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下場,盒馬鮮生也要角逐「社區團購」?

文丨妮 可

來源丨零售氪星球(ID:LS-KXQ)


2月15日深夜,盒馬總裁侯毅在朋友圈發文:“北京下雪、武漢封區,給配送都帶來巨大的挑戰,盒馬堅持創新,突破原來的模式,改成社區團購,同樣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在這條朋友圈後面,侯毅還配發了9張圖片,包括盒馬小哥在風雪中配送,堆積如山的生鮮菜包裹以及網友煩惱沒在盒馬搶到菜的煩惱等趣味配圖。


火線下場,盒馬鮮生也要角逐「社區團購」?

疫情當下,盒馬這是要下場角逐“社區團購”?

就「零售氪星球」的最新瞭解,和前一陣刷屏的“共享員工”一樣,侯毅提及的“社區團購”,其實是盒馬鮮生在疫情期間的又一個創新嘗試。

2020年春節,盒馬全國200多家門店保留了七成運力。但隨著疫情爆發,線上買菜需求遠超預期,門店服務能力受限。即使到目前,盒馬全國門店恢復了8成生產能力,仍無法滿足爆增的訂單量。

根據公開報道,盒馬鮮生在疫情期間線上訂單數量同比大漲220%。Quest Mobile數據也顯示,盒馬鮮生App今年春節日均DAU同比增長127.5%。


所以,在全國各區域門店服務能力受限情況下,盒馬內部自下而上做了很多新嘗試,“社區團購”算是一種。


一直以來,盒馬每個線下門店都會配有微信“盒粉群”,少的七、八個,多的十幾個。2月初,盒馬鮮生杭州西溪天街店邊上的萬科西廬、蝶園等三個小區用戶開始在“盒粉群”拼單,由盒馬工作人員在當晚11點前彙總,次日配送。這相當於將原先零散配送訂單整合送到小區自提,比盒馬之前的到家配送要節省很多運力。


火線下場,盒馬鮮生也要角逐「社區團購」?

疫情期間盒馬社區自提點


這種“社區團購”做法在盒馬全國區域門店目前都開始嘗試,有些門店還為此新建專門的“單一社區買菜微信群”,並在社區建立獨立或共享的自提點。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是,盒馬還有計劃上線一套新的社區團購下單系統,直接線上下單,配送到社區。

目前,盒馬“社區團購”執行團隊多是臨時組織,杭州西溪天街盒馬店的臨時配送員就是營銷部、客服、廚房的主管們。他們每天帶著門店POSE機開私家車配送,在盒粉群裡會直播車子和外包裝的消毒。

從2016年初在上海開出第一家“盒馬鮮生”,4年多時間,盒馬開出很多新業態,包括盒馬F2、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小站、Pick‘n go和2019年底新開出的購物中心業態“盒馬裡”。而2018年開始興起的“社區團購”模式,侯毅觀望已久,但盒馬還一直沒有動手。

顯然,這次疫情期間自下而上的“社區團購”小試牛刀,是盒馬非常時期的一次應急反應。不管以後是否全面啟動,但一定會為盒馬積累一些“社區團購”經驗,在“到店”和“到家”模式上,增加一種中間地帶的新探索。

在這次疫情中,消費場景已經呈現加速碎片化的趨勢。很多線下零售品牌都在通過小程序、直播、短視頻等自發組織的社群流量自救,賣衣服、賣鞋和賣化妝品……在“吃喝”成為眼下日常剛需的時候,生鮮企業搶奪碎片化的消費場景更有優勢。

非常時期,非常考驗,「零售氪星球」注意到,盒馬最近一段時期趟出很多新做法。

比如,“共享員工”。2月3日,盒馬對外宣佈聯合餐飲企業,嘗試通過“共享員工”的方式,緩解用工矛盾。這個跨界抱團互利互助的做法,一下子引發很多同行們效仿。

再比如,被侯毅最新稱為“共享門店”或“共享自提點”的做法。2月15日起,在杭州指定中石化加油站可以購買盒馬生鮮包。人們加油時,在車內掃碼支付,就能買菜。這是盒馬在杭州與中石化最新合作的便民業務。


火線下場,盒馬鮮生也要角逐「社區團購」?

來自盒馬App

這個業務目前有88元純菜和158元肉菜兩種套餐。菜品價格與盒馬門店一致,比跑腿代購划算。

一個盒馬員工告訴「零售氪星球」,對於現在的盒馬門店,人力超負荷運轉。相比平常,線下客流量變少,但客單價變高,人們一次都會大量採購。門店補貨頻率從平常時期的每天2-3次,到現在的每天7-8次,甚至特別時候,還會半小時補一次貨。

而在線上,爆增的訂單量也讓門店揀貨和配送能力超負荷,無論是人力,還是門店POS設備,配送電瓶車等設備都出現緊張不足的態勢,以至於各區域和門店管理人員紛紛成立義務送貨隊。

2月12日,侯毅發朋友圈說,“疫情以來,盒馬的線上訂單暴增,基本是“秒搶”,即使我們擴大了很多產能,也只改變成“時搶”,所以還需擴招,尤其的外賣平臺的配送員工,第一時間優先錄取。”

相比其它行業,對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這次疫情“危機”中,機會要大很多。科爾尼大中華區執行總裁、消費品與零售行業負責人賀曉青最近撰文說,“生鮮電商迎來突破——“外賣一族”被迫買菜做飯,不能出門的老年人也開始網上搶菜;O2O、社群、直播成為線下門店自救手段。”

科爾尼預計,疫情之後,電商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從當前21%進一步提升至24%或更高。

但這次疫情對生鮮行業更是一次加速洗牌的時機。危機關頭,實力弱的小品牌會淘汰出局,而在對疫情的反應速度、調度、運營彈性上,像盒馬、沃爾瑪、永輝等具有供應鏈積累和資金、資源優勢的大品牌和平臺會強者更強。

在社區團購領域,行業媒體《第三隻眼看零售》最近報道,復工之後,一些企業面臨商品短缺,團長“罷工”以及因小區封閉帶來配送艱難等一系列運營的困境,加速了頭部企業的進一步分化。

反觀盒馬在這段時期超負荷運作下的各種嘗試,可以算是抓緊在各種場景模式和線上流量的用戶心智和業務滲透。

至少,當線下購買需求流向線上,無論對盒馬拉新會員,還是線上社群溝通和客情聯絡,都是個絕佳契機。一個盒馬員工告訴「零售氪星球」,疫情期間“盒粉群”的溝通熱度幾乎是史上最高峰。

在擴張上,2019年,盒馬在全國開出了100家新門店。如果按每個門店200名員工算,從盒馬2月12日宣佈的新一輪3萬人招聘看,2020年,盒馬要擴張的線下門店,一定會超過100家。

但,觀察盒馬的擴張,不只是看得見線下門店,各種碎品化的消費場景裡,盒馬的加速度和想象力也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