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近期,《大唐女法醫》開播,劇中女主冉顏憑藉高超的法醫技能偵破各種謎案,最後還收貨了愛情。然而,在唐朝的漫長曆史中,有一件謎案,就算冉顏親自出手,也未必能找到真兇。下面,就讓我們穿越回大唐盛世,看看這是怎樣一件波折重生的案子。

1 不一樣的武家人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偃師人。祖上很顯赫,是文水武氏的後人,他的祖父武平一是武則天的同族曾孫。武則天呼風喚雨之時,武平一覺得將來武家早晚要倒黴,所以主動遠離官場。這一頗有遠見的謀劃,保全了他這一支族人的性命。

後來唐廷政局動盪不已,因置身事外,武平一一家還算平安。到了武元衡的父親武就這一輩,得以入朝為官,當上了潤州司馬。

看夠了官場內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武就著力培養兒子的詩文,武元衡不負父親的期望,早早就詩文俱佳,小有名氣。

但武元衡的身上終究流淌著大聖則天皇帝的血液,對功名的期許是天生的。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年僅26歲的武元衡中了進士,走上了仕途。武家少了一位寄情山水的文人騷客,而大唐多了一位揮斥方遒的宰相。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武則天

武元衡雖然年紀輕輕就科場得意,但前期的仕途並不如他所預期的那樣順利。他先後擔任過在漠北振武軍的幕僚、監察御史、山陵儀仗使等職,雖說職位也不算低微,但是和武元衡力圖重整朝綱、振興大唐的抱負相比,乾的都不過是雞毛蒜皮的事情。

而官場上的蹉跎,竟達十餘年之久,已經年近四十歲的武元衡不禁悲春傷秋,他在《立秋日與陸三原於縣界南館送鄒十八》一詩中寫道:

風入昭陽池館秋,片雲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2 削藩大業

山陵儀仗使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官,主要負責給死去的皇帝修陵墓,整天圍著死人轉。而且涉及到各種禮制上的事情,幹好了天經地義,幹不好隨時就可能被趕回老家抱孩子去。武元衡的才能這種事還是對付的遊刃有餘。

重要的是,在修墳工頭的任上,他結識了未來的"小太宗"唐憲宗李純。憲宗慧眼識珠、對武元衡非常賞識。而武元衡在與太子的接觸中,也展現了自己削平藩鎮、重振大唐的遠大志向。政治見解的吻合,為日後君臣之間的親密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憲宗即位後,武元衡先升為戶部侍郎,一年多之後,就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躋身宰相行列。他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了。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藩鎮割據圖

憲宗君臣面臨的局面非常嚴峻,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烽煙四起,唐廷權威衰落,江河日下。憲宗之前的德宗、順宗兩代皇帝都力圖削平藩鎮,重塑中央權威,但是屢次受挫,竟遭致奉天之變的大禍。而藩鎮在與唐廷的不斷博弈中逐漸壯大,雖然大部分名義上服從唐廷,但軍政、民生皆政由己出,權利繼承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形成了一個個事實上的獨立王國。長此以往,唐廷將逐漸淪為一個關中的地方政權。

至憲宗元和年間,經過了一段休養生息,唐廷開始慢慢回血。頒行了20多年的兩稅法開始初見成效,財政結餘日益豐厚。在稅賦的支撐下,唐廷的中央直屬部隊部隊增多,已至80餘萬。

有了槍桿子和錢袋子撐腰,年富力強、一直以唐太宗為榜樣的李純準備對藩鎮動手了。他的雄心得到了武元衡、杜黃裳、李吉甫、裴度等朝臣的支持。

元和元年(806年),送人頭的來了。西川節度使劉闢在憲宗剛剛即位後發動公開叛亂。憲宗在杜黃裳等人的支持下,派兵鎮壓,經過9個月取得了全勝。為了鞏固對這個至關重要地區的控制,憲宗派武元衡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仍保留中央的相位。劍南西川一方面是唐廷重要的糧食產地、稅賦重地,另一方面也是抵抗吐蕃的前線,政治、軍事形勢很複雜。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大唐盛世


在治蜀的近8年時間裡,武元衡寬嚴相濟、任用賢能,保證了這個重要區域的穩定,展現了出色的行政才能。

元和八年(813年),武元衡奉命還朝,輔佐憲宗繼續削藩大業。很快,不怕死的藩鎮又開始作妖了。

元和九年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以其父的名義奏請令吳元濟主持淮西軍務,遭到了朝廷的拒絕。吳元濟兇相畢露,攻略四周,屠殺無數百姓,一副你不給我自己搶的強盜嘴臉。

淮西鎮的囂張氣焰,引起了憲宗、武元衡、裴度君臣的憤怒。憲宗命積極主張武力平叛的武元衡負責,調集李光彥、嚴綬等將督率大軍征討吳元濟。吳元濟屢戰屢敗,知道滅頂之災就在眼前。他立刻按照老辦法請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和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幫忙,共同對付唐廷。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藩鎮混戰

3家藩鎮互為奧援、結成一體,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很快,這3個沒少對付唐廷的老司機就想出了一系列損招。

先是李師道出兵進抵淮西鎮,名義上幫著朝廷討伐吳元濟,實際是來給唐軍搗亂的。

除了正面使壞,李師道還命令部下偷襲了唐軍後勤大本營河陰轉運院,燒燬錢帛30多萬匹,軍糧。

最後一招算是文的,王承宗一面給憲宗上書替吳元濟求情,一面派心腹尹少卿到長安活動,去收買主戰派的核心人物武元衡。

這一套組合拳可謂剛柔相濟、軟硬兼施,按過去的經驗,唐廷肯定雷聲大雨點小,在淮西做做樣子就回去了。老哥仨就等著唐廷一認慫,就擺酒開喝慶祝一番。

結果讓他們大跌眼鏡。雖然糧草被燒,唐軍一度攻勢緩慢,但是強硬的憲宗不顧朝廷內一群主張退兵的大臣,命令裴度到前線勞軍,繼續發動進攻,接連擊敗淮西軍。

而另一面,對武元衡的收買也來個燒雞大窩脖——讓人家給撅回來了。武元衡一心想剿滅藩鎮,本來就不好收買。王承宗派去的尹少卿牙將(親衛將領)出身,飛揚跋扈,加上長期在長安活動,見過的權貴不計其數,根本就沒把武元衡這個書生放在眼裡。見武元衡時態度倨傲,一付"老子看的起你,給你送點錢花花"的模樣。耿直的武元衡毫不客氣,把尹少卿給罵了出去。

經過了短暫的錯愕和傻眼之後,藩鎮的頭頭們決定來招兒狠的,教武元衡和唐廷主戰的大臣們學學怎麼做人。

3 驚天謎案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凌晨,天還沒有亮,武元衡已經在僕人和衛士的護衛下出門上朝了。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影視中的武元衡被刺

淮西戰事日緊,武元衡忙的腳打後腦勺。昨天夜裡難得和朋友們小聚了一場,多少放鬆了下繃緊的神經。席間,武元衡賦詩一首。

夜久喧暫息,池臺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友人從詩文的最後一句,隱約感到有一絲不詳的預兆,勸武元衡明天要多加小心。武元衡一笑置之,他是當朝宰相,又身在長安,能出什麼事?

他應該聽勸。

武元衡和隨從剛出居住的靜安坊東門,忽然一群來路不明的賊人從路邊衝出來弄滅了照明的提燈,並與衛士們打成一片。與此同時,幾個刺客用木棍打傷了武元衡的左腿,趁亂牽著他的馬消失在了黑暗之中。當隨從們最後找到武元衡時,他的腦袋已經不翼而飛了。

除了慘死的武元衡,另一位主戰派裴度也遭到了暗殺,因為隨從以死相拼,才勉強撿了條命。

憲宗得知股肱武元衡遇害,悲傷不能自已,只能罷朝。想起多年來的君臣相知,不禁淚流滿面,連飯也吃不下去。

悲痛之餘,憲宗怒火中燒——大唐立國近兩百年,當朝宰相上朝途中居然被人割了腦袋,這是前所未有的國恥!還有王法麼?還有法律麼?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震怒的李純命令金吾衛會同長安地方,共同破案緝兇,並派禁衛軍護衛大臣。

誰知道,刺客們的氣焰極其囂張,在長安衙署留下字條:"不用急著找我,老子先幹掉你們!"不少官吏被兇徒們的恐嚇鎮住了,案子一時毫無進展。

憲宗無奈,只好使出最後的手段,對拿住兇手的人,許以高官厚祿,膽敢窩藏的直接滅族。長安全城戒嚴、挨家挨戶搜捕,皇親國戚概不例外。

在皇帝空前的壓力下,案子終於出現了轉機。

神策軍(中央直轄的部隊)中有人舉報,成德鎮在長安進奏院(類似今天的駐京辦)的張晏等人有重大嫌疑。

京兆府立刻採取行動,抓獲了這群平時張揚跋扈的成德軍人。經過嚴刑審訊之後,張晏等人供認了殺害武元衡的罪行。

看來,兇手的主使是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了。

憲宗命令將張晏一干人等盡皆處死,隨後調兵遣將,準備討伐罪孽深重的成德。

然而,武元衡一案並未就此了結。

4 反轉,再反轉

當張晏等人剛招供時,宰相張弘靖就疑慮重重,他建言憲宗不要草率結案,兇手是否為成德主使,還需詳加審問。

張弘靖的擔心是有根據的,武元衡遇害之後,憲宗向群臣們展示了之前王承宗詆譭武元衡的奏摺,二人的不合早就滿朝皆知。所以在抓捕兇手時,偵緝人員有了很強的心理預設——重點抓捕河北口音(成德位於今河北省)的嫌犯。另外,張晏等人平時行事張揚,屬於滿街橫晃那種囂張之徒,得罪了不少長安官吏,加之正好是成德軍人,很容易被當成疑犯。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唐憲宗李純

還有一點,也是張弘靖沒對皇帝明言的地方,憲宗在破案的時限上,對基層官吏施加了空前的壓力,如果長期不能結案,辦案人員都要挨收拾。此時有不少各種各樣的舉報線索和疑犯,但張晏等人看上去"最像"兇手,所以官吏們樂不得把突破口指向了成德。這也是張晏等人遭到殘酷刑訊的一個原因。

張弘靖的意見是審慎的,但憲宗正在震怒和悲傷之中,張弘靖也拿不出來進一步的證據,所以憲宗沒理這茬,迫不及待的把張晏等人全給咔嚓了。

但很快,劇情反轉了。

同年8月,東都洛陽留守呂元膺破獲了一起大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想趁唐軍主力部署淮西,洛陽空虛之時,派遣大量刺客圖謀在洛陽製造恐怖襲擊、血洗東都。其中兩個被抓獲的兇徒門察和訾嘉珍在嚴刑之下供述是他們殺了武元衡。

這個口供可不是小事,當時唐軍正在集結準備征伐成德王承宗,箭在弦上。呂元膺立刻把人犯和口供都送到長安,請憲宗定奪。

憲宗看了口供之後,大發了一通脾氣,本想下令推平了淄青,但是唐軍已經做好了和成德開展的準備,突然撤軍指向淄青,過於兒戲了。反正成德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幹掉哪個都是為國除害。

憲宗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暫時把消息壓下去,先集中精力解決成德,之後再找李師道這個貨算總賬。憲宗下令秘密處死門察和訾嘉珍,唐軍繼續征討淮西、成德兩個藩鎮。

就在憲宗已經把武元衡這筆血債從王承宗的頭上劃到李師道頭上不久,劇情再度反轉。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長安城

元和十四年(819年),遭到多路唐軍圍攻的李師道被手下幹掉,為禍數十年的淄青重歸唐廷。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在李師道的治所發現了大量的文件,根據其中記載,李師道部下王士元等十餘人參與了謀殺武元衡。田弘正將王士元等人押送長安,在審訊中,王士元提供了兇案的第三個版本。

成德、淄青兩藩鎮同謀殺害武元衡,動手的乃是成德王承宗的手下。王士元他們準備下傢伙的時候,成德的兇手們已經得手了。王士元一看功勞被搶,有點不甘心,就謊報李師道,說武元衡是他們殺的,成德張晏他們不過是點背被唐廷當了替死鬼。李師道被忽悠得五迷三道,迷迷糊糊的就信了,還重賞了王士元。

憲宗差點沒氣死——成德和淄青這兩個藩鎮,合著拿我的當朝首輔、堂堂的宰相當成了刷經驗的副本,搶著來殺!

暴怒之後,憲宗冷靜下來,決定還按上次的辦法,處死王士元一行,此事沒有做進一步的深究。

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已經死於非命,成德王承宗在2年前(元和12年,817年)被迫歸順朝廷,上書請罪。唐廷將其樹立為藩鎮悔過自新的典範,大力宣揚。而且,當時王承宗已經病入膏肓,沒幾天活頭了(第二年就死了),就算他是殺害武元衡的真兇,也不好拖下床來明正典刑。這件事,就讓它過去吧。

4 玉門關外老班超

時至今日,到底是李師道還是王承宗下令刺殺武元衡仍然是個歷史之謎,多篇論文都舉出了不少線索、推測來印證作者的判斷,但是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恐怕永遠無法得知了。

一般而言,因為偵查技術、理論的落後,古代遺留了許多謎案。武元衡一案又涉及到諸多政治集團之間盤根錯節、雲譎波詭的鬥爭、角逐,因而愈發的迷霧重重。我們能夠確認的是,武元衡為了大唐和憲宗,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大唐女法醫也難破的謎案

武元衡

武元衡性格溫和,人際關係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在官場上亦稱得上潔身自愛,和李絳、李吉甫同朝為相時,並沒有因為二人勢大就爭相攀附,體現出了一個讀書人應有的風骨。治蜀期間,內政修明、外無刀兵,讓長期處於戰爭前線的蜀地得到了休養生息。身在中樞,備受憲宗倚重,李純親切的稱他為"長者"。

除了政治上取得的成績,武元衡的文學造詣也很高,有大量的詩文傳世,風格各異,別具一格。其中的一首詩《送張六諫議歸朝》,在結尾中寫道:"歸去朝端如有問,玉門關外老班超。"是的,武元衡的確如同班超一樣,為他所忠於的事業和國家,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