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生活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總之別煩我


  • 所謂的田園生活不僅只在鄉村務農。田園牧歌代表著一種烏托邦。
  • 田園牧歌是美而被背棄的世界,凡孤獨者,即私人牧歌只英雄,都是一個逃逸者。
  • 現代人所向往的田園生活 音樂 花園 友誼 和平是關鍵詞,而不是落後、閉塞。我們無法做時代的逃逸者。歷史在前進,而我們無法隱身於邊界的另一端。
  • 烏托邦般的田園生活離我們很遠。

李子柒為我們描繪了田園牧歌般的夢幻,三月桃花熟了,她便採來釀桃花酒;四月枇杷熟了,她便摘來釀枇杷酒。五月櫻桃成熟季,她就開始釀櫻桃酒、煨櫻桃醬、烘櫻桃幹、調製櫻桃青檸飲;到了七月七巧節,用紫薯做七巧餅;八月中秋節,做蘇式鮮肉月餅;九月釀桂花酒,十月紅通通的柿子掉滿牆;入冬便醃起了臘肉、香腸和魚鯗,整個院子裡掛得滿滿當當……

李子柒爆火之後,連我自己也有,現在回家種地還來得及的念頭嗎?我也崇拜這位多才的氣質美女。可看完《不能承受生命之輕》,如夢初醒。

  • 伊甸園其實是不存在的。田園生活離我們不遠,可田園牧歌般的烏托邦離我們很遠。

雨果星人


田園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我個人認為田園生活沒有離我們遠去,城市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與鄉村的安逸平靜各有特色。城市生活雖然沒有​陶淵明筆下所描寫的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逍遙快樂,悠然自得,但相信人們會注重大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發展。嚮往田園生活,一起抬頭望望天,太陽咪咪笑,一起低頭看看地,滿地鮮花綻芬芳,也許一個轉身,就會圓夢!

去年初夏,我從北京回到鄭州,在家陪伴父母小住了半個月,每天都是一覺睡到自然醒,內心第一個感慨就是:父母退休回老家養老的選擇是對的,有個小院真好!閒來無事就和老爸捉菜葉子上的小蟲子;老媽幫我們擇擇菜​,滿院子都是我們的歡聲笑語!

家的安寧,小院歡喜!看看老爸的小菜園吧,還專門種了我老媽愛吃的紅薯。花,瓜,菜隨心所欲地種,長勢喜人吧!

小菜園裡,蟋蟀,螞蚱是這裡的常客,捉逐它們得用點心思,也是最能活動筋骨​的,老爸說只當鍛鍊身體了。園子裡有韭菜,小油菜,菠菜,黃瓜,豆角等,做飯的時候隨手一拔就是一盤菜,新鮮,無公害。老爸還特意種了蒲公英 ,隔三差五順手掐上幾把,給他們包一頓他們最愛吃的蒲公英餃子!

在家陪父母的那段日子裡,真切感受到了:父母在,家就在!家的安寧祥和,小院歡喜,小院裡的多姿多彩,我喜歡!這也許​是許多朋友們所向往的田園生活吧!

一切自然的都是美好的!

我現在文字中的圖片​,都來自我老爸的小菜園。











自由呼吸breath


田園生活,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如果說它是遙遠的,那只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執著還不夠而已。我們夫妻二人,曾經在一線城市奮鬥,我們放棄了大家眼中「體面」的生活,返璞歸真,追求田園的簡單與純粹。

這個視頻,是我們自己拍攝和剪輯的,講述的正是我們自己的故事,一個現實版的「嚮往的生活」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8, "file_sign": "22416833ac8cb44fde57f8434ff171b4\

曉韻田園


不是,心中有田園,處處是田園。就算是住在單元房裡,陽臺窗臺都可以種植喜歡的植物,看到植物每天抽芽,長葉子,開花,結果,是一種很愉快的感受。真正喜歡田園生活的人,也是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植物的人。在退休之前,因為每天要上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人生活不能夠實現,就在家裡家外,陽臺上,種了喜歡的植物,天天澆水,除草,還種了香菜,小米椒,甘蔗,滿足了家裡廚房自供自足的需要,樂在其中。





一地薇花


田園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不會的。

它就在我們的心中,它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田園生活它不是夢,也不曾遠去,它就存在你我身邊。

我現在文字中所有引用的圖片,都來自我的小陽臺。

第一幅圖,是陽臺全景部分。

有紅楓、鐵線蓮、牽牛花、我用柵欄把欄杆隔住,更有田園風格。

這是我圍欄上種的月季,含苞待放,儀態萬千。

春天,我還在靠近最有陽光的地方,種上一株四季豆,讓它的藤順著柵欄一直往上爬,為它澆水,施肥,到了夏天,四季豆掛滿了整個柵欄。我坐享收穫的喜悅。

現在都市人,每天都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緊張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把人壓得喘不過氣,我們更加需要一塊讓我們心靈休憩的地方。

還記得小時候,在田野裡釣青蛙,下小河捉魚,爬樹抓知了……童年的回憶,似乎越來越遠了……

我們都無比嚮往自由廣闊的天地,更加嚮往那種揮灑汗水帶來的收穫的滿足與成就。

可是,大都市,寸土如金……可又怎能打敗熱愛生活的你。

在陽臺,在平頂……一個花盆,裝上泥土,撒下希望的種子,看著它一天一天長大,開花,結果……

或許,它不夠大,但是,它帶給你的生活上的改變,卻意義非凡。

只要你想要,田園生活,就在你的身邊……


候鳥飛過的村莊


田園生活不僅僅是指生活在鄉村,行走于田野。

一句話說的好,如果心無處安放,無論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許多人嚮往田園生活,其實也是如此,大家想要的可能只是能有時間去放空自己,去感知生活,體味大自然;但是,經常下鄉?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抽出一兩個小時,把手機關機,在自家陽臺上,支一躺椅,泡一杯茶,看一本書,澆澆花,養養魚,也能落得個閒適愜意。

就近一個世紀,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面積會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發展,更多人也會選擇去往城市尋求機會;即便是偏遠的鄉村,也一步步走向現代化,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情景將不復存在,但如果能做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境界,即便身處鬧市,也能擁有一份閒適安寧的心態。

田園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一直在那,只是我們走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遠了。

不過,相信在不遙遠的未來,中國足夠強大時,那個時候,可以選擇自由辦公,開始真正的田園生活也不是難事。


琉小鄔


我很喜歡“曉韻田園”的原因是因為在我的心裡也藏著這樣一個夢想,想過一種遠離喧囂的採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我到很多山裡去尋找我心目中的這樣一方庭院,背靠青山,面臨小溪,能枕著青山入眠,聽著潺潺流水醒來,種菜養雞,讀書寫字,但始終沒找到,感覺這樣的田園生活離自己太遠太遠,但來到枝江仙女,來到“曉韻田園”,覺得這樣的田園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鍾先生依然可以在這裡做IT,海婷帶著孩子,照顧著母親,還可以做自己喜愛的美食和美味吐司,我想只要擁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且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實現自己的夢想,田園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



自由者丹丹


田園生活,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原鄉。中國進入工業化以後,鄉村出現了年輕人外流,常駐人口萎縮,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這一系列改變,令鄉村失去了往日的蓬勃朝氣,盎然生機。工業製品的入侵,不可降解的生產生活垃圾,汙染的空氣、河流、塘澤和泥土,把我們記憶深處曾經純自然、近乎原生態的鄉村揉碎了,不倫不類的次生流行文化將鄉村上千年的農耕文明衝擊得七零八落。我們已經失去了傳統的田園。

傳統意義的田園,是《桃花源記》,是《歸去來兮》,是《過故人莊》,是《江南春》,畫一樣的風光,詩一樣的生活,音樂一樣的流年。這樣的鄉村,實話實說,很遺憾,己經背轉過身,飄然遠去。但,隨著以“看得見風景,記得住鄉愁"為目標的《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我們的鄉村已經迴歸到正確的道路上,因此,我相信,再過二三十年,那個我們這一代人熟悉的鄉村,超越傳統落後封閉的,自然環境美好,基礎設施配套,生產技術先進,生活狀態宜居的田園還會回來。

為了找回我們失去的田園,需要我們人類自身發生改變。首先是改變我們的觀念,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解,和平相處是前提。過去,我們一以貫之的破壞性利用,掠奪性開發,己不可持續,恢復自然生態,科學合理開發,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方向。第二,村鎮人口規模、與之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考量自然承載能力。合村並鎮,科學論證,實現保護與開發並重,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第三保持田園特徵,突出鄉村色,依靠機械化、智能化、集團化、集約化,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農襯的生態化。第四生產生活方式的無害化,依託科技創新,保持綠水青山,做到生產生活的無害化排放,實現生產生活零汙染。第五職業農民,補貼農業。農業雖做為國家戰略產業存在,但己不再成為國民賴以為生的產業,農村風休閒遊成為城市化的衍生品,人們城市生活的調劑,心靈情感的安慰。








響沙


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田園生活確實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但同時我覺得也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更是我們靈魂永遠的故鄉。

首先,田園生活已經遠去,這是時代的大潮,不可逆轉。

眾所周知,城市化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它代表著更好的居住、醫療、教育、就業等等,所以,我們從鄉村湧進城市,一方面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一方面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奉獻自己的生命價值。

遠離了鄉村,自然就遠離了田園生活,離得越遠,越是回首,離得越久,越是懷念!

其次,雖然田園生活已經遠去,但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田園生活已經遠去,但田園不會消失,它只是以相對較慢的節奏存在著,發展著。

我覺得作為一個在城市裡打拼的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進則天下,退則田園”。

我們可以在工作之餘,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田園美景中放飛自我;也可以在家裡設計佈置田園風情的軟裝,讓家承載我們對田園生活的懷念與憧憬。

最後,田園生活寄託著我們的美好夢想,是我們心中的烏托邦。

作為離開鄉村來到城市的一代人,我覺得田園生活是我們心中最美的生活形態,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烏托邦。

既然美好,就把它珍藏在內心;既然美好,就讓它在心中山花遍野、伊人在水一方。

所以,田園生活雖然在遠去,但並不是遙不可及,同時,田園是我們精神的皈依,是我們靈魂的故鄉。


風動雨中山


田園生活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我的回答是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隨著城鄉一體化,以前城市的郊區都大量地開發成房地產,高樓大廈撥地而起,城鄉結合點已徹底融入城市,全國城市一個樣,鋼筋水泥的形狀。

中國己由一個農耕社會體系轉變成工業社會體系,城裡人星期六星期天去附近的鄉下己經享受不到真正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己一去不復返,現在的郊區人也只能是採菊窗臺下,悠然一線天。節假日,也只有開車往更偏更遠的山裡去尋找真正意義上的田園生活,真正意義上的世外桃源……

大量農民工洗腳上田進城務工,農村也是舊貌換新顏,路是水泥路,田地早沒種,大多已徵收。最近數年,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村莊的人們,開始從村莊裡搬遷出來,住在修葺一新的樓房裡了,現代化的移民建鎮,村莊正在漸漸消逝,那些廢棄的村莊裡大量的樹木都被砍伐一光,各種植被的生存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村莊沒有了樹木,各種鳥蟬只好傷心地逃離了,它們躲進了遙遠的山林,已不再把村莊當作它們的田園。可以想象,一個失去了樹木的村莊該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這是村莊的悲哀還是鳥蟬的悲哀?

房地產的大量開發,據不完全統計,把全世界的人住進中國還住不滿中國房子的五分之三,由此,我們在享受現代化給我們帶來物質基礎的同時,我們也渴盼心中的一點綠。所以,也希望停止氾濫成災的砍筏,退工還林,保護大自然。

我相信你和我一樣,過慣了城市生活也想在鄉下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噙一根青草,就能吹奏出舒心的樂曲,放歌一曲,就有飛鳥從四面八方凌空而起。不管你行走在經度緯度的什麼位置,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水中的魚,還是樹上的鳥。這樣的田園生活你說好不好?你說這樣的田園生活要不要?這樣的環境什麼病毒也侵襲不了,讓我們一起努力,真正的田園生活我們肯定享受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