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城的前世

臨沂城西,現在的中環路(臨西十三路)與解放路交匯處,有一個村莊,名叫古城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的村莊沒什麼兩樣。然而,當細查看村口的石碑,你就會發現這個村莊竟然有近兩千年的悠久歷史: “古城,後魏時建城,古即丘城遺址... ... ”。

古城的南鄰村子叫城前村,北邊有大城後村,小城後村,這更印證了“古城”的存在。

據史料記載:最早即丘縣是西漢時期設置,也叫祝丘縣,故治在今臨沂市河東區湯河鎮故縣村,屬琅琊郡。三國兩晉南北朝因之。

東晉義熙五年(公元409年)五月,劉裕北伐南燕時,開陽縣(治在今臨沂城)和臨沂縣(治在今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諸葛城村)二城被毀頗重。

南朝劉宋時,撤銷開陽、臨沂兩縣建制,兩縣原轄境併入即丘縣(治所在今臨沂城東16.5公里處的河東區湯河鎮故縣村)。

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即丘縣治西移(遺址在今臨沂高新區馬廠湖鎮古城村),是年,於此置北徐州。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元),改北徐州為沂州,向東移至晉琅邪郡城開陽。"以州城東臨沂水,因此為名"(《太平寰宇記》語)。臨沂稱"沂州"自此始。

開皇十六年(596年),分即丘縣復設臨沂縣,治所在漢開陽故城(今臨沂老城)。大業初,並即丘縣入臨沂縣,為琅琊郡所。

《續山東考古錄》記載:“後魏即丘縣古城,蘭山(臨沂)縣西南二十里。”又據《北周地理志》記載:“即丘,今山東臨沂縣西二十里”。

即丘城址位於臨沂城西二十里,現城內有古城村。整個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873米。現存西南角城牆一段。在城內及其周邊地區採集有新時期時代晚期文化遺物。戰國和漢代遺物較為豐富,採集有瓦當、銅帶鉤等。據說之前有村民在城內曾撿到過“即丘王”的金印。

根據大量的實物資料,證明即丘城一帶歷史悠久,自史前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發展延續至春秋戰國已初具規模,到漢代的時候已經是相當的繁榮。

很多年前,古城村四周有著高大厚實的土坯城牆,城牆外有護城河。前些年,城牆年久失修,塌陷成了一片片土堆,上面長滿了雜草和野酸棗樹。現在即丘古城只遺留下西南角部分古蹟了。

1989年3月下旬,大城後村村民在村東一公里,東南距即丘故城遺址約0.5公里處挖土時,在地表以下一米的地方發現了一批窖藏齊國刀幣。後經統計,這批刀幣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共計2000餘枚,其數量之大,品類之全,世所罕見。迄今為止,包括齊國故地在內的所有同一時期古城址遺存中,沒有任何地方能與之相提並論,其中,六字刀尤為珍貴,此窖藏的發現,再次印證了古城的商業輝煌。

按說窖藏了這麼久的青銅質刀幣,理應鏽蝕成塊,但是灰綠色的幣身泛青銅之光,品相清晰。

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這批刀幣保存得如此完好?

春秋初期,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並借漁鹽之利和商業貿易之便,逐漸發展壯大,很快成為東方的富國強國,其疆域“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在這種環境下看刀幣的面文,有的書法蒼勁挺拔、灑脫嫻熟,有的構字雋秀清新、文采斕斑,面文背後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書法風韻和社會現象。可見當年城市的繁華......

關於即丘古城的傳說。

傳說即丘古城是孔融設計的,就是“三歲讓梨”的孔融,他是個奇才。整個古城是按照雄雞的形象設計。雄雞頭向東南,兩翼分別在東北和西南。西北方便是雄雞的尾巴,我們知道,除了蠍子等少數動物,一般動物的尾部都是防守的薄弱環節。但孔融早有準備,設計按五行陣法來改建西北角。眼看工程就要完工,只有西北方工程沒有建好時候,因曹操嫉妒孔融的才華,設計把他殺害了。

繼任者按普通城牆樣式建好交差,古城的西北角自此成為防守的軟肋, 這才有了後來的血染沙場的傳說。

1206年,蒙古草原領袖鐵木真在斡難河源頭大會諸王群臣,建立蒙古汗國。隨即,歐亞大陸颳起了強烈的“蒙古旋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南攻西征,席捲歐亞大陸。期間,隨著對金的凌厲攻勢,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開進了山東……

周邊城市迅速被攻破,蒙古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民不聊生。

即丘古城的村民們憑藉城池地勢,抵抗外來侵略,堅守城池,抵抗住了無數次進攻。

後來,有個膽怯的人被敵人的陣勢嚇破了膽,產生了投降之心,於是在一個黑夜裡偷偷傳話給敵人:說:“韃子哥,韃子哥,殺了爹孃留下我,破城先從西北角!”

敵人聽到這個信息,如獲至寶,立即調整攻城方向,改從城西北雞尾處猛攻不止。儘管城內萬眾一心浴血奮戰,但仍失守,敵人攻入城內大開殺戒,這個內奸也未能倖免,被一起殺掉了。村裡原來都是黃土地,只有西北角有片地呈紅色,據說當時血流成河,土都染成了紅色。至今這塊地仍叫“染地”。

相傳,在城破那天黃昏時,特別安靜,一片鮮紅的霞光,在西北的天際,紅的像血一樣,逐漸變得暗淡。夜裡,有人聽到了淒厲的哭聲,還有人看到城外有鬼火搖曳。

一座城池和它的繁榮,一夜間就化為灰燼。

即邱古城,最終成為了一個遙遠的傳說,一個縹緲的故事。

曾經的殺聲和硝煙已經平息,古城彷彿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它經歷了自己的滄桑和輪迴,走過了自己的燦爛和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