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長時間大家關在家裡都看了什麼書呢?有沒有特別好的書推薦?

襄陽九夕


年輕人,宅在家的日子不妨讀讀這幾本書

推薦書單

一一《耕讀傳家解密》講的是中國人的根及家族傳承方法與家風建設路徑,倡導國民以家國情懷的大格局培養自己的家族接班人

一一《理想國》,西哲柏拉圖年輕時的夢想構築

一一《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公爵寫於法國,卻在北美落地生根

一一《社會契約論》,盧梭關於社會與人的思考


鄧簫文解密耕讀傳家


近期宅在家估計都很無聊,與其無所事事,不如多讀書增長見聞。

小編有以下幾本書推薦給大家,可讀性比較高,供大家參考。

一、《眠》

該書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這本書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屬於非常低調的類型,但卻是對作者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作品,和同一時期的《電視人》一起,作者在後記中說到:“我就是藉助這兩個短篇,得以成功地重新返回小說家的道路。在這層意義上,它們是深深珍藏在我心底的作品,於我而言也是值得紀念的作品。”於此,可見小說的魅力。短篇小說,裝幀紙質十分精美,還有插畫可看,非常值得一讀。

二、《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這本書聽名字覺得非常奇怪,事實上,本書與正統宗教性的藝術學說和摩托車維修技術沒有多大的關係。本書作者美國作家羅伯特·M·波西格,它講述的是他和自己的兒子還有一對朋友騎摩托車從明尼蘇達州到加州,走遍窮鄉僻壤,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向他十一歲的兒子傾吐,這個男人在遊歷中體悟生命意義、獲得自我拯救的過程。首先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本奇特而有趣的哲學性讀物,也可以把它當作是一本心靈自傳。可讀性非常高。

三、《自在獨行》

本書作者賈平凹,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首先他除了在小說方面的成就之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平凹先生低調冷智、謙和厚道、是一位情醒的智者,是一位深沉的行者。正如他這本小說,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孤獨有智慧又有趣,真正做到了瀟灑從容。這本書適合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看,看完你會覺得自己的孤獨有人能懂,長舒一口氣可以正面未來的路。

有了這幾本書,在家怎麼也都不會有沒書可看的無聊感了。





掃地已多年


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家裡,總算有靜下心來看書的機會了。我認為讀書首先得有興趣,本是至樂之事,讀書就像探險,如探索新大陸,如徵成新土地,是靈魂的壯遊,隨時可見名山大川、名勝古蹟、深林幽谷、煙樹晚鶯。。。這段時間看的兩本特別好,給大家推薦一下。

第一本,是劉慈欣的《三體》

。總共有三部,我只看了前兩部,因為太精彩了,最後一部打算給自己留個念想!這本書屬於科幻小說,作者鬼斧神工、超凡脫俗的想象力差點驚掉了我的下巴,宏大的宇宙觀,未來世界的構建,外星文明的高科技,敘事結構的多維空間。在第二部將要結束的時候,伏筆全部閃現出來,瞬間推向高潮,而且一波接著一波,尤其那句外星文明的霸道:毀滅你與你何干!還有飄向宇宙深處的飛船誕生了新型的黑暗文明,最後的才展現的黑暗森林法則,真能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因為三體太精彩了,我組織思路有點亂,但是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而且你只要堅持到看完第二部,絕對會被驚豔到,如果沒有,立帖為證,請來找我!

第二本,阿來的《塵埃落定》。這個是茅盾文學獎作品,講的是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有著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視目光,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雖說描繪的是藏族異域風情,但是裡面呈現的人性、權力、歷史、命運的無力感都是一樣的,一本好書這個節目也推薦過,非常值得一看

天下好的書太多了,我們一輩子也看不完,選些好書、自己喜歡的去看,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驚豔、無窮樂趣。關於讀書、文化方面的都可以跟我來交流!謝謝大家!


小皮愛讀書


我在看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一套四本,1153千字,已經看完三本。

這套《射鵰英雄傳》,是我第一次閱讀武俠小說,看的很過癮。我對瑛姑和周伯通兩人的關係有濃厚的興趣,很想知道,周伯通為什麼沒有娶瑛姑?

想當年,瑛姑是段皇爺的劉貴妃,平日裡,跟段皇爺習武,又機靈又聰明,深得段皇爺寵愛。只是劉貴妃不知段皇爺如此深愛自己,她和段皇爺在一起有些拘謹。

直到周伯通出現,瑛姑和周伯通學習點穴,兩個人整天在一起,有了感情,還有了孩子。只是這個孩子被裘千仞擊了一掌,生命垂危,只有段皇爺能救這個孩子。

救這個孩子極損傷功力,本來段皇爺要出手救這個孩子,可是看到嬰孩肚兜蓋的一塊鴛鴦錦帕,正是瑛姑和周伯通的定情信物,心中一時五味俱全,沒有及時挽救孩子性命。

因為這件事,段皇爺心中懊惱悔恨,出家當了和尚,變成一燈大師。瑛姑也恨及段皇爺,發誓要報仇。

正好黃蓉被裘千仞一掌擊傷,被瑛姑利用去報復段皇爺,最後才知道段皇爺其實是深愛自己的,往昔的美好重現,終不忍下手刺傷段皇爺。

第四本還沒看完,最終瑛姑和老頑童周伯通能不能冰釋前嫌還不得知。

疫情期間,最適合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看的投入,時間過的很快。推薦你讀。



雪凝時間


《百年孤獨》是我人生中第一本書,當時讀完時候好像感覺自己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久久不能忘懷,至今已經翻看過無數遍,每次讀有不同的體驗(沒包書皮導致書都爛了[打臉])。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特別是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取名奧雷良諾和阿卡迪奧的子孫,“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一家族特有的、絕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作者運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遵循“變幻想為現實而又不失為真”的原則,試圖讓讀者思考馬貢多這座城市一百年孤獨的根本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撥弄的正確途徑。



我也不胡來


最近在家讀了蔡崇達的《皮囊》,是可以“看見他人”和“看見自己” 的一本書。

《皮囊》一開始是從一個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阿太去世開始講述的。這個看盡了人世間的苦難與變遷的阿太離開,對於作者來說,內心的衝擊是巨大的,也註定了這本書是以悲情的感情為基調。倔強的裹腳阿太婆將我們帶入了閩南風情的小鎮裡,這個滿嘴沒有牙,說話還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街道的高齡老太,卻在不經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她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打拼忙碌的靈魂,這個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

      從整本書看,蔡崇達緊緊圍繞著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的,透過蔡崇達,我看到他眼裡的“他人”,也看到了別樣的人生。也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生活是為了什麼?未來應該怎樣規劃?

     老蔡的筆觸所要告訴我們讀者的是,其實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以《皮囊》中很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希望在閒暇時你也可以翻閱手頭上的這本書,有所共鳴,打動你的心。

     “對那些我正在愛著或者曾經愛過的人,我希望你們明白,我多麼希望付出全部為你們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裡,即使時光列車拖著我的肉身一路遠行,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帶走了,這是我對時間能做的唯一反抗。”



看見了亮光


讀書因人而異,看你喜歡,也看你的讀書目標。像我,平時專業書讀了不少,所以這個空餘時間更多的是讀一些更加有意思有趣味貼近通俗的書。

如果是推薦的話,我可以推薦兩本書,適合不同的人看:

第一本:《高興》。這是賈平凹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他對農民的一貫關注,寫進了城的農民——城市中的拾荒人的命運。語言幽默,流暢,易於閱讀, 寫出了小人物城市生活的艱難,寫出了他們的理想、追求和愛情。

第二本:《吾國與吾民》。這是林語堂的一部散文集。該書文筆優美,而且以冷靜分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和特質,向西方展示了一個真實而豐富的民族形象。


洗盡鉛華愛特張


這個假期,特殊而漫長。

疫情剛來臨時,我看的第一本書是加繆的《鼠疫》。宅在家裡,不能出門,我看的是孩子的少年版本。這本書,從醫生的角度,描寫了鼠疫到來、爆發和過後的各色人等的心態反應。也算是應景的一本書吧,不妨讀讀。

我還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跟著蕭紅行走在20世紀10年代的東北小城裡,體味著那裡的鄉土生活。

又跟隨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在字裡行間,感受湘西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是我正在讀的書。李娟的風格清新,靈動,阿勒泰在她的筆下也鮮活起來。

書如人一樣,也有她自己的性格。有緣人對她,會相見恨晚,卷不離手;無緣的,即便被收入囊中,也逃脫不了被束之高閣的命運。

好書很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會有不一樣的喜好。

對自己有提升,有幫助的,就是好書。





靜鴻漫寫


封在農村進不了城。

剛好村裡有幾本書借回來看看

作為農村人,對農村的一切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對於寫農村的小說也是獨愛

關於農村的小說基本上以“共產”為背景寫的比較多,因為作者本人經歷了當時血淋淋的人性與人生。如《平凡的世界》

《平原上的歌謠》講述特殊時代下的小人物如草蟻般苟活著。



山出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1-4

用逗趣的漫畫和輕鬆詼諧的語言,講述中國歷史,可以從時間線和大的歷史事件上對歷史有宏觀的瞭解,適合放鬆心情看。

《我看世間一切有情》

書中六十六篇散文,展示了梁實秋先生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對世事的從容豁達。世間的情,都在智者的眼底。

《社交減負》

作者引領我們去發現人際社交關係中最底層的邏輯,正好在這個足不出戶的假期,思考一下自己的人際關係。



《養育男孩》母親版

家有萌娃11個月,這本書幫助媽媽理解小男孩的心理狀態,在我家的小男孩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用書中的方法來試驗。

《82年生的金智英》

風靡亞洲的現象級書籍,很多亞洲女性可能都有過金智英一樣的成長經歷,父母重男輕女,老師動手動腳,老闆輕浮淫亂。故事很真實,因為真實,才更痛苦。

《做二休五》

日本的隱居者,講述自己隱居的故事,拋棄繁重的工作,隱居在東京郊區,每週只工作兩天,照顧重病的孤寡老人,其他的時間過著獨身,清淡的生活,怡然自得。

《斯通納》

記錄平凡人斯通納的一生,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教學,退休,死亡。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應綻放。我們正在過著得生活,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被討厭的勇氣》

正在讀這本書,探索人性的書,原本以為會比較晦澀,但是哲人用一個個生活中的例子向我們傳達他的思想,把我們內心深處不願意承認或者不願意打開的思想挖掘出來,很受啟發。



這幾本書裡面,最推薦的是《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淺出,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