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我們的口號:不蹭熱度,只重角度

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因為喜歡讀三國的故事,所以,我和兒子計劃利用寒假去武漢及其周邊地區遊覽一下三國故地,什麼赤壁啊,荊州啊,長坂坡啊,之類的,再看看武漢三鎮,吃吃當地美食。恰逢兒子期末考試期間,於是我就承擔了所有的準備工作,制定旅行攻略、購買車票、安排酒店。看著我積極的樣子,兒子備考的勁頭都大了,踏實學習自不在話下。

2020年新年前後,聽說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我有點緊張,於是聯繫了武漢當地的一個朋友,打聽情況。朋友是武漢當地人,很快回復我說“那個肺炎不是個事,一切正常,你來吧,我帶你吃好吃的。”於是,我踏實了,1月8日開始上網訂票,結果發現,因為春運,原計劃18號前往武漢的火車票全部售罄,沒辦法,只好調整計劃,改成1月30日出發。

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2020年1月17日正式放寒假,兒子知道旅行推遲,還有點不高興,然後就磨磨蹭蹭地開始寫寒假作業,等著30號的到來。可是,情況變化太快。放假後兩天,新聞報道里就看出來情況的嚴重性,武漢的朋友也發來信息說,建議推遲旅行。不過那個時候,我們都還覺得30號出發應該問題不大。但是,現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判,在愛人的強烈要求下,我在21號晚上退了車票。23號武漢“封城”。如果我們按照原計劃,18號出發,22號返回的話,我們將很大的概率成為新冠肺炎患者,也許還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染給家裡的其他人。此時,我不禁感到深深的後怕,甚至出了一身冷汗。真是要感謝車票售罄的現實,感謝愛人有點歇斯底里的反對。

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接下來的假期裡,每天除了睡和吃,就是關注武漢疫情,關心身處武漢的朋友。自己也常常在想,如果我們成行,要麼是身帶病毒回京,要麼可能是被困武漢,進退兩難。而現實中有多少人是和我們相似的情形?他們僅僅是不知道情況,而興沖沖前往武漢的,亦或是,不知道情況,而急匆匆離開武漢回鄉休假的?就因為不知情,他們才不得不遭受病痛、隔離,甚至是歧視。

至於說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存在瀆職、隱瞞疫情等責任,自有法律和制度做出回答。我在這裡想說的是,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否通過這次疫情,自覺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能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什麼嗎?因為這次的突發情況讓全國人民都被“禁足”家中,所以我們應該能認識到人和人之間是關聯的,沒有人能真正的置身事外,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專家說,此處疫情可能跟傷害野生動物有關。穿山甲已經被很多專家認定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那麼,我們不得不問問當有人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時候,自己是否有勇氣反對,有勇氣舉報呢?

最早出現病人的華南海鮮市場管理混亂,汙水遍地,卻還是生意興隆。而縱觀全國,這樣的集貿市場比比皆是,大家好像都對環境的髒亂習以為常。可是,就是這樣的習慣讓細菌、病毒滋生,為疾病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是,作為經營者、攤主、消費者,又有幾個人對此提出異議、表示過不滿呢?大多數人無非是得過且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說到此,我想起來北京最近幾年的疏解工作,雖然有些人說違反了經濟規律,造成了居民日常採購的不便,但是,一個顯著的效果就是那些環境髒亂的集貿市場基本絕跡,新建設的社區服務中心或便民菜站大多環境整潔,通風良好,減少了疾病傳播的危險,到頭來卻是普惠了所有人。

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熱愛科學,可是怎麼熱愛?沒人告訴我們。什麼是科學?好像定義很模糊,大多數人都不清楚。既然大家都在家防疫,每天看著專家、醫生、學者分析疫情,那麼,我想是否對科學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是否會對世界產生更深刻的思考?科學,只不過是我們人類探索自然的學問,它隨著我們認識自然的深度、廣度和厚度不停變化,也因此它沒有固定的邊界,很多領域也沒有確定的答案。我們一直在摸索,從未停止過。就像對於新型病毒,我們人類要想真正認識它需要時間,從各路專家奔赴武漢進行救治、研究和分析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總是在追隨病毒的腳步,只是在被動作戰,就好像正規軍遇到了游擊隊,在摸清敵人的行動規律之前,不得不疲於應付。

鑑於此,通過這些日子的科學知識普及,最起碼是醫學、病毒學知識的普及,我們應該已經瞭解到科學並非萬能的,它還有很多盲區,我們人類的能力還是非常有限的,相信科學,但不迷信科學,恐怕是我們未來應該有的科學態度。

基於關於科學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應該對生命有清楚的定位。生病了,到醫院,醫生為我們治病,此時他們所能依據和利用的無非是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而對於未知的、突發的、無法預判和控制的情況,即便是現代醫學也是無能為力的,人體也是一個還未完全被人類所知的神秘世界。勇於探索人體科學的醫生是英雄,但不是神,他們無法百分之百地拯救病人,這不能怪他們。

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冬季本來就是流感和感冒的多發季節,此類呼吸道疾病的傳染大多通過飛沫或接觸。如果我們有基本的衛生常識,或者良好的衛生習慣,那麼,感染此疾病的人就應該自覺戴口罩,告知他人注意防護,甚至先行自行隔離,減少外出。可是,我們沒有做到。甚至在疫情如此嚴重的今天,全國各地還都有不顧防疫規定,不顧他人和家人的健康,隱瞞行程、四處聚會外出的確診病人。這種無視法律法規、枉顧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應該受到嚴懲,也應該就此杜絕。

以北京為例,1995年就頒佈實施了《首都市民文明公約》,這些內容看似複雜,但是,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基本上都體現在日常的舉止行為中。

首都市民文明公約內容如下:

一、熱愛祖國 熱愛北京 民族和睦 維護安定

二、熱愛勞動 愛崗敬業 誠實守信 勤儉節約

三、遵守法紀 維護秩序 見義勇為 弘揚正氣

四、美化市容 講究衛生 綠化首都 保護環境

五、關心集體 愛護公物 熱心公益 保護文物

六、崇尚科學 重教尊師 自強不息 提高素質

七、敬老愛幼 擁軍愛民 尊重婦女 助殘濟困

八、移風易俗 健康生活 計劃生育 增強體魄

九、舉止文明 禮待賓客 胸襟大度 助人為樂

比如:勤儉節約,我們積極進行垃圾分類,協助進行垃圾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難道不是勤儉節約的體現嗎?

比如:遵守法紀,我們遵守防疫期間的隔離規定,主動登記申報自己的行程,按規定進行自我隔離,難道不是遵守法紀的體現嗎?

比如:美化市容,講究衛生,我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攀折樹木,感冒後主動戴口罩,難道不是美化市容和講究衛生的體現嗎?

比如:崇尚科學,我們努力學習基本的科學常識,不信謠言,不傳謠言,科學理性的考慮問題,難道不是崇尚科學的體現嗎?

比如:健康生活,我們少用一次性物品,不吸菸,不酗酒,均衡營養,提高免疫力,與人為善,心情愉快,難道不是健康生活的體現嗎?

比如:舉止文明,我們穿著得體,不說汙言穢語,待人和善,平時給予他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難道不是舉止文明的體現嗎?

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改掉“記吃不記打”的毛病嗎?

為了防控疫情,此次全國總動員,一時間幾億人困守家中,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幾乎全部停擺,這既讓人們看到中國人的偉大和自律,同時,也給了我們一面自省的鏡子,“知恥而後勇”。如果我們能通過此次事件,反思我們自己的不足,並有勇氣改正,那麼,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就沒有白費,我們的未來必將是無人能阻擋的。

正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一個人的修行是這樣,一個國家的進步和成長也概莫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