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消費者,到4s店買車,你對4s店的評價如何?好還是壞?

天天有相因汽車


總感覺套路多,優惠、保險等項目都不能一步到位說透;專業水平也有待提高,看看汽車之家或聽聽說車內容後準備幾個問題去4s店,銷售給你的回答很難讓你有購買的慾望。還有就是付款前的承諾和付款後的售後,很多都有較大的差別。

我覺得4s的銷售應該流動性比較大,有點能力的不是晉升就是轉做相關行業,二手車啊,培訓師啊之類的


柳葉清清


我是2016年12月份在貴州買的車,目前已經跑了接近12萬公里。2019年回到河南老家,在回河南之前,三年的時間,從買車到後期維修保養都是在4S店。不知道其他店怎麼樣,反正我覺得買車的這家4S店服務真是挺好的,保養服務人員很認真,除了基礎保養外如果需要另外更換元件的都會是先徵求我的意見。記得很清楚的一次是全景影像有問題需要更換部件,但是剛過質保期限(質保期限是3年或十萬公里),如果付錢修理要一千左右吧,但是4s店維修的總工就幫忙協調了一下,幫忙給換了沒要錢,一直在店裡做保養,開起來非常放心😊!


pure西西


作為消費者,在汽車信息獲取比較困難的年代,4S店非常重要,那是唯一可以看車瞭解車,體驗車和試駕車的渠道。但是如今的技術的發展迅速,信息渠道非常廣闊而多樣,消費者的消費也在慢慢的發生著改變。老一輩人目前是汽車消費的主流,所以4s店還活的挺滋潤的,但是個人覺得最終4s店銷售模式將會慢慢淡出。因為他即賺了汽車品牌的錢,又賺了消費者的錢。

現在的4s店是屬於傳統的銷售模式,就像銀行櫃檯人員,還有一定的人需要這樣的服務,所以還在,但是明顯的已經越來越少了。通常4s店的員工主要是把產品參數背下來給你講一講,帶你看車試駕,購車的主導其實並非4s店的銷售,而可能是你的朋友或長輩的推薦建議和口碑傳遞。銷售的作用比較弱化了。銷售人員更多的是簽單,幫助辦理金融方案、保險方案等等出現在購車消費之中。

特斯拉、蔚來汽車等直營銷售的模式是比較符合消費者價值的銷售模式,直營可以大大減少銷售渠道費用,而且不用把這些費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更公開透明的銷售方式,全面的產品信息傳遞,多維度的信息傳遞,因為裡面的銷售不再是銷售,而是產品專家,他們需要產品知識的培訓,需要帶用戶瞭解產品,訂車通過網絡訂購,享受更好或者應有的服務。不會被4s店的套路套住,不會因為金融服務、交付和保險限制等等被憋出一口老血還得嚥下去。


Coben理想重慶


現在買車渠道主要有兩個,一個4S店,一個汽貿

汽貿的存在其實就三點,1,價格,2,輻射範圍,3,4S店的庫存壓力

客戶在汽貿買車主要因為:1,價格,2,方便,3,關係


4S店的利潤來自於:1,進銷差,2,廠家獎勵,3,保險,金融,4,精品裝潢5,三包服務廠家給的費用,6,維修保養,7,事故維修的原廠正品零件,8,廠家提供的資金槓桿。

汽貿店的利潤來自於:1,進銷差,2,保險金融, 3精品裝潢

瞭解了以上這些,接下來我們再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至於大家如何選擇到哪買車自己就清楚了.

一、汽貿店的車源哪來的?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4S店的,主機廠是不可能直接把一臺車車發給汽貿店的。只是地域不同導致的價格差異,有些4S店為了拿到更高的廠家獎勵,就會通過汽貿把車賣到全國各地,還有就是本地的4S店下設的二級,大品牌500-2000,小品牌可能會更高一點。外地車的進銷差更大一點,本地車進銷差小一點。

二、為什麼汽貿店的車比4S店的便宜?

1,地域價格的差異,車源的搬運。這一點無可厚非,自己不想跑路,汽貿店幫忙代購車輛,自己省了錢,汽貿店適當賺一點,這都沒問題,三包這些本地只要有4S店也沒問題,何樂而不為?雙贏!但是小問題可以,真正的碰到大的質量問題或者需要維權的話,你的看下你的購車發票是那裡開的?鬧到法院,你的起訴對象不可能是當地的4S店,也不會受理的。

2,分期和保險,我舉個例子啊,一臺五菱宏光你說要比4S店便宜2000,不做分期,不買保險,你看下有沒有人賣給你。所以都是要賺錢的,看在那裡賺,合不合理。一臺車,進銷差1000,金融保險2000,總共3000元,車的進銷差我不賺了,但前提是你的做分期和在我這買保險,沒有資金壓力,收著客戶的定金交定金,承擔點運輸風險,賺2000元,滿足了。4S店政府監管嚴,雖然有些收費高,但是在明處,有極個別的敗類被媒體放大後壞了整個行業的名聲,大部分4S店還是好了,但是汽貿不一樣大部分是小規模納稅人,自己不具備開汽車發票的能力。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分期貓膩大,這也是3,4,5線城市汽貿店的一個膿包,只不過很多地方還沒被捅破而已,隨著消費者的信息越來越對稱,近1-2年這個問題肯定會大面積暴露。

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客戶在汽貿買車,車價比4S店低2000,貸款5萬,還了10個月要提前結清,被告知還要還4萬8,最後很不理解,最後通過各個地方維權,最後看了貸款合同才直到自己在合同上籤的字貸了5萬7,自己籤的字。雖然車商最後退了一部分,但耗費了精力,也影響了心情。假如這個客戶沒有提前還款,這個事情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但又有多少人的車貸是提前還清的呢?

我們再聊聊奔馳事件,假如這臺車是通過汽貿購買的,媒體會如此重視嗎?她的維權結果會有人關注嗎?曝光一個無良小老闆有什麼價值?還是曝光一個“無良”百年品牌有價值?有很多事情是被放大的,但放大過後,4S店該承擔的責任還是在承擔,該背的鍋還在背,有利潤才會有服務,這幾年利潤也在趨於合理化,4S店和消費者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

總的來說,4S店還是不錯的,不應該被妖魔化,畢竟最後給你解決問題的還是4S店,汽貿店的存在也是有道理的,各有所長,不管是選擇4S店還是汽貿,這個店的商業信譽是很重要的,只是違規成本不一樣,隨著市場監管越來越嚴,4S店的違規成本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規範,4S店受庫存影響和信息對稱透明化利潤越來越低,但成本只增不減,以前盈利主要靠銷售,但近幾年已經大面積出現售後養店的情況,單車利潤已不再是4S店追求的數據,已經空間很小甚至沒有了,銷量和服務吸收率已經成為4S店新的數據挑戰。車輛製造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新車大故障概率越來越低,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去汽貿,只是選擇汽貿大家還得挑選服務和口碑不錯的商家,至少除了問題,他能承擔,也能給你解決。


一顆黑糖


還可以吧 其實4s店的車都是廠家的新車 外面汽貿也有汽車交易權限 但是核心渠道都是從4s廠商得來的 可能外面便宜一些 但是買車時要注意輪胎這些是不是原廠的 不是原廠的你也沒法告他因為汽貿裡面就是賺這些錢的 輪胎都是品牌輪胎


天山淡霞


其實滿心歡喜的去提車很容易被4s店忽悠。因為你不知道你要提的車是不是全新車,也可能是事故車,也可能是翻新車,都有可能。

外觀方面,用肉眼你是看不出來哪裡的鈑金噴漆做過手腳的。所以帶一個專業的人去提車還是很有必要的。

內飾方面,方向盤做新,相信99%的人都不曉得。因為這涉及到許多商業利益,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可以去今日頭條查一下。

汽車核心三大件,發動機,底盤,變速器。如果會看車車的話就不會買到66萬漏油版的奔馳。當然人家奔馳只賣研究生。調侃一下。

其他的就看個人喜好了,核心的不出問題就基本上沒啥問題。因為車是用來開的。開過的車跟沒有開過的車是不一樣的,比如機油等等。


鴟夷子皮風馬牛


不帶個人偏見而言,4s店技術,人員培訓,服務都是在汽修廠之上的,畢竟人家以品牌產品而生,又以品牌而死。

好歸好,人家的零件,人員費用,技術費用等等都是貴的。畢竟場地租金,人員金,人工金等等。

也不是說外面汽修廠治不好怎樣怎樣的,關鍵你得看人家師傅是否達到星級標準,或者從事很多年的老師傅。個人建議日系經濟車隨便去,上了檔次還是得去4s特別是德美系上檔次的車。



喬治小


不好,行業整體畸形發展,套路滿滿,首先做不到起碼的明碼標價,亂七八糟的費用很多,保險金融更是套路一大堆,連售後都是套路。不到最後你跟本不知道這個車多少錢!


半瓶趙公子


[呲牙][呲牙]目前就職於一家4S店,個人覺得到4S店買車還是靠譜一點

我也碰見過很多去二級網點或者汽貿店買車的客戶,最後還是來4S店進行保養,4S店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出了問題也能夠直接的找得到負責人

雖然說汽貿店或者二級網點的車都是從4S店裡面拿的,但是出了問題最後還是要去找4S店,何必多此一舉呢?畢竟現在價格比較透明,到處比較一下就可以了。現在4S店都比較注重服務!


你的生命他不長


看運氣,奔馳寶馬都新車出問題,所以看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