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生意“數錢到手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誰還沒有過黃金時代啊!”和筆者聊起從前,老蔣樂得手裡的功夫茶都顧不得喝,濺了出來。做汽配產品的第一年,老蔣就賺了十多萬,回老家蓋起來一座豪華的小洋樓,“那可是2004年的十幾萬!”


2004年,還不到而立之年的小蔣,決定從老家福建過來海南,這個曾經和福建一樣,是中國汽車開放窗口的地方。

“以前有‘闖關東’、‘闖南洋’,我們來海南的就叫‘闖海’。”在老家做過汽配產品生意的老蔣“闖海”後,仍然瞄準了汽配城的汽修生意,開了個汽配店,也做汽修。

此後近20年,青絲轉成白髮,小蔣變成老蔣,幹了快一輩子汽修了。但是越到後來,尤其是最近幾年,老蔣有點越發感受到時代在變,行業、客戶,還有隔壁店的鄰居……

黃金時代:產品利潤高,數錢到手軟

海南的汽車業的起步,大致上是從1988年開始的。1988年,海南購買了福特汽車在菲律賓拍賣的一個汽車廠,成為海南省海馬汽車的前身,海南汽車工業就此拉開大幕。

此後藉助海南建省、成為經濟特區等政策東風,到2004年左右,汽車發展來了一波高峰。也是在2004年,海南國際車展開始起步,成為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專業汽車盛會之一,被譽為中國車市的“新春第一展”。

趕上汽車行業飛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增大,老蔣的汽修店生意也是風生水起,迅速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並一路滾雪球,店面越開越大。

家裡的“豪宅”建好後,老蔣又很快在海南省海口市寸土寸金的地段買了兩套房,車子也換兩次,從小店開到大店,再請師傅擴大規模。

“那個時候賺錢,真是數錢數到手軟。”老蔣很懷念當年產品利潤豐厚的日子,日常店面週轉資金,或者買個什麼大件,根本不用去銀行取錢,“因為每天一沓沓的鈔票塞得錢包滿滿的,那時候對錢真的沒有什麼概念了。”

汽修生意“數錢到手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賺產品的錢,容易賺,而且產品本身就是商品,商品交換時市場規律是資本逐利。”老蔣認為,汽修行業是個專業的技術性行業,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知之甚少,兩相結合,產品的暴利時代似乎一直長盛不衰,“客戶購買了產品,我們免費安裝,甚至進行簡單的修理,給客戶的服務是免費的,這樣他們心理也比較容易接受。至於產品和服務費分別是多少,其實對客戶來說並不重要,客戶要的是一輛正常的車。”

但是互聯網平臺的出現,使“長盛不衰”的生意出現了裂縫:託“馬雲爸爸們”的福,消費者已經很擅長用手機登陸各大APP對比產品價格,橫亙在消費者與產品專業知識之間的信息鴻溝逐漸被填平。

老蔣的生意慢慢受到影響:“有一些年輕的車主,聽了我的報價後,掏出手機瀏覽一下,然後覺得我的太貴,就離開了。”

一起離開的還有老蔣汽配店前後左右的“鄰居們”,老蔣入行早,實力比較強,老客戶也比較多,現在主要靠老客戶了。

變局:產品暴利的傳統路子走不通了

很多人說,做生意就是做信息不對稱+切中人性。產品主打信息不對稱,免費安裝主打人性,看起來這真是個好生意。

“信息越不發達,生意越容易做,在互聯網並不發達的年代,汽修行業確實依靠產品賺了不少錢。”海口市和德寶汽車服務連鎖店的廖經理坦言,繼續依靠產品牟取暴利的傳統路子已經行不通。

廖經理分析,依靠產品賺取利潤越來越不受車主待見,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相當一部分有些從業人員盯緊產品暴利,甚至選擇一錘子買賣的事,不能形成良性循環。

和德寶是海口最早的汽車養護服務連鎖店之一,廖經理認為,“佔據市場份額長盛不衰沒有捷徑,就是用心服務,拼服務品質,贏得車主的信任,賺服務費。”

一個汽車養護項目工費低的近一百或一百多,“服務好了客人多了,利潤也就越來越多了”。所以,他的經營理念是產品薄利多銷,但是服務一定要精益求精,店內員工必須秉承工匠精神,用標準化專業技術和赤子匠心服務車主,而事實證明,他的理念讓他的門店在市場中屹立不倒。“海口市藍天路前面那一排以前全部都是汽修店,現在全倒了,所以服務是非常重要的,服務優劣決定了客戶黏性,影響經營”廖經理說。

在該汽修店,技師從業時間較長,有一批認可技師的車主,通過口口相傳相互介紹方式,店裡積攢越來越多的客戶。

“真誠地從客戶角度出發,客戶才會把信賴的愛車交給你修理。”該店的技師劉師傅說,十年前,海口的洗車服務20塊錢左右,他們收40塊,因技術服務做得好,客人也接受。“現在其他汽修店收50塊的項目,我們收到80塊錢,客人也絡繹不絕地來我們這裡消費。”

劉師傅認為,服務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產出的效益高,甚至會以一帶多,他表示客人是首先認可這個技師,才會到店面消費,服務很重要。

消費者:不想為虛高產品買單願為服務付費


車主劉先生開了十多年的小車,他表示,線下購買汽車產品之前,自己已經習慣會到一些電商平臺上去查,對比網上的價格,感覺自己在汽修店買的沒有性價比。

近日,筆者走訪了途虎養車、和德寶等汽修店,隨機採訪了二十多位車主,其中百分之八十的車主對汽車產品價格過高表示抗拒,百分之七十的車主表示在去實體店前,會在網上搜索同款產品進行價格對比。

汽修生意“數錢到手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而幾乎所有的車主都會找相熟的技師接受服務,並有介紹朋友去給自己信賴的技師的習慣。“之所以找相熟的技師,或者互相介紹,其實就是我們為那個技師的服務的買單。”劉先生說。

對於產品價格,“一個輪胎,輪胎店能賣到700元,網上買派送過來,只要400多,能省下300元左右。”劉先生舉例,“打開手機網上價格一目瞭然,即使不收服務費,但是產品就已經在背後捅了客戶一刀,難道是把車主都當傻子嗎?”

汽修生意“數錢到手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在途虎養車工場店海口鳳翔西路店裡,陳先生正在休息室休息。陳先生是一位年輕的車主,對於汽車產品價格與網上的價格大相徑庭也是頗有怨言。

“手機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的器官的延長部分,大家對互聯網很熟悉,不可能像老一輩的讓商家隨便‘洗腦’。” 陳先生認為,租金、人工等等,對實體店可能很重要,但是我作為消費者購買服務,只看服務質量和價格,“拋開服務質量和價格談成本,都是耍流氓”。

“我去的那家店師傅待了七八年,我洗車、貼膜、換輪胎都是去找他,他服務很好,經常也會在微信問我用車體驗好不好,我感覺他的服務增值。”陳先生表示,“我也介紹了幾個朋友去他那裡,有時候組團一起去那裡保養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