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企業高管應立即考慮的財務應對措施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並不斷影響至全球多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委員會於1月30日宣佈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至此抗疫之戰進入最關鍵的時刻。在舉國上下同心同力抗擊疫情的時候,除民生及社會健康問題外,如此來勢洶洶的疫情也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顯著的影響。從宏觀角度來看,市場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衝擊。對於行業來講,消費相關行業(如旅遊、餐飲、零售、娛樂、交通運輸及物流、線下教育培訓等)受到衝擊最大。對於相關行業當中的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及挑戰,如收入顯著下降、勞動力及租金等固定成本比例上升、資金鍊斷裂的風險,這些因素都可能使一家原本健康的企業迅速陷入財務危機。

  為應對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及不確定性,企業高管應儘早針對企業可能出現的情況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協助公司自保及自救,從而度過此次危機。結合過去協助眾多企業應對系統性或結構性財務危機及重大突發事件中的實踐經驗,為幫助企業應對此次疫情,降低財務危機風險,建議如下八大措施:

  1、對於疫情對企業的財務影響進行持續監控及評估

  與企業正常經營週期不同,在疫情期間企業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同時面臨銷售訂單劇降,原材料短缺、流動資金緊張等極端情況,企業高管應每日跟蹤、審視及評估此次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並密切監測一系列企業陷入財困會出現的徵兆,制定百日現金流量預測及監控機制,從而能夠提前評估潛在現金短缺的影響,並提請管理層作出及時、合適的應對措施。

  2、加強特殊時期的營運資金管理

  假如疫情對企業的負面財務影響持續三個月、五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維持流動性以及現金充足將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現金流情況制定相應的營運資金管理措施。在危機當中,企業應更加關注應收應付款項管理,及早與上下游合作企業充分溝通協商,一方面與下游爭取縮短應收賬款收款時間,儘量降低企業的應收款項規模,另一方面與上游爭取更長時間的付款賬期,緩解企業的流動性。

  3、加強特殊時期的成本費用及投資支出控制,降低現金流出

  若疫情對企業收入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業務及訂單情況充分考慮及執行更為謹慎的成本費用控制手段,在遵守國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壓縮固定成本,控制降低變動成本,在確保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上,謹慎評估及控制資本性支出,使得企業能夠在疫情期間保住現金流。

  4、充分利用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支持防控疫情的相關政策

  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及地方各政府部門陸續發佈一系列支持防控疫情相關政策。2月1日,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佈30條措施支持居民及企業抗擊疫情。稅務總局也在積極研究疫情下的相關稅收支持政策。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海南、重慶、蘇州等省市政府紛紛出臺了稅費減免或延期繳納、適當降低租金、社保返還或延期繳納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減負。後續可能更多地方會出臺具體的優惠政策,企業可充分分析並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將疫情對企業的財務影響降至最低。

  5、與合作金融機構充分溝通,維持良好關係,爭取信貸支持

  銀保監會及一些地方政府均發佈相關金融政策或措施,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及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給予一定金融支持或優惠政策。如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等。證監會也發佈對疫情防控期間到期公司債券支持發新還舊的政策。企業可依據相關指導政策,與合作金融充分溝通,爭取相關融資優惠條件,降低企業還本付息相關現金流壓力。

  6、尋找新的融資途徑,解決短期內資金壓力

  在企業嚴重缺乏流動性的情況下,可尋找新的融資途徑,安排短期或過橋資金解決企業短期資金壓力,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同時考慮安排如股權增發等長期資金融資,用以償還短期或到期貸款,提高企業流動資金與資本實力。

  7、剝離非核心資產或表現不佳的業務

  識別企業當中表現不佳的業務和/或非核心資產,通過出售這些業務或資產,一方面降低特殊期間的潛在虧損及出血點,同時回籠資金,使管理層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公司資源,集中力量維持公司主業經營。

  8、利用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企業重組

  若企業通過上述單一措施無法成功自救,或需要考慮進行整體的業務和財務重組,即通過上述改善營運資本、節約成本費用、處置非核心資產、債務重組、以及尋找新投資人等一系列組合拳,從“急救”轉變為“徹底醫治及全面恢復”,透過重組,使企業獲得更精簡的公司架構、具成本效益的商業模式及健康的財務槓桿,從而提升其效率及效益,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財務表現,標本兼治。

  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某些行業及企業的負面影響無可避免,但若應對方法得當,企業一定也可以在經歷此次危機洗禮後,提升自身免疫力,徹底解除結構性風險,形成健康的財務及業務經營體系,增強競爭力,邁上新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