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防鼠害!

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有關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農區鼠害總體呈中等發生(3級),局部偏重(4級)趨勢。其中,東北、華南、西北部分地區呈偏重至大發生(4-5級),中部大部分地區呈偏輕至中等發生(2-3級)。預計全國農田鼠害發生面積4億畝,比2019年增加1400萬畝,其中重發面積(鼠密度超過8%)6300萬畝,比2019年增加2000萬畝。農區鼠害進入種群密度恢復期,發生程度穩中有變,農田鼠密度相對平穩,但農林、農牧交錯地帶,湖區、庫區和沿江(河)流域,山區(半山區)以及種植業結構調整後種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地區、稻田綜合種養區、南繁育種基地等農區呈加重發生態勢。總體特點為,種植業調整地區農田優勢鼠種演替、發生範圍擴大,高密度種群點片發生,局部地區危害損失加重。

一、發生趨勢

(一)農田鼠害

1.華北地區大部偏輕至中等發生,東部和北部偏重發生。北京、天津輕發生(1級);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偏輕發生(2級),河北北部張家口、承德地區大部中等發生(3級),部分農牧交錯區偏重發生(4級),河北東部秦皇島局部地區偏重發生(4級);山西永濟市、芮城縣、平魯區等地棕色田鼠偏重至大發生(4-5級),呂梁山脈、恆山山脈丘陵地區中華鼢鼠偏重發生至大發生(4-5級);內蒙古大部偏輕發生(2級),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等盟市的部分旗(縣)農牧交錯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預計發生面積為:北京100萬畝,天津200萬畝,河北1500萬畝,山西1800萬畝,內蒙古1100萬畝。

2.東北地區大部中等至偏重發生,局部地區大發生。遼寧中等發生(3級);吉林大部中等到偏重發生(3-4級),東部部分地區以及長春、吉林、遼源、松原、白城等地區的山區、半山區、沿河流域以及農林農牧交錯區等地偏重至大發生(4-5級);黑龍江大部偏重發生(4級),哈爾濱、佳木斯、黑河、齊齊哈爾市西部的農草交錯區、沿江流域及蔬菜和經濟作物地區大發生(5級)。預計發生面積為:遼寧1370萬畝,吉林3644萬畝,黑龍江5000萬畝。

3.西北地區大部偏輕至中等發生,局部偏重至大發生。陝西大部偏輕發生(2級),渭北旱塬部分鄉鎮、淺山丘陵區、陝北部分果園和苗木基地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甘肅、寧夏大部偏輕發生(2級),甘肅大部中華鼢鼠偏重發生(4級),甘肅平涼市的靜寧縣、崆峒區、崇信縣,慶陽市的鎮原縣、環縣、正寧縣、環縣,定西市的安定區、通渭縣、臨洮縣、岷縣,天水市的麥積區、秦州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寧夏大部偏輕發生(2級),寧南山區山林與山地相鄰區,中部地區同心、海原、鹽池等農牧交錯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青海大部偏重發生(4級),門源縣、海晏縣、剛察縣、共和縣、祁連縣、貴南縣、同德縣、興海縣、烏蘭縣、德令哈市、都蘭縣、湟源縣、湟中縣、大通縣、互助縣、平安縣高原鼢鼠偏重到大發生(4-5級);新疆(含兵團)大部偏重發生(4級),喀什地區疏附縣、莎車縣、伽師縣、疏勒縣、英吉沙縣,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庫車縣、拜城縣、溫宿縣、新和縣,和田地區和田市、和田縣、皮山等地偏重至大發生(4-5級),新疆兵團四師昭蘇、新源、伊寧、五師84團、九師塔城、十師阿爾泰墾區等退耕還林地、玉米播種區域及糧食種植區偏重發生(4級)。預計發生面積為:陝西1166萬畝,甘肅1050萬畝,寧夏100萬畝,青海450萬畝,新疆(含兵團)1180萬畝。

4.華東地區大部偏輕發生,局部中等發生。上海、江蘇、安徽、浙江、山東大部偏輕發生(1-2級),安徽沿淮西部和皖東南地區中等發生(3級);浙江部分山區、半山區及城鄉結合部中等發生(3級);江西大部偏輕至中等發生(2-3級),贛南、贛西、贛東北山區、農林交錯區以及環鄱陽湖區域中等發生(3級);福建大部中等發生(3級),南平市西北部、莆田市大部以及部分甘薯種植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預計發生面積為:上海100萬畝,山東1400萬畝,江蘇1900萬畝,安徽1000萬畝,浙江500萬畝,江西1680萬畝,福建940萬畝。

5.華中地區大部偏輕發生,局部中等至偏重發生。河南、湖北大部中等偏輕發生(2級),河南豫東沿黃沙地小麥花生輪作區、豫西果園棕色田鼠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河南東部大倉鼠種群密度增長較快,呈加重趨勢;湖北江漢平原地區稻魚(蝦)綜合種養區大部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湖南大部中等發生(3級)。湘南、湘西部分地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洞庭湖地區東方田鼠偏重發生(4級)。預計發生面積為:河南1650萬畝,湖北700萬畝,湖南2500萬畝。

6.華南地區大部中等至偏重發生,局部地區偏重至大發生。廣東、廣西、海南大部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粵東、粵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偏重至大發生(4-5級);廣西全州縣、興安縣、靈山縣、鹿寨、八步區、防城區、北流市、宜州市、桂平市、平南縣、上林縣等地部分地區偏重發生(4級);海南臨高、海口、儋州、東方、樂東、三亞等地部分地區以及南繁育種基地偏重至大發生(4-5級)。預計發生面積為:廣東2050萬畝,廣西1900萬畝,海南180萬畝。

7.西南地區大部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四川大部偏輕至中等發生(2-3級),川西高原農牧交錯區、川南丘陵區偏重發生(4級);重慶大部中等發生(3級),渝東北、渝西地區以及長江沿江部分地區偏重發生(4級);貴州大部中等發生(3級),黔北、黔中、黔東大部分地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雲南大部中等偏輕發生(2級),偏遠山區和半山區蔬菜、果樹、中藥材種植區中等發生(3級);西藏大部中等發生(3級),拉薩、山南、日喀則、昌都、林芝等地農牧交錯區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預計發生面積為:重慶850萬畝,四川2300萬畝,貴州750萬畝,雲南918萬畝,西藏80萬畝。

(二)農戶住宅區鼠害

預計全國農戶住宅區鼠害總體呈中等發生。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大部、西北大部、西南大部為中等發生(3級),東北、西北局部地區偏重發生(4級),新疆南疆四地州部分地區偏重至大發生(4-5級),山東、河南、江蘇、湖北、甘肅、寧夏、陝西偏輕發生(2級)。預計全年發生1.02億戶,與2019年基本持平。

(三)鼠傳疾病發生情況

受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特別是2019年我國西部乾旱地區的溫度升高、降水明顯增加,有利於鼠類種群密度的增加,加大了我國鼠疫等鼠傳疾病的發生風險。2019年1-11月份,全國共發生鼠疫5例、死亡1例,流行性出血熱8753例、死亡38例,鉤端螺旋體病210例、死亡3例。隨著入春以後氣溫回升,我國大部分地區害鼠將進入主繁殖期,種群數量將不斷增長,並隨著播種等農事活動在農田與農舍間相互遷移,導致害鼠與人接觸的機會增大,農村地區鼠傳疾病發生風險增加。

二、預報依據

(一)北方鼠密度上升,種群呈恢復性增長

據全國農區鼠害監測點監測,2019年秋冬季北方部分地區鼠密度上升。華北地區:河北秋季最高鼠密度達13%。山西中條山沿線棕色田鼠一般有效洞數每公頃100-200個,最高每公頃可達500個,朔州等地中藥材種植田中華鼢鼠平均有效洞數每公頃7-10個,最高達20個。內蒙古農田鼠密度在1%-10%,農舍鼠密度為 1%-13%。東北地區:遼寧農田平均鼠密度為5%,農舍平均鼠密度為7%。吉林農田害鼠密度為2%-10%,最高18%,農舍害鼠密度為4%-11%,最高28.5%。黑龍江農田平均鼠密度為15.5%,農舍平均鼠密度為17%,農舍最高達45%,全省平均鼠密度在10%以上的重發面積將在2800萬畝以上。西北地區:甘肅農田地上鼠鼠密度最高達12.4%,中華鼢鼠每公頃最高達24只,農舍鼠密度最高達8.3%。青海農田地上鼠鼠密度為3.8%-20%,高原鼢鼠等地下鼠每公頃最高達40只。新疆農田鼠密度為5%-15%,最高達23%;農舍鼠密度為8%-25%;最高達5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田鼠密度為0.5%-13%,農舍鼠密度為1%-14%。此外,各地應用TBS技術監測鼠害的結果為,青海92個TBS圍欄5個月共捕鼠3014只;吉林公主嶺市採用5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5個月共捕鼠328只,長嶺縣採用4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4個月共捕鼠171只;內蒙古正藍旗2個矩形TBS圍欄3個月共捕鼠23只;陝西周至縣採用2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6個月共捕鼠55只;新疆博樂市採用2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5個月共捕鼠789只,溫泉縣採用4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5個月共捕鼠801只。上述數據均表明,北方大部分地區田間鼠類活動頻繁,部分地區鼠密度上升明顯,田間種群呈恢復性增長。

(二)南方鼠密度穩定,局部鼠密度上升

南方大部分地區鼠密度相對穩定,華南等局部地區鼠密度上升。華東地區:江蘇農田平均鼠密度為2.9%,蘇北地區鼠密度最高達10.33%,農舍平均鼠密度為9.1%。安徽農田鼠密度為1%-4%,農舍鼠密度為1%-4.1%。江西農田鼠密度為1.3%-7.8%,農舍鼠密度為1.2%-4%。福建農田鼠密度為 1%-12%,農舍鼠密度為 0.5%-9%,與歷年同期基本持平。華中地區:湖北、河南平均鼠密度在1%-3%之間,持續保持較低水平,但湖北部分稻田養蝦地區鼠密度5%-10%,河南部分地區大倉鼠密度達10%以上,比歷年同期明顯上升。湖南秋冬季農田平均鼠密度為3.6%,農舍平均鼠密度為6.1%,與歷年同期基本持平,洞庭湖地區東方田鼠密度超過10%以上,呈明顯上升趨勢。華南地區:廣西農田鼠密度為0.6%-13.5%,農舍鼠害密度為0.8%-16%,呈上升趨勢。廣東農田鼠密度為3.1%-6.9%,最高20%,南雄市平均鼠密度在10.5%以上,高於2019年同期水平。海南農田鼠密度為2%-16%,農舍鼠密度為2%-11%,其中臨高平均捕獲率為8.5%,三亞市最高捕獲率達16.5%,臨高、三亞等局部地鼠密度持續偏高。西南地區:四川農田鼠密度為1%-7%,農舍鼠密度為0.6%-4%。貴州農田鼠密度為5%-10%,農舍鼠密度為5%-8%,雲南農田鼠密度為1%-8.7%,農舍鼠密度為1.2%-17.3%,比歷年同期基本持平。西藏農田鼠密度達4.1%,農戶最高鼠密度達6.3%,比2019年同期略低。此外,湖北江陵縣三湖農場蝦稻田採用4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6個月共捕鼠36只;安徽霍邱縣採用1個60米直線形TBS圍欄5個月共捕鼠16只。今年在貴州餘慶縣、三都縣、息烽縣、都勻市、甕安縣、岑鞏縣、播州區、安龍縣共安裝TBS圍欄15個,捕獲鼠類1276只,平均每個圍欄捕獲鼠類85.07只,其中封閉式TBS圍欄7個,捕獲鼠類584只,平均每個圍欄捕獲鼠類83.4只,開放式TBS圍欄8個,捕獲鼠類692只,平均每個圍欄捕獲鼠類86.5只。上述數據均表明,南方大部分地區鼠密度平穩,種群整體波動不大,部分地區鼠密度略有增長。

三、2020年主要優勢鼠種和春季防治時期

預計華南部分地區1月中旬至2月底即出現首次為害高峰期,南方大部分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嚴重危害期,北方地區5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嚴重危害期。

華北地區:以黑線倉鼠、褐家鼠、中華鼢鼠、長爪沙鼠、達烏爾黃鼠、棕色田鼠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4月上旬至5月上旬。東北地區:以褐家鼠、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西北地區:以褐家鼠、高原鼢鼠、中華鼢鼠、小家鼠、灰倉鼠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華東地區:以黑線姬鼠、黃胸鼠、褐家鼠、黃毛鼠、大倉鼠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3月中旬至4月中旬。華中地區:以黑線姬鼠、褐家鼠、棕色田鼠、黃胸鼠、大倉鼠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3月上旬至4月中旬。

華南地區:以黃毛鼠、黃胸鼠、板齒鼠、褐家鼠、小家鼠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2月下旬至4月上旬。西南地區:以黃胸鼠、短尾鼩、黑線姬鼠、褐家鼠、高山姬鼠等為主要優勢鼠種,春季防治時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下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