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太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第42號通告)


太原市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太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第42號通告)


市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一、總則

為做好全市企業職工返崗復工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決阻斷疫情傳播,根據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制定本防控工作指南,請各企業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一)落實法人負責制

當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和考驗期。各企業都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法人代表任組長,按照省委“五嚴五防”部署要求,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制定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預案,摸排每位職工情況,精準施策,精準防控,做好假期後、上班後、復工後的疫情防控,落實相關工作安排。授權企業法人在有效防控的前提下,靈活組織企業職工到崗上班。

(二)做好返崗前疫情防控

1、開展摸底登記工作。各單位對全體職工進行健康狀況摸底調查,掌握返崗前是否有湖北等有病例報告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來自湖北等有病例報告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是否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若有,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或到集中隔離點觀察滿14天,無異常情況的,可以返崗。有可疑症狀的,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前往就近發熱門診就診,並儘量避免乘坐出租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2、建立健全人員車輛進出管理制度

服務人員、安保人員、清潔人員要做好摸底登記,若有湖北等地外出史,須居家隔離觀察14天。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與人保持安全距離。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手套後及時洗手消毒。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消毒。安保人員須佩戴口罩工作,並認真詢問和登記外來人員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嚴格實行門衛登記檢查制度,在單位門口醒目位置設置健康提示牌,嚴格進出人員管理,對進出人員必須監測體溫(嚴格按照體溫槍使用說明換算體溫),佩戴口罩方可進入。對來訪者和進出車輛嚴格登記。

3、全面整治環境衛生。返崗前要對企業工作環境進行全面整治,重點對辦公區、食堂、衛生間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進行徹底的清潔,消除衛生死角。

(三)強化日常防控

1、加強通風消毒

每日開窗通風至少3次,每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保持空氣流通、新鮮。

每日要使用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消毒劑對公共場所、公用物品、公共接觸物品、物體表面和地面消毒,定時為辦公室設備、門把手和電梯按鈕進行消毒。建議每日早晚用75%酒精對座機、手機等通訊工具用酒精擦拭消毒,如果使用頻繁可增加至四次。

洗手間要配備肥皂或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工作間不具備通風條件的,應暫緩開工;開工時應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的同時,人間距儘量保持1米以上。

要加強電梯間的消毒管理,特別是對電梯按鈕建議每小時消毒一次。乘坐電梯必須戴口罩,最好戴手套或用一次性紙巾摁按鈕。

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每天兩次使用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若使用中央空調系統:

(1)中央空調系統風機盤管正常使用時,定期對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2)若出現疫情,不要停止風機運行,應在人員撤離後,對排風支管封閉,運行一段時間後關斷新風排風系統,同時進行消毒。

(3)帶回風的全空氣系統,應把迴風完全封閉,保證系統全新風運行。

2、避免人員聚集

避免各種集會和大型會議等活動。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儘量使用視頻、電話會議等方式。若確需會議,活動前做好場所預防性消毒、監測體溫、佩戴口罩及保證良好通風等預防性措施。

在滿足正常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靈活安排員工辦公作業。除必須崗位,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推遲上班,或儘可能採用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等手段分散作業、分散辦公,減少現場工作人員。

單位集體食堂建議採用分段供應,或自助分散就餐等方式,避免扎堆就餐,儘可能減少人員聚集,保證食堂餐廳通風,並每天做好消毒工作。在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避免面對面就餐,避免就餐說話。

3、大力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利用單位宣傳欄、網站、自媒體、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形式,開展新型冠狀病毒和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宣傳教育,指導職工落實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開展禮儀性咳嗽、打噴嚏及手衛生教育,讓職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對職工的宣傳引導,以車間、班組為單位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講,在廠區大門、人員聚集區等位置懸掛疫情防控宣傳條幅、張貼通告,切實提高每一名員工的防範意識和參與社會群防群控的自覺性。

(四)健康管理措施

1、建立監測制度。每日早午對職工開展兩次體溫監測。單位須指定專人負責落實因病缺崗追蹤制度,實行日報告,杜絕員工帶病上崗。

2、可疑症狀處置。若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應及時就診。就診過程中要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單位要指定專人追蹤其診療情況,痊癒後方可返崗。

3、保持個人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用手遮擋口鼻咳嗽後、飯前便後,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洗手時間按照六步法,需持續15秒以上,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如沒條件洗手時,可拿出自備消毒溼巾或免洗手消毒劑擦拭手進行消毒處理。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揉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嚴格應急值守

在疫情結束前,各企業要嚴格執行24小時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制度,進一步加強工作力量,安排工作人員專門負責,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應急值守工作,做好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

二、辦公場所防控指南

1、上班途中,請正確佩戴有效防護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班車要按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技術指南做好消毒。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有效防護口罩。途中儘量避免觸碰車上物品。

2、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入樓工作,併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攝氏度,請勿入樓,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請到醫院就診。

3、入室辦公,請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通風期間注意保暖。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需佩戴防護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飲水。接待外來人員雙方均需佩戴口罩。

4、儘量減少召開會議,一般工作可通過網上辦公系統(企業內部OA系統等)辦理,一般會議可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召開。如確有必要召開線下會議,參會人員需間隔1米以上,嚴格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超過1小時,開窗通風一次。會議結束後,場地、傢俱、茶具用品必須進行嚴格消毒。

5、儘量減少洽談合作、外出考察等商務活動。商務出行時,車輛內部及門把手每日用酒精消毒1—2次。

6、商務來訪人員,進入辦公區域前,需佩戴防護口罩,接受體溫測量,並介紹有無與疫情重點地區、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史以及本人健康狀況。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入樓。

7、傳遞紙質文件前後均需洗手,傳閱文件時佩戴防護口罩。

8、工作期間,建議有組織分批次開展適當、適度的工間運動。減少乘用電梯,鼓勵走樓梯。

9、下班前,洗手後佩戴防護口罩,回家後摘掉口罩洗手消毒。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三、生產車間防控指南

1、上班途中,請正確佩戴有效防護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班車要按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技術指南做好消毒。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有效防護口罩。途中儘量避免觸碰車上物品。

2、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以保障生產運轉和人員最少化為原則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倒班作業,並儘可能採用智能化、自動化裝備,減少生產車間工作人員。

3、進入生產車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進入生產車間工作,併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攝氏度,請勿進入,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請到醫院就診。

4、生產車間每天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或調節新風裝置,加大新風量和換氣量或開啟換氣扇以增加空氣流通。對初效濾網應每週清潔消毒一次,可浸泡於有效氯含量為 250 mg/L~500 mg/L 的消毒液中 30min 後,用清水衝淨晾乾後使用。

5、清理清潔,保持衛生整潔。生產車間應保持衛生整潔,及時打掃衛生和清理垃圾。

6、增加頻次,專人督導檢查。疫情時期需增加生產車間清潔消毒頻次(至少每天一次),指派專人進行清潔消毒工作的檢查,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記錄和標識。

7、規範作業,重點部位擦拭消毒。對生產車間的高頻接觸部位,例如生產設備操控裝置、門把手、電腦、鍵盤、鼠標、電話等重點部位,可適當增加消毒頻次。

8、採取正確的消毒作業方法,並及時填寫並保存消毒工作記錄。

日常消毒:

(1)生產線、生產設備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 250 mg/L~500 mg/L)擦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擦淨。

(2)生產車間室內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 mg/L~500mg/L)噴灑及用拖布溼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淨。

(3)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 250 mg/L~500 mg/L)擦拭重點部位。

隨時消毒:

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時,工作人員應及時上報,並在疾控部門指導下實施。

(1)消毒人員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消毒完成後及時消毒雙手。

(2)根據疾控部門的指導確定消毒範圍,對疑似病例的生產用品、生活用品、嘔吐物等,用應急嘔吐包覆蓋包裹,或用乾毛巾覆蓋後噴灑 10000 mg/L 含氯消毒劑至溼潤。

(3)衛生間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000 mg/L)噴霧(灑)消毒。

9、下班前,洗手後佩戴防護口罩,回家後摘掉口罩洗手消毒。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四、煤礦井下防控指南

1、上班途中,請正確佩戴有效防護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班車要按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技術指南做好消毒。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有效防護口罩。途中儘量避免觸碰車上物品。

2、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以保障礦井主要工作面運轉和人員最少化為原則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倒班作業,充分利用智能化、無人化採掘裝備,減少井下工作人員,減少倒班頻次。

3、下井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進入井下作業。若體溫超過37.2攝氏度,請勿下井,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請到醫院就診。

4、增加頻次,專人督導檢查。疫情時期需增加井下清潔消毒頻次(至少每天一次),指派專人進行清潔消毒工作的檢查,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記錄和標識。

5、規範作業,重點部位擦拭消毒。對井下高頻接觸部位,例如生產設備操控裝置、電腦、鍵盤、鼠標、電話等重點部位,可適當增加消毒頻次。

6、井下空間消毒作業,可參照生產車間防控導則,並及時填寫並保存消毒工作記錄。

7、下班前,洗手後佩戴防護口罩,回家後摘掉口罩洗手消毒。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五、後勤系統防控指南

1、職工食堂每日消毒,餐桌椅使用後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建議營養配餐,清淡適口。

2、加強公共區域防護,職工餐廳、宿舍等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每日須對室內、樓道、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儘量使用噴霧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

3、服務、安保、清潔等後勤工作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與人保持安全距離。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手套後及時洗手消毒。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消毒。安保人員須佩戴口罩工作,並認真詢問和登記外來人員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六、洗手的正確方法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建議使用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雙手手心相互搓洗(雙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手心對手背,雙手交叉相疊,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手心相對十指交錯,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於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各搓五下。

七、佩戴口罩的正確方法

1、口罩的選擇:

(1)一次性醫用口罩,連續佩戴2-4小時更換,破損、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2)N95醫用防護口罩,連續佩戴4-6小時更換,破損、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3)不推薦使用棉布口罩、海綿口罩。

2、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而且醫用口罩上還有鼻夾金屬條。除此之外,要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2)正對臉部的應該是醫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顏色比較淺的一面。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4)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5)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用手指捏住口罩繫帶丟至醫用黃色廢物桶或生活垃圾桶內,不要觸碰口罩外側,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八、常見消毒劑配製方法

1、有效氯濃度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配製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按消毒液:水為 1:100比例稀釋;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 12%-13%,20 克/包):1 包消毒粉加 4.8 升水;

(3)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 片溶於 1 升水。

2、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太原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2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