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內丘民生供應“保衛戰”緊鑼密鼓

長城網訊(通訊員段曉勤 記者武新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河北省內丘縣一場民生供應“保衛戰”同樣緊鑼密鼓。

河北内丘民生供应“保卫战”紧锣密鼓

通過“內丘縣農超對接公益群”成交的麵粉和大米。段曉勤供圖。

“寧家莊現有香菇1萬斤。”

“郭小三雞蛋,每天產雞蛋1100斤。”

“我這裡每天1000斤雞蛋。”

“有需要麻山藥可以跟我聯繫,家裡有五萬斤。”

“工業園區雲翔果品基地供應優質紅富士蘋果1萬斤。”

......

2月5日,剛剛組建的“內丘縣農超對接公益群”裡,來自全縣平原、丘陵、山區的種養殖戶不斷地發出產品供應信息,隨後,求購的信息也即刻刷屏。

三木超市:“西紅柿誰有?”

東溝村顏斌超市:“麵粉、大米去那裡進。”

北嶺志傑百貨:“我要500斤雞蛋。”

“我們村要一千斤白麵,大米500斤。”

“往東馬莊給送幾包細掛麵吧。”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內丘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把保障群眾生活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推出了一套“保供”方案。其中,物資調配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難題。為此,內丘縣發揮供銷社與供銷雙方聯繫密切的優勢,迅速組建了“內丘縣農超對接公益群”。

自2月5日公益群建成起至2月12日,公益群吸納了382家種植、養殖大戶、糧油配送和超市、商店,商品種類包擴果蔬、雞蛋、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累計交易量達到76588斤,極大地緩解了因疫情防控,群眾採購生活物資不便的壓力。

辦法總比困難多

郭素印是內丘縣供銷社黨組書記。從公益群建成開始,她的手機就沒離開過身邊。隨時關注群內供銷信息,隨時解答疑問,隨時協調物資,隨時幫供銷方聯繫部門,隨時安排登記,這些成為她的主要日常工作。在她手中,供銷雙方的信息資料也越來越多。“能看得出來,大家都有一顆愛家鄉的心,都有為戰勝疫情做貢獻的決心。”

建群當天,侯家莊鄉就聯繫到西龐村丘羽合作社的李全興,由於地處山區,交通運輸不便,山區群眾的生活物資需要儘快解決。

“丘羽雞蛋批發關鍵時刻顯身手,明天往侯家莊鄉送雞蛋啦!”在山區鄉鎮做過鄉長的郭素印一直關注著山區群眾的生活。

第二天,李全興的1500斤雞蛋裝車出發了,由於害怕雞蛋在運輸過程中損壞,李全興選擇從邢臺縣去侯家莊。但在經過邢臺縣宋家莊富家坡時,他被村口的疫情檢查站攔住,無法通行。“比西天取經還難”,李全興在群裡發出一段無奈的文字。看到這段話,郭素印讓他不要急,核實現場情況後,分別與檢查站和侯家莊鄉取得聯繫,侯家莊鄉馬上安排人員與疫情檢查站對接。一番波折,一車雞蛋終於送達山區群眾手中。

看到李全興發回來空車的照片,郭素印送了一口氣,但公益群傳來的“滴滴”聲,讓她的精神又立刻緊張了起來,“還不是鬆懈的時候,大量物資和人員調動,很多環節都會出現問題,要儘快收集、解決。”

果不其然,接下來幾天群裡都開始反映各種問題,亟待解決。

“三永麵粉廠一直在加班加點生產,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原料的供應不足。”

“能不能跟邢州菜市場聯繫一下?很多蔬菜我們內丘都沒有。”

“不能出城,出城不讓回村。”

“供需太受限制,都在聚集一個地方,對隔離或者百姓買菜不好。”

“都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運輸是問題。”

第二天,綜合考慮供銷雙方反映的問題之後,內丘縣依據城市功能分區和各部門職能,最大限度方便居民獲得生活必需品的《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保供方案》正式出臺,內容涵蓋了貨源、運輸、場地、人員、消毒、秩序維護等一整套流程和職責。

河北内丘民生供应“保卫战”紧锣密鼓

疫情期間,內丘縣下發的特殊“證明”。段曉勤供圖。

強大的執行力 高效的運轉率

一天多時間,從問題彙總、科學研究、方案制定,到協調貨源、運輸和人員保證,這中間涉及到的環節千頭萬緒,卻能短時間內真正實施,無不彰顯了內丘縣為民服務的決心和強大執行力。

2月12日,縣城區內在邢白瓷廣場、康莊公園、西關菜市場、世紀星城廣場設置四處蔬菜經營場地,這些地方分處縣城四個角,周圍空曠,能方便所有居民買菜。

早上,在縣城西關便民市場,周仁貴把一筐一筐的新鮮蔬菜從貨車上卸下來。原本空曠的場地就這樣變成了露天菜市場。“最先過來買菜的一般都是村裡拿著進城路條的人,他們在村裡經營商店,每天都提前在我這裡預定好種類和數量。”周仁貴說。

“每天下午一點,我就開車去進貨,縣裡給開好了路條,因為是生活物資,到每個檢查站看路條、測體溫合格之後,立馬就能通過了。”周仁貴拿著“路條”說。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周仁貴從事蔬菜批發銷售30年了,疫情防控開始後,原來的菜市場停止運營,雖然自己有進菜渠道和大貨車,但採購路上“堵”、賣菜選址“堵”。這“兩頭堵”,把他卡在中間,苦惱了好幾天。現在,“堵”住他的問題都解決了。

“一斤豬肉24塊錢,不圖賺錢,就想方便大家,我回回本錢就行。”一位攤主表示。

“我是幫小區裡買菜的,每天把小區居民的訂購信息統計下來,我們出來替大家買回去就行。”一位小區志願者說,“非常時期,這樣能避免小區上千人出來聚集買菜。”

簡單的市場調研中,不難得出一些信息:運輸生活必需物資的車輛有了“綠色通道”,村裡進貨通暢了,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了,封閉小區的物資配送有人管了,居民群眾在家不用擔心生活物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