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中皇后——山竹

山竹原名莽吉柿,原產於東南亞,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與榴蓮齊名,號稱“果中皇后”。


果中皇后——山竹

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所以山竹的繁殖為無性繁殖。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結在樹上的山竹排水條件要求好,相對粘土,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ph值在5—6.5的砂壤。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最好的生長條件是溫暖、潮溼、無雨季的地區。病蟲害雌黃病會引起樹枝和樹幹流出黃色滲液,如果樹皮損傷會導致果實變苦。收穫山竹栽培後,7—12年開始結果。嫁接的,6年結果。

山竹壽命長達70年之久,但生長緩慢,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果實成熟期為5—10月,以8—10月產量較高。山竹樹高達10米;葉長橢圓形,厚革質,先端漸尖,全緣;花徑約5釐米,萼片4片,花瓣4片,肉質,粉紅色;果實球形,直徑6—8釐米,深紫紅色果殼厚而韌,含單寧,可以入藥;果柄處有4片硬而內卷的大型革質萼片;果頂有星狀花紋,有4—8瓣不等。

山竹樹可長到7-25米高,樹冠為圓形或圓錐形,樹皮為黑褐色,樹皮汁液為黃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結果,而大多數則需要8-10年。樹葉對生,長8-15釐米,為常綠厚葉,光澤皮革質感。花直徑2.5-5釐米,雄花或兩性花,兩性花生於嫩短枝的前端,1或2個。萼片及花瓣4枚,為肉質黃色雜有紅色和淡粉色。一朵花中雄蕊數量多,雌蕊一個,柱頭4-8裂。

山竹果實成熟後,果實為直徑4-8釐米的球形,表面光滑,肉質萼片及外果皮內層的柱頭殘存,果皮很厚且極為堅硬,需用刀才能切開。其果皮為黑紫色或粉紅色,很厚,味苦,一般不食用;果肉為白色,瓣狀,外觀頗似蒜瓣,可食用,味道濃郁,清涼甜美,口感柔和,有質感。

山竹需要生長在4 °C以上的環境中,否則植株無法成活。


果中皇后——山竹

山竹外果皮的組成及形態特徵山竹果皮包括外果皮和內果皮。外果皮約佔果重的2/3,富含多酚類物質和色素,具有收斂作用,可以防止山竹在未成熟時遭受昆蟲、細菌和動物的傷害。山竹剛開始結出的小果實為嫩綠色或白色,2~3個月之後,果實體積漸漸變大,外果皮顏色逐漸變成深綠色,最後整果長成直徑為4~8 cm大小,堅硬的外果皮逐漸變軟,減緩合成葉綠素,最初的綠色外果皮色素最後變為暗紫色,十多天之後,果實基本成熟並可以食用。

山竹內果皮的組成及形態特徵山竹是實至名歸的綠色水果,其內果皮是白色的,即為可食用部分,僅佔果重的1/3左右,主要由木質素、纖維素和果膠組成,果肉形狀是由4~8個楔形瓣組成。山竹富含脂類、丙氨酸、穀氨酸、糖質、Ca、K、Mg等,是很有發展前景的營養資源,同時也含有可溶性固形物、檸檬酸、維生素B、維生素C,具有降燥的作用。山竹內果皮味偏酸,嫩滑清甜,且具有清香氣味,歸功於它自身的揮發性成分,包含葉醇(順-3-己烯醇)、乙酸己酯以及α-古巴烯。


果中皇后——山竹

山竹,熱帶常綠喬木,原產於馬來群島中的巽他群島和摩鹿加群島,由於盛產於南洋熱帶地區,有“熱帶果後”之稱。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榴蓮和山竹被視為“夫妻果”,故此相對於稱為“果王”的榴蓮而言,山竹就是“果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