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戰疫丨衝!衝!衝!上海這支青年突擊隊誓要奔向戰“疫”一線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實習生 李毓靈

“楊媛佳,我做好羊肉湯等你,一定要平安回來!你愛喝的羊肉湯,也在為熱乾麵加油!”2月11日,丈夫張偉昂在給妻子楊媛佳寄出的信的末尾處寫道。他們同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護士,同時報名華山醫院抗新冠肺炎青年突擊隊,雙雙申請支援武漢,做好了時刻出發的準備。然而最終丈夫張偉昂因為尚在隔離期而未能如願前往,妻子收到了出發的通知。

和張偉昂夫婦一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華山醫院迅速組建了一支華山醫院抗新冠肺炎青年突擊隊,這些年輕的青年們奮勇爭先,積極投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青春战疫丨冲!冲!冲!上海这支青年突击队誓要奔向战“疫”一线

離別時刻

丈夫隔著車窗給妻子敬了個禮

元宵節次日,華山醫院援鄂四縱隊出征。出發的大巴上,他和她,隔著車窗互相告別。軍人出生的張偉昂,向妻子楊媛佳敬禮送別。

“我送她走的時候,一直笑著和她拍照;最後向她敬禮,因為我覺得她是真正的英雄,是最棒的。可是車子要開的時候,我也不敢看著她。直到她的車子開走了,我才開始喊,我等你回來!”

張偉昂想對妻子說:“當你說你也要報名馳援武漢的時候,我真的沒想到。我記得你曾說過,‘你不想建功立業,但也想做點什麼。’我倆結婚半年了,這半年我一直告訴自己,我不想富貴一生,但我一定要在最危險的時刻陪著你,照顧好你。可是這次你只能自己去面對,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回來才行!

青春战疫丨冲!冲!冲!上海这支青年突击队誓要奔向战“疫”一线

妻子楊媛佳在出發援鄂前,也給丈夫留下了一封信:“沒想到吧,我們倆準備了這麼長時間,最終還是我去了ICU。不過你別洩氣,我會把你的那份努力也帶上!我會照顧好自己,你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工作,我們一起把疫情扛過去。我不知道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我也會害怕,但你無形之中給了我極大的勇氣。每當我想到,第一批招募你就報名了,你說‘如果一定有人要付出的話,那為什麼不能是我……’想到這些的時候,我就不害怕了。你等我,我也等你!”

這對年輕的夫婦為了守護更多人的健康,將“小愛”暫時擱置,共同抗“疫”,成全“大愛”。這也是特殊時期,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青春战疫丨冲!冲!冲!上海这支青年突击队誓要奔向战“疫”一线

義無反顧

這名團幹部申請進入隔離病房

為防控疫情,華山醫院迅速開闢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隔離病房,需要緊急調配醫護人員入駐。

華山醫院北院內科團支部委員顧晶華,在北院隔離病房開啟的第一時間主動申請進入工作,並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字裡行間飽含著她對自己進步的要求和對黨組織的熱忱。“護士長,我是團幹部,有需要安排隔離病房工作的話就排我吧!”

明知在隔離病房工作中,除了常規的醫療操作和安撫疑似患者的情緒之外,還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感染風險,但仍有許多像顧晶華一樣的團幹部義無反顧地帶頭報名,他們大無畏的精神帶動了身邊的團員也紛紛報名加入。

青春战疫丨冲!冲!冲!上海这支青年突击队誓要奔向战“疫”一线

為了避免呼吸道傳染病毒的擴散,大樓的新風系統和空調均需關閉,這使得大部分朝北的工作人員區域相當冷,然而護士們還是毫無怨言,在衣服上貼上兩片暖寶寶,在寒風中繼續堅守。她們通常也沒有很長的用餐時間,為了照顧病人,她們捨棄自己僅有的休息時間,午餐時間就選一個小角落吃一碗方便麵就結束了,繼而投入“戰鬥”。

青春战疫丨冲!冲!冲!上海这支青年突击队誓要奔向战“疫”一线

時刻準備

用行動書寫著青春最美的模樣

2月4日,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開拔馳援武漢“方艙醫院”,大家都在第一時間報名,這其中就包括青年隊員24位。

隊員包麗雯是內二團支部書記,當被問及家中有兩個孩子為什麼還會報名參加時,她只簡單地說了一句:“這個時候,還有啥小家”。

隊員馮聖捷是ICU團支部支委,他說:“我是重症醫學科醫生,我是黨員,我是年輕人。無論什麼理由,我都應該去!”不放心他的媽媽,看到他那麼堅定,也只能囑咐他注意防護,臨行前,還追到醫院,給他送了2雙鞋套。

青春战疫丨冲!冲!冲!上海这支青年突击队誓要奔向战“疫”一线

同樣的,隊員高等綜合團支部黃靜是在出發前一天晚上22點收到醫院徵詢援鄂的電話,她不假思索地說:“我願意!”她跟所在團支部書記說:“2008年汶川地震我就報名了,那時候資歷淺沒輪上,菲律賓海嘯、尼泊爾地震,我也有報名,今天終於有機會上前線了,為此我一直準備著!”她唯一擔心的是父親的身體,父親年前剛住院,現在即將複查,自己卻無法陪同而深感愧疚。

這些只是華山醫院青年突擊隊員們奮戰疫情最前線的縮影,269名隊員中,就有165名35歲以下的青年馳援武漢。

年輕的隊員們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期,青年突擊隊一定會繼續堅守醫者初心、牢記時代使命,發揮好團幹部應有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團員青年們以大無畏的精神,直面挑戰、克難攻堅,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贏。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實習生 李毓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