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深渡老照片,帶著童年的溫度

這張老照片是很久以前的深渡港口,充滿了溫暖的兒時記憶。

深渡港,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深渡鎮,是新安江上最重要的一個港口。

說起深渡,就不得不說起在那些沒有汽車的日子裡,無數像我一樣的山裡孩子,蹲在碼頭、停在路邊、站在山上,遠遠的看著新安江上的客輪行駛,有些孩子還會在沒事的時候,跟著輪船跑一陣,彷彿這樣就能和輪船一起走出大山了。

歙縣深渡老照片,帶著童年的溫度

這個候船室是為了遊客準備的,當地百姓更習慣於到船上薛鱉

歙縣做為古徽州的治所,自然是說徽州話的,徽州話是方言中比較難學的,其中有些詞彙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比如“上深渡”、“上城裡”和“下街口”、“下排嶺”乃至“下杭州”。

這裡的“上”和“下”除了表達你要到什麼地方去,還體現出你相對的地理位置,可以算是內置GPS的一句話,綜合來說“上深渡”的意思就是“我從下游出發去上游的深渡”,自然的“下街口”就是“我從上游出發到下游的街口”。

對我們這些追逐著輪船的孩子來說“上深渡”的意義,相當於現在的出國了。

深渡到底有什麼吸引我呢?

首先就是可以坐上喜愛的大輪船了。

當時大輪船分為“浙江輪”和“黃山號”,其實就是分屬浙江航運公司和黃山航運公司的船,小時候的我們總結了一下,浙江的船大一些、快一些,但是很多小碼頭不停;黃山號相對小一些、慢一些,很多碼頭都停。

歙縣深渡老照片,帶著童年的溫度

這是行駛在歙縣境內的黃山1號,他的船身比浙江的船稍微小一點,自然速度也慢一點

長大後才知道,浙江的船大是因為要從浙江排嶺出發跑很遠的路,要裝很多人和貨,所以速度也要快一些,儘可能稍停幾個碼頭,類似於城際班車;黃山號只在歙縣境內行駛,解決的是百姓的出行問題,所以就小一點,速度快了也沒有多大用處,沿途是個碼頭都要停一下,類似於水上公交。

其次,深渡吸引我們的就是有各種好吃的

我所在的村子在高山上,每次到鄉里都要走好遠的路,包子就已經算好吃的東西了,到了深渡可不一樣了,那裡有米糕、有包袱餃子、有毛豆腐、有蘋果、有甘蔗、還有香蕉。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不可思議,那時候的鄉里竟然這麼缺少物資,很多東西都沒有,連香蕉都沒有見過。仔細想想也對,任何東西都要成本,在鄉里購買力不足的時候,運這些去賣,不虧本就怪了。

至於沒有米糕和包袱餃子的困惑,想來是因為大家自己就會做,誰又會願意花錢去買呢?

歙縣深渡老照片,帶著童年的溫度

其實大家買不買水果無所謂,關鍵是為了方便在一起薛鱉

說起毛豆腐,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爸爸帶我在碼頭等船的間隙,來到一個食挑攤位,燙幾塊毛豆腐,邊上再溫上一杯白酒,邊喝邊等,不時地和邊上的人聊上幾句,我眼巴巴的看著鐵板上的毛豆腐在滋滋冒油,蒸騰的霧氣幻化成一隻勾引我的手指,口水不自覺的就流了下來,這時候爸爸就用筷子夾開一塊豆腐冷卻,然後用筷子沾一點酒送到我的嘴裡,我哪知道這個有什麼機關,砸吧嘴後就覺得比辣椒還要辣,一陣抓耳撈腮,惹的周圍一陣大笑。

還有一點喜歡上深渡的理由,你們可能想不到,那就是去深渡老街看人

鄉里的街道就只有那麼一條,一間農業合作社,一間供銷合作社,一間賣布的店鋪,還有一間不怎麼放電影的電影院,還有一間丁丁當當不停作響的鐵匠鋪子。平時的時候街道上人比較少,只有到了收購茶葉等農作物的時候,街道才熱鬧起來,不過到了中午以後,又開始恢復平靜了,走在街道上,無所事事的土狗子到處溜達找食物,同時還要不斷地注視偶爾路過的行人,防止自己變成食物。

歙縣深渡老照片,帶著童年的溫度

這是另一個時間斷的深渡碼頭,可以看見河灘還是很大的,我們就在那邊吃的毛豆腐

深渡就不一樣了,從碼頭到糧站過貨場到老街,一路上全是人,就連鐵匠鋪子也多幾個。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像我一樣的人,來見識見識大城市的。也有一部分的遊客,也有一些是探親、公務的人。

在深渡可以看到更多的輪船,它們的船頭對著碼頭,船尾朝向新安江,遠遠望去,感覺是輪船在開會呢!

在深渡,我第一次見到了汽車,真是神奇的東西,肚子裡塞滿了人,車頂上放滿了東西,除了箱子、包、蛇皮袋、竟然還有自行車、有的車上還有雞鴨。

歙縣深渡老照片,帶著童年的溫度

現在的深渡港口大了很多,黃色的小船代替了黃山號,左邊是水上糧油站

現在的深渡港,碼頭建設的更加漂亮,停泊的輪船更大更漂亮,不過少了很多願意追逐的孩子。

現在的深渡,街道更寬了,人來人往更多了,車子再也不敢超載了,再也沒有人挑著擔子在碼頭賣毛豆腐了。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安靜的時候總是把現在和以前對比一下,得失又豈是一兩句話能概括呢!

一張老照片,記錄的永恆,體會的是變化,回憶的是無知,嘴角帶著的是滿足的笑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