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這十二個字!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這十二個字!


01.

為什麼讀書?

聽過這麼多道理,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

難道書真的就沒有用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開始。

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雖然不是一些很難的問題,但是很有可能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思考才能答得上來。

即使你答不上來也沒關係,後續會有一系列的方法給你,只需對症“下藥”即可。

  1. 你這周讀了什麼書?主要講的是什麼?有什麼印象深刻有啟發的地方?
  2. 你這個月讀了什麼書?分別講的是什麼?你又實踐了哪些可行的方法?
  3. 你去年讀了什麼書?分別是什麼類型的?有哪幾本最具代表性?


這九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你能回答出幾個呢?你還覺得自己是真的“讀”過那些書嗎?

如果你像曾經的我一樣,被這些問題問得啞口無言,那就得趕緊轉變思路,學習真正的閱讀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讀書?

古人云:“人不學,不知道。”

在這個知識創造價值的年代,很多人都開始瞭解到讀書的重要性,於是年度flag裡給自己增加了一條:讀50/100本書,可是卻沒有停下來問一問自己:為什麼而讀書?

為了解更多知識?為了增加眼界?還是純粹覺得多讀書總是有好處的,不問理由?

如果回答很籠統,或者根本沒有想清楚讀書的理由,那麼很遺憾的事是這讓閱讀的價值縮至最小,很可能到最後既浪費了時間,又收穫寥寥。

也許你會問,為何要讓讀書這件事變得如此功利化?讀書本身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當然,人的確不應該太功利,可實際上,我們要學會分清功利閱讀和享受閱讀的書籍類型,這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比如經典文學小說,更偏向於帶來精神的享受,而個人成長工具書,更偏向於帶來心智行為改變,重點是要去實踐應用,否則就會產生“懂得這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想法。

而我們今天談的,主要針對後者。

只有你知道自己想到達哪裡的時候,書本才能幫你指明方向。如果你連目標都沒有,那麼你只會迷失在眼花繚亂的文字海洋中。

而在這個過程中,“記住”每一個知識點也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解決現實問題,促使心智、行為改變的方法。

所以,只有以問題為導向,以記憶為方法,以心智、行為改變為目標,才能讓讀的書發揮它最大的價值,真正地為你所用。

明白了自己讀書的真正目標之後,我們再開始探索如何更好地閱讀、如何記得更牢、如何實踐應用這些問題吧!

02.

如何閱讀?

這裡不得不提到1965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有這麼一種學習方法由他的學習理念被後人總結出來稱做“費曼學習法,”主要倡導“以教為學,教學相長,”而這也正是學習金字塔中知識保存率最高的方法。

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步:解釋。

在白紙上寫下你認為已經理解的概念。

想象你要把這個概念傳授給別人,並且寫下你給出的解釋。

寫完之後回顧一下,想象如果自己是個對此一竅不通的小孩或者老人,是否能夠看得懂?

在此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有哪些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有哪些以為理解但實際上並未完全理解的地方。

如果你發覺哪裡卡殼了,就打開學習資料再次揣摩,查漏補缺,直到你可以流暢地將它寫在紙上表達出來。

第二步:簡化。

將冗長複雜的信息掰碎理解之後,再以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

先將抽象的知識用各種現實案例具體化,深刻理解之後,再將具體的知識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讓它可以套用在很多現實事件上。

舉個例子,學習時我看到一個新概念:線性和非線性,看得一頭霧水。

於是開始搜索資料,大部分人的解釋都太專業,只能讓內行人看懂,而我這個小白完全看得一臉懵逼。

直到看到一個生動具體的解釋,大致意思如下:在線性世界裡,工人A和工人B,每個人工作量為1,那麼兩個人一天的工作量為1+1=2。而在非線性世界裡,同樣是他們,工作量卻是1+1>2或者1+1<2。

為什麼呢?

因為兩個人改變了系統的結構,可能會發生好的改變,比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總體效率會變高。但也有可能發生壞的改變,比如說兩個人都怕自己吃虧就開始偷懶,導致兩個和尚沒水吃。

線性世界基本上只存在於書本上、邏輯中,而現實世界多是非線性的。

在真正懂得這個概念過後,就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是例子,也自然而然能用簡單的語言解釋給外行人聽了。

所以,在你覺得自己學到一些新的知識點之時,不要只顧著享受閱讀的快感,也不要急著往前,而是要適時停下來,問問自己是否能夠能找出生活中不同的例子,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並傳授給他人。如果不能,那就得繼續深挖,直到能夠教給外行人為止。

03.

如何記憶?

真正地理解並且能傳授一個概念只是學習的開始,而並不是結束。

就連記憶也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讓知識將來能夠有機會為你所用的一個保留方法。

畢竟,不記得,怎麼能在需要時提取呢?

關於記憶,19世紀就有心理學家開始研究。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一生致力於有關記憶的實驗心理學研究,在1885年出版了《關於記憶》一書,提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這十二個字!


曲線顯示了記憶在最初迅速遺忘,隨後遺忘率逐漸下降,且變化很小。

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後期的定時複習鞏固很重要。所以,筆記是必不可少的。

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大家一般都用筆把筆記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來,現在手機APP盛行的年代,願意把標註好的筆記歸類整理到一起的人都少之又少。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很好用的APP:印象筆記。(至於網易雲筆記,題主沒用過,但據說也很好用。兩種都沒有用過的小夥伴可以試用一下對比再決定。)

所有渠道看到的文章基本都可以直接保存到印象筆記,這樣方便後期整理歸類複習。

但是,還是要說一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看到了什麼直接複製粘貼對於記憶的幫助微乎其微,因為它毫不費力,而學習的效果和費力程度為反比。

所以,印象筆記只是作為歸類整理和碎片時間方便複習的好工具,想要記得牢,還是要將精華總結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而精華可以記在每一篇文章的開頭。

不看文本,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效果>照著文本抄寫的效果>直接複製粘貼的效果。

除此之外,心理學中還有“間隔效應”“系列位置效應”“情境效應”等理論,這些都為我們的記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對此有興趣的夥伴可自行搜索。

簡單說幾個大家熟悉的:

  • 口訣法,運用這個方法,初中化學口訣至今不忘: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


  • 押韻法,很多古詩就是如此: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 記憶宮殿:以你的房間為例,把不同的傢俱、位置想象成不同的知識點,看或用傢俱的時候就回想一遍知識點。


  • 回憶情景:回憶你學習知識時的環境地點,一步步代入其中。


記憶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有固定的偏好也可以將不同的方法交替使用,但永遠記住,記憶只是一種中間過程,而非最終結果,實踐應用才是。

04.

如何應用?

或許我們讀了很多書,也記住了很多知識點,但是有什麼用呢?該應用在哪裡呢?

這裡的應用又分兩種:輸出作品和解決問題。

第一種:以書面問題為導向,以輸出作品為目標。

比如說,你學習的是心理學(最好可以細分到你學習的是哪一小類),那麼就建立一個心理學方面的問題清單: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拖延?是什麼讓我們形成了對他人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靠自己想不到太多問題,那麼這裡給你一個打小抄的方法:關注心理學方面的公眾號、知乎等媒體,看看它們每一期的問題,然後由此思考。

這算抄襲嗎?不算,因為每個人對每個問題都是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的,你借的是問題而不是內容,而問題通常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大同小異的。

當然如果你是自己有想法的人,那大可不必這樣做。

這裡還是提示一下,大家千萬不要抄襲、洗稿,因為創作是件很辛苦的事,直接竊取別人的心血和小偷沒什麼區別,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甚至違法的,會受到大眾的譴責。

回到正題。

有了問題清單後,再逐個將你所理解的心理學概念列在其下,然後寫大綱,蒐集資料填充細節,完成初稿。幾天之後再檢查一下,完成終稿發表在網絡平臺。

其他學習領域的也是同樣的方法。

發表出來有什麼好處呢?

①教學相長。

寫文章時,你無形應用到了“以教為學”的方法。因為,蒐集資料的過程也就是查漏補缺的過程,會讓你逐漸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形成體系,而不僅僅是一個個孤立的點。

只有將知識放在問題下,它才是流動的、有用的、成體系的,否則僅僅放在大腦裡,它就是孤立的、無用的、片面的。

②明確價值。

能為這個領域的初學者提供參考,讓他們更加了解這個領域的知識。

同時,你也會發現有一些概念似乎無處安放,那麼這時候就要考慮它是否真的用得上。

如果用得上,不妨為它專門提出一個新問題;如果用不上,就暫時擱置一旁,即使真的遺忘了也不必可惜。

③鏈接他人。

如果你的文章寫得好,就有機會被更多的人看到,也能收到更多的反饋讓你增長這方面的見識。

最讓人期待的是,認識比你更加資深的老師或者旗鼓相當的同伴,有機會共同探討學習,成長速度直線up !

第二種: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行動改變為目標。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平常我們就應該習慣隨時隨地將它們記錄下來,然後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來想辦法攻克它們。

比如你是一個大學生,你發現自己總是定了目標卻做不到,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你。

終於有一天,你瞭解到了“SMART原則。”這時候就不要僅僅讓這個知識停留在你的腦海,最好的方法是據此制定一個“具體的、可衡量的、有相關性的、可達到的、有時間限制的”的目標,然後立即行動起來,驗證它是否對自己有效。

比如你是一個職場新人,不知道未來如何規劃,那麼“SWOT分析表”或許能幫你理清思緒,分析出你目前在工作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風險,從而讓你可以用“職業規劃畫布”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

比如你是一個產品經理,你想要將產品優化或者推出一款新產品,卻還不能確定如何下手,那麼“SCAMPER奔馳法”就可以幫到你。

1、S(Substituted, S)替代

2、C(Combined, C)合併

3、A(Adapt, A)改造

4、M(Modify, M)調整

5、P(Put to other uses, P)改變用途

6、E(Eliminate, E)去除

7、R(Rearrange, R)重組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你遇到的麻煩前人都遇到過,很多你經歷的挫折前人都經歷過,很多你想不通的問題前人都想到過,而他們用智慧已經找到了諸多解決方法,譬如各種公式、定律、原則、效應。

所以,很幸運的一件事是: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跨過一個個難題。

現如今,拿來就能用的工具、模型存在許多,就看我們知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是否能夠理解應用的方法。

好了,現在請閉上眼睛,用費曼學習法來回顧這篇文章。

如果你什麼都想不起來,那麼從頭看,直到記下來並且能夠應用為止。

為了幫助你更好地記住,小結如下:

為什麼閱讀(Why):解決問題,促使行動改變。

如何閱讀(How):

閱讀方法:費曼學習法

記憶方法:記筆記,口訣法、押韻發、間隔複習法。

如何應用(How):

實踐方法:輸出作品&行動改變

以上雖然介紹“如何閱讀和如何應用”的篇幅更多,但那些都只是一個大的方法而已。方法可以有很多,你也可以用其他你認為更好的方法來閱讀。

最後,請別忘了,閱讀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總結起來就是這十二個字:解決問題,輸出作品,行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