然,一種兔子飛快地跑了過來,一頭撞向樹樁。

懶漢,驚醒一看,這隻兔子竟然撞死了。

懶漢非常驚喜,白白撿了一頓美味,拿起兔子回家去了。

這個懶漢回到家裡就想,今天能有兔子撞樹樁上,明天也會有,我明天就不用幹活了。天天有兔子撞樹樁,我就天天不用幹活了。

於是,這個懶漢就每天到這棵樹樁旁等著


一目春天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春秋戰國歷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相對後世論資排輩,熬年頭等官做的體制有所啟示,本文整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歷史典故與大家分享。

  1、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3、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覆無常的成語。

  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5、大義滅親

  這個故事就比較有名了,在〈東周列國志〉上也有記載,不過我要講的則是出自〈左傳 隱公四年〉:春秋時,衛國石蠟之子石厚,與公子州籲共謀殺君篡位。石厚為了安定國內人心,去求計於自己的父親。石蠟因之而設計,借陳桓公的幫助,乘他們到陳國之機,逮捕了州籲和石厚。衛國派人到濮殺死了州籲,石蠟派家臣到陳殺死了石厚。《左傳》因此稱讚道:“君子曰:‘石蠟,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同與,就是一同處死的意思)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大義滅親”原指為君臣大義而滅父子私情,後用以泛指炎維護正義而不徇私情。

  6、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7、破天荒

  唐代荊州文風不振,每年解送舉人應考,均未中試,時人稱為“天荒”。後劉蛻以荊州解送的舉人登第,打破了該州多年無人中舉的局面,時人稱為“破天荒”。荊州刺史崔鉉特獎勵劉蛻七十萬貫破天荒錢。劉蛻答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又自宋朝以來,江西地方無人以狀元及第,後有何昌以對策居第一,有人以詩寄何昌言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後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現。

  8、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準備出兵伐齊,越王勾踐帶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夫差特別高興。伍子胥認為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前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10、王侯將相:

  秦朝末年,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造成民不聊生。為了修築北方的長城,募集許多勞工。陳涉、吳廣等因為大雨延誤行程,按律當斬,他們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揭竿而起,其他豪傑也蜂擁而起,起義軍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靈異現場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故事,最容易讓人記住的要數成語故事:

1、鑿壁借光

2、守株待兔

3、狐假虎威

4、紙上談兵

5、胸有成竹

6、刻舟求劍

7、釜底抽薪

8、一箭雙鵰

9、掩耳盜鈴

10、望梅止渴

很多神話故事也很有意思:

1、精衛填海

2、女媧補天

3、夸父追日

4、牛郎織女

5、八仙鬧海

6、大禹治水

7、哪吒鬧海

8、嫦娥奔月

9、后羿射日

10、沉香救母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

1、梁山伯與祝英臺

2、孟姜女哭長城

3、白蛇傳

4、牛郎織女

中國歷史悠久,所以流傳的故事很多。


勤小畫


才高八斗的曹植

曹植,字子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他把五言體詩歌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華。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後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擀,沉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於被立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後,開始整治當初的對手,曹植是首當其衝的一個。他幾次想加罪於曹植。

  一次,曹丕刁難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不然,將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蜜糖味的酒酒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故事很多,今天就給大家說幾個不一樣的。

第一個是梅妻鶴子的故事,話說在北宋的時候有個叫林蒲的隱士,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貧寒,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但是他刻苦學習,發奮上進,終於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可是林蒲生性恬淡,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他非常厭惡社會上那種阿諛奉承、追逐名利的風氣。於是在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山中隱居起來,過著清閒自在的日子。

林蒲擅長詩文,他作詩的時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筆一揮就寫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寫好,他讀完就立即撕掉。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不抄下來留給後人呢?”林蒲說到:“我現在隱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詩出名,哪裡還想過名揚後世?”

林蒲的脾氣非常古怪,既不娶妻,也不要孩子,但是她特別喜歡梅花和仙鶴。他常常四處尋訪,只要遇到好的品種,不管多貴,他都會買回來。閒暇的時候,他便一個人在院子裡賞梅玩鶴。他有隻仙鶴叫“鳴皋”,每次客人來訪的時候,如果林蒲不在,童子便打開籠子,“鳴皋”便回跑去給林蒲通風報信,林蒲看見“鳴皋”便回來會見客人。

周圍的人知道後,都說林蒲“梅妻鶴子”。



小糊塗仙明軒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故事倒是不少,基本很難說全。

畢竟中國是個大國,也是千年歷史的了。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2、陳蕃願掃除天下           22、高鳳專心致志

3、班超投筆從戎        23、葉廷圭與《海錄》

4、宗愨乘風破浪             24、為人大須學問

5、祖逖聞雞起舞         25、任末好學勤記

6、畫家趙廣不屈             26、王充市肆博覽

7、蘇武牧羊北海上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8、林逋論學問

9、項羽志大才疏             29、歐陽修誨學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31、李存審出鏃教子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32、貪汙者不得歸本家

13、文徵明習字              33、陶母責子退鮓

14、王冕僧寺夜讀            34、諸葛亮誡子書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35、陸游家訓

16、陸游築書巢               36、孟母三遷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37、曾子殺豬明不欺

18、智永與“退筆冢”           38、子路受教

19、匡衡鑿壁借光             39、孔子因材施教

20、張溥與“七錄齋            40、墨子怒責耕柱子

中國的歷史小故事說都說不完吶,先列舉這些吧。





一代妖精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剪映King


  為政之道,唯在人才。如何用人歷來是關係社稷安危和國家治亂興衰的根本大計。中國歷史上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無不高度重視選人、用人的問題。

  商湯是夏朝的屬國商國的國君。夏朝末年的夏桀是歷史有名的暴君,他荒淫無度,窮奢極欲,昏庸殘暴,惹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商湯決心順乎民心,推翻夏桀的統治,併為此做了大量準備。但萬事齊備,只欠東風:他還缺少一位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棟樑之材輔佐。為此,商湯食不甘味,睡不安寢。正當他心急如焚之際,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商湯的妻子有一個陪嫁的奴隸伊尹,擔任廚師之職,平時還算盡心盡職,這幾天卻一反常態,做的飯菜不是淡而無味,就是鹹得發苦。商湯十分惱火,便派人把伊尹找來大加訓斥。伊尹卻不慌不忙地說:“我當然知道做飯不能太淡,也不能太鹹,只有鹹淡適宜、五味調和,吃起來才有味道。這幾天我做的菜時淡時鹹,其實是有意藉此提醒大王:治國與做菜的道理是一樣的,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鬆懈怠。只有不慍不火,恰到好處,方能如願以償。”商湯聽了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做飯的奴隸竟能說出這番道理深刻的話,而且還深諳治國之道。

  商湯略加思考,愈發覺得此人肯定很有來歷,便暗中瞭解伊尹的身世。他很快便驚喜地發現,伊尹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士,還曾做過莘國國君女兒的宮廷教師,只是由於莘國滅亡,伊尹才輾轉做了商湯妻子的陪嫁奴隸。毫無疑問,這是一位胸懷大志、精通韜略的奇人。要實現推翻夏桀、建立新政權的宏偉藍圖,伊尹正是難得的棟樑之材。商湯大喜過望,當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任命他為右相。

  從此以後,商湯根據伊尹的建議,先是廣造輿論,歷數夏桀驕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種種罪行,號召那些被夏朝統治的部族部落反叛夏朝,歸順商國;對不聽規勸的葛伯族出兵討伐,予以消滅;對夏朝的羽翼,如韋、顧、昆吾等等,則各個擊破,使夏朝孤掌難鳴。同時,商湯也採納了伊尹的統戰策略,對部族中的某些人網開一面,促使他們改邪歸正。這樣一來,商湯美名遠播,成為眾望所歸的領袖,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擁戴。於是,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發表宣言,揮師伐夏,終於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