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疫情排查佔比達99%,1499名重患全部入院,這對疫情防控會有什麼影響?

靳源春


控制傳染源頭,就斷了疫情的後路,集中整治,同時也讓居民安心,放心!


天藍藍31034907


首先,這是黨中央英明領導,高度關注關心的結果,臨時換帥,加強了省市領導力量。也是全國人民,各省市,各醫療機構支持的結果

其次,政府做了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工作,摸底了底子,讓病有所醫,展示了大國使命的落實和對重任的擔當。這些人全部納入規範救治,生命有了一定的保障,讓心有所安,一人安,一家安,萬家安,天下安。病人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方方面面都心安了,正面效果突現,消除了負面的影響,讓負面的消息無機可乘。

三是,應查盡查,應治盡治,應住全住,這一重大舉措,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反響很好,消除了恐懼,穩定了人心。對於之前的一些患者,沒有到醫院得到救治,有的在社區,或居家隔離觀察。一些病人由輕到重甚至延誤,同時對隔離的工作也帶來相當大的難度,甚至會對家人,對社區,對其他人造成一些傳播和危害,造成家人,周鄰四舍,社區的心理恐慌,病人也罷周圍的人也壓力山大卻又無能為力。

四是,徹底阻斷了這些已明確的傳染源傳播途徑。逐步減少整樓,整小區隔離數量,為下一步解除部分封閉的小區,恢復生產開學開工鑑定基礎,封城封村封小區有法可依,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排查清楚,區分鑑別到戶到人的情況下,患病與健康者也已明瞭,患者得到救治,健康者隔離觀察期滿也該陸續上班上學了。


大道至簡上善若水


“可防可控”與“嚴防嚴控”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始發,有人斷言:可防可控。疫情擴散時有人質疑此說。斷言者辯稱,此說沒錯,過去正確,現在也正確。

誠哉斯言。“可防可控”確實是絕對真理,放諸四海而皆準,永遠正確。自有人類以來,地球上不知出現過多少次瘟疫,哪一次不是可防可控?如果有一次不可防不可控,人類早從地球上消失了。

惡疫來襲,明示人們“可防可控”確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然而要看提出此說的時間節點:如果在疫情已呈蔓延爆發之勢,恐慌己成社會混亂元兇,其危害性超過了瘟疫本身,此時大吼一聲“可防可控控”,或許能挽狂瀾於既倒,扶泰山以將頹,給人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滿懷信心投入攻堅惡戰。不過,疫情真到這一步,唯有適時、科學、果斷的決策和切實可行強而有力能夠落到實處的硬核措施,才是定海神針,降魔金骨棒。而那些貌似正確實際無用的官腔套話已是蒼白無力。

然而,遺憾的是,有的人過於著急,疫病剛剛露頭,其危害和傳播性尚未充分顯露,人們對既往的SARS已然淡忘,對新的“冠狀”又知之甚少。“無和無畏”,本來就有些不在乎,再加上權威的“可防可控”,新冠肺炎在人們心中瞬間成了紙老虎。只要我出手,立馬能剝其皮,斷其骨,讓其灰飛煙滅。於是,神經鬆弛,思想麻痺,憂患遠去,樂觀縈身,兵臨江邊尚不知,敵近樓下始操戈。倉促應戰,手忙腳亂,亡羊補牢,損失無限。

“可防可控”這個短語,不知是誰創造出來的。雖然永遠正確,絕對正確,可實戰性極低,不如換成“嚴防嚴控”。“嚴防嚴控”與“可防可控”字數無增減,結構也未變,可意義大不同,作用地與天。

疫情始發,嚴防嚴控,必然能將疫魔消滅於萌芽狀態,是事半功倍,低耗高效。當張繼先等醫生髮現多個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時,堅持嚴防嚴控,立即將市場及其周邊封閉起來,對環境進行消殺,對有症狀的疑似病人隔離治療,其他市民注意醫學觀察,一個月後解除隔離。果真如此,這場災難或可避免。

疫情蔓延之後強調嚴防嚴控,能夠遏制疫區進一步擴大,病例進一步增加,減少致死率,促使疫情儘快逆轉,走向終結。所以,今天我仍然要堅持嚴防嚴控,不能有絲毫放鬆。

疫情末期講嚴防嚴控有利於查漏補缺,防止瘟疫死灰復燃;更有利於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再遇“冠狀”,有前鑑為師,或許可免重蹈覆轍。

“可防不控”,具有戰略眼光,可能更適用於虛擬空間;而“嚴防嚴控”指向實戰,更利於指導實際行動。價值多元,各取所用。


梅珊


武漢市排查疫情達百分之九十九,不能達到根本上治本之目的。如果那百分之一之中有人是新型肺炎感染者,勢必前功盡棄,所以應不留死角,清除隱患,讓人民群眾真正過上安心的生活!!!


用戶維懿


要常態性排查。重點區域十二小時總排查一次。一般區域二十四小時排查一次。做到不漏戶。不漏人。發熱人員立即隔離。排處後方可家。居家隔離不合理


晚山娛樂


  武漢全市範圍內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對於干擾阻礙實施封閉管理者請社會各界予以勸阻,必要時公安機關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採取強制措施。


客棧影視


其他的不說,真正落實到實處才行。不是專業人士,沒法對實際效果進行評估,但肯定對提早發現,提早控制有好處。


老馬156052815


這個排查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事情排查了之後對總體的數量就做到有預防有準備後期老百姓也不會產生恐懼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