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一:我覺得這段話恰是家庭教育中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模式

所以冒昧引用,作為這篇回答的開頭

我愛你

如果前方有一條我曾經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卻執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愛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訴你不能去

而是給你準備好最耐穿的鞋

備好雨傘

告訴你第二個路口地很滑

第五條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來家裡有飯

這段話,也是我心中,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

為什麼孩子不願再與家長溝通?

就是因為,大多數家長包括老師的溝通習慣和方式,都是拼命拉住孩子、用各種方式試圖去告訴他哪條路不要走、哪條路必須走。

到頭來,苦口婆心只能感動自己,打動不了孩子。

這個問題我和一些學生家長也談過,在我剛剛指出問題所在的時候他們通常是不認可的,但這種“不認可”,恰恰也是問題的根結所在。

很多時候,家長連意識都不曾意識到——我是在試圖把自己的想法強行變成孩子的想法。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其實並沒有把他當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平等個體,而只是把他當成孩子。

所以說的再多,方式看似再溫和再尊重,但從根本上的思路是錯的,那麼溝通只會

以失敗告終

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肯定和重視,家長的苦口婆心,大多時候只是在努力讓他知道他的想法是錯的,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實際上不是在交流,而是在解釋——以“為你好”為理由,用各種方法拼命向孩子解釋“我為什麼說你是錯的,而我的想法為什麼是對的,你現在是多麼多麼幼稚、是怎麼怎麼不理解我的苦心,你現在不聽我的你以後會怎麼怎麼後悔……”那孩子肯定愈來愈牴觸。

想讓孩子聽我們怎麼說,我們就要先學會聽孩子怎麼說。

就像開篇引用的那段話所講的——作為父母(或老師)我的確比你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但我的經驗,僅作為給你的建議,或者叫,攻略。

我是你的戰友、夥伴、永遠的堅強後盾和最忠實的支持者···但我不是你的長官。

我會讓你自己去選擇你願意走的路,而不是安排一條路,強行讓你走。家長,或者師,都一樣——想讓孩子聽我們說,那就要先把溝通的本質,從灌輸改為傾聽。

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二:很幸運孩子學習挺不錯,誠實有責任感。總覺得她在學校有榮譽,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她變得更優秀。她平時表現得好是正常現象,是應該的。一旦發現她某件事或者性格上有什麼問題,就指出來,幫助她。漸漸得才發現自己錯了!我以為很優秀的她,竟然說自己很自卑,原來,我給她的,總是讓她知道自己“不好”!我反思自己,改變了溝通方式,現在孩子自信開朗了很多。心得:一,人是需要肯定的,不管他是不是優秀。孩子只要某方面做得好或者比原來進步了,就要及時肯定,給他更大的信心。二,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不是老師,不要一副諄諄教導的姿態,多與孩子培養親情,多參與陪伴,注意自己的三觀和處事方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他就成長了。三,孩子是一個全面成長的人,他的愛好要支持,有愛好才更快樂,別總是學習學習學習,煩死他了,還能跟你好好溝通嗎!學習方面如果存在問題,別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忘了自己當年學生時的樣子了嗎?不譴責,找原因,看看是態度問題還是方法問題,商量今後需要改變的方面。不管哪方面,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肯定。過去考了50分,這次考了60分,表揚!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爭取下次68。這種溝通不難吧?孩子會不會慢慢進步呢?

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三: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很細緻的學問,教育孩子彰顯父母的智慧。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淘氣時或者犯錯時,都會大呼小叫、狂吼不停,認為只有呵斥、“棍棒”才能讓孩子聽話,卻不知道這種方式已經過時,而且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成功的父母並不是天天用嚴厲的語言來批評孩子,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和誇讚。

孩子大了,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觀點再好,也不要去控制孩子的思想。孩子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必須要親歷體驗中成長。父母只能去幫助孩子少走彎路,而不是讓孩子走自己安排的路,培養獨立精神比學習成績更有價值。

家庭是孩子成長中可靠的基石,父母就是孩子世界啟蒙的嚮導,和諧的家庭氣氛更有助建立孩子正面積極、有尊嚴自信的健康品格、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三觀。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定位自己不同的溝通角色,從幼兒時的“監護者”、少年時的“督導者”、到成年時的“建議者”,悉心與孩子溝通,教會孩子做好當下的日常,多角度塑造孩子的各種能力,將來他們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

放下手機,放下家長嚴厲的面孔,多陪孩子聊聊天,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去感受孩子的情感,此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思想在慢慢地成熟。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孩子已經變得懂事了,讓孩子在平靜的氛圍中,理解父母,明白更多事理。

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再爭再吵,最後都要回到心平氣和的溝通!若父母能在年幼時培養良好的溝通習慣、保持親密的關係,並配合適當的管教方法,當子女遇到困惑時,便會較願意與父母傾訴,因此父母能更早更好的作適切的引導。不少中外研究報告指出,親子間良好的互動和溝通,均有助子女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批判思考和自制力,從而抗衡朋輩壓力,預防青少年跌入成長中的陷阱,讓我們的孩子少走彎路。

“人活在溝通”!希望以上感悟能幫助你意識到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大家都少走彎路!

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四:對於處理親子關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既然成為了父母,就應該去學習處理親子關係。1.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2.要和他成為朋友。3.愛不要溺愛。有適度。等等。這個親子關係就得自己去磨合,當你很生氣玩玩具的時候,能的滿屋子亂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頓罵或者打。我本人脾氣就是不好的那種。但是你一定要冷靜,學會控制自己。壓低聲音。溫和一點說寶貝,我們可以一起幫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嗎?他們想回家找媽媽了。我兒子一般就會說好的媽媽,自己親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時你的火氣就是自然而然的下來了。過後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氣真沒必要。主要還是親生的。實在氣就想想上輩欠他的,來討債的。[大笑]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時光,大愛一點。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